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风漫卷
7752300000083

第83章 山水风情看冶海

山水冶力关,是陇上的一大风景名胜。中秋的早晨,我们走进了冶力关原始林海。眼前山高路陡,树木遮天蔽日,脚下溪流潺潺,苔藓遍地。丝丝凉风中,清新的气息沁人肺腑。因为少了那些粗制滥造的人造景观,这里呈现的多是原生状态,一切都显得亲切而自然。

这便是冶力关的山。

冶力关的水,除了山上流淌的小溪,就是冶海了。

冶海是冶力关地质公园的一大奇景,地处临潭县八角乡与冶力关乡交界处,为高山湖泊。冶海湖水总面积750亩,南北长3.5公里,平均水深15米,海拔2610米,水源从八角乡石门河注入,无出口,有地下暗流从冶力关乡北部山腰涌出。据史料记载,1875年,这一地区发生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山石堵塞了石门河峡谷,汇聚了从山上流下的溪水,形成了冶海滑坡堰塞湖。

午后,高原的太阳火辣辣的,烤得大地热浪阵阵。我们沿着石阶小道攀山而上,小道两边、山坡上长满了灌木和杂草,偶尔有黄白相间的小花在绿草中相互辉映,将通往冶海的山路点缀得生机勃勃。这一切,让人忘却了登山的艰辛。行至半山腰处,路边一块凹进去的巨大岩石层中,有山泉喷涌而出,就像是仙女的腰带,飘然欲坠。泉水清澈透明,用手捧一掬饮入口中,顿感醇香甘洌,荡气回肠。原来,这就是石门神泉。据说,即使在严寒的冬日,从此泉流出的水也是雾气腾腾,成为冶海一大奇观。陪同我们上山的朋友说,神泉的水流向了山脚下的饮马池。顺着他的手势俯视峰下四周的山峦,在茂密的绿树和层层叠叠的梯田环绕下的山谷中,有一泓湖水波光粼粼,清澈如镜,远远望去玲珑而清晰。传说中,明代开国大将军常玉春西征时曾在此湖饮马歇息过。因此,当地群众又称其为“常爷池”。

沿神泉边的石阶继续前行百十米,便到了观景台。站在此处,扑面而来的是宁静久远的原始气息。高而陡的坝坡上,凸卧着的巨大岩石形状奇特,如“蟾蜍探路”“企鹅观海”“痴女望天”等等,个个造型逼真,惟妙惟肖,给人无限遐想。史载,1880年和1899年,冶海滑坡后松动的岩体又分别发生了两次滑坡,形成了滑坡堆积的巨石坝。在巨石坝的旁边,是一座藏传佛教佛塔和一座小石垒起的嘛呢堆,凌空嵌入堤坝绿地,前来朝拜的藏族群众在上面挂满了五彩经幡,在四周绿色的映衬下,分外醒目,为这幽静空旷的冶海湖畔增添了神秘而庄重的色彩。

站在堤坝上远眺,只见碧绿的冶海静静地躺在山峦之间,四周的山峰清晰地倒映在湖水中。“山在水中,云在山中,山岭相依,天地相邻”,这就是闻名的“天池冶海”,它似一束飘带轻拂在白云青山之间。据说,不管是暴雨连绵,浪涛翻卷,冶海的湖水都不会溢出;即使在久旱的季节,湖水也不会下降,这又是冶海的另一大神奇所在。到了冬季,冶海湖水则结冰如镜,冰面上会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图案。由于冰面晶体纷繁,图案造型多样,美丽无比,历代文人多有吟咏的诗词。

山水冶力关,的确名不虚传。

(原载2009年12月29日《人民军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