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活法儿
7728700000079

第79章 练太极拳的细则

趁着带孩子回家探望父母的机会,卡伊跟着父亲重温了当年学习太极拳的感觉。自卡伊懂事起,她就经常在吃早饭的前一刻,见到父亲与爷爷穿着白色唐装,一起回家的场景。那是他们练完太极拳回家了。在爷爷的鼓励下,小卡伊也练起了太极。可是由于年纪小又缺乏兴趣,卡伊基本上只记住了一溜口诀:一个大西瓜,中间切一刀,你一半我一半……长大后,卡伊每每见到街道上有老年朋友在打太极,便会想起以前的这些美好片段。但是,卡伊发觉,有些人练的这些太极拳,似乎与爷爷教她的差异较大。潜意识里,卡伊认为爷爷的章法更为正宗。确实,目前我们常见的多为太极操,而非正宗的太极拳。太极拳的打法很有讲究,仔细说起来,可有易经那么长;认真钻研它,也像易经那么深。

什么是“沾”、“粘”、“连”、“随”?太极拳的精髓是什么?练习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到底是熟记心法重要呢,还是保持姿势无误更为重要?所谓的以柔克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要做到“柔”,需要哪些条件?它和软是一回事吗?该怎样掌握太极的松紧?练完太极后,又该做些什么,哪些又是不能做的呢?这些边边角角的学问,看似微不足道,却暗藏玄机,值得人们去细细琢磨推敲。

真相

◎太极操不是太极拳

一般我们看到的所谓太极拳其实是经过改良了的,因此只能称为太极操。

◎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多

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包括柔韧性训练、单练、站桩、双练、器材训练、内功训练及理论支持等环节。每一步骤都不可或缺,初学者应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而不应只求姿势。

◎太极拳不是赖拳

太极拳讲求“沾”、“粘”、“连”、“随”,因此有人称太极拳为赖拳。但是,太极拳也讲求干净利落,做到“衣不沾衣,手不搭手”。因此,单纯地孤立太极拳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妥当的。

◎太极拳要“柔”不要“软”

人称太极拳可以以柔克刚。这一说法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在实际应用当中,人们容易将软误认为是柔。软则无力,而太极拳是要求力道的。柔则有弹性,符合太极拳相向而生的性质。

◎松紧结合利身心

练太极拳要松紧结合,一味求松,则用不上劲,一味求紧,则没有气的流通。在流通的气场中运力,是太极拳的精髓。因此,练太极拳需做到松紧结合。

活法守则

◎练太极拳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

人们多在清晨练习太极拳。开练之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排空大小便。

2.适量进食,不宜过饱。3.选择清静避风的环境。4.静立调息,准备锻炼。5.切忌交谈。

◎练太极拳时的注意事项

1.力随意动

太极拳之所以能够达到精神与肉体两方面的锻炼效果,在于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意识生发而来的,二者相映相随,密不可分。

2.量力而行

年高体弱的练习者,可采取较高的姿势锻炼。在做“分腿”、“踢腿”、“下势”等动作时,切忌用力抬腿或下蹲。

3.尽可能做到柔、缓、松、轻相结合

坚持柔和、缓慢、放松、自然的状态,就能够保证更好的练拳效果。切忌用力过大,而导致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4.掌握深匀细长的呼吸

练拳时,不必过于专注于呼吸,但一定要暗记深匀细长的原则。这样的呼吸方法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身体机能的增强。另外,气沉丹田并非初学者可得,所以不必心急,要持之以恒。

5.理论联系实践

重法轻理难入门,因此要将理论联系实践。在练习中推敲理论的妙义。当然,也不能忽视理论的作用。毕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多少能够让人在行动中保持警觉,避免不必要的身体伤害。

◎练习后的禁忌

1.忌立即蹲坐休息

这么做会导致下肢血液回流障碍,从而加深肌体的疲劳。严重的,或可导致休克。正确的做法是,调整呼吸,甩臂缓行,以促使四肢血液回流至心脏,加快体能的恢复。

2.忌贪食冷饮

3.骤降体温

运动后,皮肤血管张开排汗增多。此时,若立即走到风口处,或洗冷水澡,则容易使毛孔紧缩,生理功能失调,从而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引发感冒、哮喘等病症。

4.忌吸烟

此时吸烟易导致气喘、呼吸困难、头晕乏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