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哈佛家训大全集
7719200000168

第168章 锻炼——强化身体素质

名人锻炼的故事

现代医学研究已经明确证明,散步这种简单的健身活动十分有助于防治现代生活由于缺乏体力活动与锻炼而引起的多种“富贵疾病”。在古今中外不少有成就的学者、作家、名人都有长期坚持步行的习惯,这个习惯很简单,但持之以恒却很难,正是由于他们规律性地运动,才有了健康的身体,这样也保证了他们取得卓越的成就,最终成为名人,并保持精力充沛的状态。

邓小平同志一直坚持散步,“文革”期间也仍然坚持长期形成的散步习惯。每天清晨,他绕着院子里的两棵槐树转,每次一定要走几十圈,每圈有一定的步数,把它当做一件严肃的事情,认真去做。

散步也是朱德的主要锻炼项目。他有个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即吃饭在食堂吃,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从不将饭打回宿舍或办公室。他认为,饭前走动能增进食欲,他早晨起床之后及晚上睡觉之前也要散步。他晚年仍坚持每天步行3次,每次步行1500米。

彭德怀元帅身体一直十分结实。斯诺在《西行漫记》中以惊叹的口吻写道:“六千英里的长征,大部分他是步行过来的,常常把他的马让给走累了的或受伤的同志骑。”若不是屡遭摧残,为党为民族长期陷入苦苦的忧虑而积郁成疾,这位钢铁战士怎么会过早离开人世呢?

闻名中外的文学巨匠巴金,年过八旬,仍目光炯炯,气色很好。经医生检查,其心血管系统和内脏功能一切正常。他的经验是锻炼与写作并进。巴老认为,人老往往先从腿上老,年纪越来越大越要坚持不懈地走路以练腿劲,这是很有见地的。巴金每天早晨早早起床,下楼在院子里先慢跑一会,回来喝杯牛奶,再出去散步,天天如此。

马克思认为,最有效也最适宜的锻炼和休息方式是散步。他能一边谈话,一边散步,连续几个小时。他可长时间地走坡路或攀登小山而毫不感受到疲劳。1837年,由于过度用功使他的身体垮了下来,他仍每天从住处步行到柏林大学,步行使他心情舒畅,不久便恢复了健康。对散步的效果,连马克思自己也感到非常的吃惊。他回忆道:“我并没有想到虚弱的我能够恢复得如此健康和强壮。”从那时起,他就把散步作为健康和休息的最重要的手段,并且长期坚持了下来,直到他的心脏停止跳动为止。

居里夫人一生忙于科研。在丈夫不幸去世后,她的工作就更加繁忙了。但是,她充分认识到,为了科学事业,必须始终坚持锻炼。她选择了以散步作为自己的主要运动。她始终认为:“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惜时如金,但是他竟舍得每天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来从事文体活动。这里有他一段美谈:他去比利时访问的时候,国王和王后准备隆重地欢迎这位杰出的老科学家。火车站上张灯结彩,官员们身着礼服列队在车站迎接他。火车到站后,鼓乐齐鸣。可是,旅客们都走光了,也不见爱因斯坦的影子。原来,他提着皮箱,拿着小提琴,从前一个小站下车,一路步行到了王宫。王后问他为什么不乘火车到终点站,而偏偏要选择徒步受累呢?他笑着回答:“王后,请您不要见怪。我生平很喜欢步行,运动真的带给我无穷的乐趣。”

是啊,运动不仅是健康的,而且还有很大的趣味在其中。那我们何乐不为呢?

毛泽东被“逼”锻炼

毛泽东每天都很忙,几乎手不释卷。毛泽东还有一个特别的习惯,就是每天都会倚在床上读书和工作,毛泽东的每一天除了工作就是读书,一点运动都没有,这样对身体健康极其不利。为了让毛泽东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负责他健康的医务保健人员,便想方设法琢磨几项适当的运动,哪怕是让毛泽东能伸展一下四肢,也能调节一下成天绷得紧紧的神经。

在工作人员的“开导”下,毛泽东同意散散步,每个周末到“青耦斋”跳跳舞。但他散步一般不出“丰泽园”小院的范围,跳舞也不能保证每次必到。大家觉得这样下去不行,这么小的运动量,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必须另寻其他办法。

想来想去,工作人员想出了让毛泽东打乒乓球的办法。于是毛泽东身边的人在“丰泽园”布置了一个乒乓球室,拉毛泽东去打乒乓球。可毛泽东对打乒乓球兴致不高,每次动员他打球,要费好大的劲,才能让他进乒乓球室。

只要把毛泽东拉进乒乓球室,他还是能够打两下的。毛泽东横握球拍,动作如初学者一样有些笨拙。无论是高球、低球、正向来、侧面来,他都以一种姿势阻挡回去,后来熟练些了,就能把球推到对方的左右两边,让对手敢于奔波。每当这时,毛泽东也会像孩子一样喜形于色,幽默地说:“杀你个顾头不顾尾!杀你个顾左不顾右!”

但毛泽东年纪大了,不可能像年轻人那般灵活敏捷、动作协调。所以身边的人和他打球虽然尽量给他容易接的球,但仍不免提心吊胆,怕他不慎跌倒、闪着或磕碰着。数日之后,工作人员便不再积极地拉毛泽东打乒乓了。

还有没有好的锻炼身体的办法呢?想来想去,大家觉得游泳是比较好的锻炼形式。人们都知道,毛泽东曾搏击长江,畅游北戴河。但其实不知,毛泽东最初游泳时也是费了很大周折的。

为了让毛泽东游泳,必须有个说客,让毛泽东接受这一锻炼形式。工作人员在充分研究之后,决定由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去当勇敢的说客。

一天,保健医生和毛泽东散步时,拐弯抹角地试探着问毛泽东:“主席您说,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哪里?”闻听此言,毛泽东非常警觉地反问医生:“你想干什么?”医生说:“谈自然科学的时候不能总是您考别人,也应该让别人提点问题呀。您说是吗?”毛泽东看了看保健医生回答道:“起源于大海。”医生又问:“生命的最佳运动是什么?”“散步,散步是最好的运动方式,人们不是常说,饭后百步走,人活九十九嘛!”毛泽东边走边说道。“不对。”毛泽东听到医生的回话,停下了脚步,扭过头问道:“那你说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最好啊?”医生很认真地说:“是游泳。”这圈子兜得可够大的。毛泽东似乎在感悟着医生的话,向前慢慢地走了几步之后,毛泽东说话了:“游泳,游泳,好啊!我就去游泳。”

后来,游泳这个运动项目成了毛泽东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最为人熟知的一面,提到毛泽东,很多人就能马上想到游泳,要知道,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当然就不能安心地工作,也不能顺利地学习,不能随心做自己喜欢的事。可以这么说,没有健康的身体,就什么也做不了,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爱护自己的健康,请从现在开始吧。

滑冰的天地

1879年是一个黑暗的年代,列宁被沙皇政府流放到遥远而且异常寒冷的西伯利亚。那里荒凉而寒冷,生活十分艰苦。沙皇政府妄图通过这种手段摧残列宁的身体,消磨他的革命斗志。

但是,列宁并没有被严寒和荒凉吓倒。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他开始通过各种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并以加倍的热情进行革命理论的研究。列宁在西伯利亚待了整整三年,写了三十多部著作,为俄国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冬日的西伯利亚,寒风刺骨,舒沙河结了厚厚的一层冰。每天傍晚,人们都能看到一个矫健的身影,在舒沙河上滑冰。他忽而像一只高傲的雄鹰翱翔在蔚蓝的天空,忽而像一只身姿轻盈的飞燕欢快地游戏在云端……人们看着他优美的动作都羡慕不已,赞不绝口,这个人就是列宁。

列宁向来爱好滑冰运动,他来到西伯利亚后,仍旧坚持体育锻炼,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恰巧为他提供了一个天然滑冰场。列宁非常喜欢孩子,渐渐地,列宁的身后多了一群欢快的“小雏鹰”、“小飞燕”,列宁成了孩子们喜爱的滑冰老师。他悉心地指导孩子们的动作,耐心地教他们一招一式,把孩子们带入了体育的世界、滑冰的天地。他们嬉闹着,欢笑着,往日冷冷清清的舒沙河畔,一下子成了欢乐的海洋。

如果下了大雪,列宁还会带领孩子们清扫积雪,孩子们快乐极了,像一匹匹小马驹,欢快地蹦蹦跳跳,清扫完厚厚的大雪,他们又可以自由地滑翔了。看,穿着滑冰鞋的列宁正兴高采烈地拉着孩子们的手,飞驰在被他装点一新的溜冰场。

后来,为了纪念列宁同志,舒沙河上的滑冰场就被命名为列宁滑冰场。

那些在西伯利亚艰苦的岁月里,正是勤奋而快乐的体育锻炼给了列宁强壮的身体,也给了列宁无尽的欢乐和精神动力。这都不是通过其他方式能得来的,只有锻炼才能。

健康的体魄

普京是俄罗斯前任总统,现任总理,是这个国家的实际掌权人。由于他外表冷峻,素有“黑匣子”之称。可是,就是这样一个“黑匣子”里却包含着一颗热爱体育的心。

小时候的普京就疯狂地喜爱上了摔跤和柔道,大学时候,普京曾经光荣地获得了桑勃式摔跤冠军。后来,他成为桑勃式摔跤教练,两年后又成为柔道教练。1974年,普京摘取了圣彼得堡柔道冠军的桂冠,并入选运动健将候选人之列。为了表彰普京在培养桑勃式摔跤运动员上所作出的特殊贡献,苏联有关部门授予了他“功勋教练”的称号。

当然,除了摔跤和柔道,普京也热衷于山地滑雪、游泳和骑马。虽然,担当了总统的普京事务繁忙,但他还是坚持体育锻炼。为了能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每天早晨普京早早起床,做30分钟的体操,游20分钟的泳,然后吃过早饭才去上班。每一个熟悉普京总统的人,都为他的毅力和健康的体魄力感到震惊。

这位年富力强的总统又迷上了赛车,他亲自观看了世界上最具挑战的赛事之一“巴黎——达喀尔”汽车拉力赛,并特别签署了一项法令,内容是将在克里姆林宫为获胜车队举行庆功宴。正因为如此,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报道之:“车队成员们原以为总统会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他们,请他们在那里品上一杯茶,但没想到是赛事的切磋。”

正是因为这份对运动的热爱,普京就拥有了过人的健康体魄,我们这才得以看到一位在政坛叱咤多年,常青树一般的俄罗斯领导人——弗拉基米尔·普京。

或许你不能教给自己的孩子知识,但你可以教给他做人的道理;或许你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你一定可以帮助孩子寻找最好的学校和最好的老师;或许你不能给孩子更多的金钱,但你可以给孩子珍贵的亲情与爱……教育,帮助孩子塑造新的人生,只要你努力,你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