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全科医师速查手册
7756800000079

第79章 口腔科疾病(3)

青少年牙周炎是发生在青少年中的一种牙周炎类型。特点是发病年龄小,牙周组织迅速破坏丧失,牙齿很快松动。患病率因地区和种族的不同而不同,在0.1%~3.4%之间。如果病损仅局限于切牙和第一磨牙,称为局限型青少年牙周炎;如果波及全口多数牙齿,称为弥漫型青少年牙周炎。

诊断

1.发病年龄在青春期至25岁,有人报道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3倍。

2.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与局部刺激物的量不成比例,即牙石及菌斑量很少,但牙周组织破坏程度重。

3.切牙和第一恒磨牙最早出现松动,前牙向唇侧远中移位,出现牙间隙。

4.X线片显示第一恒磨牙的近远中垂直性骨吸收(形成弧形),切牙为水平吸收,且左右对称。

5.病程进展较快,早年就开始拔牙、牙齿松动或自行脱落。

6.多数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同胞兄弟姐妹、孪生子可发生此病,有人认为青少年牙周炎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基因遗传。

7.大多数青少年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中可分离出较高比例的放线共生放线杆菌。

8.外周血的中性多形核粒细胞趋化和(或)吞噬功能异常。

治疗要点1.特别强调早期、彻底的基础治疗(清洁治疗、根面平整及调牙合等)及口腔卫生指导。

2.加强维护期的定期复查,复查间隔期应短,而且要长期追踪及治疗。

3.配合全身用药,如口服四环素0.5g,每日4次,连服2周;或螺旋霉素0.2g,每日4次,连服1周。

4.当炎症控制、牙周袋变浅后,有些病例可用正畸方法将移位牙复位。

5.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三、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快速进展性牙周炎是由Page等在1983年提出。发生于年轻的成年人。部分患者过去有青少年牙周炎史,突然加重,短期内牙周组织迅速破坏,牙齿松动。

诊断

1.发病年龄为青春期至35岁。

2.病变广泛,波及大多数牙,牙槽骨吸收可为垂直型或水平型。

3.有些患者以前患过局限性青少年牙周炎。

4.有重度而迅速的骨破坏,并同时有牙龈组织的急性炎症表现。牙龈明显红肿,探诊出血。

5.可有全身症状,如疲乏无力、体重下降、食欲缺乏等。

6.多数患者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功能缺陷。

治疗要点

1.局部治疗同慢性成人牙周炎,加强局部基础治疗(包括清洁治疗、根面平整、调牙合等),局部牙周袋内放置抗菌药物。行牙周手术,使牙周病损由破坏期尽早进入静止期。

2.全身用药及支持疗法,如口服甲硝唑、螺旋霉素等抗菌药物治疗。

口服维生素C、中药均为支持治疗。

四、青春前期牙周炎

Page等在1983年首先报道了5例发生在乳牙的牙周炎,从此人们开始认识到乳牙也可发生牙周炎,并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此型较少见,病因不明,有弥漫型及局限型之分。

诊断

本病初起于乳牙萌出期,可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型。

1.弥漫型

(1)病损波及全部乳牙,甚至恒牙亦受损。

(2)牙龈重度炎症表现,牙龈组织增生,龈缘退缩或龈裂。

(3)牙槽骨迅速吸收破坏,牙齿松动。

(4)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功能可有缺陷。

(5)常伴有中耳炎及上呼吸道的反复感染,而且对牙周治疗及抗生素治疗反应均欠佳。

2.局限型(1)只侵犯数个乳牙;牙龈炎症较轻或为中等程度。

(2)有深的牙周袋,局限性骨丧失。

(3)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趋化功能障碍。

(4)对治疗的反应较差。

治疗要点1.年幼儿童应在家长监督和帮助下控制牙菌斑,注意用软毛牙刷,0.12%氯己定含漱或擦洗牙颈部来清除菌斑。

2.仔细而彻底的牙周基础治疗,定期复查且间隔期要短,最好每2~3个月复查一次,而且要长期随访。

3.配合全身应用抗生素。

五、根分叉病变

根分叉病变是牙周炎发展的一个阶段,是指病变波及到多根牙的根分叉区。下颌第一磨牙发病率最高,上颌前磨牙发病率最低,任何类型的牙周炎都可能发生根分叉病变。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如根分叉区深袋、探诊出血、溢脓或发生急性牙周脓肿,结合牙周探诊,弯探针检查根分叉区病变及X线片所示病变情况,综合分析判定根分叉区病变的程度。当病变使牙根暴露或发生根面龋,或牙髓受累时,患牙还可出现对温度敏感甚至自发痛等症状。

治疗要点

根分叉病变的治疗目标是消除炎症及深的牙周袋,消除菌斑的藏匿处,使分叉区暴露而易于清洁,希望能有一定程度的新附着。

1.牙周袋较浅无明显牙槽骨外形不佳者,做彻底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如果牙周袋较深而且牙槽骨形态不佳者应在根面平整后,作翻瓣术并修整骨外形。

2.骨成形术和(或)根向复位瓣术,以利于自我控制菌斑。如果根分叉区牙槽骨的形态较好,则可根据情况行翻瓣术及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或植骨术,促使分叉处新骨形成。

3.翻瓣术加根向复位瓣术或行牙根截除术(或分牙术)以消除根分叉区病变,有利于患者自我保持清洁。

4.截根术或分牙术加骨外形修整,以利于消除病变及患者自我保持清洁。

六、牙周脓肿

牙周脓肿是发生于牙周袋壁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有急性与慢性之别,发病部位可为个别牙或多个牙,后者称为多发性牙周脓肿。牙周脓肿不是独立疾病,可发生于各型牙周炎的晚期。

诊断

1.急性牙周脓肿

(1)突然发作,在牙龈上形成卵圆形突起,色红,水肿,表面光亮,待脓液形成并局限后,表面形成脓头,挤压时有脓液流出或从牙周袋口溢出。

(2)脓肿区局限性搏动性疼痛,相应的牙齿伸长感、叩痛、咬颌痛及不同程度的松动。

(3)严重者可有全身不适,发热,末梢血白细胞增多,淋巴结增大。

2.慢性牙周脓肿急性牙周脓肿如果排脓不畅可延续为慢性牙周脓肿,也可开始就是慢性过程。

(1)无明显自觉症状,可有咬颌钝痛,浮起感,轻度叩痛或叩诊不适。

(2)牙龈上形成窦道,反复流脓,窦道开口于牙龈或黏膜,可能在开口处的周围有肉芽组织或仅为小的开口。

治疗要点1.急性牙周脓肿(1)止痛,防止感染扩散,引流脓液。根据脓肿成熟程度决定处理原则。

(2)脓肿未成熟者可以清除大块牙石,冲洗牙周袋,牙周袋内置入抗感染收敛药物。

(3)对成熟的脓肿可将脓肿切开引流或从牙周袋内引流,局部置入复方碘液、氯己定含漱,必要时全身使用抗生素。

(4)必要时少量调牙合以消除过早接触点,使患牙得到迅速恢复。

2.慢性牙周脓肿慢性牙周脓肿应在基础治疗之后,行翻瓣术。

七、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由于胚胎发生及解剖学的联系,牙周组织及牙髓组织的病变常可通过它们之间的交通途径互相影响,而引起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诊断

1.牙髓炎引起的牙周病变

(1)患牙有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既往史或现病史。

(2)牙髓活力无或迟钝。

(3)可探到深而窄的牙周袋,且不易探入;有时也可见深而宽的牙周袋。

(4)X线片显示根尖周区、根分叉处和(或)牙根的一侧有齿槽骨破坏的X线透影区,而其他部位的牙周骨质正常。

2.牙周炎引起的牙髓病变(1)患牙为牙周炎并可有反复发生的牙周脓肿史,随后出现温度激惹痛,或自发痛、咬颌痛。

(2)有深牙周袋或牙周袋深达根尖。

(3)患牙有程度不等的松动。

(4)温度测验疼痛或无反应,电活力测验敏感或迟钝。

(5)X线片可见牙槽骨水平或垂直吸收,也可见根分叉的重度病变。

治疗要点1.牙周治疗与牙髓治疗同时进行。

2.前牙应做完善的根管治疗,同时做牙周治疗(深部刮治或翻瓣刮治术)。

3.后牙应尽量做完善的根管治疗,对根管扩通有困难可考虑做完善的塑化治疗。

4.去除创伤性牙合力及食物嵌塞等局部因素。

5.根尖病变与牙周病变相通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和牙髓治疗数月后,骨质仍未修复,牙周炎症不能控制者,应选择性地做翻瓣术、骨修整术及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6.重度根分叉病变及一个根的根周牙槽骨吸收较明显,可考虑做截根术或牙半切除术。

7.指导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并定期复查。

(第九节)牙槽脓肿

牙槽脓肿是根尖区牙槽骨、骨膜、黏膜的化脓性炎症,分为根尖脓肿、骨膜下脓肿、黏膜下脓肿。牙槽脓肿又可分为急性牙槽脓肿与慢性牙槽脓肿。

多由感染牙髓、牙周组织或冠周炎感染扩散而引起。另外,还可由外伤或化学刺激引起。过去将因牙周炎及冠周炎引起者称为颌骨骨膜炎,现统称为牙槽脓肿。

诊断

1.急性牙槽脓肿

(1)全身与局部症状:栙食欲缺乏、发热、便秘等全身不适;栚自发性、持续性跳痛;栛面颊部肿胀;栜开口受限;栞有牙浮出感,不能对合。

(2)临床检查:栙面部相应区域出现软组织副性水肿(反应性水肿);栚不同程度开口受限;栛患牙周围的牙龈及移行沟黏膜红肿、压痛,若移行沟变浅或凸起,有波动感,则脓肿形成;栜相应区域淋巴结增大。

2.慢性牙槽脓肿

(1)症状:一般全身无不适症状,也无自发痛。有时仅感咀嚼无力或钝痛。慢性根尖脓肿急性发作时除出现急性期全身症状外,还可形成瘘孔排脓等。

(2)临床检查:栙患处有深龋或充填体,牙冠变色,牙周袋变深;栚叩诊不适或无叩痛,患牙一般不松动;栛牙龈瘘或皮肤瘘形成:上下牙慢性根尖脓肿根据脓肿形成在颊肌或下颌舌骨肌附着的上下,可以形成龈瘘管或相应皮肤处的瘘管。第三磨牙冠周炎所致牙槽脓肿可在下颌第一磨牙颊侧牙龈处形成流注脓肿,破溃后形成龈瘘,也可在咬肌前缘与颊肌后缘之间相应皮肤处形成皮肤瘘;栜牙髓活力试验阴性。

(3)X线检查:栙根尖脓肿的根尖有弥散性、边缘不清低密度区;栚根尖肉芽肿有边界清楚的圆形透射区;栛根尖囊肿为圆形,病变周界清晰,有一条白线环绕。

治疗要点

1.急性牙槽脓肿(1)全身用抗生素及支持疗法。

(2)脓肿未形成时外敷如意金黄散,采用凉茶水调合,敷于肿胀面颊部,厚度3~5mm,干燥后应及时更换。

(3)脓肿已形成,应及时切开引流:在脓肿波动最明显处,顺牙槽嵴缘作水平向1~1.5cm黏膜切口。如属骨膜下脓肿应切开骨膜达骨面。然后冲洗,置入橡皮引流条,橡皮条应剪成倒刺状以防止置入后滑脱。

(4)患牙处理:急性期应及时开髓、拔髓,开放引流。后期根据患牙情况可进行根管或塑化治疗。如不能保留的牙应拔除,以免反复发作。对于不能保留的患牙,如拔除无困难,可于切开脓肿时一并拔除。术后应用抗生素,并嘱次日复诊。

2.慢性牙槽脓肿根据X线检查结果进行根管或塑化治疗。对根尖囊肿患牙,应行常规根管治疗。如囊肿变大,根管不通畅和根管治疗复查根尖肉芽肿或囊肿无好转时应做根尖手术治疗。如根尖病变广泛、牙齿松动者则应拔除。

(第十节)牙周脓肿

牙周脓肿是发生在牙周袋壁的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可发生于单个牙或多个牙。发生于多个者称为多发性牙周脓肿。

诊断

1.急性牙周脓肿

(1)全身与局部症状:全身不适,不同程度发热;牙龈肿胀发红、跳痛、咬颌痛、牙松动。

(2)检查:栙体温升高,局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升高;栚牙龈上形成圆形突起、发红、水肿、表面光亮;栛牙齿叩痛、松动、牙周袋深;栜脓肿形成后表面有波动感,轻压时脓可从牙周袋溢出。

2.慢性牙周脓肿(1)症状:牙龈上有瘘口形成、流脓,咬颌痛、牙有浮起感,咬紧时感到舒服。

(2)临床检查:牙龈松软暗红,近龈缘处有瘘孔,有脓溢出,牙齿松动。

治疗要点1.全身治疗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扩散,止痛。

2.局部治疗

(1)脓肿未形成时清洁治疗,冲洗牙周袋,上复方碘液。

(2)脓肿形成有波动时,可根据部位,从牙周袋内或牙龈表面引流,前者可用探针从袋内壁刺入脓腔,后者在局部麻醉下切开脓肿,冲洗脓腔,牙周袋上复方碘液。

(3)调磨明显早接触点。

(4)慢性牙周脓肿在基础治疗后,行翻瓣术或脓肿切除术,如牙槽骨破坏明显,松动牙可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