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哈佛家训大全集
7719200000173

第173章 知识——一辈子的必修课(2)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有一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这就是勤奋的力量,一个人只要勤奋,就不可能不成功,如果一个人想成功而不成功,那唯一的可能就是他还不够勤奋。勤能补拙,勤能弥补一切。

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更是一个天才的科学家,他甚至创作了飞行器的草图。他画蛋的故事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而他创作的肖像画《蒙娜丽莎》和壁画《最后的晚餐》更是人们所熟知的名画。

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画家,很大的原因在于他的父亲及时地发现了他的爱好,并为他发展绘画艺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452年,达·芬奇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他的父亲比埃罗是一名律师,母亲特丽娜是一位普通的农妇。小时候,他的家里还比较富裕。达·芬奇出生后不久,父母离婚,母亲离开了他和父亲,他是在父亲的抚育下成长起来的。

童年时代的达·芬奇,对色彩很敏感,同时,对画画也很有兴趣。有时候,他一个人蹲在草丛中,用心地观察着各种花草树木,饶有兴趣地描绘着那些花瓣和树叶的形状。为了探索动物的秘密,他还经常钻山洞,每次从山洞走出来时,身上总是弄得很脏,并总要捉几只小动物出来,带回家里,以便按照小动物的样子进行描绘。开始时,他画得并不像,但是,时间久了,他就画什么像什么了,镇上的人们都称他小画家。

达·芬奇的父亲决心支持孩子去学习画画,把孩子培养成为一名画家。

1466年的一天,比埃罗同儿子去了佛罗伦萨。他们遍访名师,终于带着儿子找到了当地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和雕刻家罗基奥,向他说明了来意,并将达·芬奇的情况大致介绍了一番。罗基奥看达·芬奇既有画画的天赋,又有画画的毅力,就答应收下这个小徒弟。达·芬奇实在太高兴了。

从此,他就在画家罗基奥的细心指导下,在罗基奥的画室里专心致志地学习画画。后来,终于成为著名的画家。

他的绘画把科学知识和艺术想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当时的绘画技艺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达·芬奇的成功,不乏名师的指导和他自身的勤奋,但是他的父亲比埃罗对达·芬奇好奇心的呵护起了重要作用,达·芬奇的故事,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来说更富于启发意义。

一段丰富的人生经历

塞缪尔·德鲁的一生,并不能算是成就卓越,但他传奇的人生确实具有自己的特点。他父亲在康瓦尔这个地方以卖苦力养家糊口。尽管家境贫寒,他还是尽力送两个小孩在附近学校读书。塞缪尔却喜欢调皮捣蛋,上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糊里糊涂地混了八年。家里只好让他干体力活,他在一个锡矿里用淘洗盘淘洗锡矿,每天所获不足四便士,在十几岁时,学修鞋,生活的苦难每时每刻都不放过他,他无法逃避,只能忍受。正如他常说的:“就像犁耙下的一只癞蛤蟆。”大约十七岁时,他的学徒期还未满,就不辞而别了,在军队里待了下来,可是军队又能好到哪里去,他又溜了!只能重操旧业,混一口饭吃。

不久他移居普里茅斯,开始经营鞋子,但他还是无法安于这种平平淡淡的生活,每周8先令的收入在他看来太少太少,他渴求在一夜之间暴富起来,加上他天性喜欢冒险,于是他铤而走险——搞走私,这次他差点把小命给丢了。那天晚上天黑似墨,伸手不见五指,刚开始装货物,突然狂风大作,大海像要翻转过来一样。塞缪尔坐着的那条船翻了个底朝天。3个伙计即刻丧命,其余的人有幸抓住了那条翻船,正在侥幸自己捡了一条命时,他们发现这只船正向大海深处漂去,这一惊非同小可。他们只好立即回头向岸边游去。这时距岸有两英里之遥,能否游到岸上就看个人的造化了。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奋力挣扎,塞缪尔终于爬上了岸边的一块岩石。

偷窃人家果园、修补破鞋、耍棍棒、走私、各种无赖行为德鲁都干过。德鲁自己唯一感到庆幸的是,自己还活着。只要命还在,一切都还可以重来。德鲁决心改过自新。他父亲把他带回到了赛特斯特,并给他找了一份制鞋的工作。

这时他唯一的兄长也过世了,德鲁一下子感到苍凉了许多。于是他重新开始练习写字,试着看书。德鲁后来曾深有感慨地谈到:“我真是读得越多,就越觉得自己真是无知。我越觉得自己无知,就越要用心去战胜它,我把所有的闲余时间都用来读书……”

德鲁决定依靠自己努力经营,邻近的一位磨坊老板借了一笔钱给他,到年底他就还清了贷款。从此,德鲁一边工作,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经济学、历史学、哲学。除了从事制鞋和研究形而上学之外,德鲁成了当地的一个传道者,慢慢地,他成了这个地区的一个主要传道者。德鲁对政治有浓厚的兴趣,他的店铺成了当地政治家常来的地方。

他结婚成家后迁到了美国,但仍一如既往地工作学习。岁月的煎熬与自身的不断学习已大大地充实了德鲁的心灵,他这时的文学创作兴趣已转向理想化的意境。从今天保存下来的作品来看,他对寓于人体之中那些珍贵而不朽的精神作了深深的思考,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昂然向上的精神气息。

厨房就是他的书房,妻子的一台管风琴风箱成了他的书桌,在孩子们的吵闹声和“娱人耳目”的摇篮曲中他奋笔疾书。当时潘恩的《理性时代》一书已经出版,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德鲁写了一本小册子否定潘恩的观点。他后来常说正是《理性时代》这部书促使他思考,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作家。

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好几本小册子从他的笔下飞奔而出。他仍然一边制鞋,一边写作,这时他文思如涌。没几年,他的成名之作《论人类灵魂的不朽》一书出版发行。这部书籍卖了20英镑,这在当时看来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该著作出版了好几次,一直很畅销。

其实,在人的整个生命中,如果能有一段丰富的人生经历,往往就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就算这辈子他无法拥有许多金钱,也不能成为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但是,他的内心世界却比大部分人都精彩。如果他愿意把这一切写成文字,那么他无疑将可以创造一部无比精彩的作品。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量去尝试陌生的经历,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精神上的富翁。

马雅可夫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美丽的衣裳。”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智慧的前提,是愉快的标志。健康的身体比珍宝更有价值,有健康的人,便有希望;有希望的人,便有了一切。不要用珍宝装饰自己,用健康来武装身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