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圈大全集
7688500000008

第8章 人脉改变命运(4)

人都希望他人顺着自己的主观愿望。无论是谁,当别人与自己的观点相背,反对自己时,都会产生出一种很强的失落甚至抵触感。当我们表达“不同意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我们应该将他人所可能产生的这种失落或抵触情绪降到最低,如果能够说服他们甘愿接受你的观点就更好了。

在需要说不的时候,一些非个人原因可以成为较好的借口。

对于一位推销者来说,我们并不喜欢他或者他所推销的商品,也不应该直接将他或者他所推销的商品一口否定,而是可以找一些诸如“这事情不归我负责”“我们暂时还不太需要您的商品,您可以留下联系方式,我们需要的时候会与您联系”“我们公司真的不需要您的产品”之类的非个人原因作借口来委婉地拒绝对方的推销。这些借口应包容如下含义:“我很想帮助你,也很想与你进行合作。可是现在我真的没有办法,这是客观因素决定的真的很抱歉。”这样做既不会伤害对方的面子,也不会让对方心生不满,还可以拒绝掉这些推销品。

通过诱使对方否定掉自己的提议来达到拒绝的目的的方法也是很好的,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在这方面做得十分优秀。

在他还不是总统时,他曾经在海军中担任重要职位。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美国海军的重要军事计划。

这位朋友的做法如果不是有什么特殊目的的话,真的很不合适,因为如果罗斯福告诉他显然是泄露机密,就意味着背叛了他的国家,但如果强行拒绝,恐怕又会影响两个人的关系。他的反应十分机智,他在听到对方的问题后很神秘地四处看了看,然后用压得很低的声音询问那位朋友:“关于这件事情,你听过后能够保密么?”

朋友马上拍着胸脯保证:“可以!”

“我也能!”罗斯福回答。

罗斯福利用他那机智而礼貌的回答,诱使他的那位朋友主动地说出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委婉地拒绝了朋友的不合理请求,达到了两全齐美的结果。

当对方向我们提出要求,并且清楚我们完全可以达到时,一定要在拒绝对方的同时给其留下希望,这样既不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也能让他们努力工作。

威廉·雷利博士在他所著的《成功的人际关系》一书中有这样的例子。

乔治向主管提出想要升职的申请。但主管却因为种种理由不能满足乔治的愿望,不过主管没有直接拒绝乔治的要求,害怕打击这位要求上进的下属的自信心,他对乔治说:“乔治,我很理解你想要获得晋升的迫切心情。要想升职,你就必须让你自己变得对公司更加重要,对不对?”乔治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后,这位主管马上又开心地与乔治继续沟通:“那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你应该做什么让自己变得更重要吧!”

乔治不但认可了主管的拒绝,甚至还对主管给自己的友情提示充满感激,更积极努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如果我们所要拒绝的是一些与我们很亲密的朋友或者亲戚,我们只要表达出自己的对不起就好了。

例如,某些小姑娘在面对别人的约会邀请时,往往会配合着善意的笑脸说出“不好意思……”之类拒绝的话语,这种拒绝既友好又温情,虽然也是直接的拒绝,但却表达出了自己的抱歉,被拒绝的一方一般不会觉得难堪。

如果我们拥有足够的智慧,也可能将拒绝发挥成一种真正的语言艺术,这些智慧对于成功者和领导者是十分重要的。

有一位夫人觉得自己的儿子应该被授予上校军衔,她认为林肯应该满足自己要求,她的理由是:“我祖父在列克星敦打过仗,父亲在新奥尔良打过仗,就连我的丈夫也牺牲在蒙特利尔的战场上。”

“夫人,我想您家庭已经为国家做够了贡献,该给别人一个机会了。”林肯回答道。他就用这种巧妙的回答拒绝了夫人的请求。

如何礼貌地表达不同意见呢?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的一点是除了比赛,辩论是没有益处的。辩论的结果往往并不是说服对方,而是让双方都觉得难堪尴尬。

如果要表达跟别人不一样的想法,也一定要尽量避免产生辩论。

又想表达,又要避免辩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分寸,我们要顾及那些与我们意见不同的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更要顾及在场其他人的情绪,把握分寸就是这个意思。

第一,我们应该让那些与我们想法不一致的人能够说完自己的意见,不要与对方抢着说话,甚至妄图用声音压过对方,这样的行为只会让双方的情绪越来越激动,而且还是你缺乏自信、性格浮躁的表现。这种做法是很不成熟的。如果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没有什么联系,不过是一些兴趣、爱好上的交流,或者是平日闲聊,承认对方我们并没有任何损失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是工作之中的讨论,我们就更不需要急急忙忙地胡乱开口,摆出一副与对方分庭抗礼的架势,你要知道后面一定有你发言的机会。在对方说的时候你只需要认真地听,找到对方的错误,在轮到自己发言的时候再用尽量委婉的语言准确地指出这些错误,并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补救措施,这样更能表现出你的成熟与能力。

其次,要注意的是在表达不同观点时掌握分寸的规矩是我们不要强迫别人赞同我们的观点,周恩来总理的个人魅力无与伦比,他的魅力来自于宽容和大度,而不是强迫别人承认自己的霸道!会议或者讨论只是为了让各方充分地表达意见,以备与会各方和决策者更好地对事件作出整体的分析与判断,不是说要一争对错。所以当我们与他人的意见相左的时候,大可以遵循着“求同存异”的态度去包容别人的不同观点,通过这种态度可以表现自己的宽容大度。

第三点,在我们表达不同意见时所应该掌握的分寸在于我们应努力做到对事不对人。比如当公司之中开会讨论一个项目的操作问题,甲和乙两人可能都希望自己的业务伙伴参与进来,在这种情况下意见相左是必然的。这时对于甲乙二人来说,应该做的是要强调自己业务伙伴的优点好处,而不是大肆攻击对方。如果某一方突然跳出来用“有私心,拿好处了”指责对方,恐怕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大闹一场却毫无好处。

第四条,当我们充分表达了自己的不同意见之后,要肯定对方观点中的正确部分。任何人从任何角度出发所作出的判断既不会毫无缺点,也不可能一无是处,因此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一定要率先对他人观点中的合理部分予以充分的肯定。这样既可以不让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又可以迫使对方反过来不能过分地批评我们所提出的看法,这样的做法才是值得称道的。

抛开虚荣心去经营人脉

虚荣之心很可能给我们在人脉的积累方面形成极大的困扰。

有些人往往不喜欢称赞别人,却不能忍受别人对他们的一点点不尊敬,至少对那些不认同自己的人有一种不友好情绪,这样的人是很难取得大的成功的!

马克西姆曾经说过:“人们想从别人那里获得的,一是‘颂扬’,二是‘亲爱’。要想取得成功,要把颂扬抛开,让别人对你亲爱。因为一经颂扬,就有人嫉妒,随嫉妒而来的就是别人的仇恨。”

书店经理毕克从他的下属店员手中收到了一封信,可谁知当他拆开这封信之后看到的都是一些侮辱之词。

信的内容对毕克极尽贬低羞辱之能事,甚至那位店员还在信中称毕克为“最差的经理”,并且认为他应该马上辞职把他的职务交给别人。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恐怕都会勃然大怒,即便不找那位店员当面对质,或者暗中给他穿小鞋,也会毁掉这封信。可毕克却作出了完全不同的选择,他拿着这封信找到了自己的老板,对自己的老板说:“我可能的确是一位没有什么才能的经理,副经理是很出色的,连我们雇用的店员都觉得他应该得到的远不止副经理的职位。”

毕克的老板看着眼前宽容、无私、坦诚的经理人,立刻决定对他委以重任。后来这位毕克先生成了《毕克·劳瑞欧周刊》的发行人而享誉全球。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位真正的成功者,所凭借的应该是真正的实力,当我们拥有了足够的能力,自然就会团结起更多的伙伴。虚荣会破坏我们与他人的团结。

刘邦作为大汉王朝的开国君主,其丰功伟业前无古人。以布衣而成天子,的确是自刘邦而始,但他却谦虚地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不断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这些言语,本身就说明刘邦拥有极其强大的内心世界,而最终他的身边能够积聚如此之多的人才,也与他不要虚名只要实际有关。我们对自己的评价越高,自视越重,我们的分母就会越大,相应地我们的分数就会越小。

一般人都是这样,就算那些功成名就的成功者,也一样要随时谨慎一点,不要把自己看得太过重要,不然一定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张廷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当了40年宰相,富贵尊荣无与伦比。他的人生哲学却是“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就是少说就少错,而一旦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将自己看得过高,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雍正时期,雍正皇帝认为张廷玉兢兢业业几十年,功劳苦劳都没得说,就答应在张廷玉死后可以配享太庙,还违反了“无军功不封爵”的祖制,给了他伯爵的爵位。

后来,张廷玉老了,怕自己老年之时犯什么错误,一再地向乾隆皇帝请辞。可乾隆皇帝却希望张廷玉留在朝中,给臣子们做一个全始全终的楷模,因而最后这两人闹翻了。张廷玉见乾隆不肯答应自己的请求,就再三要求,他认为自己是三朝元老,功在社稷,是看着皇帝长大的帝王之师。可谁知最终还是触怒了乾隆,他不但被剥夺了伯爵的头衔,还被查封了家产。后来幸亏众多大臣的保奏,他才得以免罪。

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爱慕虚荣、虚名,自视过高绝不是什么好的习惯。所以我们不要一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指责或侮辱,就立刻摆出被触怒的样子。这只能让别人觉得我们没有气量。

在别人指责我们时,我们应该做的是去判断对方的指责是否真有道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才是更好地面对指责的心理状态。如果指责是有道理的,我们就应该勇敢地接受,进而努力地改正那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