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哈佛家训大全集
7719200000182

第182章 和谐——与孩子共同游戏(1)

和谐是热烈的气氛

我们成年之后,难免不去追忆童年,而当我们回忆童年时,无不沉浸在遥远的欢乐记忆中,那些记忆中的往事历历在目,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儿时的欢乐时光。当年的顽童现如今也有了自己的孩子,让他们的童年也丰富多彩吧。

谁不在羡慕今天这一代的孩子,他们不愁吃,不愁穿,想要什么有什么。不会遭遇上山下乡,不必担心忍饥挨饿,吃香的,喝甜的,是爸爸妈妈心里的小太阳,是爷爷奶奶心里的小皇帝,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何来无奈?

然而,当如今的孩子们听说上树掏鸟窝,下河摸小鱼,春天放风筝,夏天去游泳,冬天打雪仗,在田野奔跑,骑竹马打仗、抖空竹、掷沙包、跳皮筋、丢手绢、打弹子、跳方格的童年趣事时,他们的脸上只会露出迷茫的神情。

城里不知季节变换,城里的孩子很少有“小儿郎”的潇洒,也很难听到“知了声声叫着夏天”,他们除了很重的作业负担之外,常常靠电脑和电视机的画面消磨童年。城市里有限的空间,已被道路和楼房瓜分,仅有的几处儿童游玩场所不是收费太贵,就是如笼子般规范着孩子们“撒野”的性格,让他们无法“摸爬滚打”,这样的生活和生存空间,让很多孩子失去了本该有的“创造力”。

面对如此现状,父母们更应该重视孩子们的童年质量了。不要让成人化的生活模式过早地渗透进孩子们的生活中,跳皮筋、扔沙包这些伴随上一代人度过童年的老游戏如今距离孩子越来越远了,有关调查发现,目前儿童的肺活量、弹跳力、柔韧性、耐力等身体指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学校里几乎再也找不到能爬树上墙的“小皮猴”,玩具智能化、私人化的发展趋势是否让孩子更加远离了“玩”的初衷?“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子,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腐烂。”法国伟大的教育权威卢梭就曾这样警告过人们。

养蟋蟀,端午前后,正是时候。早晨早早地起床,跑到野外草地上去寻捕。先是要听见鸣叫,然后逐步缩小范围,仔细扒开草蔓、搬开石头,再看准了,快速而精确地用手罩住,只听“嘀、嘀、嘀”叫个不停,那就成功了。因为只有雄性蟋蟀,也叫二尾子,才会有明亮的叫声,而这正是我们要把它养起来用来观赏打斗的对象。抓住后,放进早已做好的蟋蟀笼里,每天喂它吃,喂它喝,希望它长得更强壮,可以打败其他同类。打斗时,两个笼子口对住口,抽去门板,用一种叫做蟋蟀草的茎秆刺激它,指挥它,它们便开始你死我活了。最终,两个小朋友,肯定是一个欢呼雀跃,另一个垂头丧气。

这是一段多美的文字哦!

可是今天的孩子不知见没见过真正的蟋蟀,或许他们也只能从电视、电脑里查到蟋蟀的有关资料和图片,然后再玩一些有关蟋蟀的电脑游戏了。在现代化的社会里,现代化的生活不知是孩子们的幸运呢,还是他们的不幸。

角色游戏是孩子们将自身的生活经验的反映同时也是对成人社会的模仿,角色游戏之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因为它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观察是最为重要的,通过观察能了解到孩子实际的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能准确寻找到孩子游戏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不应急于将自己认定的游戏目标、游戏内容灌输给孩子,要时刻认识到游戏是孩子们的游戏,游戏满足的是孩子们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要先安于做“旁观者”,在孩子游戏水平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观察重点。

刚进幼儿园的孩子是喜欢玩“角色的游戏”的,虽然他们对“角色游戏”这个名词并不理解。但是面对着教室里琳琅满目的玩具孩子们会忍不住地去摆弄摆弄,在与玩具的“交流”中他们会很简单地模仿成人的一些动作,比如孩子看见周末时候妈妈洗衣服,她就拿起娃娃的衣服往洗衣机里扔,嘴里不停地念叨:“这件脏了,这件也要洗洗……”;看到爸爸会开汽车,经常开着各种不同牌子的车子回家,他也就对汽车情有独钟,他在游戏中找到了方向盘,玩起了开汽车的游戏;有抱着娃娃的孩子会去找碗、调羹喂娃娃吃饭;孩子们还会出现一些相当简单的语言比如:“你别哭呀!”“你吃呀!”不要马上对孩子的游戏进行干预,而是要将观察重点放在让孩子充分自由地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来自不同背景家庭的孩子在游戏中反映出的不同的生活经验,我们的观察就落在对孩子已有水平的了解上,熟悉孩子们各自的经验水平,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善我们班级的角色游戏的主题,从而使游戏更符合孩子们的需求。

在角色游戏开展的过程中,由于我们对每个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游戏水平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我们就能真正地和孩子们进行游戏的交往,在游戏中准确地找到孩子游戏的最近发展方向,并以玩伴的身份引领幼儿的发展。

一段时间后孩子的游戏水平有所发展了,经验更为丰富了,此时孩子在游戏中会不断地有闪光点,此时的观察重点就要捕捉闪光点。在游戏中原有的出租车主题中出现了新的情节:孩子下车前,在司机的车窗边来回划动,并说:“多少钱?”于是,我们对小司机说:“哟!司机,你们出租车又有新的机器了?”此时,孩子会很自豪地对我们说:“是呀!这是刷卡的呀!”我就进一步对孩子说:“可是怎么没有卡啊?”“我们是假的呀。”“怎么办哪?”于是,孩子和老师一起动脑筋准备,小汽车的游戏内容得到了丰富和完善,孩子体验到了自己创新的成功。在角色游戏中只要用心观察,我们会经常发现孩子们的新花样,通过了解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给幼儿的认知结构带来了发展,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体现出这些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此时就应当根据幼儿实际的发展,与他们共享他们的“创新”,让他们的闪光点得以充分的发扬。

在教育中,必须明白,游戏活动是所有孩子的最基本的活动,是孩子童年生活的伴侣,同时又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之一。甚至可以这样说,孩子的任务和工作不是别的,而只是好好地去玩。

一件小事

在15岁的时候,莉雯和其他的孩子都不一样,她很迷恋打针,她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当老师,向她学习了注射术。

自从莉雯学会了打针,便开始期盼眼前有病人,不论是家人或外人。莉雯备齐针具,严格按照程序一次次操作着。一天,有位邻居来找莉雯,说她每天都要去医院注射维生素B。莉雯若能为她注射,便可免去她每天跑医院的麻烦。莉雯愉快地接受了她的请求。

这位邻居因病没有下乡,大约在城市又找不到工作,才到莉雯的城市投奔她的姨母,并在一家小厂找到了事做,她好像是那种心眼儿不坏,但生性高傲的姑娘,学过芭蕾,很受男性注意。这样的邻居求莉雯,弄得莉雯心花怒放。

每日下午,莉雯放学归来,便在家里像迎接公主一样迎接她的病人。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莉雯的手艺也明显的娴熟起来。熟能生巧,但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事业。这天莉雯的病人又来了,莉雯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一个小饭盒),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煮着针,莉雯就和病人聊起天来,聊着小城的新闻,聊着学生的前途。不知过了多久,莉雯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

有句俗语形容人在受了惊吓时的状态,叫做“吓出了一脑袋头发”,这形容正好用于莉雯当时的状态。莉雯已意识到自己受了很大的惊吓,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莉雯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糊,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