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7719000000057

第57章 宋光宗皇后李凤娘乱政,杀人不眨眼(1)

宋光宗的皇后李凤娘总想把持权力,而她自己又没有什么能力,使朝政日益混乱。她杀人不眨眼,对夫君喜欢的妃子从来不留情,使宋光宗对她只有怕,没有。在李凤娘的淫威下,光宗不仅保护不了自己心爱的妃子,甚至不敢亲近自己的父亲。光宗被迫禅位后,李凤娘也有劲使不上了,安静六年后死去。

(1)心狠手毒

李氏是庆远军节度使李道的二女儿,相州(今河南安阳)人。据说,她出生时,有黑凤凰盘旋于门前,因此取名凤娘。

道士皇甫坦是远近闻名的看相者,李道将他邀请到家里,给每个人看相。当皇甫坦看见李凤娘时,忽然惊叫起来,说:“这个女子今后是要母仪天下的,请你们务必好好抚养、善待她。”

这使李道也大为吃惊,因为只有皇后才能“母仪天下”!李道为自己有这么个女儿而感到骄傲,同时他也期盼着李凤娘能够尽早进宫,以便能够觊觎皇后位。李道厚重地款待了皇甫坦,希望他日后有机会,将自己的女儿介绍给皇家。

宋朝的皇亲国戚也是很相信修道的,这就是为什么道教在宋朝得以大发展的重要原因。像皇甫坦这样的名士,皇家也是买账的。宋高宗就对皇甫坦非常客气,主要因为高宗的生母韦太后从金国回来后患有眼疾,多方诊治不见好转,而皇甫坦一治就好了,所以二人无话不谈。

在一次闲谈中,皇甫坦介绍了李道的女儿,说她有倾城之美,还有母仪天下的气质和福相。高宗想了想,说孝宗的第三个儿子恭王赵惇还没有定亲。

在经过一番考察后,高宗作主,让赵惇娶了李凤娘,封她为恭王妃。婚后一年余,李凤娘生下她一生唯一的儿子赵扩,也就是后来的宁宗。

李凤娘的确是美丽妖娆的,又给赵惇生下了儿子,赵惇应当说是很满意的。但是事实上,赵惇却很痛苦。因为李凤娘的内心极其龌龊、肮脏,甚至可以用阴毒来形容。她经常在宫里挑拨是非,指桑骂槐。与之相对照的是,赵惇的性格却很懦弱,他对李凤娘可以说是爱恨交加。

李凤娘的权力欲非常强,而且很霸道,平时在家里不允许别人改变她的主意,颇有“说一不二”之风。光宗只能唯唯诺诺,但是内心是很苦痛的。他看到李凤娘所倚仗的全是宦官,而这是很危险的,因为历史上宦官作乱的先例非常可怕,所以他非常留心,似乎想抓住机会,将李凤娘重用的几个宦官加以重罚,但他又犹豫不决。那几个宦官也不是傻子,相反全是机灵的主儿!他们在恐惧的同时也明确感到,只有李凤娘才能救他们的命,所以更加紧紧地围在李凤娘周围,以求她的保护。

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二月,为太上皇守孝三年的孝宗将皇位禅位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惇。李凤娘由太子妃晋封为皇后,这使她非常兴奋。

看到儒弱的光宗身体不好,她便经常从后台走向前台,过问朝政,而且经常打着光宗的旗号发号施令,大臣们不明真相,以为她是体恤皇上的身体,因而对她既客气又尊敬。她干涉朝政之初,大臣们看到她果断行事,往往还赞不绝口。实际上,李凤娘对自己夫君身体,根本不闻不问,这使光宗很伤心。

有一次,太上皇孝宗听说光宗得病,十分担忧。因为孝宗粗懂医术,所以他把御医召到自己的宫里,非常仔细地问情况,并且和御医一起研究了光宗的病情,开具了药方,还制成丸药,准备等光宗向他问安时给光宗服用。谁知左等右等,光宗始终没来。而孝宗制药准备给光宗服用的消息倒闹得满城风雨。一些宦官推波助澜,捏造谣言报告给李凤娘。

李凤娘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孝宗有要害死自己儿子的嫌疑。她一方面不让光宗见孝宗,一方面寻找机会提醒光宗。

等到光宗病情略微好转后,在一次吃饭的时候,李凤娘突然对光宗说:“嘉王(他们的儿子赵扩)已经成人了,为什么还不立他为太子呢?立了太子,也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光宗不断生病,对自己的身体也没有信心,于是说:“朕意亦是如此,但这是件大事,还需要禀报上皇才能定夺。”

李凤娘不以为然:“你是皇上,这点儿事情还不能说了算?”

光宗说:“赵家的传统是,父在子不得自专,怎么能不事先禀报呢?”

李凤娘听说没有说话,心中顿生一计。

太上皇孝宗也听说了光宗的病情有所好转,便让人带话,请光宗前来自己的重华宫赴宴。可李凤娘封锁了消息,不让光宗去,她自己却去了重华宫。

孝宗问她光宗为什么没来。李凤娘张嘴就说:“光宗昨天是好了些,今天又有点反复,特让臣妾前来侍宴。”

孝宗为儿子担忧,“皇上的身子老是有病,这可怎么办好呢?”

李凤娘马上接口道:“皇上体弱多病,我以为应当立嘉王为太子,帮助他做些事情,不知道父皇怎么看。”

孝宗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我禅位不到一年,光宗便要立太子了,是不是太早了点?这在大宋是没有先例的。我看不用着急!况且立储也需要择贤,再等几年也不迟。”

李凤娘立即翻脸,抓住孝宗说话的漏洞据理力争,大声申辩道:“古人有言,立嫡以长,我是皇后,嘉王赵扩又是我亲生的,年龄也不小了,为什么不能立太子呢?”

实际上,孝宗自己也非嫡生,他的母亲郭氏也不是正室,看见李凤娘这个儿媳妇对他不留情面,还大声嘲笑,气不打一处来,骂道,“你这是挤兑我吗?”

李凤娘哼了一声,转身退出,返回宫里。

本来她对孝宗很生气,认为这是不把她这个皇后放在眼里。

可是,回到宫里的李凤娘到处找不到光宗。问了内侍,才知道光宗是到黄贵妃那里去了。李凤娘平时对黄贵妃就没什么好印象,在这个气头上,她连光宗都一起恨了。她径直来到黄贵妃处,不等宫女禀报便闯了进去。

这时候,光宗和黄贵妃正亲密地聊天,李凤娘一见,醋意大发,在门口就喊上了:“总说自己身体不行,还不好好休息,怎么跑到这儿调情来了?”

光宗和黄贵妃都吓了一大跳。黄贵妃马上跪倒在地,给皇后行礼。可李凤娘看都不看一眼。

光宗知道这个李凤娘又要闹事,忙站起来迎上去,本来要解释几句,看李凤娘那副样子,不知从哪儿说起。他去拉李凤娘的手,李凤娘用力一甩,把手从光宗手中挣脱,转身就走!

光宗慌乱地安慰了黄贵妃几句,忙追李凤娘去了。黄贵妃从地上站起来,坐在椅子上发呆。

光宗追到李凤娘的宫里时,李凤娘正在大哭。她觉得委屈,自己为江山社稷考虑,试图立太子,却在孝宗处碰了一鼻子灰。回来后想找光宗诉诉苦,没想到,光宗病成这样,还惦记贵妃,还有心思调情呢。

看到李凤娘大哭,光宗问:“怎么了?皇后不要激动,我只是聊天嘛。”

李凤娘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妾怎么敢不让皇上和别的妃嫔来往呢?陛下身子不好,我都快急死了,你却不好好调养,还要找女人?今天我是受了大委屈了,陛下给评评理吧。”说着哭声更大,却又不说发生了什么事。

光宗反复询问,李凤娘也不肯再说,只是大哭,还叫奴婢将嘉王赵扩叫来。这下,光宗更是摸不着头脑,忙问:“爱妻,你这是要干什么?”

赵扩来了之后,李凤娘一把将赵扩拉着跪倒在光宗面前,她自己也跪倒在地,撒泼地将见孝宗时的情况告诉光宗,还说:“太上皇不想立嘉王当太子,肯定想立别人,我和孩子不知有什么错儿,更不知道今后会怎么样,希望陛下做主。”

光宗沉思一阵子,说:“立太子事,本不应该由你去商量,这是男人的事情。那你听清楚了没有,太上皇想立别人,是想立谁?”

李凤娘道:“那我不知道!我知道,我和嘉王没有错,更没有罪,嘉王是皇后所生,是嫡长子,为什么不能立为太子?赵家为什么要违反祖宗之法?太上皇究竟想要立谁呀?”

她还诬陷孝宗制了药丸想毒死光宗,趁机挑拨光宗和孝宗的父子关系。

光宗听信了李凤娘的话,对孝宗不满起来。光宗拉住李凤娘和嘉王的手说:“你们不要这样,起来我们商议一下。”于是,三人密商多时不见出门。据史料记载,在这次密谈中,光宗向李凤娘母子承诺,不再去重华宫了,这也意味着光宗对父亲不仅不满,甚至已经不想认父亲了。

光宗知道,孝宗一直对李凤娘不满,过去是觉得李凤娘不温顺,总是管着光宗。实际上,在高宗时期,高宗就对李凤娘失望了,他曾私下里对吴太后说:“太子妃(指李凤娘)出身将门,怎么就不懂妇道?我被皇甫坦骗了,后悔呀!”

孝宗也看不上儿媳妇,曾屡次教训她说:“要效法吴太后雍容大度,宽厚待人,不要总与太子争长论短。”孝宗甚至还说过“如若不然,便废掉你”这样的话。所以,李凤娘从心底里恨孝宗!

可是现在,光宗听信了李凤娘的话,他认为孝宗不喜欢自己,也就不希望立嫡长子赵扩为太子,所以她的心里也有一些不高兴,他觉得这种事情似乎应当和他这个当朝皇帝商量一下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