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圈大全集
7688500000089

第89章 酒桌上交朋友,酒桌下谈生意(2)

A君与B君十年不见,这天突然见着了,分外亲切。A君拉他到酒店,提出要和B君痛饮三大杯,B君说:“你的厚意我领了,遗憾的是我最近一段时间身体不大舒服,正在吃药,好久滴酒不沾。好意我心领了,来日方长,日后我一定与你一醉方休,好吗?”此言一出,A君也不再逼他喝酒了。

事实胜于雄辩,无懈可击。拒酒时,若能讲明实际情况,再配上得体的语言,必能令劝酒者欲言又止,辍杯罢手。

3.动之以“后果”

饮酒要喝好而不是喝倒,客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宴席才算成功。以把人喝倒为目的,那只能说是低级趣味的劝酒术,是劝酒中所忌讳的。所以当你喝不下时,你可以向主人说明情况:“感谢你对我的一片盛情,我原本只有三两酒量,今天因为开心已是贪杯了,再喝就不对劲儿了,希望得到你的谅解。”敬酒者明白道理,自然见好就收。

4.后发制人

反守为攻,意即先不动声色,静听其言,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成熟。抓住“破绽”,以此切入,反守为攻,使对方无法争辩,从而却酒。

酒桌上寒暄、交谈的艺术

谈起喝酒,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自己的经历和切身的体会。的确,酒作为现代人交际的一种媒介,尤其作为生意场上的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作用独到,通过酒可以传递相互之间的情谊,促进彼此间的交流。

酒场交际,谈吐是极重要的,这是酒场交际能否成功的最直接的因素。酒桌上如何说话得体?一般你要注意以下几个点:

1.时刻谨记主题

凡是酒宴都有一个主题,或为庆祝,或为某项社会活动,也就是酒宴一般都会有明了的主题,所以酒宴上不要埋头光顾着喝酒、瞎侃,牢记此行目的。当然你可以在喝酒的过程中,表达自己对此次活动的看法,告之你的诚意。

所以你的言语再怎么随意,也不要忘了涉及此次酒宴的目的,否则就容易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导致搅乱东道主的主旨。

2.劝酒适度,点到为止

虽然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但切勿贪杯,酒场毕竟不是战场,不必一定把对方撂倒才算完事。我们还做不到“煮酒论英雄”,所以劝酒适度,点到为止,与人方便与已方便。并且,频频劝酒,酒量大的人还可以应付,酒量小的可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反而伤感情,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3.察言观色,了解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有一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从此必须学会察言观色,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在酒桌上,只要你了解了人心,恰当交流,这样就能左右逢源,将酒桌上的角色演好。

4.最忌“一人独乐”

酒宴往往宾客众多,所以谈话的话题要选择多数人都能够参与其中的,也就是接近大众化的话题。你得到了多数人的响应,也就赢得了多数人的心;如果话题太偏,只注重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不顾众人感受,那么你也就冷落了多数人,抛弃了多数人。没有留下好的印象倒也罢了,很可能你会给众人心里留下个目中无人、唯我独尊,这样不利于以后的交际。所以酒宴上最忌“一人独乐”,特别是尽量不要窃窃私语,这样会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容易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酒宴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5.祝福语要精挑细选

敬酒前要先挑选好适当的祝福语,以表达心意。言辞无标准,但要分清对象,因人而异,比如对老人要祝其长寿,对女人要祝其越来越漂亮,对身染病疾的人要祝其早日康复,对方听了,也一定会了解到你的好心。

6.幽默语言更容易出彩

一个人的才华、学识、修养和交际风度可以通过酒桌显示出来,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就能给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能够对你印象深刻。所以,语言得当,言辞幽默也是很关键的。

7.酒桌上你要“厚积薄发”

酒桌上的情势往往很微妙,所以一定要看清场合,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太冲动,把握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也不要过分地表现自己,而应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展示自己的优点。

酒桌上不要厚此薄彼

交际圈中的朋友有轻有重,有主有次,你永远无法将自己的感情和投入完全平均的分给他们,这是很正常的事,但是要注意重点对象应该重点对待,也不能忽略一般对象。假如你同时与三个朋友相遇,这三个朋友你都好久不见了,其中一个是自己苦苦寻找求助办事的,另外两人则关系一般。这时,你应该怎么办呢?只抓重点,人人寒暄一阵,然后再跟其中的重点对象进行重点交谈说明情况。

这就体现了一个“厚此薄彼”的问题,处理不好,热心将会对你的人脉关系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这是平时的交际,酒场亦然。中国人有句古话,叫“一人向隅,举座不欢”。当你的客人满怀热心和喜悦的心情来你家参加宴席的时候,他们是希望互诉衷肠、倾诉友谊,如果你能平等相待,那么在座的所有客人都会皆大欢喜。若厚此薄彼,那么被热心款待者自然满心欢喜,而被冷落者,心中定然不满,一旦碰到心胸狭窄的小人,还会伺机报复,在以后的交往中处处跟你过不去。

因此酒桌上,你一定不能厚此薄彼。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不偏不倚、一视同仁呢?这几点是你应该注意的:

1.勿以尊卑论英雄

不论职位高低,人跟人之间的人格总归是平等的。人格没有贵贱之分,所以在平时的社交场合中,要调节好“高身份者”与“低身份者”之间的关系,在酒桌上,你一定要一视同仁,平等与之相处,要尽可能在每个人跟前都随和一些。

2.勿以亲疏划轻重

在酒席上,来的客人中,有关系亲密的,也有关系一般的,在这种场合,特别要注意,不能出现亲疏冷热的现象。

要显示出你诚挚的内心,就要不谄媚讨好某位尊者,也不歧视和冷落某位卑者。

宾客自然有主次之分,但在你的心里却不能有。如果在应酬的过程中,你忽略了“次要者”,他就会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心生不满,以后再有类似的宴席,他会找出种种理由,拒绝参加。这样,你就有可能失去一个成为你生意伙伴或可能提供帮助的人。

所以说,酒桌上最好的结果就是你既能交到生意上的好朋友,也能赢得好的赞誉和名声。

那么你如何才能向那些次要者表示出自己对他的重视呢?几个酒桌上的小动作,很容易就能帮你搞定一切:常常微笑;不时地向次要者询问一些平常的问题,以使其建立自信;常常示意次要者喝茶或多吃点心;让次要者参与到你们的话题或活动中。

酒桌上如何吃得优雅大方

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当然也要有吃相。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吃得漂亮得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懂不懂吃的礼仪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教养程度,吃菜时吧唧作响,喝粥时咕噜有声;用餐未完,饱嗝不断:主人尚未开始动筷,你已经开始狼吞虎咽等等,这都是没有吃相的表现。

那么,怎样才能吃得漂亮,吃得得体呢?首先在入座之后,不要呆若木鸡般傻坐着等着开饭,你可以先与同桌的人随兴交谈,通融感情,营造良好的餐前气氛;不要目不转睛地像猫嗅到鱼腥般一样,死盯着你最喜欢的饭菜。这是极其缺少涵养的表现,会为人所不齿。

进餐前,要先等着主人举杯示意,等主人开始动筷再开始进餐,客人不能抢在主人的前面,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礼节。用餐时不要把胳膊横放在桌上,尽量不要在餐桌上服药,这会引起同桌客人的不快。如果端上餐桌的是你从未见过或从未品尝过的食物,你不知从何应对,那么你就模仿主人的食用方式,当然你也可以向主人提出询问。

用餐时的几大忌讳你不得不知:1、忌不等菜肴转到自己面前时就动筷子;2、忌夹菜时翻来翻去,寻寻觅觅;3、忌一次性夹菜过多,狼吞虎咽;4、忌口含食物时与人交谈。如别人向你提问,要咽下食物,用餐巾擦净嘴再说;5、忌插筷,将筷子插在菜上或饭碗里;6、忌筷子在空中乱舞或者拿筷子对着别人指指点点,将筷子当做说话的道具;7、忌吃饭时嘴里叽咕作响;8、不要在餐桌上当着别人的面挖鼻孔、剔牙缝……这些貌不惊人的小动作会严重损害你的社交形象,所以一定要把握好这些小细节。

当主人或主宾致辞时,应该立即放下餐具,专心倾听。当主人或主宾来敬酒时,要起立举杯,双眼注视对方并与之碰杯,互相表达美好的祝愿。

另外吃菜时一定要尽量小心,不要打碎茶杯等餐具,这样的意外会使场面颇为尴尬。

席间若想吐痰、抹鼻涕等,要到洗手间去,遇上打饱嗝、打喷嚏、咳嗽最好用餐巾或手帕捂住嘴角头向后方转。用餐时要抽烟,必须征得同桌及其他人的同意。宴席时要注意自己的酒量,不要饮酒过度,以致失去自制力,失言、失态,都会被他人嘲笑。

吃过正餐后,饭后喝茶、吃水果的座次可以随便选择,不必过于拘礼。

用餐全部完毕,一般要等主人站起来表示用餐结束,宾客才能起身。而且不应吃完站起来就走,应该在分手时对主人的盛情表示感谢,或次日打一个表示感谢的电话。

准备一份让所有人满意的欢迎词

欢迎词是由东道主发表的讲话文稿,目的在于对宾客的到来表示欢迎,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在公共场合欢迎友好团体或个人来访时致辞的讲话稿。致欢迎词是宴会上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欢迎词,会为你的宴会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一旦欢迎词上出现了纰漏,那么即便宴会的规格再高,饭菜的口味再好,也会让人感觉不舒服。

在不同的宴会上,欢迎词的样式也是不同的。根据不同的宴会种类,欢迎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私人家宴上的欢迎词。比如说晚宴、聚会、茶会、舞会等场合下使用的欢迎词。这种场合的宴会,气氛轻松活跃,大家在一起主要是为了交流感情。所以这种场合的欢迎词往往具有很强的即时性、现场性,内容主要就是主人在进餐之前,对来宾讲的话。另外一种就是庄重的公共宴会上的欢迎词,比如国宴、商务宴请、庆祝晚宴等场合。这时候的宴会场合气氛庄重,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要事先准备充分,正文及措词上的要求较私人宴会欢迎词更加正式和严格。

一份好的欢迎词,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示欢迎。这是节庆活动欢迎词正文的开头部分,简单交代致词背景,即什么活动开幕了,然后对来宾表示热情的欢迎,也可以向来宾或者有关方面(人士)表示祝愿或者感谢。

其次,阐释意义。举办活动的意义,这是节庆活动欢迎词中应当予以交代的。

再次,展示优势,也可以说树立形象。这是节庆活动欢迎词正文的重点。当下利益重要,长远利益更重要。

最后,表达祝愿。这是节庆活动欢迎词正文的结尾部分,一般用简洁的话语祝愿活动圆满成功,或者祝愿来宾生活美满,并另起段落以“谢谢大家”“谢谢各位”这样的礼仪结语结束全文。

除了以上所说的各种要素之外,如何让一份欢迎辞令来宾满意舒心呢?关键在于欢迎词的开头和前面引人气氛的话语。

开始的称呼非常重要,一语即出,就能让大家体会到宴会的气氛。比如,在官方的宴会上,你会听到“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这样的称谓,紧接着就是英文的翻译,会让你立刻有庄重严肃肃穆感觉;比如,在退伍老兵的聚会上,从前的老班长站起来致词:“战友们,兄弟们……”满含深情的称呼,让在场的人不禁回忆往昔;比如,在一位老教师的八十岁寿诞宴会上,他的学生们祖国各地赶回来给老师祝贺。这位老师端起酒杯高兴地说:“孩子们,感谢你们……”虽然这些学生来自各行各业,但一句“孩子们”,让所有人找到了熟悉感。

开头用最能引起在场人共鸣的称呼为好。这样的称呼可能是别人所不清楚的,但是,却能让在场的人联想到具体的物象。称呼之后就是介绍性话语,这是对称呼的进一步深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真情实感的要诀所在。所谓“程咬金三板斧”,开头的几句话一定要说好。比如,在一次抗灾的庆功酒会上,一位领导致欢迎词,他在一开头讲道:“今天晴空万里,天气终于转好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大雨滂沱的半个月里,我们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奋力拼搏!是你们的汗水和付出才让我们恢复现在的安定。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大家的战斗精神值得颂扬。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还怕什么……”一番话,让那些艰苦的日子在人们眼前不断浮现,大家心里也积蓄着更大的力量。在这样一番话的带动下,宴会进入了高潮。

宴会的来宾可能是来自于不同行业,参加宴会的目的也不同,欢迎词要有针对性。看对象说话,表达不同的情谊,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来宾。在言语中应该表达出真诚、热情、谦逊、有礼。同时,注意分寸,不亢不卑。

在欢迎词结尾的时候,要再一次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表达美好的祝愿。这样的一份欢迎词就是比较完满的了。

选用最能体现修养和尊重的称呼

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表现出自身的素质和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切记不可乱用。在宴会的场合称呼别人务必注意:一是要合乎常规,二是要入乡随俗。

在宴会上称呼别人应当亲切、自然、准确、合理。在不同场合的宴会,要使用不同的称呼。

按照不同的标准称呼有不同的分类,大致分为以下六类:

1.职务性称呼: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样的称呼适用于非常正式的场合,比如国宴、商务宴请等。

职务性称呼一般有三种情况:

仅称职务例如:“部长”“经理”“主任”;

职务之前加上姓氏例如:“周总理”“隋处长”“马委员”;

职务之前加上姓名,如“胡锦涛主席”,这仅适用极其正式的场合。

2.职称性称呼:对具有职称者,尤其是具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职称性的称呼同样适用于十分正式的场合。

职称性称呼也有三种情况:

仅称职称例如:“教授”“律师”“工程师”;

在职称前加上姓氏例如:“钱编审”“孙研究员”。有时,这种称呼也以约定俗成的方式简化,例如,“吴工程师”简称为“吴工”;

在职称前加上姓名,适用于十分正式的场合例如:“安文教授”“杜锦华主任医师”“郭雷主任编辑”等等。

3.学衔性称呼:工作中,以学衔作为称呼,可增加其权威性,能够加强现场的学术氛围。学衔性称呼有四种情况:

仅称学衔例如:“博士”;

在学衔前加上姓氏例如:“杨博士”;

在学衔前加上姓名例如:“劳静博士”。

具体说明学衔的所属学科,并在其后加上姓名例如:“史学博士周燕”“工学硕士郑伟”等等。

4.职业性称呼:即直接称呼对方的职业。例如,将教员称为“老师”,将教练员称为“教练”,将专业辩护人员称为“律师”,将警察称为“警官”,将会计师称为“会计”,将医生称为“医生”或“大夫”等等,通常可以加上姓氏或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