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隋是唐非
7708000000018

第18章 对角戏(3)

“可是,他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杨素话中有话。

“拥太子派都烟消云散了,现在还有谁在帮他?”杨坚问。

“大皇子在这一刻灵魂附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他把东宫闹得鸡犬不宁,惨不忍睹……”

“够了,够了,大皇子看样子是真疯了,无可救药了。”杨坚下了这样的结论。

从此,杨坚算是彻底对杨勇死了心,对他再也不管不闻不问了。

从此,东宫庭院深几许,谁家太子独自悲。

(5)斩草除根

杨勇算是被打压得差不多了,杨广并没有得意忘形,冷静地把目光停留在三个弟弟杨俊、杨秀、杨谅身上。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因此,此时的三个弟弟都是杨广的眼中钉,肉中刺。

首先,我们来说说杨俊。作为杨坚的第三子,杨坚在黄袍加身时,杨俊被任命为秦王。12岁时被加封为右武卫大将军,统领关东兵马。18岁时和杨广一道参与了伐陈大战,结果立下汗马功劳,收服周罗睺等陈国悍将,一时声名大振。后来杨坚问他要什么赏赐,他诚惶诚恐地说道:“谬当推毂,愧无尺寸之功,以此多惭耳。”引得杨坚赞不绝口,称他这般谦逊实难可贵,于是任他为扬州总管,后来改任并州总管。

然而,杨坚不会知道,他的这个宝贝儿子是一个集优点和缺点于一体的人。优点很突出,缺点同样很突出。

杨俊的优点是:仁厚慈爱。特点是:崇敬佛道(据说信佛信到痴迷的地步,曾提出出家的请求,被隋文帝驳回)。缺点是:奢侈好色(宫室修建得堂皇富丽,后宫美女如云,常常左拥右抱花天酒地于宫殿之上)。

杨俊因为太好色,冷落了王妃崔氏。崔氏见杨俊天天寻花问柳,夜夜笙歌,唯独不到她的房间来“施舍雨露”,结果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一次乘杨俊不注意,在杨俊食用的哈密瓜里下了“七步断肠散”,还好,七步断肠散是假冒伪劣产品:杨俊吃了瓜后,走了七步倒是倒了,但并没有断肠。

就是这样一次家庭风波,却被杨广抓住无限放大了,经过他的舆论一宣传,很快杨坚就知道了这件事。杨坚认为这样的家丑很给自己丢脸,因此大怒之下,直接进行了宣判:处死元凶崔氏,免除杨俊官职。

杨坚的处理结果让杨俊很快就享受到了和废太子杨勇一样的待遇,被囚禁在秦王府。也不知是七步断肠散的余毒未除,还是抑郁成疾,总之,不久杨俊就病了,随后恶化,最后竟然一命呜呼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杨坚干哭数声算是对这个宝贝儿子的最后交代。

其次来看杨坚的第四子杨秀。

与杨俊的从小聪颖相比,杨秀的长相很对得起他名字里的秀。史书记载杨秀:有胆气,容貌魁伟,美须髯,多武艺,甚为朝臣所惮。这样的“全才”人物,按理说杨坚应该很喜欢才对,然而,杨坚对他却一直很不喜欢,原因正如他所说的一句话:“秀儿不得善终啊,我在世的时候他不敢轻举妄动。我一旦归西,他必然会选择造反这条不归路啊。”

杨坚说这话是有原因的,作为益州总管,杨秀独居一隅,杨坚原本要他在四川干出一番事业来,但杨秀到了富饶的蜀地,便开始享受起来,当起了不可一世的一方之王。

就在杨秀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时,太子杨勇的被废引起了他强烈的不满,他用激烈的言词,强烈地表示支持大哥,强烈谴责二哥的无耻行为。

尽管杨秀只是发发牢骚,出出怨气,而且做得很隐蔽,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的不满,杨广很快就知道了。击倒杨勇,打垮杨俊后,杨秀本来就成了杨广理所当然的打击目标,杨秀的公然反对更让杨广下定了“除之”的决心。

杨广使了一个眼色,该杨素上场了。诬陷是这位文武齐全老将的拿手好戏。只见他向杨坚打了几个小报告,大意是说杨秀想造反。

杨坚马上就下诏了,诏杨秀回京。

接到杨坚的诏书,杨秀犯难了。去无好去,此时如果去京城定没有好事啊。于是他决定公然违背杨坚的命令,不去京城,理由就跟一些不愿上学的小学生找的借口一样:我病了,暂时不能远行。

杨坚明显是对杨秀极度不信任才命他去京城接受考查,如果杨秀不去,杨坚肯定会认为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从而证实四子确实是心怀不轨。杨秀没有预想违令的后果,他手下的司马源师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劝他还是去京城一趟为妙。

杨秀以“这是我自家的事,不用您这些外人来管”为由回绝了。源师眼看杨秀一意孤行,只能摇头长叹。果然,听说杨秀拒绝来京,杨坚又惊又怒,立马做出如下批示:撤销杨秀益州总管的职务,令他回京另有重用。同时任命独孤楷为益州总管,即日去成都上任。

独孤楷来了,杨秀不得不回京了,因为此时他的地盘已属于别人了。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的他走得很慢,边走边游山玩水,这一走居然走了三个多月才到达京城,慢得好似印度的火车。

没料到的是,当自己诚惶诚恐地走进城时,居然得到了杨坚的热烈欢迎。喝着杨坚为他举行的接风酒,杨秀嘴中“我错了”三个字如鲠在喉,数度想说但终究没能说出口。随后隋文帝给他安排了一个“五星级宾馆”—大牢。

当走进大牢,杨秀终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杨秀马上被移交给司法部门。如果此时杨广不抓住这个机会给杨秀最后一击,那杨广就不是杨广了。接下来是杨广的表演时间,他派人做了两个木偶人,俩玩偶双手束缚,心上钉钉,脚戴链锁,并且还有两个非常好听的名字:杨坚和杨谅。然后派人秘密地埋在华山之下。

这些铺垫做好后,最后轮到杨素出场了。他负责去华山挖木偶人,然后把挖出来的木偶人交给杨坚。

杨坚看后发出这样惊怒的感叹:天底下难道有这样的不孝之子吗?

随后司法部门按照杨坚的意思,对杨秀作出如下判决:贬为庶人,终身幽禁。

从此以后,杨秀长年被囚禁在内侍省,剥夺了与妻子儿女相见的权利,他手下百余名幕僚官员的人头也先后落地。考虑到杨秀一个人也孤单,隋文帝给了杨秀两个少数民族奴婢负责他的生活起居,算是对他最后的恩赐。

最后来看杨坚的第五子杨谅。

最小的儿子一般都最得父母的宠爱,杨谅也不例外。公元597年,杨谅被任命为并州总管,杨坚给他的管辖范围是“自山以东,至于沧海,南拒黄河”,一共有五十二州,包含了今天的晋东、豫东、河北、北京、天津、山东等地区,管辖之广,权力之大可想而知,是所有地方官员中的“大哥大”。

杨勇被废,杨谅和杨秀一样,也心怀不满,杨秀和他的名字一样,不满都从脸上“秀”出来,而杨谅却和四哥相反,虽然不满,但 “谅”在心里。

其实,他心里早已萌生了夺取帝位之远大理想。要想夺取帝位,靠的是实力,而实力的体现就是军队,正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杨谅为了让自己能光明正大地扩军,立马向隋文帝打了这样一个报告:突厥常常侵犯边境,应该增修武备。

隋文帝对杨谅宠爱之极,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因此,杨谅马上就开始大刀阔斧地干起来,又是招兵又是买马,忙得不亦乐乎。很快就拥有了数万亲兵。

正在这个节骨眼上,突厥对边境进行了不间断的“打草谷”,被惹怒了的隋文帝决定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于是命令杨谅带兵去剿匪。

当初,杨谅扩军的借口是为了抵御突厥的骚扰,现在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只好硬着头皮带着自己好不容易拉扯起来的亲兵开赴战场。突厥人打的是游击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完全属于“不羞遁走”类型,结果杨谅的几万亲兵很快就被突厥人拖得所剩无几。

杨谅剿匪失败,杨坚不干了,马上下了处罚令:解除杨谅手下八十多名部将的职务,让他们到五岭以南(今两广一带)的荒野之地去“劳改”和“反省”。

按理说杨坚这是杀鸡儆猴,只是想给最宠爱的儿子敲响警钟,以便日后戴罪立功。没有受到惩罚的杨谅应该有自知之明才对,然而,杨谅一心想的是自己的“宏图伟业”,他认为如果自己一手打造出来的嫡系部将都走了,将来还指望谁来帮自己。于是,他立马上书为部将们求情,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什么“吃一堑长一智”之类的大道理都用上了,满以为凭父皇对自己的宠爱,定然会手下留情,降低处罚标准。

然而,他没有料到,这却触怒了杨坚,父皇对杨谅说了这样一句话:“你小子给我听着,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你想留着这些心腹是何居心。我警告你,你要是敢在我百年归西后谋反,到时候自然会有人剥了你的皮抽了你的筋。”

从此杨坚对杨谅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由宠爱变成了猜疑。而事实证明,这是放荡不羁的杨谅听到的父亲对自己的最后一次“教训”,因为,不久,杨坚的生命就走到了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