金星分别在早晨和黄昏出现在天空,古代占星家一直认为存在着两颗同样的行星,于是分别将它们称为“晨星”和“昏星”。在英语中,金星——“维纳斯”是古罗马的女神,象征着爱情与美丽。
金星同地球很相似,也是一个有较密大气层的固体球,其大小、质量、密度同地球也非常接近。金星的半径为6 073千米,比地球半径小约300千米。体积是地球的0.87倍。质量为地球的81.5%,相当于4.87×10+{27}克。平均密度约为地球的95%,为5.19克/厘米+3。由于这几项数值和地球十分相近,因而在过去的天文文献中,多称金星和地球为孪生姐妹。
金星的表面比较年轻,是300至500万年前才形成的。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是何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金星的地形主要是覆盖着熔岩的广阔平原和受地质活动破坏的山脉或高原。位于Ishtar地区的Maxwell山是金星上最高的山峰。Aphrodite地区的高原几乎占据了赤道地区的一半。通过麦哲伦计划获得的金星2.5千米以上高原区图像显示它存在明亮的潮湿土壤。然而,在金星表面,液态水是不可能存在的。有一种假设认为这些明亮的区域可能存在金属化合物。研究显示,这些金属可能是硫化铁。它无法在平原地区存在,但在高原地区是可能的,这些金属也可能是外来的,它导致的效果是一样的,但浓度要低一些。
火山在金星表面为数很多。至少85%的金星表面覆盖着火山岩。大量的熔岩流经几百千米,填满低地,形成了广阔的平原。除了几百个大型火山,100 000多座小型火山口点缀在金星表面。从火山中喷出的熔岩流产生了长长的沟渠,范围大至几百千米,其中一条的范围超过7 000千米。
金星离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0 800万千米,绕太阳运动的公转轨道的偏心率只有0.007,故轨道接近于圆。金星绕太阳运动的速度较水星慢一些,为35千米/秒,它绕太阳运行一周约224.7天。由于金星表面有一层厚厚的云,过去用光学方法难以观测到它的表面情况,因而也就难于测出其自转周期。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1962年,天文学家利用射电方法测出了金星的自转周期。金星的自转周期很慢,要243天才自转一周,比公转一周的224.7天还长,也就是说,金星自转一周需要1年多的时间。金星自转为逆向,即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反,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独有的现象。因此,金星上看到的太阳是从西方升起来,从东方落下去。金星也有凌日现象,但次数比水星凌日要少得多。
金星上的一天相当于地球上的243天,而它的一年却只有225天。金星有厚厚的二氧化碳构成的大气,没有水。它的云层是由硫酸微滴组成的。它的地表大气压是地球上的九十多倍。金星浓厚的二氧化碳大气造成强大的“温室效应”,太阳光能够透过大气将金星表面烤热,但地表辐射却受到大气的阻隔,热量无法得到释放,致使地表温度高达四百八十多摄氏度。这样高的温度使得金属都会熔化。
由于金星表面有浓密的大气保护,其表面并不像月亮、水星那样布满环形山。相对来说,金星表面比较平坦,大部分表面都覆盖着一层“浮土”,其平均密度是1.2~1.9克/厘米+3,厚度不超过1米。在浮土下面,主要是密度为2.2~2.7克/厘米+3的玄武岩。下降装置周围可以看到许多大石块,绝大部分石块呈红褐色,棱角分明,半埋在颗粒细小的黑褐色尘土和沙砾之中。这表明金星上的土质构造仍很活跃,可能存在活火山。
金星表面有辽阔的平原,很深的峡谷和许多高大的山脉金星没有磁场和辐射带,其大气的组成和地球迥然不同:地球大气以氮、氧等气体为主,二氧化碳很少;在包围着金星的大气中,97%以上是二氧化碳,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氮、氩、一氧化碳、水蒸气及氯化氢等。金星上空闪电频繁,每分钟达20多次,常常是电光闪闪的景象。前苏联的“金星”12号1978年12月21日在下降到金星表面的过程中,仅仅在从11千米高空下降到5千米的期间,就接连记录到1 000次闪电。有一次特别大的闪电竟持续了15分钟。“金星”13号和“金星”14号的下降装置在下降过程中,考察了金星的高空风。金星表面的风速为2~3米/秒,由表面到高空,风速逐渐加大,到了50~70千米的高空,风速竟然达到100米/秒,风向与金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但比自转速度快得多。更惊人的是,在离金星表面30~88千米的空间,密布着一层有腐蚀性的浓硫酸雾。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窒息的环境!这个被现代天文学家称为“太阳系中的地狱”的金星绝对不能是地球的孪生姐妹。探测结果表明,金星上不存在任何液态水,没有任何生命的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