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隋是唐非
7708000000034

第34章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2)

按理说,对于杨侗的忽悠,宇文化及和李密都应该很快识破才对,然而,两人竟然很是默契地给杨侗做了回复,两个大大的“诺”字。

宇文化及之所以会答应,原因有二:一是篡位后的他不敢轻易进洛阳城,因为洛阳城里不仅有小毛孩杨侗,还有“威武大将军”王世充,轻易进城等于自寻死路;二是他的四肢显然比头脑发达,觉得杨侗的话很在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攻下粮仓后,他才能弈活天下这盘棋。

也正是因为这样,走到洛阳城边的宇文化及接到信后,并没有大叫“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之类的乞求话,也没有发出“不开城门者,一律格杀勿论”之类的唬人话,而是直奔李密的黎阳仓。若取了黎阳仓,再取洛口仓,这个乱世,拥有两大粮仓,便拥有了坐拥天下的资本。

“史班长”李密之所以接受杨侗的“招降”,原因有二:一是形势所逼。洛阳坚城已经让他吃尽了苦头,又来了宇文化及这只老虎,如果他选择站边靠队,他很可能面临杨侗和宇文化及的双重夹击,那时处境便更加不妙了。二是心理素质不过硬。“许三多”李渊的突然崛起和强大让李密感到不安,他觉得已经荣升为“二号首长”的李渊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自己“大哥大”的地位,如果不及时转变方式,调整战略,自己就可能马上沦为“二号首长”、“三号首长 ”,直至末位淘汰。爱情要有三十六计才能随时保持美丽,才能得分不被判出局。李密觉得权力场上更需要三十六计,要声明和对手关系,要故弄玄虚,三十六计,和为上计。因此,他一边在“诺”的同时派人去致谢,另一边调兵遣将,准备全力和宇文化及进行大PK。

(4)黄粱一梦

面对宇文化及像雾像雨又像风的突然造访,黎阳仓的守将徐世勣不辱主子李密的厚爱,把黎阳仓守得“月朦胧、鸟朦胧、人更朦胧”—宇文化及的大军别说看见人和粮食了,根本靠近不了粮仓。而与此同时,李密却率大军驻扎在清淇(今河南省淇县东南),来了个坐山观虎斗。

李密之所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原因是想用这种“迂回”战术,等、拖、卡来拖死宇文化及。

事实上,宇文化及碰上李密这颗钉子,攻不能攻(徐世勣按照李密安排坚守不出),退不好退(没有退路),睡不好睡(怕李密和徐世勣偷袭),只能望着近在咫尺的粮仓垂涎三尺却无可奈何。

这时,李密觉得是动嘴的时候了。他跑到阵前来找宇文化及,宇文化及一见,心中大喜:我正想跟你决战呢,你来得正是时候啊。正当宇文化及要下达决战令时,李密却充分发挥口才优势,只一句话就让宇文化及呆若木鸡了。

“这仗还要打么?”李密没头没脑地来了这么一句。

“不打,干啥?”宇文化及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

“你现在已经到穷途末路了,还要死撑么?”李密说着顿了顿,看着张着嘴巴可以吞进一个鸡蛋的宇文化及,马上教了他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解析:你祖上原本是匈奴人的奴仆“破野头”氏,后来跟着主人改姓“宇文”,你父子家人因为受到隋朝的恩惠才得以富贵不可言,要懂得知恩图报才对啊。

第二个关键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解析:杨广有错,国家有难时,你应该冒死劝谏才对,怎么能弑君篡位,滥杀无辜呢?

第三个关键词: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解析:你现在干了祸国殃民,天地不容的大恶事,必定自取灭亡,不行等着瞧。如果能早点投降于我,还可以保全家族后代不受株连。

李密妙语连珠,目的只有一个,对宇文化及劝降。

按照PK赛的规则,接下来轮到宇文化及辩解了,沉默半晌的宇文化及憋了半天,只说出一句话来:“战场上谈的应该是战事,这些书本上的话怎么能在战场上说呢?”

宇文化及的话音未落,战场上顿时跌落眼镜无数,李密头摇得像拨浪鼓,良久,发出这样的感叹来:“宇文化及是个平庸得不能再平庸之人,不是块当皇帝的料,顶多是赵高之辈。杀鸡焉用牛刀,我拿根打狗棒就能打得他屁滚尿流。”

说完这句话,李密开始和宇文化及进行“零距离”的接触战,数次交战,宇文化及大军都以失利告终。最终,两军在童山(今河南浚县西南)进行了惊心动魄的大决战,李密笑到了最后,宇文化及在败势无法挽回的情况下,带领残兵将败逃往魏县(今河北大名西南)。

获胜后的李密却喜忧参半,喜,那是不用说了,打败了宇文化及,生擒了“甲级战犯”弘达等人。忧是尽管胜利了,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李密的革命军在决斗中也伤亡惨重。

正在这时,李密又接到了一大“喜讯”—越王杨侗召他入朝。

这对李密来说的确是天大的好事,一旦入朝成功,那就等于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洛阳。那么,他就可以和李渊一样走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道路,自己可以不用复员了,也可以当“许三多”了。这是天下掉馅饼的好事啊,因此,他马上带领部队向洛阳进发,在路上甚至发出了“得意的笑”,然而,他很快体会到了什么是“失落的哭”。

让他哭的不是别人,正是老对手王世充。因为,李密还只走到半路的温县时,洛阳城里就发生了激烈的“窝里斗”。

王世充的才干有目共睹,在与李密交锋中却是一败涂地,最后输得只剩下裤衩的王世充只好做起了“缩头乌龟”,躲进了洛阳城,成了洛阳王杨侗手中最后一张王牌。然而,杨侗很快就后悔了,因为王世充进城后,杨桐很快就体会到了什么叫“傀儡”。

王世充有雄心,也有野心,他到了洛阳后,天下形势一塌糊涂,野心勃勃的王世充趁机在洛阳城里培养嫡系势力,很快就架空了越王杨侗。

越王杨侗在“无可奈何权落去”的同时,便想借李密这张外牌来打击王世充这张王牌。因此,当李密成功击败宇文化及后,杨侗马上召李密入朝,目的就是想让李密来对抗王世充。

而王世充也不是“鱼腩”,自然不会放李密进洛阳来和他分这块大蛋糕。

于是,王世充一方面加强各项防御工作,做好舆论宣传,大致意思就是说李密是个杀人恶魔,一旦到了洛阳,我们还有活路么。另一方面对杨侗来了个杀一儆百的告诫和威逼,斩杀了元文都、卢楚、郭文懿、赵长文等洛阳五贵,意思很明确,杨侗你小子给我老实点,否则我一旦翻脸不认人,洛阳五贵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事实上,王世充的下马威威力果然大,杨侗吓得大气不敢喘一口,独自一人躲到后宫哭泣去了。兴冲冲往洛阳赶的李密也被吓出一身冷汗,马上停住了得意的脚步,开始思索何去何从。

思来想去,李密觉得此时去洛阳太冒险,冒险是项技术活,没有十分的把握不能轻易去做,最终,又退回了自己的根据地。

李密退兵后,王世充再也等不及了,逼迫已身陷囹圄的杨侗早日禅让皇位给自己。为此,他威逼利诱都用上了,然而,杨侗年纪小志气却不小,回了这样斩钉截铁的话:“你可以要了我的命,但要我把皇位禅让给你,没门。”

当然,杨侗再强硬也无法阻挡王世充,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四月,王世充称帝。六月,王世充用一杯毒酒送杨侗到极乐世界去了。

杨侗临死前不是惦念着国家,他已知道国家扶不起了,而是惦记着一个女人—他的母亲。

“如果能再让我见一眼母亲,我死而无憾。”杨侗恳求道。

“不行。”王世充拒绝了。

“但愿下辈子不要生于帝王尊贵之家。”杨侗在发出这样的感叹后,喝下了那杯毒酒。

(5)向左走,向右走

王世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日子并不好过,因为他虽然占有洛阳这座坚城,城中除了一样什么都不缺,缺的那样却要命:粮食。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士兵的温饱问题没法解决,如何守城,如何打仗?

为此,王世充很快想到一绝招,借粮。向谁借?向老对手李密借。

这个时候的李密日子并不好过。因为他虽然打败了宇文化及,但除了损兵折将,什么好处都没有捞到,自己没能“挟”到杨侗,反倒让王世充捡了个便宜,一跃成为洛阳王,这是李密不愿看到的。

因此,按理说王世充想从李密这里借粮食,无异于痴人说梦,然而,事情的进展却出人意料,李密不但答应了王世充的请求,而且还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看起来,喜羊羊和灰太狼还是能够合作的。

李密之所以这么做,不是傻也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因为他和王世充一样,同样需要生存。

王世充有“衣”(拥有坚城洛阳)无“粮”,而李密恰恰有“粮”(拥有两大粮仓)无“衣”(没有坚城可守)。而要想“丰衣”,除了需要坚强的实力外,还需要拥有强大的资本。这个资本来源于金钱。

李密急需大量的钱财来购买军需,从而武装自己的瓦岗军去攻城拔寨。事实证明,王世充仿佛看透了李密,他提出的借粮方案就是以金银布帛来换李密的粮食。

你需要我的粮,我需要你的钱,两人便像干柴烈火一样一点就着。

达成粮钱交易后,李密很快变成了“富翁”。但李密很快发现富翁并不好当,原因是以前每天前来投靠自己革命队伍的隋军络绎不绝,交易后,投靠的人却日益减少,到后来竟然发展到了十天半月望穿秋水也难盼到一个降兵。

原因是粮钱交易后,洛阳城很快便摆脱了粮荒,原本动摇的军心开始稳定,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还有谁会去投降李密当“反贼”呢。

眼看形势不妙,李密马上来了个两步走:

第一步:单方面撕毁战略合作条约,禁止再卖粮食给王世充。

第二步:火速出台新的悬赏政策,用糖衣炮弹来招降纳叛。

李密的目的很明确,第一步要断了王世充的“粮”,第二步要断了王世充的“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赏之下必有降兵,前来归降的隋军士兵又开始逐渐增多。

归降的士兵与日俱增,瓦岗军的怨气也与日俱增。原因是李密太注重过程,不注重细节,对前来归降的隋军又是赏赐又是加封官爵,却冷落了自己的老部下。有首歌唱得好: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李密可能是想,都是一家人了,还讲什么客气?先给新兵一些甜头,安定他们的心,到时候得了天下,会少了你们老哥们的好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