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寿比南山:为什么如皋有那么多百岁以上老人
7703700000002

第2章 民以食为寿的食疗养生法(1)

平时常听人说“民以食为天”,这大概是说以“食”养命。来到如皋,听到的却是“民以食为寿”,说的是以“食”养生。如皋人对于饮食的偏好,对于食材的选择、加工,都冲着健康养生而去。经过千百年的传承,这些食疗养生方法早已养育出了成千上万的长寿老人。这对于想要追求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长寿方法的人们有着借鉴作用。

“淡、杂、鲜、野”:长寿饮食的不传之秘

在如皋无论你是下馆子吃桌菜,还是到百姓家里吃家常菜,不久你就会发现如皋人做菜甜不似南方的浓,咸又没有北方重,也吃点辣,也吃点蒜,但终究不能忍受太冲太烈的味道。如皋人因地制宜,把北方的粗粝、豪放,南方的精致、淡雅,中和成了“淡、杂、鲜、野”的饮食风格。

淡。如皋人讲求的清淡饮食分两个方面:一是指口味淡,不辛辣,少油腻、少盐糖,少食动物、烟熏煎炸食品。从营养学角度来说,清淡饮食最能体现食物的真味,最大程度地保存食物的营养成分。二是食材的选择上讲求以素为主。比如青菜,它是如皋人一年四季餐桌上的常客,其中一种冬季长成的黑塌菜,更是如皋人的最爱。因其贴地铺展而生的外形,如皋人又叫它塌棵菜、趴趴菜。黑塌菜耐低温,越是霜打雪埋,味道越好,所以有“腊月里青菜赛羊肉”之说。

凡是吃过黑塌菜的人,无论是家乡的游子还是外来的客人,都对它印象极深,直呼好吃。这些年如皋人出外走亲访友,黑塌菜也是必备的土产之一。因为黑塌菜叶肥、梗少、极易炒熟,所以如皋人在做黑塌菜时,总是以旺火轻油爆炒,待菜炒瘪后加一点点白糖以提鲜,再加入少许盐调味出锅。牙口好的,以吃口脆响为妙,家有老人的可加点水再多炒两铲子。黑塌菜往往还被用来做红烧肉、扒红蹄等荤肴的“衬菜”,而黑塌菜,吃的是特产美味,传播的是长寿之乡的文化精粹。

结果总是下面的“衬菜”先被吃光。多数的如皋老人并不知道青菜里含有多少营养的学问,只不过凭了口口相传的一些谚语,如“肉生痰,鱼上火,青菜豆腐保平安”“青菜清火,豆腐定心,萝卜化痰,芹菜生津”,依样画葫芦地去吃,却吃出了健康长寿来。

到如皋人家里做客,主人向你推荐得最多的,除了黑塌菜,就要数白萝卜了。“如皋萝卜赛雪梨,又好吃来又便宜”“白萝卜呀嘎嘣脆,吃了能活百十岁”“萝卜吃得喷喷香,不劳医生开药方”“秋天萝卜收,大夫袖了手”“十月萝卜小人参,吃了一生不害病”。从这些谚语中就可以看出如皋人对萝卜有多偏爱。

多数的如皋老人并不知道青菜富含多种营养元素的大道理,但“青菜豆腐保平安”的俗谚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印证,普通的乡野蔬菜让老人尽享天年之乐。

如皋老人喜欢把白萝卜当水果吃,有拔出萝卜洗洗泥,剥了皮就吃的;有将萝卜切成小块用刀拍扁浇上酱、麻油拌了吃的;有将萝卜切成丝,与虾米、香菇、肉丁和馅做成馅饼、包子吃的;实在吃不完的萝卜还可以腌制成五香、酸辣等各种风味的萝卜干慢慢吃。

萝卜的营养丰富,其药用价值同样不可小觑。清朝如皋籍医家丁其誉在《寿世秘典》中总结了萝卜的药用价值:“气味辛甘平、无毒。主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在如皋市如城镇的后街里巷,常看到有老太太在脸两侧的太阳穴上贴上指甲大小的萝卜皮。问其有何作用,老太太回说:“贴了心里清爽,眼睛不糊。”之后又补充道:“最好用稻谷扬花时节的‘杨花萝卜’。”问其为什么,她说:“上辈人就是这么传下来的。”看来医家与民间对萝卜的药用价值都推崇备至。后来查了相关资料,发现萝卜皮贴太阳穴果然有药疗作用。将其贴在太阳穴上,能治疗头风。《医林绳墨·头痛》中提到“浅而近者,名曰头痛;深而远者,名曰头风”。头痛经久难愈称为头风病,而萝卜皮中含有的辛辣成分能发散行气,起到活血散瘀的作用。

太阳穴是一个能清肝明目、通络止痛的穴位。将萝卜皮贴在太阳穴上,皮中的辛辣成分——萝卜硫素,会渗透到皮下,刺激穴道从而调节自律神经,丘脑下部分泌的肽链氨基化合物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吗啡肽,能止痛和扩张血管,所以此办法能有效治疗并缓解头痛。

这也难怪,这么高深的药理老太太怎么能说得清呢?一句“上辈人就是这么传下来的”大而化之,实在机智。

我在如皋白蒲镇也碰到一位107岁的老人,名叫杨同新。据当地人说,他年轻时能挑上250斤重的担子,一口气走上十几里路。到了80岁时他依然精力充沛,饲养了8头耕牛。他102岁去医院体检时,血压、血糖、血脂一切都正常,心肺功能也没有明显衰退的迹象。这令他的左邻右舍和医生连连称奇。问及老人饮食上有什么偏好时,杨老先生的后人用手捏成个萝卜状的样子说,老人一生就爱吃萝卜,其他水果几乎不沾嘴,每天雷打不动地生吃两个萝卜,为此家中专门辟出一块自留地种萝卜,供他长年食用。

如皋人的“淡”口味也合乎了古人提倡的“甘而不浓,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的经验。口味清淡,是对许多现代富贵病的主动抵御,如皋层出不穷的百岁老人就是证明。

如皋养生小知识

豆腐脑:健康诗意一起喝入口

如皋人不光喜欢吃豆腐,更喜欢喝豆腐脑。因为豆腐脑既保留了豆腐全部的营养和食疗成分,又以其适口性深受如皋老人的喜爱。如皋豆腐脑独特之处是薄而透,比其他地方那种厚墩墩的豆腐脑更胜一筹。在如皋,卖豆腐脑的店一般都是和烧饼店搭档在一起的。豆腐脑的制作过程很“透明”,坐在烧饼店等烧饼出炉的同时,就可以欣赏到豆腐脑的制作全过程。先是从热气腾腾的汤锅里舀上一大碗汤,然后将榨菜丁、虾皮、香菜、紫菜等七八样佐料放在汤里调好味,再用特制的铜片勺,从木桶中片出豆腐脑放入汤碗中,脑花如云彩般大片大片地浮在汤面上,最后淋上麻油,撒上葱花,一碗喝起来嫩滑、活泛、有滋有味的豆腐脑即大功告成,如皋人再送它一个雅称“喝白云”,更是令美味美感扑面而来。别小看了加这点汤水,它提升了豆腐脑的滋味和口感,让你吃起来似有若无,口感特爽,尤其搭配烧饼、油条等早点一起食用,味道更佳。

不少手巧的如皋老人还会在家里自己做豆腐脑。选上好的黄豆一小把,用清水浸泡2小时左右,放入家用豆浆机里打碎用细纱布滤去豆渣,再放入铁锅中烧沸后盛入大碗中,凉凉备用。点豆腐脑,有两种点法,一是用石膏点,另一种是用卤水点。大多数卖豆腐脑的是用石膏点,因为石膏便宜,成本低,但口味远不及卤水点的香。把稀释好的石膏或卤水倒进另一小碗里,用筷子搅动起来,然后把它缓缓倒入豆浆碗里,这步叫点浆。点完浆后,稍等几分钟豆腐脑就成型了。撇去上面的浮沫,用嘴一吹,看到豆腐脑出现“小米粒”,说明豆腐脑点成功了。

杂。我曾经问过许多如皋的百岁老人:“您最喜欢吃什么?”结果多数老人都回答说:“家里有什么就吃什么。”这既说明如皋老人生性随和,也说明他们不挑食、吃得杂。粗粮、瓜果、蔬菜、肉禽、水产,杂七杂八,样样不挑嘴。因为杂所以营养全面、均衡,身体要什么就给什么,怎么能不健康长寿呢?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养生原则,这正与如皋人喜杂食的习性相符合。

如皋百岁老人的饮食离不开粗粮,形成了以大米、玉米、小麦、大麦、元麦为主的谷类,加上红薯、南瓜、豆类、蔬菜为主食,佐以肉类为辅食的膳食结构。至于花生、蚕豆之类炒货,老人们口袋里也不缺,做“零嘴儿”取食。

生活在农村乡镇的长寿老人,更是食品多样化的受益者。在新姚乡,一位百岁老婆婆,以娴熟的动作把一桶水从10米深的井中提上来,倒入屋内的水缸中,竟然滴水不漏,其动作的娴熟程度令人叹为观止。雪岸乡的曹友珍百岁时还能穿针引线,下地拔草,剥蚕豆;白蒲镇的郭吕氏百岁时,依然为家邻好友张罗红白喜事,充当司仪,还能下厨炒得一手好菜。问起百岁老人的饮食秘诀时,他们说的都差不多:“家里有什么吃什么,样样都吃不挑嘴。”其实这里面的“不挑嘴”还是有“新”“旧”之分的。在旧社会,这些老人家里穷,也没什么可挑拣的,所以只能有什么吃什么。新社会,人们的生活富裕了,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什么吃了健康就吃什么。

花生:老人小孩都爱的延生果

“炒花生,炒蚕豆,噼啪噼啪翻跟头。”不少如皋老人虽然进入了耄耋之年,却还记得儿时的童谣。

花生又名长生果。花生米中富含维生素E,可增强大脑的记忆功能,抗衰退老化,滋润皮肤;其中所含的微量元素硒和白藜芦醇可以防止血小板的凝结,降低血黏度;维生素C有降低胆固醇,防治高血压和冠心病的作用。花生米外层的皮称为“红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对多种出血性疾病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花生米中不含胆固醇和反式脂肪酸,营养价值高于大豆。花生中的蛋白质含量为25%?30%,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其中精氨酸的含量高于其他坚果,是牛奶、肉禽的天然替代食品,对老人来说是平衡膳食的良好选择。

如皋的高沙土很适合种花生,所以如皋出产的花生又多又出名,让老百姓享了不少口福。对于刚刚出土的花生,如皋人称之为“水泡花生”,这时最宜连壳用咸菜卤水煮了吃,也最适合牙口不好的老人吃。

待花生晒干剥成花生仁后,可制成“延生果”吃。具体做法是,将花生仁放入淡盐水(1∶10)中浸泡两小时后,捞出晾干,再放入盐水中浸泡后晾干,像这样反复四次即可下锅炒至象牙色,咸香酥脆的“延生果”即大功告成。凉透后装入密封玻璃罐内,留着日后哄小孩、敬老人最好了。明明是“盐生果”,可如皋人偏要将它称为“延生果”,虽一字之差,却尽显如皋人对饮食养生的期盼。

如皋养生小知识

节气是新鲜食品的集结号,瓜果蔬菜一听到集结号,纷纷从地里、从枝头冒出来,跳到如皋人的餐桌上,为人们带来新鲜的活力。

鲜。如皋人喜欢尝“鲜”,尤其是老人,总认为时鲜的食物能给自己垂老的身体带来新鲜的活力。而节气就是新鲜食品的集结号,不少食材就是凭借应季吃个新鲜。如皋老人历来口福不浅,每年荞麦一熟,就有摊饼吃;大麦上场,就有“焦屑”吃;元麦刚熟,就有“冷嫩”尝。

“荞麦摊饼杨柳香,吃了到老不害疮。”说的是在清明节前后,刚从杨柳树上捋下来的新鲜柳芽,与荞麦屑混合,摊成荞麦摊饼。老人从时鲜的食物中,吸取全新的自然能量,健康长寿自然不在话下。

食物的“鲜”除了时鲜,还有新鲜的含义,如皋人称之为“出水鲜”。最好是新近摘采或刚刚生产出来的食物,这样的食物最能保持原有的营养成分。如皋人的冰箱里很少贮存蔬菜,基本都是当天赶早市去买来当天的新鲜食物。平常人家,蔬菜基本当天吃完,很少吃“隔宿菜”。

“鲜”字还有一层含义,即食品口感的鲜美,如水产、海鲜一类,如皋老人也是百吃不厌。如皋老人对待“选鲜”都自有一套“门儿经”。

104岁的孟新民老人,家住如城锦绣苑。他年轻时,家里的蔬菜、鱼肉都是自己每天上街采购,进入老年后他是只“说”不“动”,轮流由两个儿子每天去菜市场买菜。子女们都知道他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挑买新鲜菜的“门儿经”:想要买到刚宰杀的猪肉,要选透明粉红色,油脂色白而起光,纹路越细,肉质越嫩;鸡肉要挑鸡皮毛孔隆起的;选鱼要选鱼肚子压下去还弹得起来的,眼珠饱满透明,鳃帮鲜红,鱼鳞完整的;虾要活蹦乱跳的;文蛤要张合自如的;蔬菜要叶翠秆挺的;芋头要当场刮毛的;毛豆要刚刚剥好的;豆腐、茶干要不黏乎的……几十年的坚持“选鲜”“尝鲜”大大增强了老人的体质,终于“尝”出个百岁老人。在央视国际频道《长寿秘诀》栏目播放的镜头中,孟新民老人在居民小区做体育器材健身时,神采奕奕,俯仰自如,让人感叹不已。

如皋养生小知识

荞麦:麦中第一鲜,抗衰老佳品

荞麦是麦属中成熟较早的品种,去壳后可磨屑食用。荞麦一收上来,做成荞麦屑摊饼、糊粉、疙瘩各种小吃,味道奇美,图的就是个“鲜”字,是如皋老人喜食的新粮。

荞麦性凉味甘,有健胃消积、去汗止泻的作用。适宜食欲不振、饮食不香、肠胃积滞、慢性腹泻、夏季湿疹的人食用。《本草求真》中记载:“凡白带、白浊、泄痢、痘疮溃疡、气盛湿热等症,是其所宜。”荞麦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可以增强血管的弹性,扩张冠状动脉并增加其血流量,所含的芦丁则有降血压、降血脂的功能。所含的微量元素铬,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元素,其中大量的B族维生素,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

如皋的人们把收来的荞麦磨成面,多数用来赠送亲朋好友或自家食用。清明节时,如皋老人喜欢把荞麦面、鸡蛋调成糊状,撒上新摘的杨柳嫩叶、葱花和盐,调匀,在锅上铺成薄薄的摊饼,有一种特别清香的味道。

“六月六,吃块焦屑长块肉。”这是如皋农村的一句谚语。农历五月,三麦都已登场。农民将大麦晒干炒熟,磨成“焦屑”。炒焦屑要掌握好火候,火大了会,嫩火又不香。

城里人吃焦屑是尝鲜,小半碗焦屑,一调羹红糖,用开水调成糊,既香又甜。农民吃焦屑是当饱的,盛一大碗薄粥,舀半瓢焦屑,一边吃,一边拌,要干干的才香,说“吃焦屑,拌唾咽”就是这个意思。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写道:“大麦为五谷之长。主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补虚劳,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化谷食,止泄,不动风气。久食,令人肥白,滑肌肤。为面胜于小麦,无燥热。”又说,“久食,头发不白。和针砂、石子等,染发黑色。”所以城里人家每到夏天也买一些大麦子煮饭、大麦糁儿煮粥,消渴祛暑,补血化食,胜于服药。

醉三仙:鲜到极致,寿比神仙

所谓“醉三仙”是将活的文蛤、河虾、江鲟以白酒炝透后食用,合称“醉三仙(鲜)”。文蛤有“天下第一鲜”的雅号,其肉质白嫩鲜,味鲜而不腻。文蛤甘咸,性微寒,有润五脏、止消渴、健脾胃、治赤目、增乳液的功能。河虾、江鲟和文蛤均含有相当可观的蛋白质、丰富的钙、磷、钾等无机盐和其他营养成分。以优质粮酒醉制,不仅保护了丰富的营养结构,而且味道极其鲜美,适合老年人服用补养。只是江鲟属于濒危物种,是列为国家一类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动物,禁止捕猎,于是如皋人发现可用江鲢代替江鲟。

制作“醉三仙(鲜)”时,要挑选新鲜文蛤,将外壳冲洗干净,然后用开水将文蛤烫至开口,取出文蛤肉洗净;再将鲜河虾、鲜江鲢洗净,将鱼肉片成薄片。把三样食材放入有盖的器皿中,以白酒腌渍20分钟待用;将花生酱、红腐乳、酱油、香醋、麻油、白糖、精盐、味精、姜末、葱末调成小料,与腌渍好的三鲜和匀,上席时将芥末、白胡椒粉、香菜倒在三鲜上,放入带盖的碗里闷几分钟后即可食用。

野。“如皋老人好奇怪,好菜不吃吃野菜。”这是如皋长寿老人喜好野菜饮食的真实写照。香椿头、榆树叶、枸杞头、马齿苋、野苋菜、芦笋、荠菜、苜蓿一起编织成一组“野炊交响曲”,为老人添寿延年加注了营养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