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蓝色蜃楼
7757000000241

第241章

洪灾过后的第三天,正在北京治沙研究院从事沙漠生态研究的张学武和赵楠,听到青山平原受了灾的消息,便一早赶回来了——家乡发生了这样大的洪水灾害,他们的心犹如刀绞。从听到消息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心就飞到了家乡,父老乡亲的安危、治沙研究基地的损失,这一切牵动着他们的神经,使他们一刻也不能安宁。

暴雨形成的山洪,冲毁了前往灾区的道路,他们的车队行进得十分艰难,二百里道路愣是走了两天。随同张学武和赵楠来的还有另外十几个人,他们是国务院派出的救援工作队,他们此次来的目的,一是救助慰问受灾群众,二是调查形成此次洪灾的根本原因。救援队由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工程项目办公室主任、南大生态研究院副院长、西部治沙研究基地客座教授方翔楠带队,由他指导的几个研究生,则专门负责调查此次洪灾的成因。

一行人在张学武和赵楠的引领下,艰难地行进在灾区泥泞的道路上。他们一路走,一路察看受灾的具体情况,心情都十分沉重。灾后的破败景象,令救援队的成员们不堪目睹,他们不敢相信,这片前几天还很祥和美丽的土地,仅仅只是一场暴雨,一场山洪,就变成了人间地狱。

专家们的目光一起聚焦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一以上的北方地区,它的脆弱的生态境况令专家们十分担忧。他们不无忧虑地深思道:这难道仅仅只是一场天灾么?人类的行为,究竟与大自然的变化还有哪些难以破译的联系?究竟是那一只罪恶的手,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放出了那个祸害世界的恶魔?

透过惨重的受灾现象,促使人们认识自身的错误,人们已经清醒地意识到,正是人类日益膨胀的欲望,正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无限索取,才导致了地球大气环境的严重恶化,由此造成了一场又一场惨绝人寰的巨大灾害!人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如果面对大自然发出的一次又一次的严重警告,人类还不惊醒,还不停止继续对地球的犯罪,人类面对的下一场灾难就绝不仅仅只是一场暴风,一场暴雨,而是要人类付出灭顶之灾的代价!

——留点情吧,停止罪恶的掠夺之手!

——救救地球吧,我们唯一的家园!

张学武和赵楠的心情十分焦虑,十分沉痛,他们为耗费了巨大心血辛勤建立起来的治沙实验基地被无情地摧毁而心痛不已。那是多么巨大的成果呀,它曾经是那样的让人骄傲——田田碧绿的庄稼,散发着醉人的芳香;座座恬静的村庄,宝石般镶嵌在绿意氤氲的田野之上,朦胧成浓浓的诗意;道道蜿蜒曲折的导流明渠、护渠道路,穿行于村舍田间,宛如舞动的彩带,舞成了大写意的田园画图——宽阔无垠的青山平原,经过千百万劳动群众和广大员工的精心开垦,终于展现出了阡陌纵横沃野绿透的勃勃生机!可是,仅仅因为一场暴雨,一场洪灾,这一切便被付诸东流!人们的心在流泪。

美丽的青山平原面目全非。很少能够见到完整的村庄和树木了,目所能及的地方,到处是破碎的乱石和缠结成堆的柴草树木,到处是腥臭肮脏的烂泥,到处是被洪水冲刷成的刀伤似的沟壑……美丽的青山平原,经过这一场劫难的侵袭,就像一张被撕裂了的画图,到处伤痕累累,满目疮痍,其凄凉的景象让人不堪目睹!

救援队的到来,拉开了支援灾区的序幕,此后的几天里,各种救援物资和救援队伍陆续来到了灾区,灾区的生产生活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恢复。

张学武、赵楠及其方翔楠教授率领的洪灾成因调查小组成员同治沙站全体员工一道,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清除了淤塞在治沙研究基地楼舍中的泥沙烂污,使基地的研究工作尽快得到了恢复。与此同时,方教授要求迅速进行洪灾成因的调查研究,务必取得第一手资料,弄清发生洪灾的真正原因,弄清此次洪灾对于当地环境的变化产生的影响。

“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有一种感觉,我们似乎已经找到了造成土地沙化的真正原因……也许,通过对于洪灾形成原因的调查,对我们会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关于西部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似乎也能够找到破解的办法了……”

张学武有些兴奋,对于洪灾成因的调查,使他清楚地认识到,这次特大洪灾的形成,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从灾害天气形成的表面现象看,好像是由北上的湿热低气压气团与南下的冷空气高压气团在夏季信风的作用下在北回归线附近偶然相遇形成了强对流天气,在短时间内降下大量的雨水所致,但就形成这么重大的灾害天气的客观条件来看,却又不光是恶劣天气一方面的原因,还有一个在短时间内积聚了大量来水的原因,而这个在短时间内积聚的来水,却来自青山平原南部的祁连山!正是祁连山上短时间大量聚集起来的山洪一起下泄,才造成了对青山平原毁灭性的破坏。

青山平原南部的祁连山脉,是青山平原赖以生存的水源供给地,曾几何时,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草茂林密,俨然波涌浪伏的绿色大海,那时,它以其宽广壮阔的胸怀,包容养育着北中国广袤大地上的万千生灵,护佑它们不断繁衍生息,而青山平原上的万千生灵,也因为祁连山赐予的和风丽日,到处草肥水美,到处燕舞莺歌。但是,近年来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多,人们为了造屋修舍,取暖烧饭,开始了对祁连山原始林木的滥砍滥伐,结果造成了祁连山原始森林的大量缩减。富饶美丽的祁连山,被人们残酷地剥去华美的盛装,暴露出了伤痕累累的肌肤,最终“惨死”在了人们的刀斧之下。养育青山平原的祁连山日渐衰弱,而祸害北中国的恶魔却乘势而起,青山平原因为得不到足够来水的浇灌,大片的湿地开始消退,代之而起的,却是大片的沙漠!与此同时,因为植被的严重破坏,祁连山失去了涵养水源的作用,一旦遭遇强降雨天气,溅落在山地上的雨水便会因无法留储而裹挟着山上的泥土顺山而下,形成了威力无比的洪流毫无羁绊的洪流像个凶恶的猛兽,呼啸着扑向人们赖以生存的青山平原,给生活在青山平原上的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灾难因此而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治病要治本,治沙也要治本呀!”张学武忽然明白了研究基地的治沙工作为什么成效不明显的原因,也知道了自己曾经引为自豪的西部治沙理论,原来一开始就存在着巨大的认知错误。“要从根本上解决治沙的问题,光靠引进黄河水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改善环境、化害为益等方面做工作……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南护水源、北治风沙、中建绿洲,这应该是根治土地沙化、根绝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最科学的方法。

张学武的心中明镜似地豁亮,在调查洪灾形成的原因时,他认清了青山平原和祁连山之间的共生关系,找到了根治土地沙化、根绝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方法。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他的心情轻松了一些:“这是一个失误。作为一名研究自然环境的学者,在如此重要的学术中犯这样低级的错误,简直不可思议。学识的肤浅、思想的狭隘和目光的短浅,是造成这个失误的主要原因……”张学武深刻检讨自己的失误,洪灾毁灭了他们这些年的治沙成果,却唤醒了他的头脑。他清楚地认识到,“有效改善区域环境、控制土地沙化、遏制沙漠面积的不断扩散及其风沙灾害的侵袭,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要使治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非要综合考量影响当地生态系统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包括地理、气候、物候、经济、历史、人文等因素。祁连山是养育青山平原的摇篮,甚至可以说是母亲,她的发展变化,不仅影响着祁连山本身的自然环境,而且也直接影响着整个青山平原的自然环境。促成祁连山植被的大面积恢复,形成涵养水源的绿地、甚至是湿地,就是彻底改变祁连山的气候环境,为青山平原提供丰富的水源,从根本上改变北部沙漠气候,遏制土地沙化势头的最根本的途径。因此,不断加强祁连山林区的保护,保护和恢复林区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林区涵养水源的功能,控制祁连山植被消减的局面,就必然成了从根本上改善青山平原的环境、遏制青山平原土地沙化日益严重的重要举措。分析这场史无前例的山洪灾害形成的原因,虽然有它的突然性,但如果没有来自祁连山山区泥石流的加入,也不可能造成如此重大的损失。而泥石流的形成,却与林区植被破坏、山体土地严重裸露有关……所以,与其说这是一场天灾,还不如说这是一场人祸。可以说,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也可以说这是由人类自己亲手导演的灾祸……”

洪灾调查报告会上,张学武的发言引起了与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在这个检讨会上,他大胆地提出了“退耕还林,禁牧封山,恢复祁连山林区植被”的石羊河流域环境治理建议,希望国家通过特殊的惠农政策,加大祁连山山区的移民安置工作,尽最大可能禁绝人畜对于祁连山林区的干扰,从而使祁连山林区的气候环境,在较短的时期内得到转化恢复。

与会领导和环境专家们一致肯定张学武的建议,大家表示,根据“西部开发要重视环境保护”的要求,将在近期内就有关事宜进行研究,出台适宜的政策,花大气力,力争破解这个困扰西部经济发展的难题。

与会领导和专家们的表态,给了张学武以极大的信心,使他更加坚定了遏制土地沙化、改造青山平原的决心,他期待着治理西部环境的新政策尽快出台,期待着那个美景如画、土地肥沃、良田万顷的西部画卷尽快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张学武期盼着美好未来的尽快到来,同时积极谋划灾后重建工作。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未来,他永远充满了高昂的激情。他想:灾难是残酷的,可怕的,它带给人们的是财产的损失和生命的毁灭,这种损失和毁灭是痛苦的,也是无奈的,但我们却不能被这种损失和毁灭吓昏、吓倒。在他看来,更多的时候,还应该把灾难当做一种启迪,使它启迪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自我,更加清醒地认识我们所生活着的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从而知晓更多未知的知识——经受灾难的洗礼,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的,但这个代价换来的经验,却是任何宝贵的东西所不能交换的。因此,灾难也是一种财富。他想,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人类承受的灾难变得毫无价值,这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警示和启迪,必须使它转化为无穷财富,从而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张学武思想的烈焰在熊熊燃烧,智慧的目光洞穿世俗的尘埃,让人们看见了传统伦理的虚伪和自然世界的率真,对伦理道德和自然世界的真谛,做出了最大胆的剖解——他殷切地期盼着人类驾驭自然、战胜灾难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想到当前的工作,张学武首先想到了要尽快恢复治沙研究基地的科研工作和治沙生产。实验园地已被破坏殆尽,要恢复科研和生产,一切需要重新再来。他意识到,这个重新再来,决不再是对旧有模式的翻版,它必须是在新的治沙理念指导下建立的全新的模式。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模式呢?大量地开辟种植园地,靠更多地占有沙漠土地,谋图最大的利润,这究竟是不是错误的思想?要改变沙漠气候、遏制土地沙化的现状,虽然改善区域环境和大环境的平?关系是最根本的,但局部环境的保护和改造,也是至关重要的。他计划继续加大对治沙研究基地的投入,改变治沙策略,坚决摒弃“平沙开地,以地养林,林兴民富”的做法,推行“因沙兴林,以林护沙,林兴沙退”的治沙策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沙漠植被,从而达到改变区域气候的目的。他很自然地想到了引入资本,开发沙漠资源的办法。但是,这个想法后来很快又被他否定了,他想:“除了国家投资建设之外,还有谁还愿意把沉甸甸的资本投入到这种前途渺茫的事业中去呢?沙漠治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决不能一蹴而就呀!沙漠的事情,还得由沙漠自己来解决。”

每当想到刘在沙漠治理方面资金短缺的问题时,张学武的便陷入了深深的苦闷。

但是,让张学武想不到的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正在向腾格里大漠走来!荒芜的腾格里大漠,将因为这个机遇的到来,迎来革命性的巨大转变!

——这个给腾格里沙漠带来机遇的人不是别人,他正是对家乡怀有深厚感情的复员军人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