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7726700000020

第20章 百 家 姓(11)

郭隗道:“我听说古时的一位人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三年也没买到。打扫宫廷清洁的人对他说:‘请允许我去寻求它。’国君派遣他去了。三个月后获得千里马,马已死,那人用五百金买了死马的头,返回去把此事回报国君。国君大怒,道:‘我要买的是活马,怎么带回死马而花去五百金?’那人答道:‘死马都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天下必定认为大王您是能出高价买马的人,千里马很快就会到来了。’结果不到一年,千里马来了好几匹。现在大王如果真想要招揽贤士,就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尊奉,何况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会嫌路远而不来燕国吗?”

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让郭隗作为自己的老师,给他高官厚禄。此举让天下震动。不久,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赶来,剧辛从赵国赶来,人才争相奔向燕国。燕昭王悼念死者,慰问活着的人,与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国殷实富足,士兵们生活安乐舒适,不怕打仗。于是昭王就用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赵魏韩,三国的国君原是晋国大夫,后瓜分了晋国)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军败,齐闵王外逃。燕军独自追赶败退的齐军,深入到齐都临淄,掠尽齐国的财宝,烧毁齐国的宫殿和宗庙。齐国城邑没被攻下的,只剩莒和即墨。

4.郭守敬与《授时历》

郭守敬是元朝时期的大科学家,他的祖父是金元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精通天文地理,擅长水利技术,郭守敬从小就有一个很好的家学氛围。他小时候特别喜欢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工具,人们都说他天赋异禀。

通过在刘秉忠门下学习,郭守敬掌握了更多更全面的天文、经学知识,得到了更多的教益。长大后的郭守敬除了在数学、水利方面有所成就外,最重要的是在天文历法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郭守敬最著名的成就要数《授时历》。

早在西汉以后,我国天文台的设备和组织已经相当先进了。它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编制历法。我国古代的历法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推算日月运动及其位置、编制每一年的日历、预测五大行星的位置、推算日食月食等等。历法关系到生产、生活甚至政治活动等很多方面,因此各朝各代的统治者对这项工作都相当重视。一种历法用久了,误差就会逐渐显著,因而需要重新修改。元朝初年沿用金朝的“重修大明历”,这个历法已经使用了几十年,误差越来越显著,发生过好几次预推与实际现象不符的事。再一次重新修订历法迫在眉睫。

古代在历法制定工作中所要求的天文观测,主要是两类。一类是测定二十四节气,特别是冬至和夏至的确切时刻,用的仪器是圭表。一类是测定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用的工具是浑仪。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方向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表影最长的时候,预示着冬至来临;表影最短的时候,表明夏至来到。它是我国创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种天文仪器。郭守敬针对圭表造成误差的原因做了详细分析和研究,然后找出了克服困难的办法。使得圭表测量误差减少,测量范围也由只能测量日影扩大到还可以测量月影和星影,提高了精确度,使原来只能直接量到“分”位的提高到能够直接量到“厘”位,原来只能估计到“厘”位的提高到能够估计到“毫”位。

郭守敬通过对天文仪器的改良修订,终于在与许衡、王恂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四年的时间,完成了历法的修订,他在新历法中考证了七项天文数据:(1)至元十三年到至元十七年的冬至时刻。(2)回归年长度及岁差常数。(3)冬至日太阳的位置。(4)月亮过近地点的时刻。(5)冬至前月亮过升交点的时刻。(6)二十八宿的赤道坐标。(7)元大都日出日没时刻及昼夜时间长短(相当于现在的北京时间)。元世祖赐名这部新的历法为《授时历》。《授时历》是中国古代创制的最精密的历法。

原文 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

注释

梅:商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今安徽亳州东南),建梅国,世称梅伯。到商纣王时,梅伯被杀,梅国封号被废。武王灭商后封梅伯后人于黄梅(今属湖北省),其后代子孙遂以梅为姓。

盛:周穆王时封其同宗建盛国,春秋时盛国被齐所灭,其后代遂改姬姓为盛姓。

林:商纣王暴虐无道,将屡次劝谏自己的叔父比干剖心杀死,比干妻逃到了长林,生下遗腹子名坚。武王灭商后拜坚为大夫,因其生长于长林,故赐姓林。又周平王庶子名林开,后代遂以其名中的林字为姓。

刁:周文王时有雕国,其后代遂以国为姓,并以同音字“刁”代替。又古代工匠中有雕人,是专门刻玉的工匠,他们的后代遂以雕为姓,改字作刁。又春秋时齐国大夫竖刁,曾与管仲共同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后代于是以其名字中的刁字为姓。

钟:春秋时宋桓公曾孙伯宗在晋国做官,因忠直敢言而被杀。伯宗儿子州黎出逃到了楚国,官至太宰,食邑封于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子孙后代遂以钟离为姓。秦末,钟离氏有大将钟离昩追随项羽起兵反秦,项羽败亡后钟离昩被刘邦追逼,被迫自刎而死。其子钟离接避难于长社(今河南长葛西),改复姓钟离为钟,世遂有钟姓。

徐:皋陶后代伯益辅佐禹治水有功,被赐嬴姓。到夏朝时,伯益之子若木被封于徐(今安徽泗县北),后建徐国,历夏、商、周三代,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史称徐戎、徐夷或徐方。春秋时徐国被吴所灭,子孙遂以国名为姓。

邱:太公望姜子牙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建齐国,都营丘(今山东淄博东北),子孙遂有以丘为姓者。因孔子名丘,所以后世为避孔子名讳,将丘加邑旁而改为姓邱。

骆:伯益后代非子因善养马,被周孝王封于秦,赐姓嬴。非子父亲名大骆,大骆的长子成世居大邱,以父亲之名建大骆国,西周厉王时被西戎所灭,后代遂以骆为姓。又姜太公后裔子孙中有公子骆,骆的后代遂以其祖之名为姓。

高:姜太公裔孙齐文公吕赤的一个儿子食邑于高(今河南禹州),人称公子高。公子高有孙名傒,以祖父封邑为姓,世称高傒,后代遂有高姓。又齐惠公之子吕祁,字子高,其后代一支的子孙遂取高代吕为姓。

夏:春秋时陈宣公有子名少西,字子夏,后代子孙中有叫征舒的,取先祖之字为姓,称夏征舒,陈国的夏姓由此始。又周武王灭商后封夏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建杞国。夏禹后裔中未得到封地的,后来便以先祖的国名夏为姓氏。

蔡:周武王灭商后把弟弟叔度分封到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建国,叔度后因随同武庚叛乱被周公旦放逐,改封叔度儿子姬胡于此,世称蔡仲。春秋时蔡国不断受到楚国侵扰威逼,被迫多次迁徙,蔡平侯迁新蔡(今属河南省),蔡昭侯再迁州来(今安徽凤台),称下蔡。战国时蔡被楚灭,子孙遂以国名为姓。

田: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代胡公建陈国,都宛丘(今河南淮阳)。胡公姓妫(ɡuī)名满,传至十三代君陈厉公,生子名完,字敬仲。至陈宣公时,欲立庶子款继承君位,杀太子御寇。敬仲与太子关系密切,害怕祸及自身,出逃齐国,齐桓公封其食邑于田,遂以田为姓。敬仲后人田和后来推翻姜姓齐国而代之,史称田氏代齐,田姓齐国至齐威王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樊:周文王之子虞仲的后代仲山甫任周宣王卿士,食邑封于樊邑,后代以樊为姓。又殷商遗民七族中,樊为其中一族,其后代遂以樊为姓氏。

胡:陈国开国君主胡公满,为舜的后裔,春秋末年陈被楚灭,国人中遂有以胡为姓氏者。

凌:周文王儿子康叔是卫国的开国之君,康叔庶子中有在周任凌人官职的,凌人是负责采贮冰块管理冰窖的官员,子孙中遂有以祖上官名凌字为姓者。

霍:周文王第六子名处,封于霍国(今山西霍州),人称霍叔。霍叔与武王弟管叔、蔡叔同为周初三监,因不服周公旦摄政,勾结商纣王子武庚反叛,结果被周公打败。武庚、管叔被杀(一说管叔自杀),蔡叔被放逐,霍叔则降为庶人,霍叔后代遂以国名霍为姓。

故事链接

1.徐渭的智谋

徐渭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兼画家,自幼聪明过人。有一天,徐渭的伯父把他和一群孩子叫到竹桥边,说:“谁能把这两桶水提过桥,我就送他一包礼物。”由于桥身软,有弹性,人一走上去,桥就会弯得碰到水面,因此提水很难过河。徐渭自告奋勇,用两根绳子系着水桶,然后放在水中,毫不费力地过了小桥。他刚要取礼物,伯父却把礼物吊在一根长竹竿上,并说不能把竹竿横躺,也不能站在凳子上去拿。徐渭眼珠一转,走到井边,把竹竿慢慢放到井里,当竹竿和他一般高时,轻易地取下了礼物。大伙一起欢呼,都称赞徐渭机智聪明。

2.徐悲鸿与马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美术家,他特别爱画马,他笔下的许多骏马图成了艺术珍品。1934年春天,徐悲鸿到莫斯科国立博物馆举办画展,并为观众现场作画。那天,观众把展览厅挤得水泄不通。徐悲鸿从容地磨墨、铺纸,转眼之间,一匹活生生的骏马便出现在纸上了。观众被徐悲鸿的高超技艺征服了,大厅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时候,一位身材魁梧的元帅拨开人群,走到徐悲鸿面前,彬彬有礼地说:“徐先生,我能要这幅画吗?不然,我会发疯的!”徐悲鸿被这位元帅的诚意感动了,他点头微笑,挥笔题上字,把这幅画送给了元帅。元帅高兴得像打了胜仗似的,和徐悲鸿热烈拥抱,大声称赞道:“徐先生,你不但是东方的一支神笔,而且是世界的一支神笔。你笔下的马,比我骑过的那些战马更壮美!”

由于徐悲鸿经常画马,他对马有一种偏爱。和马在一起,听着马蹄嘚嘚响,看着马御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他的心仿佛和马一同驰骋。廖静文在《徐悲鸿一生》一书中回忆,一次在成都坐马车,马车夫是一位和善的老人,他爱马,马养得非常好。他举起鞭子,那匹栗色的年老的牝马便扬起那好看的蹄子,欢快地向前奔驰了。徐悲鸿喜欢这样待马的好人,他走下马车,马车夫正忙着给马预备水和饲料。“这个给你。”徐悲鸿忽然对马车夫说,一面从手提皮包里取出一幅折叠起来的奔马画。这是他昨天晚上才画好的。马车夫迷惑地抬起他那满是皱纹的前额,细眯着眼睛呆望着徐悲鸿,仿佛没有听懂他的话。“老大爷,”廖静文从旁解释说,“这是一张画,是送给你的。”马车夫那双混浊的眼睛陡然亮起来,他双手接过画,连声说:“谢谢老爷,谢谢老爷。”马车夫眼角湿润了,“我碰到好人了,今天一早,我看见一只喜鹊飞到我的窗子上,我就想,兴许有啥子喜事要来,可是,我这个穷老头儿还能有啥子喜事呢?现在,真灵验啦!”他又唠叨开了,同时用右手扯起左臂的袖口,擦去已流到面颊上的泪水。徐悲鸿先生握着马车夫那双粗糙得像核桃壳般的手,连声说着“再见”才离开。“先生,您为什么突然要给一位素不相识的马车夫一幅画呢?何况他又不知道您是谁,您是否有点过分慷慨了?”廖静文带着惊异问他。徐悲鸿十分柔和地回答说:“因为我爱马,也爱善待马的人。你看这个马车夫,既能非常熟练地驾驭,又能视马如子。他对马的爱打动了我的心,使我受到感动,何况他的生活很困难呢!”听着徐悲鸿先生的话,廖静文也十分感动了。

马,最能反映徐悲鸿个性,最能表达他思想感情。徐悲鸿笔下的马受到人们喜爱,除了他所下的工夫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倾注于其中的感情,并将这种情感化作一种精神,以马为载体而表现出来。马,在中国人心目中始终是人才的象征,民族振奋的象征。执着于现实的徐悲鸿翻来覆去地画马,正是有所感而发。徐悲鸿笔下的马,从来不戴缰辔,但在《九方皋》画面上的黑色雌马,却例外地戴上缰辔,有人问悲鸿这是为什么,悲鸿笑着答道:“马也和人一样,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者制。”

2.高启因文被腰斩

高启是明代初年著名的诗人,青年时代就很有名气,同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他从一开始就对政治抱着疏离的态度,“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洪武二年(1369)的时候,朱元璋下诏命高启进京为朝廷效命,主要的任务是在宋濂的带领下修撰《元史》。完成《元史》的修撰后,三十四岁的高启想辞官回家,朱元璋不放行,无奈他只好留下。一年之后,朱元璋授予高启户部侍郎的官职,这级别已经不低了,可见朱元璋对他的确抱有很高的期望。但高启说什么也不接受,找出种种的理由来推脱,甚至干脆连翰林院国史编修官的职务也要一并辞掉。最后朱元璋答应了他辞官的请求,赐给他黄金。高启终于回到了家乡。

不幸的是,高启的家乡正好在苏州,朱元璋的死敌张士诚的老窝就在苏州。当年为了打败张士诚,夺取苏州,朱元璋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哪怕明王朝建立了,他还怕苏州有谋反的逆臣。因此,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苏州知府就更换了三十次之多,而其中遭到“左谪”、“坐事去”、“被逮”、“坐赃黥面”、“坐法死”的人就有十四个。可见朱元璋对这个地方是多么的不放心。当时苏州的前任知府陈宁因胡惟庸案的牵连被诛杀,新任知府是魏观,他到任之后,请高启做考订经史的工作,没想到高启竟然答应了。一个力辞户部侍郎的隐士,竟答应小小知府的延聘,这无疑引起了朱元璋的猜疑。更有甚者,原来的苏州府衙在张士诚时期被改造成了皇宫,而将府衙迁到别处,那里偏僻狭小,交通不太方便。魏观竟然忘记了古代的忌讳,要把府衙重新搬回张士诚改造成皇宫的地方,并且闹得兴师动众。在改造府衙时,张士诚请高启写了一篇《上梁文》。也许是一时疏忽,高启竟然在文中用了“虎踞龙盘”的字样。这可就麻烦了,本来府衙被张士诚作过王宫,这就很令朱元璋不满的了,现在连专门形容皇家的字眼,都用来形容一座小小的苏州府衙了,所谓“天无二日,地无二君”,在朱元璋眼中,普天之下,最不能用这四个字的就是苏州城。朱元璋看到这样的字眼大动肝火,下令对高启、魏观双双处以腰斩之刑。朱元璋亲自监斩,竟然将高启斩为八截。传说高启当时并没有立即死去,还蘸着自己的鲜血连写了三个“惨”字。其残酷真是无法想象,其悲惨真的让人叹息!

3.田忌赛马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以便分场进行比赛。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刚才看了赛马,齐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