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隋是唐非
7708000000003

第3章 北魏王朝的前世今生(2)

尔朱荣不但人长得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更重要的是肚子里有货。他的“根据地”在山西,闲时没事时,玩一个很特殊的爱好—练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结果在他的魔鬼训练营中,成功打造出了一支精锐骑兵,至于这支精兵的威力如何,马上将为你揭晓。

胡太后拉着尔朱荣的手,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二话不说就命他为“剿匪大将军”。并且说了一句很深情的话: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就全靠将军您了。

事实证明,尔朱荣是天生的军事家。他虽然初出茅庐,却显得老练异常,用诱敌之计以少胜多,大败葛荣的数十万大军,致使葛荣本人落得个“尸骨露于野”的悲惨下场。

力挽狂澜于既倒,一战成名的尔朱荣自然成了“草根英雄”。回来时受到了胡太后的亲自接见。

有尔朱荣在,胡太后放心了,她继续着自己纸醉金迷的生活。

如果你认为尔朱荣满脑子只是为国尽忠,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他的心大得很,不单单只想当“草根英雄”,他更想趁天下动乱不安时浑水摸鱼,分到一杯羹。

尔朱荣开始招揽各方势力,密切注视着朝廷里的一举一动。待羽翼丰满后,尔朱荣开始了他的“追梦之旅”,他打着为孝明帝报仇的幌子,突然发动政变,带领精锐铁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洛阳,诛杀了正在床上和男宠“颠鸾倒凤”的胡太后。

“十恶不赦”的胡太后死得并不孤独,因为和她陪葬的还有二百余位大臣。

公元528年,“清君侧”成功的尔朱荣立彭城王元勰(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弟弟)的第三子元子攸为皇帝,便是孝庄帝。

接着尔朱荣又来了个“三步走”。

第一步是安内。采取的措施是:联姻。尔朱荣将自己的女儿尔朱英娥嫁给元子攸为皇后,自己当了正宗“国舅爷”,既稳住了元子攸,又给自己控制政权添加了双保险。

第二步是攘外。采取的措施是:枪杆子下出政权。尔朱荣不愧是军事天才家,此后接连平定邢杲,屠灭元颢,擒拿万俟丑奴,使本已无力回天的北魏王朝又枯木逢春,重新屹立在北方大地。

第三步是掌权。采取的措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安内和攘外后,尔朱荣一手遮天,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有滋有味。很快,他不安于现状,对帝位虎视眈眈起来。

然而,他不会知道,他立的这位借以避人耳目的“傀儡”孝庄帝并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而是选择了“奋力一搏”。

公元530年农历八月,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却成了尔朱荣的祭日。孝庄帝叫尔朱荣去朝中“商量”国事。尔朱荣哪有提防,从驻地晋阳出发,大摇大摆就去了洛阳,结果早已布下“局”的孝庄帝没有让机会白白溜走,那些埋伏的刀斧手把尔朱荣砍成了肉酱。

大意失荆州,诚如斯言。

(3)一锅粥

尔朱荣死了,这一刀痛快是痛快了,但孝庄帝高兴不起来,尔朱荣虽罪该万死,可他是维护北魏安稳的定海神针。只要他在,谁都不敢放肆。现在他死得如此突然,潘多拉的盒子又再次打开了,刚刚安稳的北魏王朝又将陷入群魔乱舞的疯狂之中。

腐败的政权,残缺的国情,让他这个“愣头青”来收拾残局,真是有点赶鸭子上架的味道。

既然是残局,那就注定充满无数变数,就在孝庄帝感到手足无措时,给他“收官”的人却出现了。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尔朱荣的侄儿尔朱兆眼看叔父惨死,他也不是吃素的主儿,收集叔父的残留兵力,打着报仇雪恨的旗帜,又来了一次血洗京城,结果孝庄帝理所当然地成了“血债血还”的牺牲品。

经此巨变,朝廷再度削弱,已成乌烟瘴气弱不禁风之势。

山雨欲来风满楼,该来的终究会来,压垮大魏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已经呼之欲出。

尔朱兆复仇成功,依然借鉴叔父的做法,重新又立了个元家后代中很小的元恭为皇帝,这就是节闵帝。

青出于蓝胜于蓝,事实证明,尔朱兆的眼光果然比叔父高些,立的这个节闵帝,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老老实实做他的“打工皇帝”。他知道做“打工皇帝”有“打工皇帝”的潜规则,规规矩矩,安安分分,只图自己能在皇帝这个职位上长久地打工下去。

事实上,对于节闵帝的听话,尔朱兆也感到很满意,他甚至都想好了,就这样让节闵帝一直为他打工下去。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尔朱兆一厢情愿的想法很快就破灭了。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尔朱荣死后,他的两位得力干将高欢和宇文泰坐不住了,他们和主子一样远大的志向一天天膨胀起来。

首先打破僵局的是高欢。这位仁兄趁着动乱,去了一趟河北,那里是他庞大的家族势力所在地,在他的糖衣炮弹诱惑下,很快就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然后,又是老掉牙的故伎重演,以“清君侧”为由,率军攻入京城,在把尔朱兆一剑穿心的同时,连尔朱氏的九族也没有放过,丝毫不念旧主子的恩情,完全学会了厚黑学中快准狠的精髓。

与此同时,“打工皇帝”节闵帝神秘失踪,原因“你懂的呀。”。随后,高欢立元子攸的族侄元修为新的“打工皇帝”—孝武帝,而自己则在潼关以东关起门来做他的“土皇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眼看高欢冒天下之大不韪,弹指一灰间成就了自己的“霸业”,宇文泰不服气了。他非但不服气,而且很震怒。他和高欢来了个道不同不相为谋—远走长安。长安是个好地方,宇文泰决定在这里安居乐业,奋发图强。就在他决定学高欢找个“打工皇帝”来过把瘾时,想当“打工皇帝”的人却主动前来应聘了。

应聘者的身份和地位果然非同一般,竟是被高欢拥立的孝武帝。

原来,乖顺的孝武帝当了几年“打工皇帝”后,对这种压抑的生活感到了极端的厌倦,更重要的是心里害怕。虽然他万般含辱隐忍,一点风吹草动都不敢有,只为能波澜不惊地过完一生。然而,他对生命却看得很重。他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的剩余价值一旦被掏空,那么剩下的唯一出路就是淘汰。

对于皇帝来说,淘汰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找不到第二条出路。

于是乎,当了两年“打工皇帝”的孝武帝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踏上了追寻梦想和追求的征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行遍千层山踏过万重水,来到了美丽富饶的长安。

由洛阳西通长安的官道上,商贩走卒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当今皇帝会混在他们一堆,气喘吁吁地赶路吧?

孝武帝选择宇文泰,想换一个新主子,改善一下“打工生涯”。然而,事实证明,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

正急于寻找“托儿”的宇文泰自然接受了他的应聘,随后孝武帝满心期待宇文泰能“厚待”自己,结果等来的是宇文泰对他的无视,不但无视,简直不闻不问。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当初在高欢手下打工呢,高欢除了对权力“吝啬”外,其他的好歹还会尽量满足,丰衣足食,日子虽然无聊,却也逍遥自在。而如今到了长安,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简衣粗布,以至于孝武帝发出这样的感慨:皇位呀皇位,那么多人辛苦争你,却换不来一顿好饭吗?。

不满与日俱增,被“冷藏”的孝武帝没有安安分分地躲进皇宫成一统,而是开始了他的小动作。当然,他的小动作离“造反”两个字还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他是想以“捅娄子”的方式来表达对宇文泰的极度不满和强烈抗议,从而引起宇文泰的重视,最终目的也很简单:改善自己的环境和待遇。

孝武帝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那些造谣生事之类的不安分的小动作,很快就引起了宇文泰的重视。就在宇文泰观望期间,孝武帝越发来了精神,非但没有松手,反而有变本加厉之势。于是乎,宇文泰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孝武帝有造反之心,这样的人不能留。

本着他留我走的原则,宇文泰这回没有丝毫心慈手软,“刷刷”就给了孝武帝两剑。

就这样,宇文泰踏着孝武帝的尸骨,建立了西魏(公元535年),并且仍立乖顺的孝文帝孙子元宝炬为皇帝,是为西魏文帝。

与此同时,“弃皇”高欢另立一位亲王之子、十一岁的元善见为皇帝,是为闵帝,同时迁都于邺(今河南安阳),建立了东魏。

至此,盛行一时的北魏彻底分裂,历史翻开新的篇章,有诗为证:

权去生道促,忧来死路长。

怀恨出国门,含悲入鬼乡。

隧门一时闭,幽庭岂复光。

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

昔来闻死苦,何言自身当。

备注:

各位看官,仅仅这第一章,我们可以来数一数死了多少皇帝,多少牛人。

第一个皇帝:北魏孝文帝,死因:被亲生母亲毒死。

第二个皇帝:北魏孝庄帝,死因:被尔朱兆造反杀死。

第三个皇帝:北魏节闵帝,死因:被高欢造反杀死。

第四个皇帝:北魏孝武帝,死因:被宇文泰杀死。

第一个牛人:胡太后,死因:被尔朱荣造反杀死。

第二个牛人:尔朱荣,死因:被孝庄帝设计杀死。

第三个牛人:尔朱兆,死因:被高欢杀死。

短短七年,死了四个皇帝,三大牛人,看来,这当皇帝和当牛人的,干的是世界上风险最高的职业。

其实,整本《隋是唐非》,写的都是这种动荡之下的政局,天下大乱,更显出和平的珍贵。至于全书中一共死了多少皇帝和牛人,我们不再一一列出,您若有兴趣,可以自己慢慢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