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风漫卷
7752300000023

第23章 深山峡谷水电站

可可托海,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而又十分遥远的地方。那里有着让人说不尽的惊奇,那神秘原始森林里金色的白桦林,那天造地设的神钟山,那清澈奔流的额尔齐斯河,以及飞流直下的大瀑布,都为这片土地注入了神奇。我相信,凡是去过那里的人,都会从内心发出一阵惊呼:“真美!”因为那里的一切都是那么原始、自然、独特、深邃,让人终生难忘,每一处奇观无不让人神思遐想。

游览了奇绝的景观,返回途中,我还幸运地参观了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可可托海地下水电站。

神秘的可可托海水电站,位于新疆富蕴县境内西南10公里处额尔齐斯河的上游。从可可托海边防连向水电站前行途中,我的目光不时地移向窗外,但路边的风光与景区相差太大了。一路上,尽是苍茫无际的荒漠,这难免让人有些失望。可不一会儿,车窗外的景色变得迷人起来,眼前出现了一湖碧水,一片芦苇,一群翱翔的飞鸟,湖水清澈,倒映着蓝天白云,芦苇葱郁,绿野铺陈,风光旖旎。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彻底震撼了我,那美丽的镜头永远定格于我的脑际,成了我心灵深处永不凋零的绿洲。继续前行,风景又有变化,视线又被连绵起伏的大山阻挡,车子在狭窄的盘山道路上缓行,一边是奇峰擎天,绝壁悬崖如刀劈斧砍一般,另一边却是深邃的峡谷,谷底河水哗哗,气势汹涌。车子在陡峭险峻的盘山小路上前行,让人心惊胆战,直到走出颠簸的小道,视觉开朗些,收紧的心才随之放松下来。

车子行至半山腰间,前方出现了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一排依山而建的平房孤零零地屹立在平地之上。如果不是陪同我们的孟干事介绍,这里就是20世纪50年代被称为“中国最大最深的可可托海水电站”,我还以为它是被古人废弃的一处遗迹呢!我曾经参观过几家水电站,它们给我的印象都是十分壮观、喧嚣,这般安静的水电站,真是不可思议。我们沿一段平整的水泥便道进入平房,准备去探访这里的秘密,一睹可可托海水电站的“庐山真面目”。

孟干事利用自己的关系,多方联系,工作人员才允许我们乘电梯到地下136米处的机房参观。电梯狭小而破旧,速度很慢,这大概是我坐过的电梯中最古老的一种吧。走出电梯,迎面就是厂房,原来电梯口就开在厂房内。往里走,只听轰隆隆的发电机声震耳欲聋。厂房内水轮机旁的墙壁上,我发现了用红漆写下的一行字:“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而在另一面墙壁上却写着“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这是当年十分流行的毛主席语录,也是那个时代激励建设者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这些文字,虽然是陈旧的标语口号,却更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它记载了一个时代的声音。环顾四周,身边的一切几乎都与那个时代相吻合:原始、质朴、简单。置身于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让人回忆起那个火红的时代。那是一个“备战备荒为人民”的特殊年月,可可托海开采的贵重有色金属矿产,主要供给军工企业,出于保密需要,只有将电站建在大山深处,隐藏于深山底下。时光如流水,转眼间这个对新中国的建设作出过特殊贡献的水电站,已经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半个多世纪。

在坚硬的石山中、于地下136米深处修建水电站,其艰巨程度可想而知,这不能不说是共和国水电建设史上的奇迹。我想,每个参观者都会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感动、一种敬佩。在这个被称为“中国的寒极”的地方,冬季最低气温为—57℃。查阅水电站的历史,1955年7月进行勘探,1958年开工建设,1976年建成,是当时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历经几十年时光的打磨,水电站的设施已经日渐陈旧,已经满足不了可可托海生产快速发展的要求。但前辈们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将和这依然运行的水电站一样,为边疆地区的发展注入一份生机与活力。

在水电站厂房内,我们见到了正在值班的两位青年人,大约20来岁。看到我们进入厂房,他们很热情地迎了过来,主动为我们介绍电站的情况。从交谈中了解到,在这里上班的多数为年轻人,一天三班倒,工作辛苦而单调。尽管每个月工资只有两千元左右,但他们感到很满足。长期在如此偏远艰苦的地方工作,他们却感到习以为常,并不寂寞。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希望,一种精神和一种追求。

离开水电站时,两位年轻人向我们挥手告别。望着他们的身影,我想起了魏巍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想起了那些在朝鲜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可爱战士。今天,又有谁知道,有这么一群朝气蓬勃的热血青年,为了祖国边疆的经济发展,而坚守在地下百米深处,默默奉献着青春年华,他们同样是值得歌颂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