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哈佛家训大全集
7719200000120

第120章 虚伪——人性中丑恶的一面

人性的丑恶

朋友想要请客,你心里明明高兴得要死,嘴上却说:“多不好意思啊,总让你破费。”学校号召为灾区捐款,心中明明一百个不乐意,嘴上却说:“灾区人民太苦了,这钱我早就想捐了!应该早点搞这个活动!”领导提出了一项决策,明明心里持不同意见,嘴上却说:“这是多么英明的决定啊!”挨了领导批评,被罚了款,明明心里很不舒服,甚至可以认定领导是错的,但嘴上却说:“多亏领导的帮助,要不我不会对错误认识这么深刻。”一个领导或是同事能力不强,心中明明瞧不起他,嘴上却说:“你能力很强,水平真高!”朋友找你去帮忙,明明心中不想去,嘴上却说:“就这点小事,我一定帮你办到。”细心的人可以发现,每个例子中都运用了“……明明……却……”的句式。像这种生活比比皆是,数不胜数的例子,这就是虚伪的表现。而虚伪的实质,实际上就是一种对他人,对自己的欺骗。

虚伪心理,虚伪的言行,是我们人性中最丑恶的弱点,它使我们向无底的深渊坠落。而更怕的是,它无处不在,所以就更要注意。

真诚是交往的基础

在战火纷飞,群雄割据的春秋战国时代,涌现了无数的勇士与智者,他们的智慧闪光和为人处世的方法,让我们这些后人获益匪浅。这就是一个流传很广的著名故事:当时官职齐国相国的一代名相晏子出使晋国完成公务以后,在返国途中,路过赵国的中牟,远远地瞧见有一个人头戴破毡帽,身穿反皮衣,正从背上卸下一捆柴草,停在路边歇息。走近一看,晏子觉得此人的神态、气质、举止都不像个粗野之人,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寒碜的地步呢?于是,晏子让车夫停止前行,并亲自下车询问:“你是谁?是怎么到这儿来的?”那人如实相告:“我是来自齐国的越石父,3年前被卖到赵国的中牟,给人家当奴仆,失去了人身自由。”

晏子又问:“那么,我可以用钱物把你赎出来吗?”

越石父说:“当然可以。”

于是,晏子就用自己车左侧的一匹马作代价,赎出了越石父,并同他一道回到了齐国。

晏子到家以后,没有跟越石父告别,就一个人下车径直进屋去了。这件事使越石父十分生气,他要求与晏子绝交。晏子百思不得其解,派人出来对越石父说:“我过去与你并不相识,你在赵国当了3年奴仆,是我将你赎了回来,使你重新获得了自由。应该说我对你已经很不错了,为什么你这么快就要与我绝交呢?”

越石父回答说:“一个自尊而且有真才实学的人,受到不知底细的人的轻慢,是不必生气的;可是,他如果得不到知书识礼的朋友的平等相待,他必然会愤怒!任何人都不能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就可以不尊重对方;同样,一个人也不必因受惠而卑躬屈膝,丧失尊严。你用自己的财产赎我出来,是你的好意。可是,你在回国的途中,一直没有给我让座,我以为这不过是一时的疏忽,没有计较;现在你到家了,却只管自己进屋,竟连招呼也不跟我打一声,这不说明你依然在把我当奴仆看待吗?因此,我还是去做我的奴仆好,请你再次把我卖了吧!”

晏子听到了越石父的这番讲述,深知自己做的有不对的地方,赶紧出来对越石父施礼道歉。他诚恳地说:“我在中牟时只是看到了您不俗的外表,现在才真正发现了您非凡的气节和高贵的内心。请您原谅我的过失,不要弃我而去,行吗?”从此,晏子将越石父尊为上宾,以礼相待,渐渐地,两人成了相知甚深的好朋友。

晏子与越石父这个结交的过程说明:再真诚的帮助也绕不过虚伪这一关,为避免虚伪破坏人际交往的和谐,可以这样做:在给了别人帮助之后,千万不能自恃有功,傲慢无礼;受人恩惠的人,也不应该谦卑过度,丧失尊严。所谓不卑不亢,才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并让自己避免尴尬。要知道,这个社会就是由我们每一个人组成的,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才成就了这个社会。所以,谁都有帮助别人的机会,谁也会遇到需要别人帮助的难题,只有大家真诚相处,平等相待,人间才有温暖与和谐。而且这样做,首先获益的将是你自己。

虚伪的喜鹊

在大森林里有一只叫声很难听的喜鹊,不管到了哪里,都会先做一番这样的自我介绍:“不好意思,我这个人说话就是这么直,我就是直筒子性格,心直口快,爱讲真话,从来就不怕得罪人。”

他倒还真没撒谎,每当这只叫声难听的喜鹊碰到了让他不顺眼的事情,总爱叽叽喳喳一通,指责一气。比如说吧,要是他见了猪,他要斥责:“光吃不干的懒家伙,等着被杀了吃肉吧。”见了狗,他也要嘲讽:“尾巴卷上天的东西,吃你主子的剩饭吧。”见了驴,他还要戏谑:“蠢货,驴脾气,一根筋,推磨还要蒙眼。”就连见了和自己属于同类的麻雀,他要讥笑:“小不点儿,能把人吵死。”这么说来,这个森林里还真没有什么他能看得顺眼的事了。

不过,故事的转折点很快就来了,那天乌鸦总管大人下来巡视山林。喜鹊一听到了这个消息,赶忙飞向前,笑脸相迎,喋喋不休地恭维乌鸦:“总管大人,我们太想念您了。见到了您,真幸运。总管大人,您的羽毛真美,你是天下最漂亮的鸟。总管大人,您的歌儿真好听,您堪称鸟王国的最佳歌星。”

乌鸦总管走后,一群鸟民围拢上来,七嘴八舌质问喜鹊:“爱讲真话的先生,今天怎么不讲真话了?”“乌鸦的羽毛真美吗?”“乌鸦的歌儿真好听吗?”喜鹊窘态百出,支支吾吾,答不出一句话来。公正的猫头鹰出来替喜鹊做了回答。“喜鹊先生,恕我直言。你的所谓直筒子性格,爱讲真话,有对象哇!在于自己无利害关系者的面前,你什么都敢说,什么都能说;一旦到了关乎自己利害的对象面前,你就不敢讲真话了。”

故事里喜鹊可笑而可悲,他这种做法就是典型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虚伪,最后只能落得名声扫地,沦为他人笑柄。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不留遗憾的人生,我们不应该为了虚无缥缈的完美感,而要舍弃我们很多的时间,放弃我们的欢乐,更不要因此而失去了那些靠近我们心灵的最珍贵的东西。走出完美的误区,去善待你身边的人,善待你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短处,不走极端,从而获得轻松快乐,获得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