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事情通常都是这两种状态,一种是自愿自觉去做这件事情,另一种却是尽管艰难却不得不去做,坚忍不拔地去做。凡是做出大事业的人,也许刚开始是由于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觉自愿地去做的,但到后来自觉自愿已经退到了其次,坚忍不拔的勇气和意志开始越来越占上风,自己对自己的承诺,别人对自己的期待,使自己不得不努力前进,不断突破自己的局限。那是怎样的一种坚定不移啊!
我们应该自愿自觉地去生活,但如果到此为止的话,事情就太简单了,大家只要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就行了,但现实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不一定就能够带来成就和回报。首先,感兴趣的事情有时候并不是好事情。如果你一天到晚打游戏,是很难把自己打成另外一个比尔·盖茨的;如果你一天到晚喝酒,也不可能把自己喝成济公那样的智慧人物。
其次,感兴趣的事情就算是好事情,也不意味着你一定能取得大的成就。世界上有无数的人喜欢下围棋,能下到像聂卫平那样的却屈指可数;世界上有无数的人喜欢研究数学,能研究到像陈景润那样的却寥若晨星;世界上有无数的人喜欢涂抹丹青,但能够画到像徐悲鸿那样的却百年难得。很多人说这是因为人的天分不同,但在我看来,天分的作用只在其次。所有获得大成就的人都走过了一条必经之路,那就是从自愿自觉转入坚忍不拔、艰苦卓绝的状态,最后才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但是,人不能只听从自己的意愿,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否则将会逐渐失去活力,甚至体会不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只有追求进步和成就才能使我们感到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人类是追求进步和成就的动物,进步和成就包括经验的积累、精神的培养、学识的增加、智慧的获得、人格的塑造等,当然也包括世俗的财富、名声和地位的获得。但所有这一切并不是天生带来的,而是必须通过后天的努力才能获得。而这种努力在大部分情况下是违反人性趋向懒散的特性的,只有依靠坚忍不拔的精神才能继续前进,最终到达目的地。
俞敏洪也有些让自己感动的故事,比如说他高考两次落榜。当时只想着一定要考进大学,但是没想过考进北大,所以就拼命地读书。有时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低着头一直往前走的时候,目标也就会在你的前面。所以当他得知自己被北大录取的时候,真的是仰天大笑然后又号啕大哭,跟中学课本里的范进中举一模一样。但如果当时俞敏洪没有坚持的话,也许他现在仍然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所以我们必须往前跑,不一定要跑得最快,但是一定要跑得最久;不能停下来,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持之以恒、坚忍不拔地面对自己身边的一切事情。
俞敏洪曾和一位奥运会游泳冠军聊天,谈到她在游泳池里那矫健的身手时,她眼泪都快掉出来了,她说:“你知道我身上有多少伤痕吗?你知道有哪一位运动员身上是没有伤痕的吗?小时候只是因为喜欢游泳,但后来的整整十年就是为了奥运会的那一刻。知道为什么奖牌挂在脖子上的那一刻,运动员们的眼中会充满泪水吗?因为在那之前,我们经历再大的伤痛也不会流泪。”在她说这些话的那一刻,俞敏洪明白了:不管现在遇到再大的困难,他此刻都还没有资格流泪。
这位奥运会冠军,刚开始的时候也许是自觉自愿地学习游泳的,但是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那么多的困难,如果不是她那坚韧不拔的毅力,日后的成功一定不会是属于她的。坚忍意在挺住,更在忍耐。坚忍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需要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善于忍耐、忍让、克制,韧在其中。身处逆境要忍耐,沉得住气,受得起委屈,坐得住冷板凳,方转逆为顺。顺中思忧,一次一次忍下浮躁,便有韧长的平实;一点一点忍住奢华,便有韧久的本色;一次一次忍耐欲望,便有韧真的高尚。忍辱负重而百炼成钢,忍奢节欲而抱元守一,委曲求全而稳重练达,就能坚忍下去。
我们年轻人做事情经常三分钟热度,心血来潮的时候,就马上行动,没过三天,热情就不见踪影。刚有了雄心壮志的时候,梦想就在眼前,三个月后梦想就会被抛到九霄云外。伟大成就源自于自觉自愿地开始,然后还需要坚忍不拔。成功的道路总会有荆棘困难,最大的挑战其实就是我们自己。俞敏洪就告诉我们,如果在年轻的时候就懂得坚忍不拔,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懂得志存高远需要脚踏实地,则实为大幸,实为可贵,一定会走向成功。
托尔斯泰说:“当有困难来访的时候,有些人跟着一飞冲天,也有些人因之倒地不起。”坚忍是我们的脊梁,支撑起那些不惧艰难的人“一飞冲天”,就如俞敏洪一样。困难和挑战总是难免的,只要我们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没有什么不可能。
唯有坚忍不拔的决心才能战胜任何困难,才能使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而放弃必然会导致彻底的失败。这不单单会使迫在眉睫的问题没能及时解决,还会使我们不再坚持,因为放弃容易使人形成一种失败的心理,经常地自我否认,使人以后一旦遇到挫折困难,放弃就成了一个理所当然的选择。
任何时候都必须勇敢地追求
人活着必须要有追求,并且要勇于去追求。如果没有了追求,我们将会迷失自己,会活得很空虚,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着。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东西。人生时刻面临困境和挑战,敢于面对生活的波浪,勇于去追求自己想要的,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俞敏洪正是这样的人,因为他在逆境中坚持着自己的追求,才使新东方有了现在的成绩。
俞敏洪年少时的生活,让他知道只有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不断地努力,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才能获得成功。譬如说:俞敏洪1978年参加高考,两次落榜。当时高考再次落榜的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那时候英语只考了55分,为此,俞敏洪参加了专门的外语高考辅导班。在当时,英语考试时间是两个小时,俞敏洪仅用了40分钟就交卷了。分数出来以后,俞敏洪英语还考了95分。那时候五门功课的总分是500分,俞敏洪考出了387的高分,高出北大录取分数线7分。8月月底,俞敏洪拿到了期盼已久的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正是俞敏洪的这种勇敢追求的精神,使他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北大。俞敏洪在创业初期,也几近失败,我们都知道在创业的初期,失败是很正常的,困难也是难免的。只要我们在创业时有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以及任何时候都勇敢追求的勇气,那一切的困难都不会成为问题。
从1993年到1998年这五年间,俞敏洪平均每天上课10小时,最多一天能上16小时。很多老师都顶不住倒下了,只有他始终坚持着。我们都知道他是为了什么,只因他的心中明白自己的追求。为了这个追求,他将不畏任何艰难。
俞敏洪经过几年的历练,逐渐清醒地认识到,新东方是一个非常值得继续做下去的事业。当初他创办新东方就是为了要出国留学,将来可以有一个好的发展,而现在一切尽在眼前,只要自己坚持,新东方将会给他带来比出国留学更好的前途,所以他放弃了几年的出国留学梦,留下来继续经营他的新东方。当然新东方也没有让俞敏洪失望,除了物质上给他带来的回报外,在精神上也使他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俞敏洪通过创办新东方,得以帮助众多立志要留学的青年学生实现梦想。可以说,他所听到的每一句“俞老师”,都带着学生们真心实意的尊重和崇敬。这也是俞敏洪不懈追求的动力!
自俞敏洪放弃了出国留学梦后,他开始计划把新东方打造成一所全国一流的英语培训学校。1995年年底,他第一次跨出国门,满怀激情远赴美国、加拿大,邀请他在国外居住多年的好友徐小平、王强等回国,想同他们一起做好新东方,把新东方做大做强,共享创业成果。这些“海龟”人才们先后加盟了新东方,形成了新东方最早期的创业团队,俞敏洪将这件事笑谈为“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奋斗”。当然不用说,“土鳖”就是指俞敏洪本人。不过,他已不再为自己是“土鳖”而感到自卑和失落了,因为他的事业让他知道自己并不比出过国的同学好友们差。
因为俞敏洪不断地追求,在1995年的时候,新东方已经初具一定的规模,实现了俞敏洪的最初目标。如果他当时和其他的英语培训学校一样不再前进,不再追求,照样能把新东方做到不愁吃穿,但俞敏洪就是一个勇敢追求梦想的人,他并不满足于新东方的现状。然而,新东方的迅速膨胀也使得俞敏洪束手无策,很难像以前那样从容驾驭新东方的发展走向。为了使新东方健康地发展,他必须寻找一些合作伙伴,于是才有了前面说的徐小平等人加盟的事情。不过,这个时候的俞敏洪只是享受一种共同创业的快乐,还没有想到怎样把新东方带向世界。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这是中国第一家教育机构在美国上市。截至2008年年底,新东方已在全国39个城市设立了41所学校、400多个学习中心和6家子公司,累计培训学员近700万人次,成为一家集教育培训、教育研发、图书杂志音像出版、出国留学服务、职业教育、在线教育、教育软件研发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育科技集团。新东方还在加拿大多伦多等地设立了分校,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外语培训机构。
今天的俞敏洪已经不是昔日的他了,现在的他有太多的荣耀,他入选了《亚洲周刊》“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的10位人物”、《中国经济时报》“21世纪不可忽视的10位企业人物”、《中国企业家》“2007年度(第五届)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这些荣誉并非俞敏洪刻意的追求,而是他勇敢追求自己人生意义的最好的佐证。正如他的一篇名为《让现在的行动拥有未来的意义》的文章中所写到的那样,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俞敏洪勇敢追求的成果。
我们谁都不敢说新东方的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它是一项有意义的事业。有意义,就值得去做,去追求更高的成就。正如一棵树那样,努力成长,然后给予需要阴凉的人们遮蔽酷阳。这就是俞敏洪要的活法,也是他希望他的学生,希望《赢在中国》的选手们选择的活法。不放弃,勇敢地追求。
在人生当中,有的人会迎难而上、勇敢追求、勇往直前,去争取更高的人生价值,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追求,成为佼佼者;而有的人面对危难,只知放弃退缩,如果遇到挫折,就会意志消沉,不求上进,在惆怅中不能自拔,沦为被世界遗弃的人。所以我们要像俞敏洪那样遇到艰难困苦,勇敢地去面对,对于自己的事业不断地追求,使自己可以大声地说:在任何时候我都会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找寻人生中的“北极星”
每一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目标,就如我们人生当中的“北极星”那样,给我们指明方向,指引着我们前行。有许多人一辈子勤勤恳恳地做事,但最后依旧是一事无成,主要原因就是人生当中没有属于他的“北极星”。有个故事讲两个人都在搬砖,有人问他们在干什么,一个人说在搬砖,另一个人说在建造一座美丽的建筑。10年后,那个说搬砖的人还在搬砖,另一个人则变成了著名的建筑师。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目标定位有多么的重要,因此我们要找寻到人生中的“北极星”。
俞敏洪就是把新东方当作他人生中的“北极星”,他为之不断地奋斗,使新东方每次都能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俞敏洪告诫我们,有的人看不到机会,在寻找创业机会时很迷茫,基本上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因为他们只是局限于自己的技能或是自己对生活不便的感觉,这样寻找创业切入点的方法未免太狭隘!对此,俞敏洪还指出,寻求创业机会是要和市场挂钩的,因为你提供的商品或是服务只有拿到市场上交换才能赚钱,前提是你生产的商品或服务是有市场的,能给消费者带来效用。关键是生产或提供的东西对消费者来说是有用的,一切利润来源和生存根基就在这个有用上面!这里的效用大家可以把它理解为经济学中的效用!也可以通俗地说,效用是对人有用的东西,可以满足人的一定需求的东西。有的创业者认为自己有很好的想法和点子,对创业充满信心。有想法有点子固然重要,但是并不是每个大胆的想法和新异的点子都能转化为创业机会的,许多创业者因为仅仅凭想法去创业而失败了。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好的商业机会呢?
假定目标是如此重要,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没有找寻到自己的目标呢?部分的原因是缺乏如何设立清晰目标的知识。我们可能上过许多年学,但从来不曾接受过这样的课程,不知怎么找寻人生的目标。人们也普遍缺乏对建立清晰目标的重要性的理解。而那些确定了自己目标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比其他人要成功得多。俞敏洪就是这样,把新东方当作人生的目标,指引着他。
在1995年,新东方学校已经初具规模,俞敏洪也攒够了他出国需要的一切费用,这个时候有两个问题摆在他的面前,一个是关闭新东方拿着自己的积蓄出国留学,完成自己的梦想。另一个是放弃出国,继续经营新东方。最后,俞敏洪选择了后者。认定了这个目标,就这样一直走下去。
2000年,新东方把原来松散的业务合并到一起,成立了一个大概念公司--东方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东方的元老们将自己的身家都押到了俞敏洪的身上。此时新东方的品牌已经进入了他的意识当中,也让他真正感觉到了一种源自使命感、责任感的压力。此后,新东方以一家企业的气势开始了他的腾飞,投入大笔的资金建了新东方总部,在全国各地也相继建立了分校,将原先的各块业务进行了整体规划调整,制订了新的发展计划……自此之后,俞敏洪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指向“提升新东方品牌形象”这个目标。他知道,如果没有一个远大目标作前提,做好一件小事只能达到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无法指向最终的结果。而远大的目标使他一步比一步走得更稳,更坚定。
拥有清晰的目标是任何事业成功的根本,在创建自己的事业时也毫不例外。如果我们不花时间去弄清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那你就注定永远只能把生命耗费在那些别人也在做的事情上。假如生活没有了清楚的方向,我们只会漫无目的原地兜着圈子,要么就会经营一份自己并不喜欢的事业。或许我们能赚点钱,但是绝对不会成功,最终我们也只会沮丧,也许自己会想在哪里出错了,想到最后我们会知道,因为我们没有找寻到人生中的“北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