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哈佛家训大全集
7719200000163

第163章 推销——不屈不挠、坚持到底

能向任何人推销出任何产品

乔·吉拉德先生生于1929年,他出生在美国一个贫民窟,他从懂事时起就开始擦皮鞋、做报童,然后做过洗碗工、送货员、电炉装配工和住宅建筑承包商等。35岁以前,他只能算个全盘的失败者,患有严重的口吃,换过40个工作仍然一事无成,再往后他开始步入推销生涯。

谁能想象得到,这样一个不被看好,而且背了一身债务几乎走投无路的人,竟然能够在短短3年内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他至今还保持销售昂贵商品的空前纪录——平均每天卖6辆汽车!他一直被欧美商界称为“能向任何人推销出任何产品”的传奇人物。

乔·吉拉德有一个习惯:只要碰到一个人,他马上会把名片递过去,不管是在街上还是在商店。他认为生意的机会遍布于每一个细节。

“给你个选择:你可以留着这张名片,也可以扔掉它。如果留下,你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卖什么的,细节全部掌握。”

乔·吉拉德认为,推销要点不是推销产品,而是推销自己。

“如果你给别人名片时想,这是很愚蠢很尴尬的事,那怎么能给出去呢?”他说,恰恰相反,那些举动显得很愚蠢的人,正是那些成功和有钱的人。他到处用名片,到处留下他的味道、他的痕迹,人们就像绵羊一样来到他的办公室。

去餐厅吃饭,他给的小费每次都比别人多一点点,同时主动放上两张名片。因为小费比别人的多,所以大家肯定要看看这个人是做什么的,分享他成功的喜悦。人们在谈论他,想认识他,根据名片来买他的东西,经年累月,他的成就正是来源于此。

他甚至不放过借看体育比赛的机会来推广自己。他的绝妙之处在于,在人们欢呼的时候把名片雪片般撒出去。

2002年7月18日,NAC成功大会北京站,在乔·吉拉德的演讲开始之前,工作人员就已经将他的名片摆放在每一张椅子上,他似乎还嫌不过瘾,演讲过程中,不时将名片一把一把往人群中撒。

他说,不可思议的是,有的推销员回到家里,甚至连妻子都不知道他是卖什么的。

“从今天起,大家不要再躲藏了,应该让别人知道你,知道你所做的事情。”

乔·吉拉德相信,成功的起点是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无论做什么职业,世界上一定有人讨厌你和你的职业,那是别人的问题。

“就算你是挖地沟的,如果你喜欢,关别人什么事?”

他曾问一个神情沮丧的人是做什么的,那人说是推销员。

乔·吉拉德告诉对方:销售员怎么能是你这种状态?如果你是医生,那你的病人会杀了你,因为你的状态很可怕。他也被人问起过职业,听到答案后对方不屑一顾:你是卖汽车的?但乔·吉拉德并不理会:我就是一个销售员,我热爱我做的工作。

美国前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曾经说过:“没有得到你的同意,任何人也无法让你感到自惭形秽。”

乔·吉拉德认为干推销这一行尤其如此,如果你把自己看得低人一等,那么你在别人眼里也就真的低人一等。工作是通向健康和财富之路。乔·吉拉德认为,它可以使你一步步向上走。全世界的普通纪录是每周卖7辆车,而乔·吉拉德每天就可以卖出6辆。

有一次他不到二十分钟已经卖了一辆车给一个人。对方告诉他,其实我就在这里工作,来买车只是为了学习你销售的秘密。乔·吉拉德把订金退还给对方。他说他没有秘密,若非要说秘密的话,那就是“如果我这样的状态能够深入到你的生活,你会受益无穷。”

在他看来,人们最好可以在一个职业上长久地待下去。因为所有的工作都会有问题,有它特有的好处和坏处,这是辩证看问题的基础。甚至可以这么说,明天并不会比今天好多少,但是,如果一个人频频跳槽,情况将会变得越来越糟。他特别强调过,记住一次只做一件事,并且尽量做好。以树为例,从种下去,精心呵护,到它慢慢长大,就会给你回报。你在那里待得越久,树就会越大,回报也就越多。但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就不会有什么成绩。

一个推销员的故事

曾经有这么一位推销员,他主要是为公司推销日常用品。有一天,他走进一家小商店里,看到店主正忙着扫地,他热情地伸出手,向店主介绍和展示公司的产品,然而对方却毫无反应,只是默默地望着他。

推销员一点也不气馁,他又主动地打开所有的样本向店主推销。他认为,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推销技巧一定会说服店主购买他的产品。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那个店主却暴跳如雷,用扫帚把他赶出了店门,并说如果再见他来,就打断他的腿。

推销员却没有愤怒和放弃,他决心要查出这个人如此恨他的原因。于是就去询问其他推销员,终于了解了店主对他不满的原因。

原来,是他的前一任推销员推销不当遗留下来的问题,由于前任推销员的失误,使得那个店主存货过多,积压了大批资金。

于是,这个推销员就疏通了各种渠道,重新作了安排,请求一位较大的客户以成本价买下了那个店的存货。当然,他也因此受到了店主的热烈欢迎。

这个平凡的推销员运用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智慧的坚持中不断地寻找突破逆境的途径,终于,他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推销梳子的故事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单位招聘业务员,由于公司待遇很好,所以很多人面试。经理为了考验大家就出了一个题目:让他们用一天的时间去推销梳子,向和尚推销。很多人都说这不可能的,和尚是没有头发的,怎么可能向他们推销?于是很多人就放弃了这个机会。但是有三个人愿意试试。第三天,他们回来了。

第一个人卖了1把梳子,他对经理说:“我看到一个小和尚,头上生了很多虱子,很痒,在那里用手抓。我就骗他说抓头用梳子抓,于是我就卖出了一把。”

第二个人卖了10把梳子。他对经理说:“我找到庙里的主持,对他说如果上山礼佛的人的头发被山风吹乱了,就表示对佛不尊敬,是一种罪过,假如在每个佛像前摆一把梳子,游客来了梳完头再拜佛就更好!于是我卖了10把梳子。”

第三个人卖了3000把梳子!他对经理说:“我到了最大的寺庙里,直接跟方丈讲,你想不想增加收入?方丈说想。我就告诉他,在寺庙最繁华的地方贴上标语,捐钱有礼物拿。什么礼物呢,一把功德梳。这个梳子有个特点,一定要在人多的地方梳头,这样就能梳去晦气梳来运气。于是很多人捐钱后就梳头又使很多人去捐钱。一下子就卖出了3000把。”

这个故事其实是在说明:在进行沟通时,我们首先要找到对方的需求并给予解决,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挖掘所有的市场潜力,这是个现实的社会,只有你增加了对方的价值,才能达成你自己的期望。其实也是非常简单的道理,千万不要让机会白白流失。

生活保险化

做保险的人认为,保险生活化,生活保险化。人生何处不推销,将保险融入你的生活中,你就会走上经营寿险的新台阶。

有一天,里奥宾到一家百货公司买东西,任何人在买东西的时候,心里总会有预算,然后在这个预算之内,货比三家,寻找物美价廉的东西。忽然间,里奥宾听到旁边有人问女售货员:“这个多少钱?”

说来真巧,问话的人要买的东西与里奥宾要买的东西一模一样。

女售货员很有礼貌地回答:“这个要7万日元。”

“好,我要了,你给我包起来。”

想来真气人,购买同一样东西,别人可以眼也眨一下就买了下来,而里奥宾却得为了价钱而左右思量。但他有条敏感的神经,他居然对这个人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决心追踪这位爽快的“不差钱先生”。有钱先生继续在百货公司里悠闲地逛了一圈,他看了看手表后,打算离开。那是一只名贵的手表。

“追上去。”里奥宾对自己说。

那位先生走出百货公司门口,横过人潮汹涌的马路,走进了一幢办公大楼。大楼的管理员殷勤地向他鞠躬。果然不错,是个大人物,里奥宾缓缓地吐了一口气。眼看他走进了电梯,里奥宾问管理员:“你好,请问刚刚走进电梯那位先生是……”

“你是什么人?”

“是这样的,刚才在百货公司我掉了东西,他好心地捡起给我,却不肯告诉我大名,我想写封信给他表示感谢,所以跟着他,冒昧向你请教。”

“哦,原来如此,他是某某公司的总经理。”

“谢谢你!”

其实,如果想要推销,其实没有限制地点,抓住所有机会,你都可以找到你要找的准客户,并且让他们成为你真正的客户,这就是很多成功者的秘诀。观察入微,从生活中寻找你的客户,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世界著名的美国布鲁金学会以培养世界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设计一道最能体现销售员实力的实习题,让学员去完成。

克林顿当政期间,该学会推出一个题目: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8年间,无数的学员为此绞尽脑汁,最后都无功而返。克林顿卸任后,该学会把题目换成: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布什总统。

布鲁金斯学会许诺,谁能做到,就把刻有“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予他。许多学员对此毫无信心,甚至认为,现在的总统什么都不缺,再说即使缺少,也用不着他们自己去购买,把斧子推销给总统是不可能的事。

然而,有一个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却做到了。这个推销员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州有一个农场,里面长着许多树。

乔治·赫伯特信心百倍地给小布什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有一次,有幸参观了您的农场,发现种着许多矢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子,但是从您现在的体质来看,小斧子显然太轻,因此你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子,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它是我祖父留给我的,很适合砍伐枯树……

后来,乔治收到了布什总统15美元的汇款,并获得了刻有“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

乔治·赫伯特成功后,布鲁金斯学会在表彰他的时候说,金靴子奖已空置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是因为我们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不因有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

其实这个世界上已经有无数个事实证明,“不可能”的事通常是暂时的不可能,不会永远地不可能,只是人们一时还没有找到解决它们的方法而已。一旦找到了,也就没什么不可能了。所以,当你遇到难题或困难时,永远不要让自认为的“不可能”束缚自己的手脚,有时只要再向前迈进一步,再坚持一下,也许“不可能”就会变成“可能”。只有你不去努力,不可能才永远都是不可能。而那些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对“不可能”多了一分不肯低头的韧劲和执著。所以,对他们来说,也没什么不可能的事。

被迫接见

在推销行业里,有一个大忌。就是不要让你的准客户有“被迫接见”的感觉。一般的准客户对业务员都怀有戒心,一旦用强迫的手段,非但没有效果,反而会增加他对你的抵触情绪。

著名推销员原一平从来不采用被迫接见的方法。有一次,他想通过电话约谈一位准客户的表哥。

“你好,是某某电器公司吗?请你接总经理室。”

“请问你是哪里啊?”

“我叫原一平。”

“请你稍等一下。”

“电话转到总经理室。”

“哪一位啊,我是总经理。”

“总经理,你好,我是明治保险公司的原一平,我听说你对继承权方面的问题很有研究,所以今天冒昧地打电话给你,几天之前,我曾拜访过你的表弟,与他研究了继承的问题,他感到很满意,所以今天我想与你再来研究一番。”

“嗯。”

“事情的经过你问你表弟就知道了,我本来可以叫你的表弟写一份介绍函再来拜访你,不过这样似乎有强迫的味道……其实在这个时候,谁也无法强迫谁……”

“嗯。”

同样一声“嗯”,但第二声比第一声亲切多了。

“怎么样呢?”

“既然是这样,咱们约个时间谈谈也好。”

我们必须牢记,在推销中,尊重准客户,重视准客户。谈话之中要注意分寸,要努力避免无形之中对他们造成的伤害。通过你的真诚,准客户也就会对你产生某种安心的感觉。不过,要注意的是,你首先得对人要尊重,千万不要伤了客户的自尊心。其次就是,一定要善于利用自我介绍,最后先定好约谈的时间,不要让人产生被打扰的感觉。相信只要你照这样去做,你很快就能成为推销高手。

让客户决定

保险推销高手卢拉力卡在业界非常著名,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从来不勉强准客户投保。

卢拉力卡已多次拜访一位准客户,但从来不主动详谈保险的内容,有一回,准客户问卢拉力卡:“你我相交的时间不算短了,你也帮了我不少的忙,有一点我一直不明白,你是保险业务员,为什么从未向我介绍保险的详细内容,这是什么缘故?”

“这个问题嘛……暂时不告诉你。”卢拉力卡笑着回答道。

“喂,你为什么吞吞吐吐呢?难道你对自己的保险工作也不关心吗?”顾客着急地问。

“怎么会不关心呢?我就是为了推销保险,才经常来拜访你啊!”卢拉力卡依然微笑地说。

“既然如此,为什么从未向我介绍保险的详细内容呢?”顾客纳闷地问。

“坦白告诉你,那是因为我不愿强人所难,我素来是让准客户自己决定什么时候投保的,从保险的宗旨和观念,硬逼着别人投保也是错的。再说,我认为保险应由准客户感觉需要后才去投保,因此,未能使你感到迫切需要,是我努力不够,在这种情形下,我怎么好意思开口硬逼你买保险呢?”卢拉力卡解释道。

“嘿,你的想法跟别人不一样,很特别,真有意思。”顾客笑着赞美道。

“所以我对每一位准客户,都会连续不断拜访,一直到准客户自己感到需要投保为止。”卢拉力卡认真地说。

“如果我现在就要投保……”顾客笑道。

“先别忙,投保前还得先体检,身体有毛病是不能投保的,身体检查通过之后,不但我有义务向你说明保险的内容,而且你可以询问任何有关保险的问题。所以,请你先去做体检。”卢拉力卡认真地说明。

“我知道了,我这就去体检。”顾客点点头道。

日本的国情和中国的不一样,投保的规则也不一样,在日本,每一个人在投保之前首先要体检合格。国内目前是高额保单才是这样要求的。相对而言,中国的业务轻松多了。

其实,所谓推销,只是一种商业手段,不管怎样,必须合法推销,不能强迫客户,更不能有违法的行为,一个好的推销员,不但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顾客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只有这样的推销才会让人信服与尊重,也才会得到真正的成功。

糊涂是一种不斤斤计较的博大胸怀,是一种谦逊平和的处世风格,是一种优雅纯真的为人秉性,是一种豁达开朗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