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俞敏洪的人生江湖
7728000000017

第17章 俞敏洪的人才策略:群星璀璨,共创辉煌(1)

在新东方刚刚获得一点小成功的时候,俞敏洪就已经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所以,他才会出国觅友,众多有才之士的到来为新东方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前进的动力。那么,俞敏洪作为新东方的掌舵人,他是怎样为新东方选拔人才的?他是怎样对待人才的?而他又是怎样让这些人才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成就了新东方呢?

水浒108将的标准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其用人标准,因为人才是企业的核心力量,是决定企业成败最关键的要素。对于这一点,俞敏洪有自己的人才标准。新东方可以说是人才济济、能人辈出,而且它还推崇一种“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梁山聚义”式的合作方式,因此,新东方老师在行业中有“水浒108将”的美称。然而,任何一个新老师在正式进入新东方之前,都必须要经过一番“魔鬼式”的考核和训练,只有成功通过了考核,才有进入新东方的资格。

新东方的人才初试是进行一次五分钟的英语演讲,其考核的重点并不是在于查看应聘者的学识如何,而是要考核他是否具备当一个新东方老师的基本标准--互动。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老师的学识有十分,但他只能讲出一分,那么他就是失败的老师;而如果另一个的学识只有一分,他却能讲出百分之百,让学生能够听懂,那么他就是成功的老师。因此,新东方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能轻松驾驭课堂。

新东方的复试是几轮试讲,应聘者每讲一次课,都要由新东方的老师和学员给其打分,满分是5分,如果低于4.5分,那么应聘者就被淘汰了。之后,应聘者还要到各分校去演讲,再由部门老师作评定,这一轮下来如果应聘者的成绩不错,才能被录用。因此,无论应聘者之前是在外交部做同声翻译工作的,还是海归派或国内各名牌大学的,上课前都要经过30次的培训,只有这样,他才能走进教室。即使这样,还是会有人被学员轰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教英语的技术经历并不是进入新东方的唯一标准,老师本身也要有比较高的境界和修养,对人生要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对学生的未来要能起到鼓励作用。对此,俞敏洪曾说:“"鼓励"在新东方的授课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因为学生希望能够听到一两句让他浑身颤抖的话,让他奋斗两三年不懈怠的话,新东方老师要善于鼓励学生从绝望走向希望。”除此之外,俞敏洪还要求所有的老师必须要有幽默的性格,因为TOEFL、GRE的学习是相当枯燥和乏味的,如果一个教师在长达3小时的教学时间里不能适时调节一下课堂气氛,那么就很容易让学员陷入昏昏欲睡的状态,从而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率,那老师也是失败的。

教学技巧加上理念、幽默,不管是哪个学校,只要能做到这三点,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在创办新东方之初,俞敏洪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标准来挑选人才,这些标准的精华内容至今还保留着。俞敏洪挑选人才的标准主要有五点:第一,对所教内容要极其熟练,这是新东方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第二,幽默是一直强调的基本素质。俞敏洪始终坚持要培养有幽默感的老师,他说:“有的人没有幽默感,不会讲笑话,把幽默变成了搞笑,但我还是鼓励他去讲,因为这本身就会让学生有兴趣学下去,最起码不再犯困了。”第三,认真、激情也是一个特点。做任何事都应该认真、有激情,这样才能把事做好;第四,要有励志精神。俞敏洪说:“很多老师都会以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来激励学生,当然也有的老师为了感动学生,而去刻意加些东西。我跟老师强调,一定要真实,如果自己没有这样的经历,就讲别人的,因为《读者》上有的是。”第五,要有个性,越有个性越好。俞敏洪认为新东方就是因为老师们的个性再加上统一的要求,才能比其他同类学校更突出。其实,很多学校也想模仿新东方的教学模式,但是很多学校都缺乏新东方13年来形成的氛围,也没有俞敏洪这样的领导者,因此,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所学校能超越新东方。

俞敏洪本人对这些标准也非常精通,他既有专业知识,也有把课堂气氛调节得相当活跃的能力,他给上千人上大课,滔滔不绝地讲两个小时对他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但是,一个人的幽默感并不是轻易就能培养出来的,俞敏洪曾说:“我对新东方其中2/3的老师感到满意,但也不排除少数相当敬业却缺乏人格魅力的人,毕竟要想找到水浒108将那样个个精彩、人人有个性的人真的是千年难遇。有个老师跟我搭班作讲座,讲到高兴时就说:"同学们,大家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像俞敏洪老师一样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是一定会有回报的,你们看俞老师在国内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他老婆在国外努力学习,于是老婆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大家说这个孩子是谁生的?"他们老说这样好玩的故事,他们跟我之间的隔阂也不多,所以喜欢拿我调侃。”

一旦应聘者符合了新东方的这些标准,那么,新东方就会为其提供一个非常广阔的发展平台。第一个是新东方对老师的重视程度。可以说,全中国的任何教育机构在这一点上很难比过新东方。新东方非常重视发掘每一个老师的特殊才能,因此,它拥有很多有特殊才能的老师。很多老师本身就具有各种各样的特殊才能,但是他们在真正的教育机构,比如说公立教育机构却找不到很好的工作。别人觉得他们很异类,比如语言很张狂、行为很大胆,但是新东方就敢用这样的人。第二个是新东方给老师提供了很好的展示自己的平台,外界的老师很少能对着上千名的学生讲课,但是新东方的老师对学生讲课就是几百人、上千人,这就给了老师一个很好地锻炼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机会。第三个是新东方为老师提供了相对不错的收入。在新东方,老师的平均工资整体上都是高于中国的平均工资水平的,俞敏洪对老师待遇的高低是有一定差别的,通常都是根据老师的上课量不同、学生对老师的打分情况以及老师自身的品牌效应等方面来决定的。

新东方的老师们太有个性,往往也就意味着他们做事会自由散漫、不守纪律,会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方式,因此,管理起来也并不容易。但是俞敏洪认为,这些都是不足为奇的事情,也不必对此过于忧虑,甚至在一定范围内,他还鼓励老师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正是有了这些用人的标准,俞敏洪才能把新东方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才能使人们认可新东方,才能使新东方成为全中国最好的外语培训“基地”。由此可见,每一个企业领导者制定用人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只要符合条件,什么人都敢用

从古到今,无论是政治上的成功还是商业上的成就,一个人是独自完成不了的,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他人的配合,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要有自己的团队。在这个团队当中,人就是核心,拥有什么样的人才决定着你做事情的成败。而对于这一点,俞敏洪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把用人之道运用得相当娴熟,以至于成就了今天的新东方。而俞敏洪的用人原则却非常简单:只要符合条件,什么人都敢用。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其实并非这些人有多么出众或者异于常人,只是距离没有让人们读懂他们而已。掀开他们的面纱仔细看一下,他们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陌生人总认为俞敏洪是“麻雀飞上枝头变凤凰”,觉得他的运气好。但是了解他的人能讲出他诸多性格优势,他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经验,他有独到掌控新东方人才的“绝技”。

俞敏洪在有些人的眼中是“笨人”,这一点是他很多朋友公认的一点。这个“笨人”尽管就职于全国最高的学府,却没有过高的学历,充其量也就是个“小本”而已。没有经济学和管理学背景的俞敏洪,只是在实践中摸索,在操作中总结。

就是这样一个“笨人”,却用他的一套方式打造出新东方的品牌。俞敏洪身上最大的优点是,对待新东方的老师,“只要符合条件,什么人都敢用”。任何一个认识俞敏洪的人恐怕都会不约而同地说他具有“包容性”。

老子曾经说过:“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在很多人了解新东方的成长史之后都说,新东方的这帮人真是胆大包天啊!其中胆子最大的非俞敏洪莫属了,因为他敢用那些“胆子大,勇气足”的人。他不仅请回来一群桀骜不驯的“海龟”,还接受了一批自己找上门来的、傲视群雄的“牛人”、“怪人”。对此,难免会有一些人在背后戏谑俞敏洪为“孟尝君”。

钱永强是新东方有名的“耶鲁匕首”,他考取了耶鲁MBA,同时也是新东方地地道道的“元老”,开创了新东方“英雄不论出身”、“英雄不论年龄”、唯才是用的用人标准。1993年,钱永强加盟了新东方,那一年,他在北方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系上大三。钱永强“盯”了俞敏洪一段时间,看准了他的“红大发”车,在俞敏洪下车刚打开车门的时候堵住了他。他说:“新东方没有GMAT班,让我来做吧,我GMAT考得不错。”俞敏洪听后,大吃一惊,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哪来那么大的勇气,俞敏洪打心底佩服他的胆量,欣赏他的自信。于是,给了钱永强一次机会。正是这次机会,让钱永强的潜力开发到了极致,从而为新东方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新东方明星教师之一宋昊,当初欲进入新东方授课时,还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生,本科段也不是北大之类的名校。他甚至冒称自己是俞敏洪的同学,从而获知了俞敏洪的手机号码,在电话中就自称什么都能讲。这样应聘的方式在常人看来是很夸张的做法,俞敏洪却同意见面,在见面一个小时之后,就同意让宋昊试讲。在日后被学生戏称为“宋大侃”的宋昊就这样戏剧性地进入了新东方。

罗永浩能成为新东方的老师,真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他高中没有毕业,在家吃睡了三四年,然后混世江湖,先是摆地摊卖旧书,然后倒卖私车,倒药材,做期货,卖电脑散件……后来想学习英语,翻了翻新东方老师的英语书,听了听新东方的教学磁带,上了上新东方的培训班,他不把新东方的老师放在眼里。于是,就给俞敏洪写了一封长长的自荐信,信中对新东方的教师大加否定,甚至连俞敏洪都没有放过。俞敏洪觉得他很有个性,就给了他三次考核的机会。最终,他赢得了俞敏洪的欣赏。

如今,罗永浩是新东方学校最有人气的英语教师,网上流传已久的《老罗语录》被广泛下载,有的学生甚至能倒背如流,四处传播。虽然他高中没有读完,但是凭借扎实的英语功底和非凡的口才,他得到了俞敏洪的首肯,于是以“说”成名天下知。与之相比的,许多来自诸如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的教授因得不到学生的赞同,而无法留驻于新东方。

在用人的方式上,俞敏洪坦然承认,正是因为自己敢用这样一批“牛人”,甚至是“怪人”,才成就了新东方的今天。从新东方的发展历程来看,这样一批人为新东方的前进确实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也可谓是功不可没。从某种程度上讲,新东方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俞敏洪的用人史。

视野有多开阔,事业就有多大。在俞敏洪的鼓动下,在新东方这个大舞台的诱惑之下,惜别已久的好友徐小平、王强、包凡一等陆续从国外回来加盟新东方。这批“海龟”在国内的时候就非常有个性,再加上他们饱尝了“欧风美雨”的洗礼,就更加的“桀骜不驯”。

事实上,从新东方的发展历程来看,正是因为俞敏洪敢用一批“牛人”,甚至是“怪人”,才成就了新东方辉煌的今天。这些老师也都为新东方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新东方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用“牛人”、“怪人”的历史。

新东方这么多的精英同在一片蓝天下,难免在工作中磕磕绊绊。每一个“海龟”的“壳”都坚硬无比,俞敏洪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下算是领略到了他们的“硬度”,用他的话说就是:“让我难堪到了无地自容的地步”。俞敏洪曾无数次后悔把这些将帅之才召集到新东方,又无数次因为新东方聚集了这么一大批精英而骄傲。这些人的到来,让俞敏洪的视野开阔了,在这样的矛盾中,新东方也壮大了起来。然而,对于这些一点都不给俞敏洪“面子”的才子们,俞敏洪心中充满了钦佩与感激。

尊重人才,成就新东方

常言道:“良马难驭,然可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致君见尊。”从古至今,“人才不好用”都是一种非常难以打破的顽固现象。因为越是有才华的人,就越是会经常产生一些与众不同的独特观点和想法。自古以来,在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往往也是“事非”最多的地方,一部《围城》已将这种景象描述得淋漓尽致。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而且中国早就有“文人相轻”的传统,所以越有才华的人就越容易和其他的人才,或者是领导的意见相左,甚至是“不听话”。所以当众多的人才都同时出现在一个集体中的时候,“良才”越多,领导者的管理工作就越难做,甚至可以称作是一件头痛的事情。新东方的成功,被外界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为用人方面的成功。

在中国的众多企业里,的确很难找到类似新东方这样聚集如此多的知识分子、并且如此团结的企业。如果用传统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管理新东方的员工显然是行不通的,也是不恰当的。新东方之所以能够吸引那么多人才,其中高薪只占了很小一部分的原因,因为新东方的有些老师们所看重的并不是高薪或者其他物质形态的东西。那些老师之所以愿意留在新东方,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新东方能真正理解人才的使命,而尊重人才的选择也是新东方真正的财富。

对于企业的用人之道,“尊重”就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的一大法宝。俞敏洪认为,知识分子需要被尊重。他向来所提倡的就是以尊重人才为基础,然后再靠目标和梦想的激励。俞敏洪自己也曾说:“如果说我对新东方的贡献,那就是聚集了一批人,并让他们感觉到:知识分子就应该受尊重。”而且俞敏洪也曾在出席国际人才高峰论坛时,多次以恋人、伴侣的关系,比喻人才和用人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