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全科医师速查手册
7756800000071

第71章 骨科疾病(6)

Bosworth法:由腓肠肌中间纵行取一条长13~15cm腱膜,向下翻转与远端盘绕后固定。

Lindholm法:由腓肠肌两侧边各翻一条肌腱膜与跟腱远端缝合。

Abraham倒“VY暠腱成形术:切除或切开断端间瘢痕,在腓肠肌的肌肉腱移行部下方1cm向下,做腱的倒“V暠形切开,“V暠臂的长度约大于缺损段的1.5倍。将“V暠部向下拉以使腱的断端接触,在无张力下直接缝合,然后缝合倒“V暠部。对未切除瘢痕者,可将远断端劈开,行鱼嘴状插入缝合,再缝合下移的倒“V暠部。

(3)术后处理:术后踝跖屈30曘、膝屈30曘位长腿石膏固定,3周后改用高跟短腿石膏固定,6周拆除。穿高跟鞋练习距小腿关节屈伸及小腿肌力,保护3个月,半年内不做剧烈运动。

(第十一节)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综合征。在我国,RA的患病率为0.3%~0.4%,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好发年龄为25~50岁。病情和病程有个体差异,从短暂、轻微的小关节炎到急剧进行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其特征是外周关节的非特异性、对称性炎症,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表现。

主诉

对称性关节持续性肿胀、疼痛,可有晨起关节活动困难,关节畸形。

诊断

1.临床表现

(1)关节疼痛和肿胀:患者最先出现关节疼痛,随着关节逐步肿胀,疼痛也趋于严重。患者常主诉开始活动关节时疼痛加重,活动一段时间后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即明显好转,且关节痛与气候、气压、气温变化有关。

(2)晨僵现象:在早晨睡醒后,出现关节僵硬或全身发紧感,起床活动一段时间后症状即缓解或消失,多超过30分钟。

(3)多个关节受累:常由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发病,其次则为膝关节。

发病时常为1~3个关节受累,而以后受累关节可发展到3个以上。受累关节常为对称性。第一次发病关节1~3个月后可出现另一些关节肿胀、疼痛,以后反复交替发作和缓解。上述症状可持续数月、数年或数十年。

(4)关节活动受限或畸形:晚期关节活动受限并呈现不同程度的畸形,手指及掌指关节常呈现梭形肿胀、鹅颈畸形,腕关节常强直于尺偏位,腕关节融合。肘关节半屈曲固定及前臂旋转功能消失。膝关节呈内、外翻畸形,髋关节则多强直在屈曲内收位。

2.辅助检查

(1)体格检查:关节局部积液,温度增高。反复发作后,患肢肌肉萎缩,关节呈梭形肿胀。关节压痛程度常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关节外表现腕管综合征可能是由于腕关节滑膜炎所致。10%~30%患者有类风湿结节,通常发生在皮下易摩擦的部位,在其他身体受压部位也可能见到。皮下结节不是早期表现,但对诊断有帮助。

(2)实验室检查:80%病例可有正色素性(或轻度低色素性)正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一般高于100g/L,1%~2%的患者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常伴脾大(Felty综合征)。可有轻度多克隆高丙球蛋白血症和血小板增多。

90%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加快。60%~80%患者可出现类风湿因子(RF)阳性。高滴度RF提示预后不良并常常与疾病进展、类风湿结节、血管炎和肺病变有关。治疗和病情自然改善均可影响滴度,当关节炎症活动缓解时,滴度也常常下降。

(3)X线检查:在发病前几个月内X线检查仅能看到软组织肿胀。随后出现关节周围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软骨受累)及边缘侵蚀。

3.诊断标准目前通常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的诊断标准。

(1)晨僵持续至1小时(每日),病程至少6周。

(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

(5)有皮下结节。

(6)手部X线平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暶20)。

凡符合上述7项者为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符合上述4项者为肯定的类风湿关节炎;符合上述3项者为可能的类风湿关节炎;符合上述标准不足2项而具备下列标准2项以上者:栙晨僵;栚持续或反复的关节压痛,或活动时疼痛至少6周;栛现在或过去曾发生关节肿大;栜皮下结节;栞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或C反应蛋白阳性;栟虹膜炎;栠可疑的类风湿关节炎。

治疗要点1.非手术治疗关节肿痛明显时应注意休息及关节制动,肿痛缓解后应注意关节的功能锻炼。治疗RA的常用药物分为四类,即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糖皮质激素和植物药制剂、免疫制剂以及近年新兴的各种生物制剂。NSAIDs类药物如水杨酸类、苯胺类、有机酸类等。DMARDs如甲氨蝶呤(MTX)、柳氮磺胺吡啶(SSZ、SASP)、金制剂等。

应首选MTX,视病情可单用也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DMARDs联合治疗。联合用药时,其不良反应不一定比单一用药多。在治疗日前必须拍摄双手(包括腕关节)X线平片或受累关节的对称性X线平片,并于治疗后逐年复查X线用以比较疗效。植物药制剂如雷公藤、青藤碱、白芍总苷等。免疫抑制剂如来氟米特、环孢素等,常与抗风湿药合用,但要注意监测肾功能。为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并随时调整剂量。应该明确,经治疗后的症状缓解,不等于疾病的根治,近期有效不等于远期有效。DMARDs可以延缓疾病进展,但亦不能治愈RA,为防止病情复发原则上不停药,可依据病情逐渐减量维持治疗,直至最终停用。如果常规应用DMARDs治疗无效或疗效差时,可选用合适的生物制剂治疗。

2.手术治疗随着对类风湿关节炎深入研究,人们逐步认识到外科手术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可以起到防止或延缓病情发展以及矫正畸形、恢复关节功能的作用。

(1)滑膜切除术:适用于:栙经有效药物治疗,急性炎症已基本控制,患者全身情况比较稳定者;栚亚急性反复发作滑膜炎,病情持续1年以上,经多种非手术疗法,效果不显着者;栛关节内有大量渗出液,非手术治疗无效达3个月后,已开始骨质破坏,关节活动受限者;栜影像学显示关节骨质有早期侵蚀现象者。术中要求尽可能地切除滑膜组织。不切断韧带或骨组织,以利术后早期锻炼关节活动,但关节后方滑膜不宜切除,以免引起粘连妨碍膝关节活动。膝关节屈曲畸形超过30曘者效果不好。一般优良率可达75%。

(2)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多用于慢性期及中晚期疾病,除慢性滑膜炎外,同时有软骨及骨组织改变。除将滑膜切除外,还将损坏的软骨全层切除,清除增生的骨质增生。术后应行被动活动练习辅助关节活动锻炼。

(3)截骨术:适用于有成角畸形、病变已经稳定的病例,矫正畸形、改变关节负重力线为主要目的。据畸形的部位、关节活动情况决定手术。如膝关节尚有一定活动度,而呈内、外翻畸形或关节已僵直于内、外翻畸形,可行股骨下端或胫骨上端截骨。由于多数病例均为全关节软骨损坏,而很少患者只有一侧关节间隙损坏,故胫骨截骨术的适应证很少,且效果不佳。

(4)关节融合术:适用于关节严重破坏、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患者,为保持肢体稳定,可行融合术,肩、腕关节患者为减轻疼痛也可行关节融合术。

(5)关节成形术:最佳的适应证为肘关节强直的病例,不但能切除病骨组织,还能恢复肘关节活动。用股骨颈切除,粗隆下截骨治疗髋关节强直也取得较好效果。但术后跛行较重,现多采用全髋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