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7709000000066

第66章 唐纪(6)

武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六月,朝廷改控鹤监为奉宸府,张易之被任命为奉宸令。武则天在内宫宴饮时,经常召来武姓亲贵、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共同饮酒、赌博、调笑。

为给这种不怎么端正的行为寻找借口,武则天就下令让张易之、张昌宗和文学侍从李峤在内宫编撰《三教珠英》。

武则天命令张昌宗穿着羽毛做的衣服,吹着笙,在内宫中乘坐木鹤。文士们都赋诗赞美他。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还有个弟弟叫张昌仪,任洛阳县令。如果有人贿赂他办事情,从来都是有求必应。一天早上他骑马上朝,有一名姓薛的候补官员拦住他的马行贿,将50两金子连同简历一起交给他。张昌仪都收下了,到朝廷后,直接把简历交给了天官侍郎张锡。

过了几天,张锡把简历弄丢了,就去问张昌仪,张昌仪骂他说:“没用的东西!我也记不得了,只要是姓薛的就授给他官职。”张锡不敢再问,后来找出姓薛的候选官员60多人,全都留下委以官职。

武周长安四年(公元704年)七月,武则天任命神都留守杨再思为内史(也相当于宰相)。杨再思擅长以阿谀奉承取悦于人,当时有人称赞张昌宗“面如莲花”,杨再思却说:“不对。”张昌宗问他为什么,杨再思回答:“应该是莲花长得像六郎才对。”

张昌宗兄弟作威作福,贪赃枉法,群臣纷纷上奏请求处罚他们。有人认为张昌宗依法应该免官,张昌宗上奏说:“我有功于国家,而且所犯的罪过也不至于免官。”

武则天询问几个宰相,说:“张昌宗对国家有功吗?”

杨再思说:“张昌宗调配神丹,陛下服下之后确有效果,这是一件十分大的功劳。”武则天听了很高兴,便免了张昌宗的罪名,恢复他的官职。当时的左补阙专门写了一篇《两脚狐赋》,用以讽刺杨再思谄媚的言行。

张柬之复兴李唐

武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患重病,麟台监张易之和春官侍郎张昌宗在宫中弄权,张柬之、崔玄与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以及相王府司马袁恕已暗中谋划诛杀他们。

张柬之对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说:“是谁让将军拥有现在的荣华富贵?”

李多祚流着泪说:“高宗皇帝。”

张柬之说:“现在高宗的儿子被张易之和张昌宗这两个小子威胁,将军报答高宗恩德的时候到了!”

李多祚说:“只要对国家有利,末将一切听从您吩咐,不敢顾惜自己的身家性命。”于是指着天地发誓,与张柬之、崔玄等人商定计策。

当初,张柬之接替荆州都督府长史杨元琰的官职,有一次二人泛舟长江之上,到江心的时候,谈到武则天以周代唐的事情,杨元琰慷慨激昂,似有恢复李唐江山之意。张柬之做了宰相以后,就引荐杨元琰担任右羽林将军,当时就对他说:“你还记得你在江心时说的话吧?授予你今天的官职是有原因的。”张柬之还任用桓彦范、敬晖与右散骑侍郎李湛,命令他们都担任左、右羽林将军,掌握禁军的兵权。

张易之等人因此而起了疑心,张柬之随后又任用张氏兄弟的党羽武攸宜为右羽林大将军,他们才安心。不久,灵武道安抚大使姚元之从灵武入朝,张柬之和桓彦范都说:“大功即将告成!”于是把计策告诉姚元之。桓彦范把事情告诉了他母亲,他母亲说:“忠孝不能两全,应以国事为先。”

当时太子李显在皇宫北门居住,桓彦范和敬晖前去进见,将他们的计策告诉了太子,太子表示同意。

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桓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率领500多羽林军到玄武门,派李多祚、李湛与内直郎、驸马都尉王同皎去东宫迎接太子李显。太子犹豫不决,不肯出来,王同皎说:“先帝把江山托付殿下,殿下无故遭幽禁废黜,人神共愤,已经23年了。现在上天引导人心,大家同心协力,诛灭凶恶小人,匡复李唐江山,希望殿下去玄武门一趟以满足大家的期望。”

太子说:“凶恶的小人的确应该诛灭,但是圣上正在生病,恐怕会惊扰到她呀!请各位以后再计划吧。”

李湛说:“将相们不顾家族为社稷献身,难道殿下却要将他们推入火坑?请殿下亲自去制止他们。”太子于是决定出宫。

王同皎把太子抱到马上,跟随太子到玄武门,撞开宫门进入。武则天在迎仙宫,张柬之等人在走廊里斩杀了张易之和张昌宗,然后进入武则天居住的长生殿,侍卫将她包围。

武则天吃惊起身,问:“何人犯上作乱了?”

众人都说:“张易之、张昌宗谋反,我们奉太子之命将二人斩杀。因为担心事情泄露,所以没有向您奏报。我们在禁宫动兵,罪当受死!”

武则天看见太子李显,说:“是你干的?那两个小子已被杀了,你可以回东宫去了。”

桓彦范上前说:“太子不能再回东宫了。以前天皇把爱子托付给陛下,现在他已经长大,一直在东宫为太子,天意人心,思念李氏已久。群臣铭记太宗、天皇的恩德,所以奉太子命令诛杀贼臣。希望陛传位于太子,以顺从天意人心!”

李湛是李义府的儿子,武则天看见他,对他说:“你也参与诛杀张易之了吗?我对你们父子不薄,才会有今天!”李湛十分羞愧,无言以对。

武则天又对崔玄说:“其他人都是由别人推荐提拔的,只有你是朕亲手提拔的,你怎么也背叛朕呢?”

崔玄说:“这也是为报答陛下的恩德。”

于是将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等人全都处斩,与张易之、张昌宗的首级一起悬挂在神都天津桥南边示众。

二十三日,武则天颁下制书,朝政由太子李显代理。次日,武则天传位李显。第三天,李显即位,重登大宝,是为唐中宗。

二月初四,大唐国号恢复,郊庙、社稷、陵寝、百官、旗帜、服色、文字,全都恢复成高宗永淳年间以前的样子;中宗以后又立妃子韦氏为皇后。

李重俊杀武三思

武则天统治末期,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唐中宗李显重登皇位。以前受武则天宠爱而执掌朝政的人中,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以及他们的党羽全被诛杀,只有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未受惩罚。

上官琬儿

中宗被幽禁时与韦氏共过患难,两人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中宗曾私下对韦氏发誓:“日后若能重见天日,不论你想怎么做,我决不阻拦。”因此等到中宗复位,韦氏重新当上皇后,就像武则天在高宗朝那样,韦氏逐渐无师自通地学会干涉朝政了。

当年,高宗朝的西召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受高宗委托,写了废黜武则天的诏书。后来废黜一事没有实行,武则天对上官仪却怀恨在心,设计诬陷,将他连同儿子上官庭芝一起杀死,查抄家产,孙女上官婉儿也被纳入后宫。

上官婉儿性格聪慧,口齿伶俐,富有文采,熟悉官府事务。武则天对她十分喜爱,从圣历年间开始,经常让她参与处理各部门的事务。唐中宗即位以后,又让她专门负责起草诏令,封她为婕妤,负责管理宫中事务。

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而上官婉儿与武三思有私情,所以偏袒武氏,她向韦后推荐武三思,将武三思引荐入宫。唐中宗于是开始与武三思共议政事,张柬之等人从此受到武三思的制约。

唐中宗让韦后与武三思玩双陆(游戏名),自己却在一旁为他们数筹码。武三思于是又与韦后私通,从此武氏的势力死灰复燃。

武三思忌惮敬晖、张柬之、桓彦范等五位大臣,与韦后天天在中宗面前说他们的坏话,说他们恃功专权,野心膨胀,架不住三人成虎,中宗最后还是相信了。武三思又出主意,封敬晖等五人为王,免去他们的宰相职务,只要求他们每月初一、十五定期朝见天子。

接着,武三思又建议让百官恢复武则天时的政策,对那些不肯依附武氏的人全都罢免,起用当初被敬晖等五王贬谪的人,结果朝廷大权又落到武三思手中。

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武三思设计陷害敬晖等五王,最后将他们全部害死(其中张柬之、崔玄已先死)。武三思杀死五王后,权势盖过中宗,常常说:“我不知道世上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我只知道,对我好的人就是好人,对我坏的人就是坏人。”

中宗立李重俊为太子。韦后因为李重俊不是自己亲生的,十分讨厌他;武三思尤其嫉恨李重俊。因为武三思的缘故,上官婉儿在她拟定的制书敕令里,经常夸赞武氏。

安乐公主与驸马、左卫将军武崇训经常凌辱李重俊,有时候甚至把李重俊叫做奴才。武崇训又教安乐公主向唐中宗进言,请求废掉太子,立自己为皇太女。李重俊十分不满。

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七月初六,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人,假托诏令发动羽林千骑的士兵300多人,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与亲戚十几人全部于武三思家中杀死。

李重俊又让左金吾大将军、成王李千里,和他的儿子天水王李禧各自带兵守住宫城的各个城门,自己则和李多祚带领士兵从肃章门砍断门闩入宫,到处搜查上官婉儿的下落。

上官婉儿大声说:“看来他们想要先抓住我,然后抓住皇后,最后才要抓住皇帝。”唐中宗与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一起登上玄武门门楼躲避搜捕,派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领羽林飞骑100多人屯兵楼下进行保卫。

杨再思、苏瑰、李峤与兵部尚书宗楚客、左卫将军纪处讷带领两千多士兵集中在太极殿前,闭门坚守。李多祚率先来到玄武楼下,企图登上城楼,但被卫兵阻拦。李多祚与李重俊犹豫不决,按兵不动,希望唐中宗召见他们。

宫闱令杨思勖站在唐中宗身后,请求允许他带兵进攻。李多祚的女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是前锋总管,杨思勖拔出佩刀斩杀了他,李多祚手下的士兵立刻失去了斗志。

唐中宗扶着栏杆,俯下身子对楼下李多祚带领的千骑士兵说:“你们都是朕的卫士,为什么要跟随李多祚谋反?如果能杀掉谋反的人,你们就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于是千骑士兵斩杀了李多祚、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其余的人都四处逃散。

李千里、李禧父子攻打太极宫右延明门,想把宗楚客和纪处讷杀死,未能攻克,自己反而战死。李重俊带着100多名骑兵逃奔终南山,到达鄠西时身边只有随从数人;在树林里休息的时候,被左右侍从杀了。

唐中宗把李重俊的首级献到太庙,并用以祭祀武三思和武崇训的灵柩,最后悬挂在朝堂上示众。

另外,中宗又改成王李千里的姓为蝮氏;李重俊他们的同党全都被处死。

李隆基诛韦氏

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安乐公主希望韦后临朝,自己便有机会成为皇太女,就与韦后的一些党羽谋划,在糕饼中放上毒药让中宗吃掉。六月初二,中宗在神龙殿驾崩。

韦后先没有公布消息,自己总揽朝政,伪造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太子,政务由皇后主持、相王李旦参谋。初四,韦后召集群臣为

中宗发丧,同时自己临朝摄政。初七,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

中书令宗楚客伙同韦后同党,劝说韦后效仿武则天称帝。宗楚客还想谋害李重茂,只是非常忌惮相王李旦及太平公主,便与韦温、安乐公主密谋将他们除掉。

相王李旦的儿子、临淄王李隆基,暗中在京师聚集智勇双全的人,谋划匡复李唐社稷。羽林军中有一支精锐部队,名叫“万骑”,李隆基和其中的豪杰之士都有深厚的交情。

兵部侍郎崔日用一向依附韦后及武氏,与宗楚客的关系十分密切,他得知宗楚客的阴谋以后,担心灾祸会牵连到自己,权衡利弊之后,派宝昌寺僧人普润向李隆基告密,并劝李隆基迅速发动。

李隆基于是和太平公主及公主的儿子卫尉卿薛崇暕、西京苑总监钟绍京、尚衣奉御王崇晔、前任朝邑尉刘幽求、利仁府折冲麻嗣宗等人策划,决定先发制人,铲除韦氏集团。

韦播、高嵩二人为了在万骑军中树立威信,经常鞭笞士兵,使得万骑士兵都很怨恨他们。果毅葛福顺和陈玄礼进见李隆基,到他那里发牢骚,李隆基暗示他们要诛杀韦氏,两个人都踊跃请求,愿尽全力。万骑果毅李仙凫也参与了具体谋划。

有人建议李隆基应当将此事告知父亲李旦,李隆基说:“我们是为了社稷效力,如果成功,福分归相王;万一失败,我们自甘受死,不会连累相王。如果告诉他,他同意的话,那么他也参与了谋划;如果他不同意,就会坏了大事。”最终也没告诉李旦。

二十日申时,李隆基身穿便服与刘幽求等人一同潜入禁苑,到钟绍京住的地方会合。钟绍京有些后悔,正欲拒绝,他的妻子许氏对他说:“为国献身,老天一定会保佑的。而且你平时一直与他们谋划,现在即使不参加,也脱不了干系。”钟绍京于是开门拜见李隆基,李隆基拉着他的手与他一起坐下。

当时,左、右羽林军将士在玄武门驻扎,等到夜里,葛福顺和李仙凫都到李隆基的住处,询问起事的信号,准备行动。将近二更,夜空中划过阵阵流星,刘幽求说:“天意如此,时不可失!”

葛福顺拔出佩剑闯入羽林营,先把韦璿、韦播、高嵩三人斩杀,说:“韦后毒死先帝,图谋社稷,今晚应当一起铲除韦氏,比马鞭高的人一律处斩。拥立相王为帝以定天下。如果敢有二心、帮助叛逆的,罪过牵连三族。”羽林军的士兵全都服从命令。

于是把韦璿等人的首级送到李隆基那儿,李隆基拿过灯验查之后,就和刘幽求等人一起出禁苑南门,钟绍京率领工匠200多人,拿着斧头、锯子紧随其后。

李隆基让葛福顺率领左万骑攻负责进攻,派李仙凫率领右万骑攻打白兽门,约定在凌烟阁前会合,随即大声鼓噪。葛福顺等人一起杀了守门的卫士,冲入宫门。李隆基率领士兵守在玄武门外,三更时分,听见喧哗声起,立刻率领总监及羽林兵入宫,在太极殿守卫中宗灵柩的南牙卫兵听到喧哗声之后,全都披甲上阵,共同响应。

韦后趁乱仓皇逃入飞骑营,被一个飞骑兵斩首,首级进献给李隆基。安乐公主正在对镜梳妆,也被士兵斩杀。

上官婉儿本已听从其母郑氏的话依附李唐,与安乐公主同床异梦。所以中宗驾崩后,上官婉儿起草遗诏,让相王李旦辅佐李重茂,但是宗楚客、韦后把遗诏内容改掉。

李隆基率军入宫的时候,上官婉儿拿着灯笼带领宫人急忙上前迎接,把她起草的诏书草稿给刘幽求看。刘幽求请求免她一死,李隆基没有答应,在旗下把她斩了。当时李重茂住在太极殿,刘幽求说:“大家约好了今天晚上拥立相王,应该速速定下来呀!”李隆基急忙阻止他,把守宫门,收捕宫内的韦氏族人,并把韦后所有亲信之人一一铲除。天快亮的时候,宫内宫外已经平定下来。

二十一日,李隆基出宫拜见父亲李旦,因事先未通知父亲而叩头谢罪。李旦流着泪抱住他说:“宗庙社稷得以保全,全赖你的功劳呀!”于是大家迎接李旦入宫辅佐李重茂。

李隆基下令关闭宫门以及京城城门,派万骑士兵分头搜查韦氏余党。宗楚客身穿丧服,骑着一头黑毛驴出逃,刚到通化门,看门的就说:“你不是宗尚书吗?”说完摘掉他的布帽,将他抓起来就地斩杀了。

二十三日,太平公主传达李重茂旨意,将皇位传给李旦,李旦坚决推辞。

二十四日,李重茂在太极殿面西而坐,李旦立在中宗灵柩旁。太平公主与刘幽求商定,要依李重茂的制书把皇位传给李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