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办事艺术大全集
7708800000016

第16章 办事的心态(4)

“尊重”这两个字的意思是指肯定其价值。就人类来说,我确信这就是所有成就的起点,“尊重”是我们的能力基础。它使我们能够去爱别人,而且可以勇敢地去完成一项有价值的目标。自我陶醉式的满足是一种享乐主义式的自我崇拜。自尊则是精神上的爱。为什么我们敬畏大海的力量与壮阔、宇宙的广阔无际、鲜花的美艳、落日的壮丽……却轻视我们自己?创造我们的是同一位造物主。我们拥有思考、经历、改变生活环境以及爱的能力,因此,我们是万物当中最杰出的。

你必须随时记住这个秘诀:“我们必须在内心充满爱,然后才能把爱心施与他人。”

肯定自己,是建立自信的关键,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随时都在改变的、并不完美的、成长中的个人,而且要知道,尽管我们存在先天条件的差异,但我们却拥有相等的权利,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去评判自己。

心理暗示有助于树立自信心

我们知道:“当人的心理活动达到平衡时,人的活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暗示”这种常见的心理活动,就是通过协调无意识与有意识心理活动间的关系获得“无意插柳柳成荫”的效果。我们可以利用以下这些积极心理暗示方法来建立自信。

1.“反正”与“毕竟”是丧失斗志的忌语

“反正”与“毕竟”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自然现象。

当工作或读书不顺利的时候,一般人常会说:“反正”“毕竟”或“总之”之类的话,例如:“反正已经这样了”“总之,我是无能为力了”“我毕竟比不上他”。诸如此类的例子,正是一种把放弃加以正常化的典型。因为这些话已经说出了口,使得本来可以做好的事,也做不好了。一开口就说“反正”“毕竟”“没办法”或“不得已”的话,这表示要妥协或放弃的意思。所以,当这些话说完之后,也等于把自己的缺点正常化了,迫使自己无法向外踏出一步,而被困于一个小壳子里。

如果你刚好被困于无益的自卑感里,那你得立刻取消“反正”与“毕竟”等令人丧气的忌语。纵使这两句忌语浮现在你的脑海里,你也不要付诸行动,这样才能增进你的自信。

2.培植自信,使用肯定式的表现法最具功效

最近,一位水果商谈起生意上的趣事。因为有些水果,很难从外表去判断它是不是很甜,所以,有些客人就问老板:“这个西瓜到底甜不甜呀?”“你的橘子甜吗?”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水果商用不确定的语气回答说:

“大概很甜吧!”或“可能是甜的!”那么十个客人中定有七八个掉头就走。

但是,相同的问话,如果改用肯定的语气表示:“如果我这里的西瓜不甜,哪里还能买到甜西瓜呢?”“我卖的西瓜保证甜”。奇怪得很,这些货品就能很顺利地脱手。这虽然是商场上的推销手腕,事实上,如果能运用心理学上的原理,使顾客相信这些西瓜或橘子是甜的,以增加对方的信心,必能达到畅销的目的。同样的,如想在自己的内心里培植自信,首先得用肯定的方式,这是一个先决条件,运用肯定的表达方式,无疑是获取成功的第一步。

3.如用肯定的语气则可以消除自卑感

有些女人面对着镜子看到自己的形影或肤色时,忍不住产生某种赞赏的目光。相反,有些女人却很自卑。虽然彼此的肤色都很黝黑,但自信的女人会以为:“我的皮肤呈小麦色,几乎可跟黑发相媲美。”但一个缺乏自信的女人却因此痛苦不堪地呻吟起来:“怎样才能让我的肤色变白一些呢?”两个人的心情完全不同。

有的女人看见镜子就丧失信心,甚至在一气之下,把镜子摔破。由此可见,价值判断的标准是非常主观而又含糊的。只要认为漂亮,看起来就觉得很漂亮,如果认为讨厌,看来看去都觉得不顺眼。尤其关于自卑感的情况,也常常会受到语言的影响,所以说,否定意味的语言,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

《物性论》一书的作者是古罗马大诗人卢克莱修,他经常称赞肤色黝黑的女性说:“你的肤色如同胡桃那样迷人。”只要不断地赞赏对方,这位女人便会信以为真,真正喜欢上黝黑的肤色。这样一来,她就能专心于化妆,而且总觉得自己不失为迷人的女性。

接着,卢克莱修奉劝我们不妨将“骨瘦如柴”形容为“可爱的羚羊”,把“喋喋不休”改说为“雄辩的才华”。用不同的语言描述同一事实,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总之,运用肯定或否定的措辞,可将同一件事实形容成截然不同的结果。可见措辞这一手法,诚然是任何天才都无法代替的魔术师。在任何情况之下,只要善于运用有价值的措辞或叙述法,则可以将同一个事实完全改观,也能消除自卑感。

4.减少使用负性措辞

提倡利用自我暗示的创始人——法国的艾米尔·库恩博士告诉我们说,自我暗示的关键,就是避免反复使用含有负性意味的无益措辞。我们与其说“痛苦消失、痛苦消失、痛苦消失”,远不如说“痛苦消失、消失、消失”有作用,至少后一句话不会使人有嫌恶之感。尽量避免使用负性与无益的措辞,更能获得暗示效果。

不仅在精神治疗时要采用这种方法,更要将其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看见某人开口闭口担心考试不及格,结果不幸而言中,由此可知,诸如此类具有负性作用的言语,还是不说为妙。倘若不幸名落孙山,不要再说“留级”“惨了”之类的话,因为很可能导致你失去斗志,从此一蹶不振。倘若碰到非说不可的时候,那你最好改用其他代名词或正面的措词,这样自然可把不愉快的事实或气氛摆脱掉。

5.逐渐把问题抽象化,消除讨厌的事情

讨厌的问题常会使我们闷闷不乐。有位名叫哈牙卡的“意义论”的学者认为运用抽象化方法可以排除苦闷。

任何具体的东西都能抽象化。例如家里的花猫是雌猫,进一步是猫,再一步则属于猫类、哺乳类、脊椎动物,这样不断向外扩展,原来的事物就变得很抽象了。

例如你有一位令人讨厌的主管A。按照相同的方法将他加以抽象化,即用A——压迫者——人——哺乳类——脊椎动物——动物——生物等抽象梯次,淡化你对他的厌恶情绪,造成“袖手旁观”的习惯,这时候,把A主管看成脊椎动物或生物,便使你心平气和下来。如果碰到讨厌的工作,你也可以马上想到劳动是为了什么——挣钱——为了生活,懂得这样联想,也能让你主动地去做事情。不善言辞的人,在苦恼的时候也可这样联想:情报——传递——内容。要懂得利用抽象的阶梯消除不安。

6.自由联想可以使我们忘记烦恼

在许多不可思议的心理效果里,可利用自由联想的方式。例如从讨厌的事情开始,逐渐把能想到的话语连接起来,达到减少烦恼或不安的目的。

自由联想的特征,就是从某一措辞开始,逐级联想到相关的词语。日本有一位联想术的作家叫做井上氏,他在《江户紫绘卷源》一书里,充分发挥联想,例如:“馒头→乳房→女人→自己的女儿→嫁不出去就糟了→理想的对象→强迫女儿嫁→女儿结婚→孙子诞生→一家团圆→安享清福→无疾而终。”由此可见,这位井上氏是从一个馒头开始联想到未来的寿终正寝。

联想的心理结果是无边无际的。它就是先从自我开始想起,而后逐渐向外扩张,达到自由联想的效果。自我里包括核心部分与周围部分,触及核心部分很容易引起愤怒或憎恨的情绪反应。这种情形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关怀”。

联想就是把人类的关怀从自我的核心部分扩展至周围部分,从自我关怀之中获得情绪的解放。

例如,一个人碰到失恋、工作或考试失败的情况,想摆脱痛苦,那么不妨先从最烦恼的事情开始自由联想。失恋→失掉爱情→烤焦的爱情→烤鸡……或者用对方的名字进行联想,例如林野原→原野的缺口→原野上的洞穴→陷阱→危险……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联想的对象。

7.被否定的意象困扰时,应用动词的方式表现自己

经常和一些自卑或不善交谈的人聊天,你能发现这些人简直是庸人自扰,由于对某些事情的过度思考,结果变成自寻烦恼。除非是非常深刻的问题,否则,一定要想办法从困扰中解放出来。

如果站在他们的立场,应尽量用动词来描述自己。他们口口声声说“我患了脸红恐惧症”或“我是留级生”,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发现都是用名词方式表现而把自己造成否定的意象。

他们把自己困于否定的意识中。于是,他就说“我在陌生人面前面红耳赤”“我在学校的成绩很差”。听他的语气好像十分自卑的样子,事实上他只有在异性面前,才会显得局促不安,在所有功课里,只有数学成绩不理想。如果用动词方式表示部分肯定,那么,“也许有这种事”之类的含糊措辞,就立刻能变成明确的语气,而且也可以消除否定意象。

8.单位改变时,心理负担的轻重也会有所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同的单位描述同一件事情,会造成我们对其不同的感受。例如半年以后就要参加升学考试了,如果用“6个月”的“月”这个单位来表示时,就会给人一种相当漫长的感觉。从而使这位考生就觉得离考期还远得很,不用着急准备。同样是在半年以后,如以“天”为单位计算,则等于180天,时间似乎很短,于是,这位考生可能赶紧开夜车。

诸位也许在房地产的广告栏里经常注意到:“到市中心只需80分钟”,业主所以用“分钟”来表示距离,是意图给顾客造成一种近距离的印象。以前,报纸新闻也曾经刊载“国庆阅兵大典尚余3个月”。其实,如改以“尚有90天”来表达,就可以提早营造节日的气氛。

在一般人的意象里,公尺比公里要短,分钟比小时要快,即使同一件事实,如改用不同的单位来表达,可造成不同的心理负担,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心理换算”,这也是控制自己内心的一种方法。

9.凡事要有最坏的打算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中的一段说,一个双眼失明的父亲与乞讨为生的儿子重逢,这时这位儿子感慨万千地说:“再也没有比现在的我更悲哀的事了。”这诚然是一句至理名言。只要一想到这句话,必能使人精神振奋。这句话无疑可以勉励所有的人,因为它能使人重拾自信,排除万难。

大部分人生活不顺利时,无意中会说出“真糟糕”这句话,其实他本人的内心里绝不认为当前的情况是最糟糕的。反之,他内心还有能承受的余地,所以他只用“最坏”一语来扩张防线,老实说,这也是他不想使自己陷入“最恶劣”的情况的一种防卫手段,言外之意表示:“希望不要变得更坏。”

“最坏”一语里含有“比其他任何事情都更坏”的意思。

不过这句话运用起来很含糊,自己认为最坏的情况,也常常可能变成很好的状况。

只要碰到这种情况,试着承认这是最坏的情况,结果反而会轻松得多。遇到困难事情,如果心情无法轻松下来,“最坏”一词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其实,想到“最坏”的情况对你是有帮助的。因为只要一想到“现在的情况是最糟糕的,以后再也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了。”那么,心理上就会安定下来。这种心理变化有助于事态好转。

10.克服自卑感的诀窍是把“我”想成“我们”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种例子,即使是内向的女性,生完孩子后,性格也会变得明朗。这个女人之所以会前后判若两人,最主要的原因是她那种过分强烈的自我意识部分被孩子分散了,另一种原因是生下孩子以后,她就不是一个人存在了。本来,在生产以前的漫长岁月里,她内心只有“我”的观念,而孩子使她内心产生了“我们”的观念。

这种情况在心理学里叫做扩散效果,例如,“我”是代表一个人,而“我们”代表两个以上的人,从而消除一人承担的孤独感,把自卑感分配给其他成员。例如一想到“我的头脑很差劲”,心里难免会有自卑感,但若改为“我们的头脑都很差劲”时,无疑把自己的自卑感扩散到“同伴”之间,这就淡化了一个人承受的自卑感,从而轻松很多。

11.只要一想到“天无绝人之路”就能减轻不安

失败使人心灰意懒,这是人之常情。同样的,大家因为一次失败就会产生绝望,从此放弃一切努力。这完全是由于失败的体验跟挫折感息息相关,而挫折感极容易引起人类各种退行现象。所谓退行现象就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反应跟年龄相反。这时候,由于他对环境的反应缺乏柔软性,对一切都不能很好地适应。

如果要想使自己免于陷入退行现象里,那就要在遇到失败时,不妨常常自言自语:“A处谈不成,可以找B谈。”当然,可以商谈的对象不只限于B,还有C、D、E等,只要一想到可以商谈的对象比比皆是,那就不会因为没谈成而悲观。

如果考不上理想的学校,也不妨这样想:反正学校又不止一所,何况进学校也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只要一想到此,就会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机会,心情随之开朗起来。

12.哀莫大于心死,先要振奋自己

一个印度人因偷窃被当场捉到,但这个小偷没有害怕,他反而理直气壮地说:“如果我拿了东西又逃走,那才算是偷东西,但现在东西还在这里,大不了还给你们罢了。”

当然,在这里并不是鼓励这种行为。不过,这个印度人的逻辑里倒含有极坚强的部分。从客观上说,情况对他非常不利,但他却能坚强应对。反之,如果是别人的话,尽管还不到绝望的地步,主观上就软弱下来,结果变得任人摆布。

现代的年轻人似乎都有这种倾向,而且似乎越来越强。其实,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坚强地去面对。拿破仑·希尔认为,凡事不能先行畏怯,倘若斗志与意念都丧失,那就无可救药了。

13.把时限用语从脑海中消除,斗志就会源源而来

我们到处都可以碰见“截止”等限制时间的用语。由于限制时间,可使人在工作或读书方面进行得更顺利,但是,倘若一个人的意识被限制得太严格,会削弱意识,而且陷入不安的境地。姑且把这种现象称为限制时间用语的自缚作用,如要避免陷入这种境地,最要紧的是消除时限用语。

把物理的界限从脑海中驱逐出去,从此可以产生不少意料不到的可能性。

14.受到压抑时,不妨有意识地使用粗鲁的语言来壮胆

一位评论家的工作就是去批评一切权威或权力的对象,借此寻求内幕材料,因此他一定要有能力和勇气应对任何受访人士。倘若交手不到三回合,就被对方压制,那就无法找到可批评的着眼点了。因此,不管对方怎么奚落,评论家都要应对自如。

倘若我们遇到很难应付的强敌,在心理压力下,如能有意识地运用此法,使自己心理上跟对方处在平等的地位,就可避免受到对方的压制。

我们可以使用不甚高雅的措辞,例如不必称呼对方的名衔,而直接指名道姓,或直接以“你”代替。

15.如用卑俗的称呼,疑惧意识会立刻消失

报纸上经常出现政治漫画。例如把某某部长画成动物,某国的首相画成小姐,滑稽或幽默的情景,令读者捧腹大笑。在一般人眼里,掌握政权的人是深不可测的。我们对于这种人,一面怀有亲近感,一面怀有敬畏之情,难免会产生恐惧感或自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