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7709000000044

第44章 晋纪(11)

陇西人李暠爱好文学,远近闻名。曾经与郭黁及异父同母的兄弟宋繇同宿,郭黁起身对宋繇说:“你以后必定位高权重,你的哥哥终将当上国君。母马生下白额头的小马驹,就是你们出头的时候了。”

孟敏担任沙州刺史的时候,提拔李暠为效谷令。宋繇则侍奉北凉王段业,任中散常侍。孟敏死后,敦煌护军郭谦等人认为李暠慈爱仁德,有坚持不懈之心,就推举他做敦煌太守。

李暠一开始觉得为难,正好赶上宋繇从张掖请假回家,对李暠说:“段王鼠目寸光,将来成就不高。兄长应该还记得郭黁的话吧?白额头的马驹如今已经降生了。”李暠就听从了,派使者向段业请求任命。段业就指任李暠为敦煌太守。

右卫将军索嗣对段业说:“李暠野心勃勃,他日必定反叛,不能让他在敦煌久留。”段业就派索嗣去代替李暠做敦煌太守,让他带领500名骑兵上任。索嗣到了离敦煌20里的地方,派人前去通知李暠来相迎。李暠又惊又疑,但还是打算出城去迎接。

效谷令张邈和宋繇等人劝阻他,说:“段王昏庸懦弱,这正是有志之士大展宏图的最好时机。将军您有建立一个国家的现成条件,如何能屈就别人呢?索嗣仗着自己是本郡的人,以为人们一定会归附他,肯定想不到将军会突然袭击他,现在只须一战制故。”李暠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李暠先派宋繇前去拜见索嗣,对他阿谀奉承以暂时稳住他。宋繇回来后,对李暠说:“索嗣骄傲自大又势单力薄,很容易取胜。”李暠于是派遣张邈、宋繇以及他的两个儿子李歆、李让带兵攻击索嗣,索嗣大败,逃回张掖。

李暠与索嗣关系一向很好,所以很恼怒他这样对待自己,就向段业上疏,请求处死索嗣。辅国将军沮渠男成也很憎恨索嗣,因此也劝段业杀了他。段业果然杀了索嗣,派使者向李暠道歉,提拔他为都督凉兴以西诸军事、镇西将军。

晋隆安四年(公元440年)十一月,北凉太守唐瑶叛变,游说另外六郡,共同推举李暠为冠军大将军、沙州刺史、凉公兼敦煌太守。李暠大赦他的管治地区,改年号为庚子,建立了西凉政权。

桓玄受禅让即位

晋元兴二年(公元403年)二月,大将军桓玄上书恳请统率大军向北征战,要平定关中、洛阳地区,随后又暗示朝廷下诏不要同意,这样他就可以说:“我接到朝廷诏令,因此才中止北伐。”

桓玄整装待发,却先命令制造轻舟快艇,装满服饰珍玩、名人字画等。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桓玄说:“刀枪无眼,万一遭遇失败,轻舟速度快,好装着东西逃脱。”大家心里都嘲笑他。

九月,侍中殷仲文、散骑常侍卞范之劝说桓玄尽早登帝,暗地里撰写了加授九锡和册封的诏书。朝廷任命桓谦为侍中、开府、录尚书事,王谧为中书监、兼任司徒,桓胤为中书令,加授桓修为抚军大将军。

十六日,朝廷册命桓玄为相国,统领文武百官,同时让他做楚王,拥有10个郡的封地,加授九锡。他所管治的楚国,也可以设置丞相以下的各级官吏。

桓谦私下里问彭城内史刘裕说:“楚王功高盖世,恩威并著,朝廷群臣的想法,多数认为应该实行禅让,让楚王做皇帝。你觉得怎么样?”

刘裕说:“楚王是南郡宣武公桓温的儿子,功勋德望举世无双。如今晋室岌岌可危,民心已失,楚王乘着时运举行禅让,没什么不好的!”

桓谦欣喜地说:“你说可以,那就一定可以了。”

十月,楚王桓玄恳请回楚国,然后又让安帝司马德宗下亲笔诏书,坚决挽留他。

他派人造谣说,钱塘临平湖的湖水突然又满了,江州也降下甘露,就让群臣欢呼雀跃,以此作为自己接受皇帝禅让的好兆头。

他又因为古代禅让的时候,都有隐士出来做官,因此认为现在却没有这样的人出现是可耻的。所以便访求到西晋隐士皇甫谧的第六代孙子皇甫希之,满足他所有生活之需,让他隐居到深山老林里去。这时又以朝廷的名义征召他出来做著作郎,并让皇甫希之执意不肯接受,随后大肆表扬他,称他为高士。当时的人都称皇甫希之为“充隐”,也就是“冒充的隐士”。

桓玄又想沿用古制,舍弃钱币,用谷物、布帛做交换工具,以及恢复肉刑等。各种规章制度制定了很多,但是没有始终如一的想法,因此变过去又变回来,最终也没有实行什么。

桓玄浅薄贪婪,别人有好的书法、绘画,以及漂亮的园林宅第等,他一定通过赌博手段巧取豪夺,据为己有。他尤其喜爱珍珠美玉,对之爱不释手。

十一月,司马德宗下诏,让桓玄使用皇帝的礼仪,让他的王妃改称王后,让他的世子改称太子。

十八日,卞范之草拟了禅让的诏书,让临川王迫司马德宗亲自誊写。

二十一日,司马德宗到大殿前,派王谧手捧皇帝的玺绶,禅位于桓玄。

二十三日,司马德宗搬出皇宫,住到永安宫。

二十四日,东晋的太庙和先帝牌位迁到琅邪国,随后群臣共同前往姑孰劝说桓玄登基称帝。

十二月初一,桓玄在九井山的北侧建立祭坛。

初三,桓玄正式即皇帝位。

桓玄即位时宣读的文告上,有诸多非议晋室的言辞。有人劝他不要这么做,桓玄说:“皇帝接受禅让的文告,是面向世人的,怎么可以欺骗上天呢?”于是大赦,改年号为永始。

初九,桓玄进入建康宫。当他坐上皇帝宝座的时候,宝座所在的地面突然塌下去了,群臣大惊失色。殷仲文说:“大概是因为皇上恩德太重,因此连大地都无法担负。”桓玄听了非常高兴。

桓玄自从即皇帝位以后,烦心事不断,所以经常忧心忡忡。次年二月初一,夜里长江掀起大浪,江水卷进石头城,卷走淹死了很多人,哀号声响彻天地。桓玄听了很害怕,说:“奴才们要造反了。”

桓玄性情苛刻琐屑,骄傲自负。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上奏,如果有一个字用得不恰当,或者一个词用错了,他都要提出来以彰显自己的过人之处。尚书回答诏书的时候,误将“春蔸”写成“春菟”,结果自左丞王纳之以下,凡是经手签过字的官员,都遭到降职或革职的惩罚。

桓玄有时还亲自选定当天值日的官员,或者亲自命令小官吏琐碎之事,结果发下来的诏书纷繁杂乱,有关部门都来不及处理。然而他又不重视国家大事,宫里没有处理的奏章堆积如山。

桓玄喜好打猎,有时竟一天都耗在打猎上。后来又迁居到东宫,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居室,而且督促得很严,天下人怨声载道,想造反的越来越多。

刘裕起兵伐桓玄

东晋大将军桓玄打算起事,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暗地拜访建武将军刘裕,劝说刘裕在山阴起兵讨伐桓玄。

团丁腰牌

刘裕与当地的豪杰孔靖商议,孔靖说:“山阴距离京城建康太远了,难以攻取成功。况且桓玄还没有篡位,不如等到他篡位以后,再在京口起兵讨伐他。”刘裕接纳了他的建议。所以后来桓谦来问刘裕对禅让有什么看法时,刘裕故意说好,想促成桓玄篡位,以便授自己以口实。

桓玄接受禅让的帝位后,第二年,也就是晋元兴三年(公元404年)的二月,刘裕跟随徐兖二州刺史、安成王桓修一起入朝。桓玄对司徒王谧说:“刘裕这个人非同一般,是一个人中豪杰。”

每一次出游集会,桓玄对刘裕都格外亲切,还给他丰厚的赏赐。

桓玄的皇后刘氏看人很准,对桓玄说:“刘裕走路姿势如龙似虎,眼神也不一般,我担心他不会甘心俯首称臣,不如早点把他除掉。”

桓玄说:“我正要平定中原,刘裕是出征的最佳人选。等到关中和河套一带平定后,再另外想办法吧。”

刘裕与何无忌同坐一条船回京口,暗地谋划复兴晋王朝的大事。咨议参军刘迈的弟弟刘毅家住京口,也与何无忌商议征讨桓玄。

何无忌说:“桓家势力强大,有胜算的把握吗?”

刘毅说:“天下的事总是有强弱之分的;但如果失去民心,即使现在势力强大,也很容易变弱。我们要起事,只愁首领不好找。”

何无忌说:“天下草莽之中,英雄豪杰是有的啊。”

刘毅说:“我所见到的,独刘裕是英雄。”

何无忌笑了笑,没有回答,回去后告诉了刘裕,于是他们商量与刘毅共同起事。

平昌人孟昶担任青州主簿,桓弘派他出使建康,桓玄很欣赏他。

桓玄对刘迈说:“我在寒士中找到了一位尚书郎,你和他同州,是否听说过他?”

刘迈一向与孟昶关系不好,就回答说:“我在京口的时候,没有听说孟昶有过人之处,只听说他们父子之间不停地唱他们互赠的诗罢了。”

桓玄大笑,于是没有提拔孟昶。孟昶听说后,对刘迈怀恨在心。

孟昶回到京口以后,刘裕对他说:“草莽之间应该有英雄崛起了,你知道是谁吗?”

孟昶说:“当世的英雄还能有谁?非你莫属呀!”

于是刘裕、刘毅、何无忌、王元德、王仲德、孟昶,以及刘裕的弟弟刘道规、任城人魏咏之、高平人檀凭之、琅邪人诸葛长民、河内太守辛扈兴、振威将军童厚之,共同起事征讨桓玄。

当时,刘道规担任青州刺史桓弘的中兵参军,刘裕派刘毅去江北与刘道规和孟昶联手,一起杀掉桓弘,占据广陵。诸葛长民担任刁逵的参军,刘裕命他杀掉刁逵,占领历阳。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在建康,刘裕让他们做间谍,并收拢人心攻击桓玄。约定时间一齐发动。

孟昶的妻子周氏很有钱,孟昶对她说:“刘迈在桓玄面前诋毁我,使我终生无法施展所长。我决定造反,你应该马上离开我,假若以后我能富贵,再去接你回来也不迟。”

周氏说:“你的父亲和母亲都还健在,你打算做事,又哪是我一个妇人所能劝阻的?如果你不能成功,我就是做牛做马,也会孝顺公婆,决没有回去的道理。”

孟昶怅然若失,坐了很久才起身出去。周氏让他回来坐下,说:“我看你的神情,应该不是为我着想,只不过是想得到一些钱财罢了。”

于是指着怀中的儿子,对孟昶说:“倘若卖了孩子可以换取钱财,我也不会舍不得。”于是就把自己的财产都交给孟昶。

孟昶弟弟的妻子是周氏的堂妹。周氏骗她说:“我昨天晚上做的梦很不吉利,应该把家里红色的东西都拿出来给我镇魔。”她的堂妹相信了,给了她家里所有的红布。周氏把这些布统统做了战袍军服。

何无忌晚上于屏风后悄悄草拟起事的文书,他的母亲是刘牢之的姐姐,踩着凳子偷看。她哭着说:“我当然没有东海吕母那样明白事理,但是你能这样做,我很欣慰!”

随后又问他哪些人还参与起事,何无忌告诉她:“刘裕。”他的母亲更加高兴,说了一些桓玄必败、他们必胜的道理来鼓励他。

二十七日,刘裕借口要外出打猎,通过何无忌把起事的人都召集起来,一共有100多人。二十八日清晨,京口城门开启,何无忌身穿传达诏书的官服,宣称自己是皇上的传诏者,在前面走着。他手下的人跟在后面冲进去,杀了桓修示众。

桓修的司马刁弘率领文武官员等赶来,刘裕站在城墙上俯视他们,并说:“江州刺史郭昶之已经拥奉皇上在寻阳恢复了帝位,我们一起接到皇上密诏,铲除逆贼。今天,只怕桓玄的头颅已经悬挂于大航桥上。你们难道不是大晋的臣子吗?如今你们来此有何意图?”刁弘等人相信了,率领手下退了回去。

刘裕问何无忌:“现在急需一个主簿,你看谁比较适合?”

何无忌说:“刘道民最合适。”刘道民是东莞人刘穆之的别名。

刘裕说:“我也知道他。”立刻派信使骑马召他任职。

当时,刘穆之听到从京口传来喧闹的声响,一大早就起来,站在路边打听张望,正好遇上前来召他的信使。

刘穆之看完信,目瞪口呆,沉默不语,呆立了很长时间才回家。把一件布裙子撕破改成裤子,去见刘裕。

刘裕说:“我们刚刚举起义旗,艰难无比,急需一个在军队中负责文秘工作的人才,你说谁能做好这个工作?”

刘穆之说:“您的军府刚刚建立,所用的文官必须有真才实学,现在处于非常时期,恐怕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人选了。”

刘裕笑着说:“你能屈尊担当这个职务,大事必成。”立即任命刘穆之做主簿。

孟昶劝青州刺史桓弘出去打猎,天还没亮的时候,就打开城门出去。孟昶与刘毅、刘道规率领几十名勇士径直闯进州府,桓弘正吃稀饭,立即被杀掉。然后众人召集部下渡过长江。刘裕又派刘毅把刁弘杀了。

在此之前,刘裕派一起谋划的周安穆到建康去向刘迈报告,刘迈虽然口头上答应,但心里却着实害怕。周安穆害怕他把此事宣传出去,就骑马跑了回去。桓玄任命刘迈为竟陵太守,刘迈想赶快到任。

当天晚上,桓玄写信给刘迈说:“北府有什么动静没有?你最近见到刘裕,他说了些什么?”刘迈以为桓玄已经察觉他们准备起事,更加害怕,早晨起来就把事情全部报告给了桓玄。

桓玄大惊失色,立即封刘迈为重安侯。很快又怨恨刘迈没有逮住周安穆,让他逃了回去,就把刘迈杀了。随后又斩杀了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等人。

大家共同推选刘裕为征讨桓玄的首领,总管徐州的行政事务。刘裕任命孟昶为长史,镇守京口;任命檀凭之为司马。彭城应征的人,刘裕让郡主簿刘钟一起安置他们。

二十九日,刘裕率领两个州的部众1700多人,驻扎在竹里,而且将起事的檄文送到各地方,声称:益州刺史毛璩已经平定了荆楚一带;江州刺史郭昶之已经拥奉皇上在寻阳恢复晋室;镇北参军王元德等人占领了石头城;扬武将军诸葛长民已经占据了历阳。

桓玄移驾回到皇宫,让群臣侍从俱进官衙。任命扬州刺史、新野王桓谦为征讨都督;任命殷仲文代替桓修为徐、兖二州刺史。桓谦等人请求马上攻打刘裕叛军。

桓玄说:“他的军队现在士气正盛,因为他们做的是不顾生死的事。我们现在出兵,如果有什么差错,他们就会越来越强大,而我的大业就会付诸东流。不如把军队驻扎在覆舟山等待他们。

“他的军队跑了200里路,一无所获,士气必定受损。又忽然见到我们的大部队,一定会惊讶害怕。那时我们再按兵不动,坚守阵地,不与他们交锋。他们想与我们交锋但又不能实现,不战自败。这才是上策。”

桓谦等人执意劝告要求立即攻击刘裕,桓玄才派顿丘太守吴甫之、右卫将军皇甫敷带领军队相继北上。

桓玄非常担忧畏惧,有人说:“刘裕等人是乌合之众,力量微弱,不会成什么气候,陛下为什么要如此忧心忡忡呢?”

桓玄说:“刘裕并非池中之物,他乃当世豪杰;刘毅家里穷得连一石粮食的积蓄也没有,但赌博的时候一次就敢押上一百万;何无忌非常像他的舅舅刘牢之。这些胆识过人的人聚在一起做大事,怎么会不成功呢?”

当初,袁真杀了朱宪,朱宪的弟弟朱绰就投靠桓温。桓温攻克寿阳,朱绰曾挖出袁真的棺材,斩戮袁真的尸体。桓温十分愤怒,恨不得一刀砍了他,靠桓冲求情才将他赦免。

朱绰从此很尊敬顺从桓冲。桓冲去世,朱绰悲伤过度,吐血而亡。刘裕攻克京口,任命朱绰的儿子朱龄石为建武参军。三月初一,刘裕在江乘与吴甫之交锋。

双方正要开战,朱龄石对刘裕说:“龄石家几代人都身受桓氏的恩德,不想对他们使用武力,请求您允许我跟在大部队的后面。”刘裕觉得他是仁义君子,就答应了他。

吴甫之是桓玄手下的勇将,他统率的军队非常厉害。但刘裕不怕,他手持长刀,英勇杀向敌人,所向披靡,杀死了吴甫之;又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罗落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