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隋是唐非
7708000000041

第41章 怒剑狂花(2)

刘黑闼闻讯之后,于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正月二十七日留下一万兵力,命范愿守洺州,自己率军攻击李艺。当夜,他的主力在距洺州城几十里外的沙河宿营。

李世民发现敌军主力已北上,便马上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急令将领程名振率军携带六十具战鼓,在洺州城西二里外的长堤上擂起战鼓,上演了一场激情四射的“音乐会”,洺州城都被他们搅得大有地动山摇之势。守将范愿惊慌失措,以为唐朝大军将要攻城,急派飞骑报告刘黑闼,刘黑闼闻报害怕都城有失,急忙返回,派他的弟弟刘十善和行台张君立率领一万兵马在鼓城(今河北晋州)阻截李艺。正月三十日,双方在徐河(今河北徐水南)会战,结果刘十善、张君立大败,八千人死亡或被俘。

吃了亏的刘黑闼采取了“坚守不出”的策略。他率大军在邺县东三十里,与洺州为掎角,和李世民对峙。然而,只坚守了半个月,刘黑闼又遭遇一记闷棒:内部出了叛徒。

原本就对刘黑闼心怀不满的洺水城(今河北周曲东南)守将李去惑、李开弼、李潘买等人,发动政变占领了城池,然后献给了唐朝。李世民接到这个天上掉下的馅饼,马上派彭公王君廓率一千五百名骑兵入城与李去惑共同守城。洺水城是洺州的战略要地,位于肥乡以北,洺州城以东,洺水与漳水交界之处。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插曲,彻底扭转了整个战局。此时李艺在北,李世民在南,已经呈两面夹击的包围态势,而刘黑闼所能控制的地区全在东面,唐军得到了洺水城,不但等于控制了漳水东岸,而且掐断了刘黑闼军与东面各州的联系。

(4)孤掌难鸣

情知不妙的刘黑闼闻讯后,第一反应就是马上夺回洺水城,无论花多高的代价。于是,孤注一掷的刘黑闼亲自出马去攻打洺水城。

李世民早已算到刘黑闼这一步棋,派秦叔宝在半路设伏截击。二月二十一日,刘黑闼行至列人县(今河北肥乡县东),被以逸待劳的秦琼打了个措手不及,刘黑闼军队伤亡惨重。

此时的刘黑闼是死了也要夺回洺水城。于是,他摆脱了秦琼的穷追猛打,带着残兵败将,继续围攻洺水城。

洺水城四面都有护城河,护城河宽五十多步,易守难攻。对此,刘黑闼也来了个声东击西,一边大张旗鼓地佯装攻城,另一边在城东北开始挖掘通往城里的地道。

唐军乘刘黑闼死咬洺水城之际,迅速扩大外围战果,李世民收复邢州、井州(今河北井陉)。李艺亦夺取了定、栾(今河北隆尧东)、廉(今河北藁城)、赵(今河北赵县)四州,抓获刘黑闼尚书刘希道,与唐军主力会师于洺州。

然而,尽管如此,洺水城的重要性仍不言而喻,乃兵家必争之地,绝不能失,李世民不能坐视不管啊。然而,他三次率军火急火燎地前往救援,都被顽强的刘黑闼军队筑下的栅拦截住,无法继续向前推进。

眼看形势不妙,李世民马上召集手下进行了一次紧急会议,商议破敌之策。得出的结论是,不惜任何代价,也要确保洺水城万无一失。理由是:刘黑闼的地道修成之日,便是洺水城陷之时。计谋是:李代桃僵。具体做法是:让行军总管罗士信代替“文弱书生”王君廓前去守城。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换一员猛将去守城,能多坚持一天都是好的。

然而,要想让罗士信成功进入洺水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时又没有直升机。李世民采取了双管齐下的办法。他亲自登上城西南的一座高丘,一方面做总调度,另一方面用军旗召唤王君廓出城,王君廓率部下奋勇攻击,终于溃围而出。罗士信率敢死队员二百人冒死杀入城中。

然而,罗士信不会料到,他这一次是自己把自己送到了绝路。

刘黑闼岂能容唐军在他的眼皮底下进出自如,开始了不分昼夜高举高打的猛攻。正在这个关键时刻,老天开始作美了,下起了鹅毛大雪。李世民的援军被阻碍在城外郊无法接近,结果,罗士信虽然顽强地坚持了八天,但还是没能阻挡住刘黑闼前进的脚步。二月二十五日,洺水城被刘黑闼攻占,罗士信被俘。刘黑闼曾经和罗士信共同做过李密的部下,平素很佩服罗士信的英勇,便想劝降他,结果罗士信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最后没办法,刘黑闼只好将年仅二十岁的罗士信斩首示众。

四天后,天终于放晴,李世民率大军进行了疯狂反扑,都说哀兵必败,与唐军的勇往直前相比,刘黑闼的军队却被罗士信的坚守拖得筋疲力尽,这是一支疲惫之师,结果,洺水城再次易手。占领洺水城后,李世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抚重臣,把罗士信的尸体运回洛阳,埋葬在北邙山裴仁基的墓旁。随后大军向刘黑闼的老巢洺州进军。

三月初,李世民和李艺会师在洺水城外。刘黑闼已如困兽,他选择了宁鸣一死,不默而生,三番五次向唐军挑战,以求决一死战。然而,李世民采取的战略是隔岸观火,明地里坚守不出,暗地里又派出奇兵,断绝了刘黑闼的粮道。

李世民这一招够绝,想让刘黑闼不攻自破,对此,刘黑闼使出的是三十六计中的“抛砖引玉”。他抛出的“砖”是高雅贤。三月十一日,刘黑闼任高雅贤为左仆射,然后军中大摆酒宴,一来表示己方不缺粮,二来引李世民这块“玉”出来。结果李世民没引来,却引来了李世民手下的大将李世勣(原名徐世勣,归降唐朝后,被李渊赐姓李)。李世勣认为这是个大好机会,趁机袭营,结果正中刘黑闼的下怀,李世勣偷营不成反而损兵折将。

接下来,李世勣充分发扬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两日后再次袭营,结果还是败得一塌糊涂。接连碰壁后,李世民下令:“凡有擅自出战者,一律格杀勿论。”

于是唐军坚守不出,刘黑闼为了解决将士们的温饱问题,派兵从冀、贝、沧、瀛各州运粮而来,水陆并进,被李世民的部下程名振发现,程将军带着一支上千人的奇兵发动突袭,将粮船全部凿沉,将运粮车全都烧毁。于是,刘黑闼的军队渐渐地断了粮。

这一回合PK打平后,吃一堑长一智的李世民估计刘黑闼的粮食快要吃完,必定会前来寻求唐军决战,便派人在洺水上游筑起了一道堤坝。他指示看守堤坝的军官说:“等我与敌人交战,派来使者,你便立即将堤坝扒开。”

三月二十六日,刘黑闼果然出动了,他率步骑二万南渡泗水,紧邻着唐军营栅列下军阵。

李世民有意将出战的时间向后拖延,一直等到唐军吃过午饭,才令唐军出动。他亲率精锐骑兵向刘黑闼的骑兵发动冲击,决战开始了。双方尽遣精锐部队,战场上杀声震天,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辉,历经几个回合,不分胜负。

刘黑闼的亲信王小胡是个机灵的人,打着打着,突然发现李世民及主要将领都没有踪影,情知不妙,马上请求刘黑闼撤军。刘黑闼大手一挥,刚喊出撤兵二字,就见大水排山倒海而下,洺水暴涨,深一丈有余, 背水一战的刘黑闼军猝不及防,终于溃败,战死万余,溺死数千人。

刘黑闼与范愿等人率两百骑逃奔突厥,河北各地全被唐军平定。

李世民随即率军南下进剿徐圆朗,孤掌难鸣的徐圆朗苦苦支撑也是无力回天,最终以战死沙场的方式,报答了刘黑闼的“知遇”之恩。

(5)不死鸟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 · 颜渊》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会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当然,如果你认为刘黑闼逃亡到突厥后,就此一去不复返,那就大错特错了。没过多久,刘黑闼向突厥颉利可汗借了数千骑兵,开始了卷土重来之旅。他的旧将曹湛、董康马上又起兵响应。

李渊听到这个消息,笑了,刘黑闼将成为窦建德第二,自己上门来送死了。于是派淮阳王李道玄和总管史万宝率三万大军前往征讨,唐军与刘黑闼军在下博(今河北深县西南)对阵。过程激烈有余,都精彩不足,结果唐军很受伤,李道玄被杀,史万宝溃逃。

这一战的连锁反应是,河北各州又相继反叛,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刘黑闼便收复了旧地,重回洺州当大王。

李渊听说这个消息后,怒了,看来这个刘黑闼还有几分本领啊。于是派齐王李元吉去剿匪。结果李元吉只在外围徘徊,并不敢深入,勉强弄了个僵持的局面,赢得了“难分伯仲”的美誉。

李渊傻了,最会打仗的二儿子李世民没能彻底征服刘黑闼,后起之秀四儿子李元吉也拿不下刘黑闼,这个刘黑闼是不是有三头六臂?难道非要自己亲自出马才能拿下来吗?正在这时,太子李建成站出来说话了。

“儿臣愿带兵去征讨刘黑闼。”

“你去我不放心啊!”

“生又何欢,死又何惧?”李建成道,“男儿志在四方,儿臣愿为父皇分忧。”

“你可有何良策破敌?”李渊问。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李建成胸有成竹地答。

李渊满意地点了点头。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冬十一月七日,太子李建成率军出征河北前线。过去那些属于李世民权限内的,现在一律归李建成掌管。李建成还被授予了临场决断、不必请示的特权。

太子李建成之所以这么胸有成竹,是因为他得到了贵人指点,这个人的名字叫魏征。

魏征,字玄成,唐钜鹿(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公元618年),魏征被隋武阳(今河北大名东北)郡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魏征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没被任用。次年,魏征自请安抚河北,被批准后,乘驿马飞奔到黎阳,劝黎阳守将徐世勣归降唐朝。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征与裴矩一道西入关中。李建成很久便听说了魏征的大名,于是请他做了太子洗马,对他十分尊敬。魏征受恩感激,尽心竭力侍奉太子。

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功劳。魏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此时见刘黑闼又卷土重来,马上教会了李建成一个典故:“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解析如下:

一、殿下过去很少率军出战,您之所以登上太子这位,不是靠功绩,而是凭资历(年岁最大)。

二、殿下为人仁爱,厚德载物,却幽香于谷,天下没有多少人知道,在外人眼里只是一头纸老虎罢了。

三、秦王功盖天下,中外归心,这样下去,殿下您的宝座很难保啊。

四、刘黑闼现在已是强弩之末了,他手下只有残兵败将,再加上资粮匮乏,如果大军前去攻击,必定势如摧枯拉朽,不需要打几次仗,便可将刘黑闼消灭!

五、殿下如果亲自出征,既可建立功业,树立名望,又可乘势培植实力,结交山东豪杰。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对此李建成只有点头赞成的份了。

到了前线后,魏征马上又教会了李建成一个关键词:“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解析:我们平定窦建德后,本来大局已定。然而朝廷做了两件极端的事。一是斩杀了人气指数很高的窦建德,引起了民愤。二是对窦建德旧部采取了一网打尽的政策,将他们逼上了梁山。刘黑闼在失败后,之所以能这么快卷土重来,告诫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靠杀戮和严刑峻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赦免造反者、安抚人心,才是彻底平息叛乱之道。

李建成听从了他的建议,立即做了两件事。

一是坚守。这个很容易理解,就是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不和刘黑闼进行决战。这一来可以消磨刘黑闼的锐气,二来可以消耗刘黑闼原本就紧缺的粮草。

二是放人。释放全部俘虏和刘黑闼手下将士的家属,向他们说明局势,好生安抚,再送上盘缠让他们走。这一招的结果是,李建成这边天天放人,刘黑闼的队伍却天天走人,原因是李建成的赦免书让他们看到了光明的前途,有谁还愿意跟着刘黑闼往死胡同里走呢?

李建成按魏征所说行事,果然,很快刘黑闼的粮食就吃完了,手下逃兵与日俱增。

刘黑闼眼看再这样下去,便要成为光杆司令了,马上下令大撤退,退到了运河以南的屯州(今河北馆陶)。

早就在“盯梢”的李建成随后就追来,双方进行了第一次面对面的接触战,军心不稳的刘黑闼大败,仅仅带着几百名骑兵逃走。

李建成派骑将刘弘基追击。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春正月三日,刘黑闼逃到饶阳,身边只剩下一百多人,个个饿得头昏眼花。刘黑闼任命的饶州刺史诸葛德威出城迎接,力邀他入城,说是吃顿饭休息一下再走也不迟。刘黑闼怀有提防之心,不肯赴约。诸葛德威流着眼泪一再请求,刘黑闼才勉强接受,但只敢走到城墙旁边的市场中间暂时歇息一下。诸葛德威立即送来了饭食,刘黑闼等人饿虎扑食般大吃特吃起来,结果饭还没吃完,人已成为诸葛德威的阶下囚了。

刘黑闼被押送到洺州后,李建成立即把刘黑闼和他的弟弟刘十善一道送上了断头台。对此,刘黑闼在无可奈何之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本来在家中好好种菜除草,被高雅贤那帮人害我到如此地步啊!”

就这样,经过三个月的“革命与反革命”,刘黑闼叛乱全被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