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审计理论与实务
7755900000045

第45章 财务报表审计(3)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尤其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的财务报表,它集中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各种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收入和支出数量。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研究,可以了解企业的创现能力、偿债能力以及支付现金的能力等,从而有助于报表使用人的经营决策。为了保证现金流量表上述作用的发挥,必须对现金流量表所提供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验证,以提高企业对外财务报表体系的可信程度,便于报表使用人利用财务报表进行正确决策。

2.验证其他报表的项目,为审计其他报表提供佐证

现金流量表中的一些数据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有关数据存在钩稽关系。另外有一些项目是依照同一账户分析后同时编制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正是由于报表存在这种内在联系,所以当审计现金流量表时,也就同时对其他报表的项目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验证,从而佐证其他报表。

3.揭示重大经济活动,为深入审计提供线索

在现金流量表中,反映了诸如购置固定资产、进行对外投资、发行企业债券、吸收新的投资等重大的经济活动。在审计现金流量表时,审计人员要对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重要经济活动的现金收支情况进行查证,了解了这些重大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就可以为审计人员对这些项目进行深入审计提供线索。审计人员通过审查这些经济活动引起的货币资金的应收应付金额、现金的实际收付金额、收付现金的列报情况等,可以了解到这些经济活动发生的背景、时间和所记录的账户等,这就为审计人员的进一步审查提供了依据。

4.揭示现金收支变化趋势,为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提供依据

现金的收入金额和支出金额是与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相联系的。例如,“收到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和退回的增值税款”项目应与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相适应,“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项目与主营业务成本总额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等等。从这些联系出发,审计人员可以分析现金收支的变化趋势,以及现金收支规模和业务经营规模的比例关系,从而发现收支金额异常或与业务活动规模不相适应的现金收支项目,并以此作为进一步审计的重点。

二、内部控制环节

现金流量表编制的主要内部控制环节与前面所述资产负债表的内部控制环节基本相同,除此之外,还要设置与编制现金流量表有关的专门账户控制、调整分录控制、工作底稿(或T形账户)控制等。

三、内部控制的测试

现金流量表内部控制的测试方法和内容,与其他报表基本相同。但审计人员在对现金流量表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时还应审查以下几个特殊事项:

1.审查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基础工作

编制现金流量表需要一定的基础工作,企业要在日常会计核算中针对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要求,进行一些专门的核算,设置一些专门的账户去积累资料。

例如对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要设置专门的二级账户,对货款和增值税分别进行核算;对长期资产的购置和处置要设备查簿,以记录其现金收支的情况等。基础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报表的质量。基础工作做得好,不仅有利于报表的顺利编制,而且能提高报表的准确程度。所以要把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础工作作为审计现金流量表的一项内容。通过审查基础工作,去发现报表编制工作的薄弱环节及现金流量表中可能发生的差错。

2.检查编制方法和程序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有:直接计算法、工作底稿法、T形账户法、现金收支报表法等。采用不同的报表编制方法,其工作程序、使用的资料和形成的证据各不相同。审计现金流量表,首先要检查企业所使用的编制方法的合理性,然后针对不同的编制方法追踪检查报表的编制程序,进而了解报表编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四、实质性审查

1.实质性审查的内容

现金流量表审计的内容,是由其审计目的决定的。审计现金流量表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验证其真实性,即考察现金流量表内容的完整性、形式的合规性、表中各现金收支项目金额的准确性等。为了达到这一审计目的,审计人员应通过审查企业的主要业务循环及其账务处理来进行验证,所以现金流量表审计的主要内容应与企业的其他审计内容合并进行。但审计人员还应对企业编制的现金流量表进行一些专门的测试。在实质性测试阶段,审查的主要内容有:

(1)现金流量表各要素的审查。《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对现金流量表应反映的信息以及现金流量的分类和各类现金流量的分项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审计现金流量表时,应按照该准则的要求,检查被审计单位现金流量表所反映的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现金流量归类和分项的合规性。

(2)报表项目准确性的审查。首先,对现金流量表主表和补充资料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相互验证。如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项目以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项目分别在主表中和补充资料中的金额相互验证。另外,对现金流量表有关项目的金额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的相关数据相互验证,如现金流量表中的“净利润”项目与利润表中的“净利润”项目相互验证,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与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短期投资”两个项目调整后(即扣除不属于现金的金额)的期初、期末差额相互验证等。大量的工作是现金流量表中各项目的金额与其资料来源(如有关账户的相关数据等)进行逐项或有重点的核对,这项工作可与其他业务的审计结合进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有不同的方法,审计现金流量表时,审计人员必须针对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编制方式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以检验项目金额的准确性。

2.实质性审查的方法

由于现金流量表的特殊内容,在对其进行审计时必须采用一些专门的审计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

(1)检查核对法。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报表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具体的检查核对内容主要有:检查编制报表所依据的资料的可靠性;复核调整分录,检查分录的金额和方向的正确性,调整项目与现金流量的性质的一致性;复核工作底稿,检查现金流量分类的准确性,基础数据的可靠性,调整数据与调整分录的一致性;抽查数字资料计算汇总的准确性等。

(2)分析性复核法。由于企业的现金收支活动是伴随着其他经济活动而发生的,所以现金收支的数量、结构应与企业业务经营活动规模和结构相适应。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将现金流量表与其他经济活动资料对照分析,去揭示其可能隐含的错误。采用分析性复核法审查现金流量表的具体做法主要有:

①趋势分析法,即将本期现金流量表的数据与前期数据进行比较,以揭示项目本身及其所反映经济内容的合理性。例如,比较“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的本期数与上期数,在企业经营规模和职工总数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条件下,其现金支出的增长幅度应与工资增长的幅度相一致。如果比较的结果差异较大,则可能为报表编制有误,或工资业务本身存在问题;②比率分析法,即将现金流量表项目与企业的其他经济指标相比较,看其协调程度。如将“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与企业的银行借款和应付债券规模进行比较,考察现金回收情况;将“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与企业新增的股票投资和其他投资之和进行比较,“债权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与新增债券投资进行比较,可以考察企业对外投资活动支付的现金与投资规模的一致性等。

(3)金额验证法。要保证报表数字的准确,最可靠的办法还是利用报表的编制原理,通过计算分析去验证各个项目的金额是否准确。验证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检查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会计账户资料去验证,如通过检查“其他业务收入”明细账,去验证“收到的租金”项目,通过检查“财务费用”账户,去验证“发生的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等。二是利用其他报表和账户资料,通过公式计算来验证。例如: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含销项税额)=本期销售收入+本期增值税销项税额+(-)有关应收款项减少(增加)额-以非现金资产收回有关应收款项-核销有关应收款项中的坏账+收回已核销的坏账+(-)预收账款增加(减少)额-应收票据贴现息。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含进项税额)=本期购入材料成本+本期增值税进项税额+(-)有关应付款项减少(增加)额-以非现金资产偿还有关应付款项-注销无法偿还应付款项+(-)预付款项增加(减少)额。

支付的所得税款=本期应交所得税额+(-)“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余额减少(增加)额。

利用这些公式,审计人员就可直接验证现金流量表有关项目金额的正确性。

(第四节)财务指标的审计

财务指标是根据财务报表中有关数据计算出来,用以衡量、分析、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收益能力的经济指标。审计人员必须根据规定的指标内容、计算方法对报表中体现的主要财务指标的真实性、正确性进行审查,对企业的经营成果、经济效益作出评价。

一、资产负债表中主要财务指标审计

1.流动比率

又称营运资金比率。它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表明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保持2∶1的标准为宜。审计时应根据行业特点、营业周期、流动资产的构成等分析其流动性,做出恰当的评价。

2.速动比率

它是企业的流动资产减去存货的差额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采用1∶1的标准为妥,若大于1,则说明偿债资金较充分。

审计时,应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

3.资产负债率

它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间的比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该指标表明资产的总额中有多少是由债权人提供的,它反映了企业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和企业的偿债能力。通常资产负债率低比较好,比率过高,说明负债过多,风险较大。

4.应收账款周转率

它是销售收入净额对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该指标反映应收账款的流动程度。一般认为应收账款的平均收转期太长对资金周转不利,说明应收账款管理不善。

5.存货周转率

它是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之比。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该指标用以衡量销售能力和存货之比是否恰当。正常情况下,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管理水平越高,获利增多;比率较低,表示销路不畅,存货积压,应设法改善经营管理。

6.所有者权益比率

它是企业自有资本与资产总额之间的比率。

所有者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

该指标表示企业的全部营运资金中有多少属于投资者提供的。比率越高,表示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安全,债权人权益也越有保障。

7.资本负债比

它是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率。

资本负债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该指标表明企业结构的稳固和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比率低,则表示企业自有资本较多,偿债能力强。

二、利润表中主要财务指标审计

1.销售净利润率

它是销售净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

销售净利润率=销售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它反映企业最终体现的获利水平,其比率越高,则企业获利能力越强,经济效益越好。

2.成本费用利润率

它是净利润与成本费用之比。

成本费用利润率=净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它反映企业费用成本与净利润的比率关系,审计中,应分析其比率关系,督促企业降低成本、节约开支、提高经济效益。

3.资产报酬率

又称资产收益率。它是以投资报酬为基础来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

资产报酬率=(税前利润+利息支出)÷资产平均总额该指标反映了企业运用全部资本所带来的收益。应根据该指标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比率越高,表明经济效益越好。

4.资本收益率

又称投资报酬率。它是税后利润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

资本收益率=税后利润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它是以投资报酬为基础来分析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反映投入资本所获的利润。

审计人员应通过上述财务指标的审计,全面了解、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对企业做出全面、恰当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