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风漫卷
7752300000040

第40章 沙漠里的伊甸园

说起沙漠,人们就会联想到荒凉、孤独与悲壮,自然就会生出一种沧桑的心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王维的千古名句,大概描述的就是这样一种景观。虽然苍凉,但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沙漠里还有一条缓缓流过的“长河”。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沙漠总是与干旱缺水相连,多为没有生命痕迹的不毛之地。走进沙漠,就意味着即将经历远离生命的凄凉与恐怖。然而,在宁夏与内蒙古交界的腾格里沙漠腹地,却有一处融沙漠、草原、湿地、湖泊、山峰等为一体的美景,她就是被誉为“沙漠里的伊甸园”的通湖草原。

沿着我国第一条沙漠公路迎闫公路横穿大漠前行,公路两侧连绵起伏的沙丘宛如一座座神秘的大小金字塔,那金黄色的表面上密布着棋盘一样的方格,一望无际。这是20世纪中叶,治沙研究人员探索创造的“佳作”。一张张巨网般的草方格沙障,将危害人类的沙魔降服,为世界治沙事业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被公认为“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麦秸、芨芨草、骆驼刺,这些本为西北农妇做饭、烧炕用的柴火,在这里却派上了大用场。用它们栽植的环环相扣的方格,不仅抵挡了来势凶猛的黄沙侵袭,确保了公路、铁路的畅通,而且也为空旷的沙漠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随着车子向沙漠腹地行进,沿途的景色也在发生着变化。突然,当茫茫无涯的瀚海中奇迹般地呈现出大片茵茵绿草时,我不禁为这种独特的地质地貌所惊叹。方圆几百公里的沙漠湿地草原,四周沙峰林立,起伏错落,一望无垠。形形色色的湖泊宛如一块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广袤的沙漠之中,让人实在难以置信。上帝嵌在这群沙环抱、纤纤细草中的星星,闪烁着璀璨夺目的光亮。戈壁茫茫,沙海漫漫,水在这里便体现出了它生命之源的意义。不知从何时起,牧民们发现了这块沙漠中的绿洲,丰沛的水源,众多的沙生植物,这正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所在。

通湖,顾名思义就是湖水相连的意思。据说,几百年前,这里曾是一个碧波万顷的湖泊,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降雨量越来越少,湖泊的面积也随之不断减少,慢慢演变成一个内陆湖泊。现在只有10多个小湖零星地散落在草原之中,其中较大的湖泊就是东湖和西湖。传说中,曾经有两个喇嘛在西湖边用铜壶取水,不小心铜壶掉进了水里。几天后,有位牧民妇女在距西湖很远的东湖发现了这把铜壶,始知两地地下水是相通的。因此,便有了“通湖”一说。

走进通湖草原,满眼一片葱绿。草场上羊群成片,骏马奔驰,轻风阵阵,与周围的黄沙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说水是大地给予这里的恩惠,那么神秘的山脉便是苍天对这里的眷顾。在草原与沙漠之间拔地而起的山峰,酷似一峰昂首卧地的骆驼。随行的导游告诉我们,这座山名为骆驼山,它虽不显高,但因山中有古老的游牧民族的岩画遗存,更显示了它神秘而富有的文化内涵。在山水风景中,自然力的造化将山和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可谓无山不奇,无山不美。而新建的蒙古包里升起的袅袅炊烟,五彩的野营帐篷和那飘扬的营旗连成一片,构成一幅浓郁的民族风情画。热情好客的牧民大叔以蒙古族的礼节迎接我们的到来,他先为我们敬献了洁白的哈达,然后又端起青稞美酒,英俊剽悍的牧民小伙子为我们唱起了高亢的祝酒歌。这歌声雄浑、辽远,久久回荡在草原上空,让人激情澎湃。在蒙古包里,我们品尝着香飘四溢的奶茶和手抓羊肉,聆听着古老的马头琴弹奏,置身于如此浓烈的民族风情中,别有一番情趣。导游介绍,如果能参加晚上牧民举办的篝火晚会,将又是另一种体会。只可惜,我们的行程中没有安排这一内容,那就将这美好留在下次吧。

通湖草原,沙漠里的伊甸园。

(原载2011年10月20日《人民军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