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大全集
7680500000060

第60章 拥有好习惯,才有好人生(12)

在商业竞争十分激烈的香港,曾宪梓正是因为独辟蹊径,抓住生产高档领带这个商机,才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曾宪梓出生于广东梅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艰苦,家中经济困难,无钱支付学费,从中学到大学的学费全靠国家发给的助学金。他1961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生物系,1963年5月去泰国,1968年又回到香港。在这段时间中,他的处境甚为艰难,曾给人当过保姆看孩子挣钱。空余时间他抓紧时间阅读有关经营方面的书籍,向一些内行人请教经营的基本常识和技巧,他还注意研究香港的工商业及市场情况。经过长期的琢磨思考,终于有一天从市场的“缝隙”中找到了发展的机遇:香港服装业很发达,400多万香港人中,有不少人有几套西装。香港比较流行的话,叫做“着西装,捡烟头”,捡烟头的人都穿西装,可见西装之普及。可曾宪梓发现,在香港没有一家像样的生产高档次领带的工厂,于是他决定开设领带厂。

曾宪梓在决定办领带厂后,遇到了一系列想象不到的困难。

最初,他从人们的价格承受能力考虑,准备生产大众化、低档次领带,试图以便宜的价格来吸引顾客,领带的批发价低至58元一打,减去成本38元,心想还可以赚20元。可惜,现实却偏偏开他的玩笑,买主拼命压价,利润所剩无几。尽管这样,还不容易销出,他的领带厂一度经营不顺。

他吸取了产品“受阻”的教训,决定尝试一下生产高档次领带。他用剩下的钱,到名牌商场买了4条受顾客欢迎的高级领带。买回后逐一“解剖”,研究它的制造过程。他根据样品,另外制作了4条领带,并将“复制品”与原装货一起交给行家鉴别,结果以假乱真,行家也无法识别。这样一来,进一步坚定了他生产高级领带的想法。

他立即借了一笔钱,购买了一批高级布料,赶做了许多领带。岂料,领带商因怀疑产品质量而不从他这里进货,一度造成了产品的积压。

曾宪梓想,别人不买我的货,主要是不认识这些货,如果将它放在高档商店中显著位置,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可能会打开销路。他把自己缝制的4条领带寄存在当时位于旺角的瑞星百货公司内,要求陈列在最显眼的位置,供顾客选择。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领带受到顾客的广泛好评,随之而来的是销量的大增。

习惯像富人那样思考吧,只有经常像富人那样思考问题,我们才能跨越成功路上的那些障碍,让自己的人生精彩纷呈。

生财有道,成就百万富翁的致富习惯

信息孕育机遇,机遇孕育财富。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和科技创新时代,只有那些习惯重视金钱,善于捕捉商机,勇于冒险,不断创新的人才能有机会为自己掘得无数桶金,才能成就自己百万富翁的梦想。

1.习惯重视每一分钱

一个人第一次节省下了100元,那他就从中学到了“节俭”的习惯。这种习惯对于成功,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这不仅仅是100元的问题,重要的是,他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

要想成为一个富人,你首先必须牢牢记住“节俭”两字。很长一段时间,社会上流行这样一种错误观念,谈论金钱是一个非常庸俗的话题,尤其是青年人,为了表现不“俗”,就拒绝谈论金钱,认为钱是赤裸裸的东西。殊不知金钱是一种成功的标志,崇尚金钱就是崇尚成功,谈钱并不可耻。这样说是不无道理的。看看我们生活的四周,我们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楼房、坐的汽车、看的报纸,哪一样不是通过劳动而得来的。享受别人的劳动,当然要以金钱作代价。

凡是受过债务压迫的人,无不知道金钱的重要性,但是金钱不可能像流水一样,哗地一下都来到你的身边,对于现在的工薪阶层来讲,每个月的工资是非常有限的,要吃穿住行,要娱乐,要交际,钱的确少得可怜。但要获得经济的独立,避免贫穷带来的恐惧,每个月必须拿出一部分钱放在银行账户上。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既可以养成勤俭的习惯,又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即使遇到突然的环境变化,也不会惊慌失措,一筹莫展。

在美国,有位年轻人从宾州的乡村来到费城,进入一家印刷厂工作。他的一位同事在一家储蓄公司开了一个户头,养成了每周都存款五美元的习惯。在这位同事的影响下,这位年轻人也在这家储蓄公司开了个户头,三年后他有了900美元的存款。这时,他所工作的这家印刷厂发生财务困难,面临倒闭的命运。于是他立刻拿出以小钱不断存下来的这900美元来挽救这家印刷厂。

在使用这笔金钱时,他采取了严密的节约制度,帮助这家工厂清还了所有债务。正因此,他拥有了公司的一半股份,再后来,他每年可以从这家工厂里拿到25000多美元的利润。

这位年轻人无疑是一位成功的人。很难想象他的发家致富竟是以每周存几美元钱为基础。实际上,有了一定的储蓄,就多了机会,当机会来临时,就有一定的资金来做铺路石引导成功。

众所周知,累积财富无非是开源和节流两种方法,相对于开源来讲,节流更简单些。加拿大有两位理财专家,特地办了一份报纸,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法,教人养成节俭的习惯。

习惯重视金钱,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能够伴随成功人士的一生。你若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先要养成重视金钱、勤俭积累的习惯。

2.敢于冒险

如果你也想成为百万富翁,那你最好有一点勇于冒险的精神,因为成功的主要因素便是善于冒险,它是致富的重要心理习惯。

在富人的眼中,生意本身对于经商者就是一种挑战,一种想战胜他人赢得胜利的挑战。所以,在生意场上,人人都应具有强烈的冒险意识。“一旦看准,就大胆行动”已成为许多商界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

电影界的骄子“华纳四兄弟”就是敢于冒险、不怕失败的强者。作为一个补锅匠的儿子,他们从做小生意起家。1904年,兄弟俩合伙搞了一架电影放映机,从此开始与电影结缘。1912年,迁居美国之后,虽然几经失败,大起大落,但仍不灰心,1927年终于成功地摄制了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华纳兄弟影片公司从此蜚声全球。

商家的法则就是风险越大,赚钱越多,特别是对于一个前人尚未涉足的市场领域,作为开拓者就更要冒风险。富人就是“风险管理者”。当机会来临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因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一次风险管理者,说不定就会一鸣惊人!

犹太人历来以敢冒风险闻名于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冒险家”都是一个贬义的称呼,不过,现在人们的观念已经转变过来了。因为人们认识到,促成一件事情成功的因素在严格意义上是无穷尽的,依靠人的力量只能对其中的一部分加以控制,所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有成功和失败的可能,只是风险大小不同罢了。如果一件事成功与失败的概率相等甚至后者更大,那么再去做这件事无疑要冒很大的风险。现代社会中充斥着各种冒险游戏。尤其在经济领域,投资意味着风险,特别是炒股票风险更大。养育孩子也是一件冒风险的事情,并且风险很大。不过,我们要这样安慰自己,也要这样告诫孩子:风险越大,收益的绝对值越大。

马克·伯内特1960年生于英国东伦敦地区一个汽车职员之家。他从小时起就生就了一副追求历险刺激的性格脾气。18岁时,他毅然冲破家庭劝阻,投入到军旅刺激历险的生涯中。他服役所在的部队是一支英国精锐伞兵团。在这支部队中,他备尝了荒漠、野岛、丛林等险峻军旅生涯的一幕幕。他曾亲眼目睹了在一次战火中全团300名执行任务的官兵中有24名惨烈捐躯;他还屡屡亲眼目睹了真正恐怖得令人刻骨铭心的刺激场面;他还经历过多次死里逃生、化险为夷的大危大难……

这一特殊经历竟由此而打造下他此后的特殊脾性——以“险”为乐。后来,当他服役的伞兵团进入较长时期休整时,平淡无险的生活令他大感乏味,于是他毅然退役,决心要重新寻找另一种冒险、有刺激性的生活!

这时,一项大的鲜活的创业方案开始在心中“浇铸定型”:何不先投资组织一场“荒漠野岛丛林峻岭历险竞赛”活动。然后再把这项活动实况拍成历险电视记录大片。以此去抢滩媒体文化商战制高点。最后赚来滚滚金钱。为此,他运筹良久,精心策划了一套创业“九连环”战术,并精心实施:

第一环:完善设计方案。马克·伯内特曾亲身体会过那种亲历惊险境地,反倒倍觉挑战刺激的兴奋感。他暗自猜度:世人完全有可能同自己的心境相类似,也热衷于追求刺激、新奇、历险、挑战,若果真如此,何不真的设计一套刺激活动方案:先融资,然后组织一系列刺激的历险竞赛活动,让夺冠者获百万美金巨奖,与此同时妙拍“战地实况”,再把摄制资料转卖给电视网……最后让参赛冠军、电视网及本人“三赢”,各赚其财。

第二环:为了把事情做得“马到成功”,他不打无把握之仗,在重大行动付诸实施前,先亲自跋山涉水跑到荒山野岭丛林孤岛去体验了几个回合的历险感受,取得第一手资料,为实施历险活动方案,奠定“亲历”感受的基础。

第三环:斥资组建并培训一支名为“美国骄傲队”的历险骨干队,他计划要让这支骨干队在下一步实施历险竞赛活动中挑大梁、当“旗舰”。

第四环:寻找商业投资伙伴。他以这项事业创意独具、能获丰厚商业利润回报为理由,频频展开融资、邀请加盟等公关攻势,最终成功地吸引了一名既是投资商同时又是名探险发烧友的大款布莱恩·特凯尔森及美国Prime电视网同时加盟,组成“联合创业体”。

第五环:为了将来实施更大的事业,他认定“热身”环节不可少。在一系列精心策划设计下,他亲任“领头羊”,率领着投资人布莱恩·特凯尔森及美国Prime电视网摄影师,外加“美国骄傲队”全体队员,接连进行了两次、各历时10天的荒野历险活动。

第六环:总结经验教训,二次设计更佳更安全的历险活动方案,并以此作“更令人信赖”的融资“说点”,一举游说成功,力邀到美国著名媒体“美国MTV电视网”的著名节目策划师道格以及多名投资人加盟,共同投资,联袂投拍一部电视纪录大片《生态大挑战》。

这场电视拍摄,阵容颇为强大,被拍群体包括来自全国的共50支参赛队,赛手们在为期10天的历险期内。在美国犹他州历经徒步跋涉、骑马、游泳、漂流、攀岩等一系列艰苦历程,最后仅有其中的21支参赛队达标完成任务。《生态大挑战》大片一经美国MTV电视网播出,即刻震撼四方,引发观众收视狂潮。紧接其后,第二集、第三集、第四集……也相继在南美的巴塔哥尼亚、澳大利亚、亚洲的婆罗洲岛、非洲的摩洛哥等处投拍,并配备以更大的摄制阵容。

第七环:“双轨”并举,创业的同时又开辟新路。马克除组织力量继续投拍《生态大挑战》外,同时另起第二大炉灶,投拍另一套内容更新颖刺激的“荒野竞赛夺巨奖$100万”的电视纪录系列大片《生存者》。

拍这套片的商业运作方案与拍《生态大挑战》不同,系完全独立制片,独立经营,待成片后再卖给美国最著名的电视巨头之一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这样制、播分离的商业模式更有利于马克·伯内特打造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特色。

第八环:将《生存者》拍得一集胜似一集,层层翻新更上一层楼,刺激观众。2000年夏,《生存者》第一集正式在美国开播,立即引发收视狂潮,观众激昂亢奋,如醉如痴。

第九环:雄心勃勃乘胜进军,干脆大搞“四处开花”。马克·伯内特在前两套大片《生态大挑战》、《生存者》已取得双赢大丰收的基础上,还觉“险”瘾没过足,又计划推出另两套风险更大,刺激性更强的纪录电视系列大片《战斗任务》、《目的地先生》;此外,他还拟创办“生态挑战青年基金会”、“生态挑战历险学校”,决心把“险”字号商业大战这块大蛋糕越做越大,越做越甜。

这名普通美籍英裔小人物获得的巨大成功,令评论家们大为吃惊,令世人狂热崇拜,令主流媒体疯狂地抢镜报道。各报刊这样评论他创下的奇迹:“当全球亿万观众在激动人心的那刻,聚在电视屏幕前屏气凝神,收视历险队员经九死一生而最终决出冠军得主,荣获百万美金巨奖那一瞬,几乎造成了‘万人空巷’的奇迹,人们完全被《生存者》片中展现的惊险刺激场面征服得神魂颠倒……”

大千世界,红尘滚滚,无奇不有。这种靠开发“险”字号文化商机而致富的世间一绝,不仅有效地释放了创业者内心躁动不安的能量,也迎合了美国这个“冒险家乐园”的特殊需要。但这还不是马克·伯内特成功的主要原因。马克·伯内特的成功在于他不仅具有不断追求新鲜、刺激、挑战风险的创业精神,而且具有慎重大胆、思路清晰的创业思路:这“九连环”环环相扣,内在逻辑严密,前后呼应,步步为营。在大冒风险的同时,又处处设防;在独闯险境时,不忘争取援手;在勇猛挺进时,又略作小憩,总结经验;既有大兵团运作,也有极少人摸索探底……总之,马克·伯内特的成功绝非一个“险”字能总结的。

“财富喜欢光临勇敢的人”,冒险是表现在富人身上的一种勇气和魄力,要想有富有的人生,就要敢冒风险。要想成为百万富翁,就要勇于充实自我,要接受挑战去冒险。

3.创新习惯带来财富

经商理财是需要创新意识的,尤其是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里。墨守成规者是自掘坟墓,在市场角逐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现在,国内外许多在商务上或其他领域内的成功者,他们都是最有创意的人。

破烂王王洪怀,在捡破烂的过程中,悟得了一个道理:收一个易拉罐,才赚几分钱。如果将它熔化后当金属材料卖,又能赚多少钱?于是他请人做了个化验,得知易拉罐是一种很贵重的铝镁合金。他算了一笔账:当时市场上的铝镁合金价格每吨在1.4~1.8万元之间,每个易拉罐重18.5克,5.4万个就是一吨。他得出一个结论:将易拉罐熔化后当金属材料卖比直接卖易拉罐要多赚出7倍的钱。

于是,他决定熔炼易拉罐,并把回收价从每个几分钱提高到一角四分,又将回收价和指定收购点印在卡片上,向所有收破烂的同行散发。

由于价格上的优惠,空易拉罐的收购十分顺利,最多时一天达13万多个。王洪怀在兴奋之际立即办了个金属再生加工厂。就这样,他在一年内用空易拉罐熔炼了二百四十多吨铝镁合金,三年后就挣了十多万元。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创富的源泉是取之不尽的,面对一些看起来没什么利用价值的事物,你只要细心观察,用心分析、体会,就会发现其中潜藏的商机,从而得到出乎意料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