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全科医师速查手册
7756800000082

第82章 眼科疾病(3)

约2/3患者有反复发作病史,发作时可出现虹视及雾视,眼胀不适,头晕头痛,休息或睡眠后可缓解。另1/3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

诊断

1.临床表现前房轴深正常,房角关闭;眼压中度升高,一般为5.33~6.67kPa(40~50mmHg);眼压升高时房角关闭,眼底改变早期无改变,晚期则出现视盘凹陷以及萎缩。

2.辅助检查

(1)裂隙灯检查:眼前节无明显改变,前房轴深基本正常,周边前房较浅。

(2)房角镜检查:房角呈广泛性永久粘连,瞳孔阻滞型患者虹膜根部附着点靠后,周边虹膜膨隆,房角狭窄关闭;高褶虹膜综合征患者周边虹膜肥厚、根部前移,贴近小梁面,房角狭窄关闭。

(3)眼压测量:眼压呈周期性发作性升高,开始发作的间隔时间较长,逐渐由于房角粘连而加重,呈经常性持续性高眼压,必要时进行24小时眼压测量。

(4)眼底检查:进展期及晚期患者均有视盘改变。

(5)自动视野检查:进展期及晚期患者均有青光眼视野损害发生。

(6)超声生物显微镜:可显示周边虹膜肥厚、睫状体位置偏前、房角闭合程度以及范围。

治疗要点

1.早期病例的处理瞳孔阻滞型患者施行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或行虹膜周边切除术,术后周边前房加深,房角增宽,散瞳时无虹膜向周边堆积;非瞳孔阻滞型或混合机制型患者虹膜周边切除术后,周边前房以及房角无明显变化,散瞳时虹膜向周边堆积,应再做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

2.进展期以及晚期病例的处理应尽早做青光眼滤过性手术。

(第八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可有青光眼家族史,发病机制不明,病程进展缓慢,早期诊断困难。

主诉

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进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常感视物模糊、眼胀、头痛等;晚期视野缩小可有行动不便,夜盲。

诊断

1.临床表现高眼压下房角开放;眼压高于2.80kPa(21mmHg),24小时眼压曲线相差大于1.06kPa(8mmHg);眼底出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视盘凹陷扩大、视神经萎缩;随疾病进展出现典型视野缺损。

2.辅助检查(1)眼压测量:由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阶段眼压的改变不稳定,因此强调24小时眼压曲线的测量,为避免巩膜硬度对眼压测量的影响,建议早期诊断采用压平式眼压计进行测量。

(2)房角镜检查:房角开放,房角形态不随眼压波动而变化,可见到梳状韧带、小梁网色素增多。

(3)检眼镜检查:早期视盘改变不明显,以后杯盘比大于0.6,两眼相差超过0.2,视盘出现杯状凹陷(特点是上方或下方盘沿宽度比颞侧或鼻侧窄),盘沿切迹,血管呈屈膝状,视网膜中央动脉搏动,盘缘线状出血,视盘周边青光眼晕。晚期青光眼凹陷加重,视盘萎缩。

(4)自动视野检查:早期多出现旁中心暗点,以固视点周围10曘以内范围鼻上方最多见。还可见到鼻侧阶梯,随病程进展可出现弓形暗点。中心视野出现暗点,周边视野可出现缩小,常在鼻上方开始,然后是鼻下方,最后是颞侧,最终可仅剩管状视野或颞侧视野。

治疗要点1.药物治疗(1)球受体阻滞剂:0.25%~0.5%噻吗洛尔、倍他洛尔(贝特舒)或左布诺洛尔(贝他根),每日2次;1%~2%卡替洛尔(美开朗),每日2次。对于心功能不良、心脏传导阻滞、慢性阻塞性肺病、严重哮喘等患者应慎用。

(2)肾上腺素类药物:0.1%地匹福林,可增加房水排出,副作用少,但在无晶状体眼或人工晶状体眼可引起黄斑病变。

(3)选择性毩2受体激动剂:0.2%酒石酸溴莫尼定(Brimonidine,阿法根),每日2次,可减少房水生成及增加巩膜葡萄膜外流,副作用有过敏、口干、瞳孔缩小、眼压降低。

(4)局部碳酸酐酶抑制剂:2%多佐胺,每日2次,副作用有烧灼感、干涩、过敏。

(5)缩瞳剂:用1%~2%毛果芸香碱,每日4次,作用为促进房水排出,可引起调节痉挛。

(6)前列腺素类药物:为新型抗青光眼药物,0.005%拉坦前列腺素(适利达),0.03%贝美前列腺素(卢美根),0.004%曲伏前列腺素(苏为坦),每日1次,具有显着的降低眼压作用,可持续作用24小时。降低眼压机制是增加巩膜葡萄膜外流,而不影响房水生成。急性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以及孕妇禁用。副作用为结膜充血、虹膜颜色加深,睫毛变粗变长。

(7)全身性碳酸酐酶抑制剂:甲酰酰胺25~50mg,每日2~3次;醋氮酰胺250mg,每日2次。肾结石、磺胺类药物过敏患者禁用。

(8)高渗剂:50%甘油1.5g/kg,成人120~180g/d,每日2~3次,口服;20%甘露醇1~3g/kg,快速静脉滴注。

2.激光治疗眼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不理想时,可试行氩激光小梁成形术,可有效降低眼压30%,但远期效果差,降压效果随时间逐渐下降。

3.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无法控制眼压者,应选择滤过性手术,目前最常用的是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其他治疗手段,例如前房内引流管植入术、睫状体光凝术、睫状体冷冻术用于常规滤过性手术不能控制眼压者。

(第九节)近视

近视是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聚焦在视网膜前方,视网膜上只能形成弥散光圈,因此看不清远处目标。同理,从近视眼视网膜发出的光线称为集合光线,其焦点位于眼球和无限远之间,称为近视眼的远点。如果目标恰好位于近视眼的远点,则可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所以近视眼看近距离目标时清晰。近视眼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有关。近视眼按其性质可分为轴性近视、曲率性近视和屈光指数性近视;按其程度可分为轻度近视、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

主诉

患者视远处模糊不清。

分类

1.按近视的性质分类

(1)轴性近视:眼轴过长,但眼屈光力正常者。

(2)曲率性近视:角膜或晶状体的表面弯曲度过大,而眼轴正常者。

(3)屈光指数性近视:多由于晶状体屈光指数增大所致。

2.按近视的程度分类(1)轻度近视:-3.00D以下。

(2)中度近视:-3.00~-6.00D。

(3)高度近视:-6.00~-9.00D。

(4)超高度近视:-9.00D以上。

诊断

1.临床表现

(1)视力障碍:特点为远视力减弱,近视力正常。

(2)出现视疲劳。

(3)眼球突出,眼轴变长。

(4)出现外隐斜或外斜视:集合功能减弱所致。

(5)引起弱视:为儿童时期的近视影响视觉发育所致。

(6)玻璃体液化、混浊、后脱离。

(7)眼底改变:较高度者可出现眼底改变,如近视弧形斑或环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有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状不规则的白色萎缩斑及色素沉着呈圆形的Fuchs斑;巩膜后葡萄肿;周边部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视网膜裂孔、继发视网膜脱离周边部视网膜变性等。

2.辅助检查屈光检查呈近视屈光状态。

治疗要点1.非手术疗法(1)配戴框架眼镜:是矫正近视最传统、最安全的方法,即在眼前放置一片适度的凹透镜片,使平行光线在进入眼前先分散,经验的屈光系统后恰好聚焦于视网膜上。

在配镜前,要进行详细的屈光检查,对青少年近视者,屈光检查要在睫状肌麻痹下进行,12岁以下者最好用1%阿托品,12岁以上用2%阿托品或快散瞳剂进行散瞳验光,以除外假性近视的干扰;配镜的原则为选择能矫正至最好视力的最低度数镜片,同时应注意瞳距准确。

(2)配戴角膜接触镜:角膜接触镜的优点是对成像放大率影响较小,视野较大,不影响外观。透气性好的硬性角膜接触镜对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有一定的阻止作用。置于角膜前,所用屈光度比框架眼镜低。但存在个别人配戴不适,有角膜、结膜刺激征、过敏性结膜炎、眼干燥等表现。配戴时应注意清洁及卫生;避免划伤角膜造成感染。

(3)角膜塑形术治疗镜:应用非球面逆转技术而特殊设计的透氧性角膜接触镜,通过压迫角膜中央视区,使角膜中央区率变小,从而使角膜屈光力降低,起到矫正近视的作用,并可在摘镜后的一段时期内保持这一作用,但无防止近视发展的作用。一旦停戴,迅即回退。如使用不当,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因此,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使用规则。

目前建议适用的筛选原则有:栙近视屈光度曑-3.00D;栚近视散光曑1.50D,且为顺归性散光;栛角膜屈折力为43.0~45.0D;栜矫正视力>

0.8;栞年龄曒7岁的合作者;栟已配戴接触镜者,需停戴2个月以上;栠无眼部疾患并角膜正常。

2.手术疗法(1)角膜屈光手术,如准分子激光角膜切除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角膜基质环植入术等。

(2)眼内屈光手术,如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

(3)巩膜屈光手术:后巩膜加固术适应于高度近视的发病初期,期望巩膜加固阻止近视眼的发展。

(4)准分子激光手术:

1)适应证:年龄满18周岁以上。近2年屈光度稳定,其发展速度每年不大于0.50D。矫正屈光度的范围:近视曑-15.00D,散光曑6.00D。双眼屈光度不等的屈光参差者。配戴角膜接触镜者:软镜应停戴1周以上,硬镜应停戴3周以上。角膜厚度大于450毺m。眼部检查无活动性眼病者。

患者本人有摘镜的需求。

2)禁忌证:有眼部活动性炎性病变者;患有圆锥角膜、青光眼、兔眼、眼干燥症、角膜内皮变性等眼科疾病者;曾经发生过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者;矫正视力极差的重度弱视者;高度近视且瞳孔过大者;常夜间行车的驾驶员;具有瘢痕体质、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等影响角膜伤口愈合的疾病患者;有精神疾病且正在服药者。

(第十节)远视

远视是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聚焦在视网膜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弥散光圈,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眼在通过调节作用后,使屈折力增强,部分降低远视的屈光度,轻微的远视甚至可以全部消失,表现为正视眼(潜伏性远视),只有当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后才能表现出来。

主诉

患者视物有疲劳感。

分类

1.按远视的性质分类

(1)轴性远视:眼轴较正常眼短,是远视眼中最常见的一类。

(2)曲率性远视:任何屈光面的弯曲度变小所表现的远视,如扁平角膜。

(3)屈光指数性远视:由屈光间质的屈光指数降低造成。

(4)无晶状体性远视:术后无晶状体或晶状体全脱位均可表现出高度远视。

2.按远视的程度分类

(1)轻度远视:+3.00D以下。

(2)中度远视:+3.00~+6.00D。

(3)高度远视:+6.00D以上。

诊断

1.临床表现

(1)视觉障碍:与远视程度有关。轻度远视可表现为隐性远视,无视力障碍。随着远视度数增加,先表现为近视力下降,远视力可正常。高度远视时远、近视力均下降。视力的下降程度也与患者年龄、所具有的调节能力有关。

(2)视疲劳:出现视疲劳症状,如眼球和眼眶胀痛、头痛,甚至恶心、呕吐等,尤其在近距离工作时明显,休息后减轻或消失。

(3)眼位偏斜:由于过度调节所伴随的过度集合导致内斜视。

(4)引起弱视:高度远视且未在6岁前适当矫正的儿童易发生。

(5)眼底改变:较高度远视者可表现为视盘较小,色红,边界尚清,微隆起等。常伴有慢性结膜炎、睑缘炎等疾病。

2.辅助检查眼超声检查显示眼球小、眼轴短。

治疗要点

1.戴镜治疗需用凸透镜片矫正。轻度远视者,视力正常,并且无症状者,不需配镜。轻度远视者如有视疲劳和内斜视者,应配镜矫正。中度以上远视应配镜矫正,以便增加视力,解除视疲劳和防止内斜视发生。

2.手术治疗

(1)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应用准分子激光切削周边部角膜组织,以使角膜前表面变陡屈折力增加。此手术对+6.00D以下的远视矫治效果良好。

(2)钬激光角膜热成形术:手术区位于角膜周边部,但准确性不及准激光分子。

(3)角膜表面镜片术:适用于高度远视,以及不适合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无晶状体眼者。

(第十一节)老视

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弹性逐渐下降,睫状肌的功能也逐渐变弱,从而引起调节功能减弱,年龄在40岁以上者,会逐渐出现阅读及近距离工作困难,这种由于年龄所致的调节功能减弱即称为老视。

主诉

患者表现为近距离阅读困难。

诊断

1.临床表现(1)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

(2)初期常将阅读目标放得远些才能看清,光线不足时尤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