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圈大全集
7688500000003

第3章 得人脉者得天下(3)

美国一些商业大亨对这点很相信,他们认为在他们的成功中首要的因素,就是坦诚地对待所有人,将每一个认识的人“存”进他们的“人脉存折”。如此一来,在事业的关键之处,他们“存折”里的“人脉”就能够用到“刀刃”上,使他们一举成功。

京城“火花”首富吕某就是对这点的印证。

吕某在多年前只是一位美术老师。有一天,他在杂志上看到了一篇报道,说是有人利用火柴商标引发学生们的写作灵感和学习的兴趣。看后,他不禁心下一动,于是他决定收集火花。可是火花从哪来呢?他采用写信的方式,一口气写了二百多封恳切的信到多家火柴厂。几天后,几百枚精致的火花就到了手中。

以后,“花”就成为了他的发展目标。无独有偶,他结识了一个同样爱“花”者,这位花友一下送给他几十套火花,还介绍给他许多志同道合者。由此,吕某竟然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花友”。他与这些“花友”互相交换火花,彼此交流。

由此他不断学习火花知识,并且在一些专业的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火花方面的文章,因此成为撰稿人。他的名声渐渐铺开,竟然有了不小名气。他的火花藏品得到了国际火花收藏界的一致认可,并且接纳他成为了会员。

在“中华百绝博览会”开展时,他以14年的收藏历史和20万枚的火花藏品,被誉为“火花大王”名甲京城。

“人脉”是吕某成功的后盾。他以“花”为媒,广交友,多建网,他的人脉圈甚至扩展到了全球,于是他的命运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身边的机会越来越多,他的成功是理所当然。“功到自然成”可以说是对此最好的解释,如同在银行存钱,你一次存进一笔小的数目,但日积月累,自然积少成多,小小的数字堆积起来也能有小山般高,你的人脉就相当发达了。

如果你也不甘清贫,那么你就应该积极参与到“人脉储蓄”的活动中去!同时把开展人脉活动与捕捉机遇联系起来,利用自己的交际才能,强化和维护自己的人脉网络,这样你就有机会零距离地拥抱成功,改变你的命运。

大家都认为比尔·盖茨成功是因为他掌握了世界的大趋势,还有他在电脑上的智慧和执著。其实比尔·盖茨之所以成功,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够充分积累和利用人脉。

如果你还在一味抱怨自己的处境,那么赶紧停止这一愚蠢的行为吧!与其如此浪费时间,不如多花心思在人脉上。只要你能做到积极、主动,将自己的交际圈扩大化,强化人脉,那么“功到自然成”。你的命运,从此已经在本质处萌生变化,你已经成功改变了自己!

人脉是护身符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我们熟知的一句话。

显而易见,我们要去判断一个人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或者他到底是一个有着什么样的思想、品位、生活方式或道德水准的人,可以从他身边的人来判断。

反而言之,一个人经常与什么样的人打交道,本身也代表,甚至是决定这个人的层次与追求:刘备、关羽和张飞完全没任何血缘关系,却可以同生共死,恩若兄弟;相反,盗跖和柳下惠本来是一母同胞,却因为“道不同”而互不往来。这正是因为前面的“刘关张”三人拥有共同的追求,而后边的盗跖和柳下惠则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除去历史古人,平常人也是如此。大家可能想象一位道德高尚、有着正当职业的体面人,他认识的人统统都是黑车司机、小偷或者街头混混吗?如果一个人经常与这些人为伍,那么他自然也是“同道之中”。用周星驰电影中的说法——“乞丐中的霸主也还是乞丐”!同样,如果一个人每天同高素质的人才来往,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他也一定在某些领域之内取得过令人羡慕的成就——他也是能力过人的人。

关羽在张辽的劝说下暂降曹操之后,正赶上河北袁绍派大将颜良作先锋进攻白马。曹操军情告急,决定亲率5万大军前去与颜良的军队交战。可谁知大名鼎鼎的曹操一到白马,就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曹操手下建议道:“咱手里不是还有个关羽吗?丞相大人您对他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各种优待,这个时候咱们有难了,不正好用到他?”曹操采纳了手下的建议,马上从许昌把关羽调到了前线。

曹操在阵前指着对面军中一位身穿金色盔甲,耀武扬威的将军对关羽说:“那就是颜良。”

关羽二话不说,直接冲到对面的阵前,一刀将颜良斩于马下。然后又跳下马把颜良的脑袋割下来,再飞身上马跑回了本阵,双方将士无不震惊。十数万大军之中随便就把对方主将砍了头,曹操也深为震惊,他看着关羽献上的颜良首级感叹道:“将军真神人也。”

关羽却并不骄傲,谦虚地道:“我这个属于小意思。我有个三弟张飞,那才叫生猛,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同探囊取物。”

曹操十分畏惧,马上咐咐周围的战将要是以后战场上碰到张飞,一定不要跟他玩单挑,并且还将张飞的名字记在自己衣服的下摆之上,生怕有所疏忽。后来张飞在当阳桥单人独骑喝退了曹操的大军,正是因为得到关羽宣传的缘故吧。

关羽狂傲十足,真的会认为张飞比他强吗?起码从后来马超降刘备的时候他非要去跟人家比武,诸葛亮写信劝诫“关老爷,马超再怎么牛也不过能跟张飞比一比,你与他们根本不在同一级别上”,关羽这才欢喜作罢。以此可以看出,他并不是真的认为张飞拥有与自己比肩,甚至超过自己的能力。在他看来张飞也好,赵云也好,不过是“吾弟也”——这还是抬高他们了。至于马超,看在“世代公侯”的份上也勉强能赶上他和张飞的身份。除此以外,黄忠虽射落过他的盔缨,但与他并列“五虎上将”他非常难以接受。试问这样一个人,又怎么会服艺于张飞呢?

因此可以推断,关羽当时对曹操说话的时候,根本也没觉得张飞有什么了不起,他只是借张飞抬高自己:“你看,我有‘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同探囊取物’那么猛的好朋友,我是什么人,你自己思量吧。”

并不是说关羽的行为值得肯定,但从曹操日后对关羽更加厚待来看,关羽的“我朋友的水平反映我的能力”这一想法曹操也确实接受了。

唐太宗有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这句话的本意当然是指通过与别人对比,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进而加以改正,使自己趋向完美。但这样做同样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那个被我们当做“鉴”的“人”,也就是陪在我们周围的人,随时可以被我们用作参考的人必须得是一些水平高、能力强、道德高尚的人。他们比我们优秀,我们以他们为“鉴”才有意义。如果我们身边的人都很不堪,我们以他们作为参照,又怎样进步?他们也无法助我们成功。

因此才有诸葛亮《出师表》中“亲贤人,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的感叹。一代名臣想感叹的也不过是:一个人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无非取决于他身边积累了一个什么样的“人脉网络”,拥有了多么牢靠的关系。

优秀的人脉后盾可以造就明君贤相,唐太宗与魏征就是明显的例证。而一个完全不靠谱的圈子只能使人无长进,最终的结果无非是大家一起走投无路。那位完全没有看懂《出师表》的后主刘禅和他宠幸的近臣们,明显就组成了这样一个不求上进、能力道德全无的圈子。因此蜀政权败落之后,当刘禅面对司马氏的质问时,他才有乐不思蜀的回答。本拥有无限资源的一国之君最终不得不依靠无耻的伪装苟且偷生,被万人唾骂,刘禅结局如此不堪,就是因为他没能选择好他所应该进入的优质的人脉圈。

人脉永远无价

俗语说,“是金子到哪里都发光”,但问题是只有被别人看见发光的金子才有意义,闪闪发光的黄金跟石头一起静静地躺在山野之中,那它发不发光,有什么区别呢?

当前社会,各行各业都有许许多多并不太成功的人,不可否认,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并非极优秀的人才,但这却并不意味着他们一无所长。这些不成功者中的相当一部分其实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才华或技能,但他们却无所作为,这不过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一个展现自己优势的平台,人脉就是平台和渠道。

美国有一个故事,一家巨型的工业集团采购了一条生产线,安装调试之后却发现它的运转总是出现不够流畅的问题,而且机器发出的声响很大。

集团负责人让公司中所有顶尖的技术人员前来维修,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解决面前的麻烦。无奈之下,老板只好面向社会发出了一份邀请,凡是有能力调试设备的,都可以进集团来尝试。

不久之后,一位打扮得土里土气的中年男子来到了公司,自称可以帮助公司解决那套生产线的问题。由于他外表不出众,老板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答应了他的要求,让他去察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