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别人的爱,这是缺乏自爱的本质性表现。心理学家认为,自爱是在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尤其是在与我们的父母或者是我们生命初期的照顾者之间的关系中建立起来的。有的人很幸运,从一出生就能够得到父母的重视,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爱,懂得爱自己。
而佳宜很不幸,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在从小缺少亲人关爱的影响下,佳宜幼小的心灵认为自己不是好孩子,自己不够优秀、不够可爱,所以她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而唯一能够让她感觉到爱的时候,可能是她极力卖乖讨巧、获得父母一点关注的时候。这使她意识到,要想得到父母的爱,就要听话乖巧、事事顺着父母,哪怕自己这样做时一点也不开心。所以在长大后,佳宜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男朋友。在佳宜的潜意识中,她认为自己是最脆弱的、无力的、多余的,她害怕男朋友抛弃她,所以她不能提要求、不能表达想法,她不能面对那种孤家寡人的日子。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雅克·萨乐美认为:在一段感情中,自爱的缺乏会毒害情侣关系。因为只有自爱的人,才懂得善意和尊重。而缺乏自爱的人,则表现为缺乏信心、多疑、不信任他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与他人构成的关系一种是占有和支配,一种是施虐和受虐。不管是哪一种,我们都很难付出真爱,或许佳宜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在付出爱,而实际上只是她为了获取爱而使用的“手段”而已,在这种“重负”之下,没有一个男人可以承受得了。
百依百顺,就是孝顺?
爱情中是如此,亲情中也是如此。绮丽的父母是知识分子,从小对绮丽要求十分严格,所以绮丽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很生疏,而且她骨子中有一股叛逆劲儿。父母一直督促绮丽结婚生子,而绮丽却一直奉行单身主义。直到有一天绮丽接到医院的通知,得知母亲患了心脏病,说不定哪天就会突然离开人世。
此时的绮丽才发现自己一直没有孝顺过父母,于是她决定从那一刻起做一个孝顺的女儿。母亲说她的工作不好,她便在第二天选择了辞职,然后看到母亲惊讶到有些“绿”的脸,绮丽认为自己终于“听话”了一回。然后她又听从父母的意见去相亲,结果见了20多个,依旧没有找到合适的,父母每天为此唉声叹气。绮丽不明白了,为什么自己压抑着所有不愉快的情绪,扮演着好女儿的角色,却依旧不能让二老开心呢?
原因就在于,绮丽想去维系一段亲情的温暖、一个家庭的完整,但是她却把自己的情感、想法都深深埋在心底,她忽略了自己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是这段感情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家庭是由人组成的,只有人快乐了,家庭才能快乐。如果家庭中的一个人不快乐,又怎么能够让整个家庭快乐呢?归根究底,我们要想去爱别人,就要先学会爱自己。
《少有人走的路》里面,对爱的定义是这样的: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所以,我们不要为了迎合他人而压抑自己,不要为了害怕被抛弃就委屈自己。要懂得爱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才能真正去爱别人。
爱自己,就做自己生命中的女主角
不管是在母亲面前,还是在哈迪斯面前,佩尔塞福涅都是不折不扣的主角,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佩尔塞福涅他们的生活将是一片黑暗。佩尔塞福涅多么像舞台上被万人瞩目的主角明星。
著名的我国台湾作家三毛曾说:“下辈子还要做女人。”她做女人做得洒脱、做得真实,她从来不会委屈自己去接受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不会去讨好一个自己不爱的人。身为女人,我们应该有三毛身上的这一份洒脱与真实,培养爱自己的能力。
☆过心目中理想的生活
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有的是做个女强人,叱咤职场;有的愿意做小女人,处处被人保护;有的想做文艺女青年,背着单反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现实总是把理想中的生活击得粉碎。其实,所谓的“理想不能实现”不过是我们为自己安于现状,不愿意为之奋斗的托辞罢了,一个爱自己的女人,是不会让自己在枯燥乏味的日子中生活一辈子的。
因此,从现在开始迈出爱自己的第一步,把自己想过的生活写在纸上,将之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30岁了,再做这些事情为时已晚,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全新的人生随时可以开始,只看我们愿不愿意。
☆明白自己需要什么
只有当我们的生活方式来源于自身的价值观念时,我们才有可能使自己过得幸福而满足。假如,我们希望生活得平静、和谐、有意义,说明我们向往安定的生活;或者我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太平淡,渴望改变,渴求新的内容,那么说明我们不安于现状,希望生活中充满刺激。很多女人不知道什么是价值观,其实价值观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最终会从我们的生活方式上表现出来,当我们明白自己所需的时候,才能尽力去满足自己。
☆学会享受不同的生活
30岁的女人很爱回忆20岁时的光景,因为那时候每一天都是不同的,总有玩不完的花样、用不完的精力。而30岁的生活则是每天从相同的路线去上班、去相同的超级市场买东西、用同一个牌子的化妆品,连口味也逐渐变得单一。
熟悉的事物往往能够带给我们某种安全感,所以大多数30岁的女人不愿意去尝试新鲜的事物。例如,某一天和朋友相约去吃饭,经过一家店门口,一个人提议说:“这儿看起来还不错,要不去试试看?”其中有人问道:“你去过吗?”如果这时大家都说:“没有。”你们很可能下不了决心马上进去,而是继续去找你们上次去过的那家。
安全感有了,却没有了新鲜感。尝试新的事物,有时候确实需要冒一点风险,可同样也会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令我们的人生更为丰富、充实。也许很多人都意识到了,那些总在改变、总在尝试的人,比起一成不变地遵循陈规的人,活得更有激情、更有意义。
☆不要让别人来描绘自己
女人有时候很奇怪,会将自己打扮得光彩照人,然后神采奕奕地出门,一路上都昂头挺胸,沉浸在对自己的欣赏中。如果这时有谁向自己投来不屑的眼光,那么这种优越感会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究竟我们是打扮给他人看还是让自己高兴呢?
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内心。他人看到的不过是我们的外表而已,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内心的感觉是甜蜜还是痛苦。因此,不要让外在耀眼的光芒干扰我们的生活,一定要知道自己是谁,什么才是我们需要的,因为我们的幸福并不在于拥有人人都想要的东西,而是拥有我们自己想要的。
附:“自我宠爱”训练
1.永远不要折磨自己
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压力无时不在,很多女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正是那些我们认为不得不去承受的、日积月累的压力破坏了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在重压下喘不过气来。现在,我们需要重新认识那些带给自己压力的事情,并下决心来消除它们。
如果压力来自感情,则需要一个彻底的了断。许多时候,面对情感危机,我们总是显得优柔寡断或是毫无理智。一旦我们认为这个男人并不是自己最想要的,就不该再拖泥带水,毕竟未来永远比过去重要。
如果压力来自工作,那么应当作出某种调整,除非我们觉得已没有选择的机会。事实上,选择的机会永远存在,而且这种机会往往不止一个,只是我们不敢作出改变罢了。首先要相信自己能改变现状,同时也能改变自己。我们可以要求调换工作,或是辞职,或者转行。如果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需要系统的学习,还可以选择读书,为自己充电。
如果压力来自家庭,例如:有永远做不完的家务,或者是挑剔的我们无法让家里时时保持自己所要求的整洁。这时,不妨请一个钟点工来分担一部分,这种花费并不多,却让我们有一种很大的解脱感。另外还要切记,尽量不要使自己陷入债务、法律的麻烦中去。
2.让自己快乐
我们肯定有能让自己感到特别轻松与愉快的事,只是可能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做了。繁琐的工作与生活加剧了我们的惰性,甚至忘了自己也曾有过单纯的快乐与感动。
努力回忆一下那些曾带给自己快乐的事情,并确信它们至今仍对我们有着吸引力。然后拿起笔来,将它们记下来,至少要记下3项。快乐不是抽象的,它源自于我们对生活的爱与参与。因为只有自己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快乐,也许是一件心仪已久的漂亮首饰,或是一次从容的旅行,或许只是静静的独处时光。包括美食、运动、游戏,都可能是带给我们快乐的东西,所以千万不要小瞧它们。
3.照看好自己的健康
不要忽视自己身体的小小变化,如果有什么不适,尽早地寻求对策,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健康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同时,也要知道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以消除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管理自己的健康,需要一个完整的计划,因为当我们处在健康状态时,我们往往忽视自己的身体,所以需要制订以下计划:
·每年做一次全身的健康体检。
·明白家族病史,即使目前尚没有任何症状,也要对此十分小心。
·每天定时做不少于30分钟的运动。另外,还要利用空闲时间,舒展身体。
·避免激烈的情绪反应,不长时间陷入某种情感之中。
·合理摄取营养。
·生活有规律,不抽烟,少饮酒。
当然,影响一个人身体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比如说遗传因素,而且科学家指出,一个人患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因。
不过,后天的因素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在同样的条件下,一个善于管理自己健康的女人,看起来会更有活力和生气,当然也更出众与有魅力。
4.掌握现状,把握未来
能清醒地作出任何与自己有关的决定,并对自己的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很了解,并知道如何恰当地与之相处。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目标与愿望,并尽力使自己得到满足。
对自己的长处、短处都很了解,并能充分地扬长避短。从不找自己的麻烦,在对自己提出要求的同时,也很宽容自己。这两点看起来有些矛盾,其实不然。一方面要求自己努力去做,另一方面在必要时,要承认自己的确有做不到的事情。
从不给别人过多的承诺,也不让别人对自己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从不对自己的衣着打扮、身体产生厌恶情绪,知道怎样讨自己欢心。
一个会宠爱自己的女人,往往也是职场上的赢家、让男人动心的追求对象、称职的妻子与母亲。因为对自己的宠爱,所以总能使自己保持极佳的状态,并能将自己的活力与热情传递给同事、家人,并深入地影响他们,增加良好的自我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