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和他的弟弟程颐都是北宋时期的大理学家,二人学识渊博,名扬一时。在宋朝的熙宁和元丰年间,程颢和程颐在洛阳设学,宣讲孔孟的儒家经典,黄河与洛河一带的许多读书人,都不约而同地前去拜他们为师,聆听二位大学者讲学。杨时是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离洛阳数千里,但他不辞辛苦,长途跋涉来到洛阳,慕名到程颢处登门求教。他学习非常刻苦用功,因此学识长进很快,深得老师喜爱。当他学成回家时,程颢亲自为他送行,并感叹地说:“吾道南矣!”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学术思想传播到南方去了,表明了他对杨时的称赞和殷切希望。
不幸的是,四年之后,程颢因病逝世,死时只有53岁。杨时听到这个噩耗,非常悲痛,他设置了程颢的灵牌,不停地哀号痛哭,悼念敬爱的老师。
后来,杨时40岁的时候,已是远近闻名的学者,但他仍然感到自己的学识还很不够,为了深造,又去拜程颐做老师。
有一天中午,杨时学习碰到了疑难问题,便和同学游酢一起去请教老师。
他们到达程颐家的时候,正赶上程颐在睡午觉。他们想,老师讲课很累了,不能把老师吵醒,就静静地站在大门外边等候。
那天,正巧下起了鹅毛大雪,他们在雪地里站着,任凭雪花不断地飘落在头上、身上,等啊等,手、脚冻得生痛,他们还是悄悄地站在门外,一声不响。
过了很久,程颐一觉醒来,才发现杨时和游酢二人不声不响、毕恭毕敬地在门外侍立着,两个人浑身是雪,都快成雪人了。看到这情景,程颐深受感动,连忙招呼二人:“你们有什么事?快请进来吧!”
这时候,杨时和游酢才迈步进屋,把自己遇到的困难问题向老师请教。再看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多厚。他俩的全身都像挂上了一层白絮,站立的地方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由于杨时尊敬老师,虚心求教,终于成为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他和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为程门四大弟子,后来,中国东南一带的学者奉他为“程氏正宗”。杨时曾为官,晚年隐居龟山,故人称“龟山先生”。著作有“二程粹言”、“龟山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