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在北大任教期间,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本着“将小事做好做大”的心态在拼搏、奋斗。然而,没有谁的创业道路是平滑无痕的,俞敏洪也一样,他认为资源是有限的,每天都是一道坎。每天走得多一点,高一点,比别人获得资源的能力、机会就更多一点。在同校老师、同学及家人诧异的目光中他拥有了自己的事业,成功地将新东方办好了,办大了,成为中国知名的英语培训机构。
拥有高昂的创业激情
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这不仅是一句富有真理的警语,更是一盏为人指路的明灯。一位成功人士说:激情是成功的原动力,没有动力工作,事业就很难有起色。一位成功人士想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去,必须要依靠发自内心的激情。只有在激情的推动下,一个人的才华才能发挥到极致。事实上,激情是对所有领导者、所有企业的要求,不论企业是处于初创阶段还是正处于成熟阶段或变革阶段,领导者高昂的激情始终都是企业成功的要素之一。
一个人要是想在创业上取得非凡的成就,那他就必须要拥有高昂的创业激情。激情是创意的源泉,同时也是提升和凝结人气的途径。被人们尊称为“留学教父”的俞敏洪创办新东方并获得巨大的成功,就是因为他拥有着高昂的创业激情。俞敏洪自己也曾说过他的成功来源于对新东方创业的激情。他把自己所有的激情都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去,并将它进行到底,使自己的事业有更好的未来,人生也更加灿烂辉煌!
世界上有许多向往成功的人,但在成功的少数人中,没有一个不是全身心热爱自己的事业的,否则他一定会半途而废。俞敏洪说,他自己是一个很有趣的人,既有激情的一面,当然也有很理性的一面,他用激情做了梦想,用冷静做了新东方。从北大出来的人,通常都十分自负,很难脚踏实地去做事,而俞敏洪在做新东方的时候却是比较理智,因为要做好一个企业,不理智、不冷静是不行的,而新东方恰恰又是一个承载着他太多梦想的企业,如果没有激情的投入也是不行的。
1992年,俞敏洪的生活还比较落魄,那个时候的新东方还没有正式成立。一次,在很冷的天气里,他站在一个垃圾桶上为1200余名学生充满激情地演讲了近一个半小时。在演讲中,他多次重复马丁·路德·金的名言:“Wewillhewoutofthemountainofdespairastoneofhope(我们从绝望的大山上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当时这句话虽然是说给在场的学生们听的,但事实上这话也是俞敏洪说给自己听的。他和这一群同样渴望成功的学生一样,为了那个不能预见的未来而努力地摸索着。当他讲完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仅穿了一件衬衫,感觉冷得不行。最后还被警察带走问话,罪名是扰乱公共秩序。
但是,在后来的演讲中,俞敏洪再也没有被警察带走过,他也可以尽情地在上百人、上千人的大课堂上释放属于自己的激情,一次又一次地肆意挥洒自己的青春与汗水。与此同时,“激情”也成了新东方课堂的一大特点,俞敏洪曾鼓励、要求新东方的老师必须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充分调动起学员们学习的积极性,不仅教授学习的技巧,更传递给学生一种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精神。
在新东方永远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只有让自己感动的课,才可能深深地感动学生。”这句话几乎所有的新东方老师已经达成共识,同样也成就了新东方独有的特色--“激情式教育”。事实上,一个人不论做了什么事情,首先要有一种一触即发的激情,只有拥有高昂激情的人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
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新东方老师,没有高昂的激情显然是不行的。俞敏洪说,激情就是贯穿于整个授课过程的一种感染力,一种让学生感到你在拼命投入的精神。激情是通过老师的语调、语言、行动和发自内心对教学工作的热爱体现出来的。正是因为俞敏洪对老师们的这种严格要求,新东方才会走出那么多各方面都特别优秀的老师。
新东方对学生们的期待就是要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无尽的精力向终点冲刺。要让学生始终充满激情,显然是不能靠讲几则小故事、念几首小诗可以达到的。首先传播者自身就要饱含激情,以自己的精神来感染学生,感动学生,并得到学生的认同,学生才会和你一样对生活、对明天充满热烈的期盼。领导者就是要有激情,才能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促人。俞敏洪就是这样将自己创业的激情全部投放在新东方上,而新东方就是在激情的推动下彰显出了俞敏洪的人格魅力。
俞敏洪所说的“全身心热爱”就是一种创业激情。对于他自己来说,他会全身心地去做新东方,就像沃尔玛的总裁一生只开着自己的小飞机在世界各地的分店之间飞来飞去,看到自己的商品都恨不得上去亲吻一下,正是因为他对每一个商品都充满着感情,所以他就把每一个商品卖得像艺术品一样。创业,一定要有激情燃烧的感觉,或者是策马奔腾!
有一位管理学家曾说过:在新世纪里,一种被称为情绪资本的资产将会成为每一个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一项重要资产。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我们只有经营好情绪资本,企业才可能整合和优化信息资源,挖掘更多的智力资本。而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身上就有“激情”和“理智”这两种情绪资本。用一句话说,新东方就是这两种情绪资本在共同作用中的产物,他的成功虽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偶然中也充满了必然性。
纵观那么多成功人士,我们会看到他们都是非常富有激情的人,因为激情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一个没有抱负、没有魅力、没有激情的人,如果期待他去创业,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对于俞敏洪来说,他刚走出北大的时候,只是想着自己每一个月的工资都能有所提高,于是他就充满激情地去上课,去挣钱,结果创造了新东方的今天。现在他对新东方的教育梦想充满了激情,所以他才会更有勇气继续与新东方一起走过,将新东方的激情无限传递!
创业要有激情、也要有拼劲,一个企业的激情就在于它会永远以智者的目光去审视这个世界,永远保持着它的青春和活力。正是由于俞敏洪对创业的这份激情,才造就了新东方的今天。现在他也对新东方的未来充满了激情,所以他才会有那么大的勇气把新东方做下去。其实在新东方的发展历程上,类似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新东方的每一节课,总会让我们看到激情四溢的场面。曾有记者调侃俞敏洪说,平日看起来很像诗人的一个人,只要登上了讲台,只要看到了台下的学员,立刻就精神百倍,课讲得“犹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
激情其实是新东方的文化精髓,这其中很大的魅力就是有包容性与创新性,允许个性张扬。在新东方的课堂上,老师与老师之间的授课方式相差很大,有知识渊博的老师,有非常幽默的老师,也有课堂上非常细腻、非常深情的老师,几名教师共同负责一个班的教学,风格迥异,但个个都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在新东方实用英语学院学习过的每一位学员,都对“激情感悟英语,英语改变人生”这句标语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一位新东方的老师说,看似很简单的一句话,却饱含着新东方独特的文化特点,“激情与灵感”将永远是新东方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精髓,它就像春风中的雨露一般,无声地渗入新东方的每一堂课,渗入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位学生的心坎,使每一个新东方的学生都烙上“激情与灵感”的烙印,不断地用激情与灵感演绎英语,演绎人生。
树草理论:追求树的高度
我们都知道太简单、太容易实现的人生目标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既然是人生的目标,就该有足够的挑战性,不能无为地生活着。应该尽量放开思路,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给自己设定一个富有挑战性有高度的目标,这样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和长远的发展前景,切不可只做一株无名的小草,被人踩在脚底下却不知。所以当你想引起别人注意的时候,你就必须努力让自己变成地平线上那一棵高大耸立的树。
俞敏洪每次演讲的时候都会说到他的“树草理论”,激励人们勇于追求树的高度,不能像默默的小草不为人知。他认为人生活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天还在成长,但是呢,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润阳光却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根本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人们在遥远的地方就能看见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准则。
俞敏洪能够取得现在如此辉煌的成绩,“树草理论”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他。这种远大的精神力量成就了俞敏洪,同时也造就了另一个商界神话。新东方的现在和未来让我们看到,只要拥有远大的志向没有什么不可能。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这里说的志,是远大之志,是雄心壮志,是崇高的理想与抱负。
所以,当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那么这就是他发展进步的内因,这样的内因会促使他不断追求,不断进取。在这个过程中,他会不断地创造价值,所以,他的人生价值就会越来越大。俞敏洪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才使他走向了成功,成为万人瞩目的大树,同时也使新东方成了人们向往的学习圣地。
所谓远大之志,应该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慢慢形成的一种人生的奋斗目标。它应该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只要经过努力就可以实现的理想和目标。志向就像那棵远大的树,是我们不断追求中的目标,奋斗中的理想。离开了追求和坚持,就无所谓志向。远大志向,总是同未来息息相关的,是对未来可能的想象、预见和追求。但这种想象和预见,不能是毫无根据的空想。正确的志向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经过努力就能够转化为现实性的东西。所以我们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实现目标的步骤,并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新东方的成就是因为俞敏洪有这样的基础,再加上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所以新东方的成功是必然的,俞敏洪的成功也是毋庸置疑的。
来自江苏农村的俞敏洪求学之路有许多波折,1978年,他第一次参加高考,本来想着要考当地的一所师范学院,摆脱下田种地的命运。但由于他的基础很差,造成了他两次落榜。直到第三次高考,也就是1980年他才考上大学,也让所有人没有想到,他竟然考进了北京大学西语系。
虽然考入了人人向往的高等学府,但俞敏洪在这里过得并不快乐,更多的是自己才能体会到的辛酸。如果说他的那些能力出众的同学们是一棵棵茁壮生长的小树,那么俞敏洪这个从农村来的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学生就是一株被人遗忘的无名小草。他的大学生活过得很压抑,很孤单,也很自卑。
大学毕业以后,俞敏洪获得了一个留校任教的机会,这时的他成了一名令人羡慕的北大教师,即便这样,也没能改变他的自卑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我国兴起了一股“出国留学”热潮,俞敏洪的许多同学朋友都出国学习了。当时他也想出国看看,为了这个想法他努力奋斗了三年,但一直都不是很顺利。为了能筹足出国的费用,他不得不兼职开办英语培训班。因为这件事情,他受到了校方的严厉处分,在1991年不得不辞职离开北大,开始专心筹办自己的英语培训班,也就是新东方的前身。
1993年,俞敏洪创办了这个如今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新东方。俞敏洪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地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棵令人瞩目的参天大树。从古到今,许多人之所以会失败,追查其原因,不是因为自身没有能力,而是因为没有成为大树的志向,没有正确的人生态度。而这些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更是一种用之不竭的动力。如果你没有这些,你就难以成事,只能成为一株被人踩到都不会得到一句“对不起”的小草。
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你的心态就是你的主人。”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却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我们无法改变别人,却可以改变自己。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真正的区别就在于能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心态。所以,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他的心态。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俞敏洪对自己的人生就有着良好积极的态度。他的“树草理论”表明了这一点。当你是地平线上的一棵小草时,你有什么理由要求别人在遥远的地方就看见你?即使走近你了,别人也可能会不看你,甚至会无意中一脚把你这棵草踩在脚底下。当你想要别人注意的时候,你就必须变成地平线上的一棵大树。人是可以由草变成树的,因为人的心灵就是种子。你的心灵如果是草的种子,你就永远是一棵被人践踏的小草。如果你的心灵是一棵树的种子,就算被人踩到了泥土里,你早晚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不管你是白杨树还是松树,人们在遥远的地方都能看见在地平线上成长的你。当人们从你身边经过的时候,你能送他们一片绿色、一片阴凉,他们能在树下休息。因此做人的要求是你自己首先要成为地平线上的一棵大树。
当你是草的时候,你没有理由让别人注意到你。而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即使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远处看来你是一道风景,死后又是一个栋梁,给世界留下你的印记。因为一个好的理想是会对这个世界有价值的,也就是说,当你离开了这个世界的时候,你会留下一些对世界有价值、并值得人们去回味的东西。
“树草理论”不只是说人要给自己设定远大的目标,积极的人生态度,它更是一种人对自己命运的抉择。是选择做一株无为的小草,还是做一棵耸立云端的大树。俞敏洪正是因为自己有远大的目标,不甘愿做一株无名小草,所以他才会努力走出自己人生中的逆境。
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