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村情:西部农民生活实录
7752500000036

第36章 没有结尾:我的发言稿

2007年5月,甘肃省政协在天水市召开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邀请我参加。发言稿是我写的:

我叫宗满德,皋兰县委副书记,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下面,结合皋兰的实际,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皋兰是一个西部欠发达的农业县。全县7个乡镇71个行政村,17万多人,农业人口就有15万人。2006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264元。2006年,我就新农村建设对275个农民和村干部做过一次书面调查。我设计了30个问题,征求意见,从中了解农民的意愿。对这样一些重点问题,农民是这样回答的:60%以上的人认为新农村建设应该以农民为主体,各项建设投资应该国家与农民相结合,应该重点解决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和安居乐业的问题。当前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成本高,生产设施、生产技术落后,市场信息不畅通,经营人才缺乏,产业化水平不高,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设施不完善,青年人外出打工,老年人留守种地,农民脱贫信心不足、办法不多。农民群众法制观念淡薄。农民最盼望解决的问题是减少生产成本、发展生产,解决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的问题、增加收入,改善水利道路安全饮水沼气等基础设施,提供同城市一样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保障合法权益。当前农村社会保障的重点应当是普遍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网络、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救助制度。当前影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基础差、规划不到位、产业不突出、农民素质低、资金短缺。农民消费的主要支出是孩子上学、看病住院、盖新房购家具、送彩礼娶媳妇和生产投入。2006年最高兴的一件事是粮食直补、农资直补,最烦心的一件事是干旱少雨、农田得不到适时灌溉。2007年最希望做成的一件事是发展日光温室,建设蔬菜保鮮库,提高收入。对县乡干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多深入基层了解民意,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反复审视县情,广泛倾听群众意见,我认为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面临着三个方面的主要矛盾。第一是农村基础设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不相适应,第二是农村公共服务与农民对公共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第三是乡村治理机制与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这些矛盾既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动力的问题,更是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在皋兰这样一个农业县,建设新农村就要统筹谋划,因地制宜,典型示范,重点突破,梯次推进。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顺应广大农民群众想发展、求发展的强烈愿望和时代要求,去年我们提出了一个指导意见,明确全县新农村建设要紧扣三大主题、破解五项命题、突出三个重点、努力实现“五新一好”。三大主题就是解决农民干什么事情、住什么地方、做什么人。五项命题就是民生、民安、民主、民和、民魂。三个重点就是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庄、培育新农民。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地从培育新产业、生产发展好,建设新村庄、村容村貌好,培育新农民、村民素质好,塑造新风貌、社会风气好,建立新机制、组织建设好这样五个方面出发,确定了二十项具体量化建设标准,指导全县新农村建设。

发展新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皋兰地处兰州近郊,从实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服务城市、提升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走现代农业的路子,这是必然选择。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要求,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高原夏菜、皋兰西甜瓜、皋兰金枣三大主导产业,做优做特种草养畜、红沙洋芋、和尚头小麦三大优势产业,走特色路子,打优质品牌,整村突破,区域推进,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符合皋兰的实际。按照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要求,引进、扶持、壮大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贮藏和运销业,延长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目前,全县已建成8万亩高原夏菜、5万亩皋兰西甜瓜、5万亩皋兰金枣、3万亩红沙洋芋生产基地,龙头企业达到16家,为发展新产业不断夯实基础。实行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普及农业适用技术,创新农业技术服务栽体,发展农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培养农民经纪人队伍和产业型农民,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努力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对接,引导农民由一家一户单打独斗转变为以经营实体身份进入市场,服务城市,不断提高农民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县已建立蔬菜协会、西甜瓜协会、金枣协会、旅游协会等农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41个,会员达6718人,农民经纪人队伍619人,带动2万多农户闯市场,搞营销,增收入。按照拓基地、抓培训、打品牌的要求,发展劳务经济,输转富余劳动力,农业生产经营与劳务输转两轮驱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内转、外输、创业三结合,开辟劳务输出基达,紧盯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劳务市场需求,分不同行生、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基本技能和技术培训,增强务工能力,从多方面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鼓起农民的钱袋子,实现富裕农民的目的。

改善乡村面貌和人居坏境,建设新村庄是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根据皋兰人居环境实际,按照完善配套设施、夯实生态基础、改善村容村貌的要求,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高标准、高起点地编制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重点专项规划和中心村、重点村建设规划,指导农民建设新村庄。为农民群众提供各具特色的住宅建设样图,建设农村住宅示范点,树立样板,有效避免“千村一面”和“年年建新房,年年不见新村庄”的现象。针对全县农村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按照“县列试点示范村一乡镇试点示范村一其他村”三个层面,每年选择3个以上经济发展较快、基础设施较好、群众素质较高、班子较强的村作为县列试点示范村,每个乡镇选择1个村作为乡镇示范村,试点示范,重点突破,梯次推进。县列试点示范村突出产业示范带动、村庄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实行重点帮扶,一年突破,三年见效,五年变样,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乡镇试点示范村以村庄建设治理为重点,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其他村因地制宜,结合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快经济发展,进一步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坚持把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谐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分类指导,着力推进。组织农民群众有选择地开展村庄建设“七个三”(清院落、清垃圾、清路障“三清”;改厕、改圈、改厨“三改”;整屋顶、整墙面、整管线“三整”;通安全饮用水、通柏油路、通有线电视“三通”;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庄绿化“三化”;保证普及农村义务教育、保证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保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三保”;新村庄规划、新村规民约、新社区服务“三新”)治理活动,建立村民共建美好家园责任机制,倡导“净、绿、美”,整治“脏、乱、差”,有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

建设新农村,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型农民。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从改革、建设、培训这些关键环节入手,推进农村教育改革,着力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把加快发展义务教育作为培育新农民的基础工作,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享有平等优质的教育。整合县职业教育中心、职业中学、农业函授大学、就业培训中心这些培训资源,推行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定点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培养有知识的文化人、讲道德的文明人、懂技术的内行人、会管理的明白人的新型农民,敌到农村毕业生留守农村能务农、外出务工有技能。在县乡试点示范村普遍建立农产品专业合作协会、农民经纪人协会、科技示范推广协会、水管协会、产业和行业工会、妇女专业协会、晚霞社、文明社、农文联社、红白理事会这样一些农民新型经济和社会合作组织,实行党支部、村委会与产业协会这些新型经济和社会合作组织多位一体,逐步把当前以村社自治行政管理为主的乡村治理机制转变为以市场为基础以经济服务为主的乡村治理新机制,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有效平台,创造有利条件。

按照创建和谐、文明、平安乡村的要求,塑造新风貌。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村民制定村规民约、村民道德规范、家庭美德要求、邻里关系守则,以农户为基础,以城镇为龙头,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生态村和文明农户、五好家庭、好公婆、好儿媳这些群众性创建活动,为建设农村先进文化创新栽体、注入新鲜内容、增强活力,为新农民成长提供新的平台。认真落实新增教育、文体、卫生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建设融“村级阵地、卫生所、科技文化服务中心为一体”的村民服务中心。县列试点村努力实现“七个一”,即一所标准化小学、一所标准化卫生所、一个幼儿院、一个科技培训中心、一个农家书屋、一个村民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标准化村委会阵地。引导90%以上的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证病有所医。加强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建设,充分发挥村民服务中心主阵地作用,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兰州鼓子、兰州太平鼓、秦腔、剪纸这样一些地方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满足农民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提高“五保户”集中供养水平和特困户生活救助标准,实行农村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保障能力,努力实现“五个确保”,就是确保每个村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每个困难家庭子女都能享受义务教育、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贫困失学、每个困难家庭患病者得到基本医疗救助、诉讼困难的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织协调、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职责。创建好班子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整合有效资源,县、乡、村层层建立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平台,采取集中培训、技能培训和选送党校学习多种方式,请进来、走出去,大规模、多层次、立体化地教育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切实解决党员和群众思想狭隘、观念陈旧的问题,树立“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负重前进、争创一流”的皋兰精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推行“两推荐一公选”、“两兼任一体化”,逐步实行村“两委”委员和村组干部兼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兼任,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一体化;建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产业协会会长兼任,村党支部、村委会和产业协会一体化管理的新体制,增强村级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逐步打破行政村界限,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建立在致富项目上、建立在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中,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形成以党支部为依托、以党员和致富能人为主体,以群众为基础、以致富项目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栽体、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的农村党建新模式。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在全县普遍建立党建工作指导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议事日、民主评议村组干部、“两兼任”一体化、村干部年薪制、党务村务公开、培养致富带动明星户和明星党员这样一些重点制度和办法,推动村级党建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視范化、法制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到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之中,采取“财政投一点、党费拿一点、乡镇筹一点、村级集体积累提一点”的办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农民党员干部培识中心、群众姓精神文明和文化活动中心,方便群众,服务群众。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項系统工程,也是一項长期的艰巨任务。我县新农村建设虽然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也确实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題,主要表现为“六个不足”。一是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依赖政府投资与支持的心理普遍,存在着等、靠、要的想法,广大基层千部和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系统性认识不足。二是“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新产业格局还没有形成,产业装备、生产技术、经营手段普遍落后,严重制约新产业的形成、壮大和发展,增收渠道单一,农民投资能力普遍较低,新农村建设的内动力不足。三是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严重不足,社会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普遍滞后,农村村庄建设缺乏合理规划,特别是排水、能源、交通这些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这些社会事业方面,城乡差距还在拉大,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不足。四是精神文明建设缺乏新栽体和新途径,农村人力资源缺乏,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乡村治理新机制建设严重滞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新型经济社会合作组织不能很好发挥服务作用,教育引导培训农民的任务十分艰巨,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文化力不足。五是支农项目零散,资金各管一块,项目各把一方,有效资源整合机制和制度还没有形成,各方面协调、承担、参与的责任意识还不强,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力不足。六是新农村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尚未形成,资金投入瓶颈严重制约各项建设,投融资机制严重滞后,多元化投入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支持力不足。

当前农村发展困难与希望并存,任重而道远。我们将针对实际问题,总结有效经验,广泛学习借鉴,从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入手,积极探索,自我完善,全面推进,加快建设经济发展、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8年7月25日写毕于半步

2008年8月修改。

2008年10月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