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鲁迅读过的书
7705900000102

第102章 宗教部(175种)(3)

[唐]道宣撰。《日记·甲寅/9/17》提及此书,参《金刚经论》条说。此书后来寄周作人阅,参《文殊菩萨所说善恶宿曜经》条说。

■《金刚经、心经略疏》

《金刚经》与《心经》之合订本。见《日记·甲寅/5/31》,参《思益梵天所问经》条说。

■《金刚经嘉祥义疏》

[后秦]鸠摩罗什译。1部2册,许季上赠,见《日记·乙卯/9/7》。嘉祥,即嘉祥吉藏,隋末唐初之高僧。鸠摩罗什,后秦高僧。与真谛、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原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幼年出家,初学小乘,后遍习大乘,精通汉语文。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兴派人迎至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率弟子僧肇等八百余人,译出《摩诃般若》、《法华》、《维摩》、《阿弥陀》、《金刚》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和《大智度论》等论,共74部,384卷(一说35部,284卷)。所介绍之中观学说,为后世三论宗之渊源。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时称“四圣”。

■《金刚经六译》

6种《金刚经》译本。见《日记·甲寅/5/31》。参《思益梵天所问经》条说。

■《金刚经论》

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1册。许季上自常州天宁寺邮购来,鲁迅同时得到《十八空百广百论》1册《、辩正论》1部3册《、集古今佛道论衡》1部2册,《广弘明集》1部10册等。见《日记·甲寅/9/17》。

■《金刚经智者疏、心经靖迈疏》

合订本。见《日记·甲寅/5/31》,参《思益梵天所问经》条说。智者,即隋天台智者;靖迈,唐初高僧。

■《金刚经宗通》

[明]曾凤仪撰。2册,《日记·甲寅书帐》提及此书。曾凤仪,湖南衡阳人。字舜征,号金简。仕至礼部郎中。宗陆象山之理学,隐退之后,于乡中设书院讲学,门人颇众。偶遇一僧,争论三日,由是信佛。

■《金光明经》

佛经。“九一八”事变后,上海、北京等“要人”有联名发起“金光明道场”之类“佛法救国”、“经咒救国”活动。鲁迅在《南腔北调集·真假堂吉诃德》对此作了批评。《金光明经》具名《金光明最胜王经》(依据梁真谛三藏所传)。

■《金七十论》

自在黑作,[南朝陈]真谛(499-569)译。《日记·1921书帐》提及此书。

自在黑,约当四、五世纪间人。印度婆罗门种之数论派学者,姓拘式。真谛,梵音译波罗末陀,亦名亲依,梵音译波罗陀,是西印度优禅尼国人。南朝梁时来华,受到梁武帝热情接待,但不久侯景之乱暴发,梁武帝被困死。真谛便浪迹各地,居无定所。后译有《摄大乘论》、《俱舍论》和《大乘唯识论》等。真谛之学于乱世无所伸张,距理想甚远,曾有厌世自杀之意,被助手慧恺发现,未果。从真谛所译典籍看,他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唯识无尘”论。

■《经律异相因果录》

[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1册,周作人寄阅,见《日记·乙卯/2/8》。

■《景德传灯录》

[宋]道原撰。传记。有《四部丛刊》本。见《日记·1935/10/14》。该书为禅宗第一部“灯录”体人物传记。它记录了禅宗的传承谱系,以记录人物言行为主,其中一些言行具有“公案”的性质。该灯录所记世次,上起“七佛”,下至禅宗六祖慧能之门下,总1712人。

灯录,禅宗文本文体,一般有史有论,记录本宗师承及其禅宗公案与思想,意谓“灯火相传”。

■《净土经论十四种》

14种净土宗典籍的合编。总4册,《日记·丙辰书帐》提及此书。

■《净土十要》

[明]智旭编,[清]成时删注。10卷。《书信·210903致周作人》等提及此书。此书购自崇文门外卧佛寺,见《日记·1921/9/3》。

■《居士传》

[清]彭际清撰。56卷。该书为300名居士立传。《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打杂集〉序》、《日记·甲寅/10/25》等提及此书,参《天人感通录》条说。

■《决疑论》

[唐]李通玄撰。即《华严决疑论》。4卷。《日记·甲寅/4/19》提及此书,见《选佛谱》条说。

李通玄,世称李长者,又称枣柏大士,是唐代的华严学者,河北沧州人。青年时钻研易理,中年后,专攻佛典,潜心《华严》。开元七年(719年)春,他携带新译《华严经》到太原孟县西南同颖乡大贤村高山奴家,造论阐明经义。三年足不出户,日晨只食枣十颗、柏叶饼一枚,由此世称枣柏大士。后又携论稿移居神福山原下的土龛(即太原寿阳方山土龛)继续撰述,经过五年告成,称《新华严经论》。又作《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就是本书。

■《楞伽经论》

三种论述佛教典籍《楞伽经》的书。《日记·1921/6/18》提及此书。

■《立世阿昙论》

[南朝陈]真谛译。鲁迅于崇文门外卧佛寺为周作人购得,见《日记·1921/6/22》。

该书为净土宗佛教经典,对地狱多有描述。

■《莲花面经》

佛教经典。有隋代那连提黎耶舍(490-589)汉文译本。上卷有故事说:“阿难,譬如师(狮)子命绝身死,若空、若地、若水、若陆所有众生,不食彼师子身肉,唯师子身自生诸虫,还自食师子之肉。阿难,我之佛法非余能坏,是我法中诸恶比丘,犹如毒刺,破我三阿僧祗劫积行勤苦所积佛法。”这里指比丘(和尚)中破坏佛法的败类。《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用了“狮子身中虫”这个譬喻。《伪自由书·后记》也提到这个典故。

那连提黎耶舍,北印度乌场国人。姓释迦,属刹帝利种。又称那连提耶舍,或简称耶舍。北齐年间来华,抵邺城,受文宣帝厚遇,住天平寺译经,隋时继续译经。译有佛典多部。

■《林间录》

[宋]惠洪(1071-1128)撰。《日记·甲寅/9/6》提及此书,参《十二因缘》条说。参《老子翼》。

《四部提要》评价作者说“:既役志於繁华,又溺情於绮语,於释门戒律,实未精严,在彼教中未必据为法器。……然所作石门文字禅,释家收入大藏,又普济《五灯会元》亦多采此书,盖惠洪虽僧律多疏,而聪明特绝,故於禅宗微义,能得悟门。又素擅词华,工於润色,所述释门典故,皆斐然可观,亦殊胜粗鄙之语录。在佛氏书中,固犹为有益文章者矣。”

惠洪,僧人,字觉范,后易名德洪,俗姓彭,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黄庭坚喜其聪慧,教之读书,后为海内名僧。其诗词多艳语,虽出家却未能忘情绝爱。著有《石门文学录》、《筠溪集》、《天厨禁脔》、《冷斋夜话》等。

■《龙舒净土文》

[宋]王日休撰。《日记·甲寅/9/16》提及此书,参《长阿含经》条说。此书后来寄周作人阅,参《文殊菩萨所说善恶宿曜经》条说。

王日休,字虚中,庐州(安徽合肥)人。南宋高宗年间在世。训诂注解《六经》、《论语》、《孟子》文义数十万言,某日忽然全部舍弃,专修西方净业,过着粗衣淡饭的生活,每日以礼佛忏拜为功课。所著《龙舒净土文》,用来教导众生,上自王公士大夫,下至屠夫、乞丐、僮仆奴婢,都以净土法门劝勉引导他们皈依佛门。

■《楼炭经》

又称《大楼炭经》。阿含部经典之一。2册。《日记·1921/4/30》提及此书。

《楼炭经》今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内载须弥四洲之相状、世界之成立及其破坏时期等。本经有四部同本异译。

■《洛阳伽蓝记》

[北魏]杨之著。鲁迅多次征引此书文字。《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就引用并批评了此书关于北人轻视南人的意见。

杨之,又作杨炫之、羊炫之、阳炫之。北平(今河北保定)人,北魏、东魏都曾做官,但虔心佛教。曾面见菩提达摩,得其开示。

《洛阳伽蓝记》以洛阳寺院为纲目,涉及了社会政治、风俗习惯、人情风貌、地理沿革以及社会传闻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书中曾两次记录了菩提达摩的行迹。

■《洛阳伽蓝记钩沉》

[清]唐晏撰。专志。1部2册,上海中国通艺馆购得《,日记·1934/1/6》提及此书。

唐晏,名震钧,字在廷,辛亥后,乃更今名,号涉江,一字元素,喜塔腊氏,满族人。

■《梦东禅师遗集》

[清]际醒(1741-1810)撰,唤醒等辑录。别集。许季上赠,见《日记·戊午/5/21》。

际醒,河北省丰润人,俗姓马,字彻悟、纳堂,号际醒,又号梦东,又称梦东老人。继莲池、益而起,宏阐净土法门于京北之红螺山。海内称净土门庭首推红螺。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际醒早年文字悉自焚弃。门人唤醒、了睿辑录余烬。益以晚年所作。由际醒手自删定为两卷。际醒逝后,门人松泉刻于北方即此书。

■《弥勒菩萨三经》

[南朝宋]居士沮渠京声译《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佛说弥勒下生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佛说弥勒大成佛经》3经1册。《日记·丙辰/1/28》提及此书。

■《妙法莲花经》

敦煌藏经。鲁作《法华》。大约为唐五代人钞录。收入京师图书馆,存2篇,鲁迅及见。《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

■《妙法莲花经》

简称《法华经》。印度传来的佛经之一。通行的汉译本有鸠摩罗什所译。与敦煌藏经《妙法莲花经》为不同版本。《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提及此书。

■《明高僧传》

[明]如惺撰。《日记·甲寅/8/8》提及此书。参《老子翼》条说。如惺,住于天台山慈云寺。博学多闻,尤善文笔,偏好史乘传记之学。

曾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刊《佛法金汤编》,后又续编当代之护法者。偶于史志文集中,见有南宋以来诸僧之行实事迹,即随录之成该书。

■《摹刻雷峰塔砖中经》

即雷峰塔中所藏《陀罗尼经》。1卷,4角,杭州西泠印社购得,见《日记·1928/7/13》等。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涅经》

有多种《涅经》。《日记·丁巳/9/21》提及何种,未详。

《涅经》全称《大般涅经》,是大乘佛法的基本经典之一。《大般涅经》,40卷。北凉昙无谶译,在《大正藏》中第12册。

■《破邪论》

[唐]法琳撰,虞世南序。1册,《日记·甲寅书帐》提及此书。

■《菩提资粮论》

龙树菩萨造,鸠摩罗什释,[隋]达摩笈多译。《日记·甲寅书帐》提及此书。

■《起世经》

[隋]阇那堀多译。《日记·1921/4/27》提及此书。

僧阇那堀多,北天竺人。隋代来华,译有佛经多种。

■《起信论直解》

[明]德清(1546-1623)解。《日记·甲寅/9/6》提及此书,参《十二因缘》条说。

■《劝发菩提心文》

[唐]裴休述。1册,许季上赠鲁迅,见《日记·癸丑/4/6》。后连《等不等观杂录》、《说戏》等赠周作人,见《日记·癸丑/9/16》。

裴休,唐代名相。中年以后,断绝肉食,摒弃诸欲,焚香诵经,世称“河东大士”。他一生的作为,在中国佛教史上,堪受“宰相沙门”的美称。

■《入阿达磨论》

[古印度]塞建陀罗造,[唐]玄奘译。2卷2册,有明刻本。《日记·甲寅/9/6》提及此书,参《十二因缘》条说。

■《入楞伽心玄义》

[唐]法藏(643-712)撰。1卷。《日记·1921/6/18》提及此书。法藏,专宗华严,唐代阐释华严经义学与建构华严教义学的一代学僧。

■《三宝感通录》

[唐]道宣撰。佛教典籍。即《集神州塔寺三宝感通录》。据《日记·甲寅/10/26》,此书寄周作人阅。参《文殊菩萨所说善恶宿曜经》条说。

■《三论玄义》

[隋]吉藏撰。2卷1册,1角4厘购得,见《日记·甲寅/12/6》。

■《善女人传》

[清]彭际清述。信女传记。《日记·甲寅/9/16》提及此书,参《长阿含经》条说。此书后来寄周作人阅,参《文殊菩萨所说善恶宿曜经》条说。

彭际清,少读儒书,慕高攀龙之为人;学佛以后,又慕刘遗民之行为,因这二人往来修学之地同名东林,他乃自题其居曰“二林”,并以之为号。际清的著作颇多,《善女人传》即为其中之一。

■《上堂晚参唱酬语录》

明末清初董说著。董出家后名南潜。参《西游补》条说。

■《胜经宋译》

[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即《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1册。

《日记·丙辰/1/28》提及此书。胜鬘,传为古印度拘萨罗国波斯匿王之女,阿阇国王后,其母即佛陀堂弟摩诃男之养女末利夫人。此经为记述胜鬘夫人劝信佛法的说教。异译本有《历代三宝记》中凉昙无谶译的《胜鬘经》1卷(早佚),唐菩提流志等译的《胜鬘夫人会》(《大宝积经》卷四十八),藏译有胜友等译本2卷,也编入藏译《大宝积经》里。梵本已佚,但在其他梵文论书中还存在断片。此外还有日译本、英译本等。

■《胜经唐译》

《日记·丙辰/1/28》提及此书。参《胜鬘经宋译》条说。

■《十八空百广百论》

《十八空论》、《百论》和《广百论》的合刻,分别为龙树菩萨、提婆菩萨、圣天菩萨造,[南朝陈]真谛、[后秦]鸠摩罗什、[唐]玄奘译。宣统三年刻本。《日记·甲寅/9/17》提及此书,参《金刚经论》条说。

■《十二门论宗致义记》

龙树菩萨造,[后秦]鸠摩罗什译,[唐]法藏记。1部2册,得自于朋友许季市,见《日记·甲寅/7/28》。

■《十二因缘》

又称《十二因缘经》。有元人译本。明崇祯年间刻。鲁迅购自琉璃厂,《日记·甲寅/9/6》:“午后至琉璃厂买《十二因缘》等四经同本一册,《起信论直解》一册,《林间录》二册,共五角五分二厘。又买《大方广泥洹经》、《般涅经》(作者按:即《佛般泥洹经》)、《入阿达磨论》各一部,各二册,共一元五角;严氏《诗缉》一部十二册,一元五角。”

十二因缘,亦称十二缘起、十二有支等,是佛教对众生“三世轮回”流转的缘起的一种具体描述,包括有十二支: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缘是佛教对于情界(一切众生)缘起的一个概括,以无明作为起始,是佛学一大特色。

■《十住婆沙论》

一般以为作者为龙树菩萨,[后秦]鸠摩罗什译。17卷,3册。《日记·甲寅/5/15》提及此书,参《般若灯论》条说。

该书略称《十住论》,是《华严经》《十地品》偈颂的广释。十地,即十住,指大乘菩萨修道之十个阶位。但现存仅译出十地中的前二地(欢喜地、离垢地)。

■《释迦成道记注》

[唐]王勃记,[宋]道诚注。又称《释迦如来成道记注》。《日记·甲寅/10/25》等提及此书,参《天人感通录》条说。此书寄周作人阅,见《日记·甲寅/10/26》。参《文殊菩萨所说善恶宿曜经》条说。

■《释迦谱》

[南朝梁]僧祐撰。5卷4册,7角购得,见《日记·癸丑/12/14》。该书是中国最早根据汉译佛典资料编辑的佛传。由所传资料可以看到南朝佛教界普遍关心的某类议题,如孝道、造像、佛影、阿育王传说、法灭等项目。此应属于护教之作。

■《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清]永珊撰重绘。画传。有嘉庆年间刊本。《日记·甲寅/4/18》提及此书,见《选佛谱》条说。

应化是指佛、菩萨应众生之智慧、根性而化现种种身相威仪。这是人间佛教的流变结果。

■《释摩诃衍论》

[后秦]筏提摩多译。凡10卷。龙树菩萨造《,日记·甲寅书帐》提及此书。为古印度马鸣《大乘起信论》之注释书,一般略称《释论》。该书作者实际诸说不一,或谓日僧圆仁根据新罗僧珍聪口传而作者;或谓原撰者为新罗国大空山沙门月忠;或谓本书成立于武周时代。该书注疏极多,本书之外尚有《释摩诃衍论记》(唐代圣法)、《释摩诃衍论疏》(唐代法敏)、《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宋代法悟)、《释摩诃衍论记》(宋代普观)、《释摩诃衍论通玄钞》(宋代志福)等。

■《思益梵天所问经》

[后秦]鸠摩罗什译。1册。于有正书局购得,同时购得《金刚经六译》1册、《金刚经、心经略疏》1册、《金刚经智者疏、心经靖迈疏》1册、《八宗纲要》1册,“共银八角一分”。见《日记·甲寅/5/31》。

■《四阿含暮抄解》

阿罗汉婆素跋陀造,[后秦]鸠摩罗佛提等译。《日记·1921/4/27》提及此书。

阿含经典为现存佛经最早者,包括四部:南传长部、南传中部、南传相应部、长阿含经部。该书为四部略解。

■《四谛等七经》

阿含部经典内有7经,合1册。《日记·甲寅书帐》提及此书。四谛,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四谛即: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集谛,指众生痛苦的根源由于贪、嗔、痴,从根本上说,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即对于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灭谛,指痛苦的寂灭;道谛,指通向寂灭的道路,有八正道。佛教认为,依照正道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寂灭的境界。

■《四十二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