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大全集
7680500000021

第21章 打造平和的心态,告别烦恼与忧虑(4)

4.对自己诸多苛求,毫无生活乐趣;

5.总是发现有些事未臻完美,于是精神总是得不到放松,无法休息;

6.对别人也吹毛求疵,人际关系无法协调,得不到别人的合作与帮助。

只求完美、害怕失败,长此以往会使人的精神处于瘫痪的境地。如何从追求尽善尽美的诱惑中摆脱出来?这里给读者朋友们提供几点建议:

1.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既不要估得太高,更不必过于自卑,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你如果事事要求完美,这种心理本身就会成为自己做事的障碍。不要在自己的短处上去与人竞争,而是要在自己长处上培养起自尊、自豪和对工作的兴趣。

2.重新认识“失败”和“瑕疵”

一次乃至多次的失败并不能说明一个人价值的大小。仔细想一下,如果从不经历失败,我们能真正认识生活的真面目吗?我们也许一无所知,沾沾自喜于愚蠢的无知中。因为成功仅仅只能坚定期望的信念,而失败则给了我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宝贵经验。人只有经受住挫折的失意才能达到成功的巅峰,亡羊补牢,尤为未晚。更不必为了一件事没做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而自怨自艾。

3.为自己确定一个可行的目标

寻找一件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好的事,然后去把它做好。这样你自然会轻松起来,办事也会更有信心,同时你的创造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随之而来工作成效不就会慢慢浮现出来了吗?人生有时真的好像一个万花筒,在你不追求出类拔萃,而只是希望表现良好时,反而会取得出乎意料的佳绩。

正视缺陷,避免自卑自怜

很多人都看过谢尔·希尔弗斯坦画的一幅名为《缺失的一角》的寓言:

由于缺了一角,它总是不快乐,于是动身去寻找那失落的一角。它唱着歌向前滚动,其间有苦有乐。它因为缺了一角,不能滚得太快,它和小虫说话,闻花香,蝴蝶还站在它头上跳舞。它经历了很多,也碰到很多失落的一角,可是有的太小,有的太大,有的太尖,有的太钝……终于它找到了恰到好处的一角,太合适了!它高兴极了,因为它再也不缺一角了,它滚得很快,快得都不能停下来了,它不能和小虫说话,也不能闻花香,蝴蝶也站不到它头上了……它累了,于是把那一角轻轻放下了,从容地向前滚动着……

我们每个人都是缺少了一角的,那缺失的一角,也许不够可爱,但那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要正视它的存在。正因为我们缺失了那一角,我们必须去认识、去找寻、去完善,那样才会丰富多彩。如果我们生下来就很完美,没有缺失一角,那我们还真的不知道自己怎么发展,怎么完善,那一生都不会有什么太大改变,也就没有多彩的人生了。

人的缺陷是先天形成的,遗憾则是自我的感受。缺陷是无法改变的,而遗憾却能更改。所以,我们千万不能把缺陷当遗憾。因为,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的缺陷是一种遗憾,便会觉得生活没有希望,导致意志消沉,没有斗志,于是烦恼也就应运而生了。

人的许多缺陷有的是与生俱来的,譬如相貌、身材、脾气、秉性、智商、能力等方面的缺陷;有的是后天改变的,比如车祸、疾病、自然灾害等造成的缺陷,一经形成后,就很难改变,甚至根本无法改变。但是,只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勇敢地改变它,缺陷也就不成缺陷了。

一个名叫阿雄的男孩出生时两眼全盲,医生判断是先天性白内障。阿雄的父亲带着他四处去求医,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用哀求的口吻问医生,能不能治好这种白内障?可是每个医生都会抱歉地给他同一个答案:“对不起,我们目前还找不到治疗的办法。”

阿雄的父亲为此感到特别的沮丧。但是,父母的爱和信心却使阿雄的童年生活依然过得多彩多姿,完全不觉得自己的残障。

然而,在阿雄六岁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下午,他的小伙伴们约他一起去玩球,正玩得非常高兴的时候,一个名叫阿牛的伙伴忘记了阿雄看不见,向他丢过去一个球,并且说:“阿雄,球要打到你了!”

果然,双目失明的阿雄被球击中了,虽然他没有受伤,却十分不解。他问母亲:“为什么阿牛知道球会打到我,我自己却不知道?”

母亲叹了口气,知道她担忧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她默默地握着儿子的小手,数着他的手指头说道:“一、二、三、四、五。这五根手指就像人的五种感官: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视觉。这五种感官,会将信息传达到你的大脑。”

说罢,她把代表“视觉”的手指弯下来对阿雄说道:“你和别人不同。你只有四种感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但是没有视觉。”她轻声说。

忽然,母亲严厉地对阿雄说道:“阿雄,你站起来!”母亲见他站起来后,便把球捡起来,向他轻轻抛去:“准备接球!”阿雄感觉球已碰到手指,便合拢双手,把球接住了。

“太好了,阿雄!”母亲说,“你永远都不要忘了刚才做的事情。你虽然只有‘四根’手指,但也一样能接到球。”

从此以后,阿雄永远都没有忘记只用“四根”手指也一样能接到球的事实,并且当他因为视觉的残障受到挫折时,他从来都没把自己的缺陷当做是一种遗憾。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要为有缺陷而烦闷和忧愁,应当积极地去面对人生。这样,我们就会发现,正是缺陷让我们达到了人生真正意义上的完美。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尤其是一些身体有缺陷的人,认为别人所有的种种幸福是不属于他们的,以为他们不能与那些身心健康、知识渊博的人相提并论,总以为从此以后世界上种种最美好的东西就与自己无缘了,从此开始自暴自弃,陷入自卑自怜中。

有个女孩唱歌动听优雅,但遗憾的是,她却长着一口龅牙,十分难看。

一次,她参加了歌唱比赛。当她在台上表演时,总是有意识地去掩饰自己难看的牙齿。如此一来,她的表演让评委和观众都觉得好笑,结果她的歌唱比赛以失败告终。

赛后,一个音乐人找到了这个女孩,然后很认真地告诉她:“你会成功的,但是你必须忘掉你的牙齿。”

慢慢地,女孩忘记了自己长着龅牙的生理缺陷。在一次全国大赛中,她的极富个性的表演令所有的观众和评委都为之倾倒。她终于脱颖而出。

这个女孩就是美国著名的歌唱家——卡丝·黛丽。她的龅牙同她的名字一样响亮,甚至代表了她的形象,成了一种美丽的象征。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的。世上的每个人都如同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他们都是有缺陷的。因此,要学会包容自己的缺陷,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缺陷,并将这些缺陷化作自己前进的动力。

“上帝,为什么要这样对我?难道是我做错了什么吗?我看不到树木,看不到小鸟,看不见颜色,我什么都看不见,我还能干什么?”当乔治双目失明的时候,他常常这样悲伤地问自己。

每个亲人、朋友以及许多好心人,当他们知道乔治双目失明之后,都细心地关怀他,照顾他——当他过马路的时候,也会有人来搀扶他;当他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有人为他让座。但乔治把这一切都看成是别人对他的同情和怜悯,他不愿意一直这样被同情、怜悯。

直到有一天,一件事情改变了乔治悲观的人生态度。那天,他来到了附近的教堂里,莱恩神父亲切地对乔治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较大,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

“我真的是上帝咬过的苹果吗?”乔治疑惑地问莱恩神父。

“是的,你不是上帝的弃儿。但是上帝肯定不愿意看到他喜欢的苹果在悲观失望中度过他的一生。”莱恩神父轻轻地回答道。

“谢谢你,神父,您让我找到了力量。”乔治高兴地对神父说道。从此他把失明看做是上帝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

事实上,许多先天有缺陷的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关键就在于他们能够正视自己的缺陷,正视现实促使他们把缺陷转化成为奋斗的动力。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有缺陷的人并非是一个无用的人,缺陷只是一个方面,每个人都可以在另一方面发现自己的优势。

一个寺庙的和尚每天都要挑着两个水桶到山下挑水。但他的两个水桶一个完好无损,另外一个则有一个长长的裂缝。每次和尚把水挑到庙里的时候,那只破桶里面都只剩半桶水了。

那个完好的水桶不禁为自己的成就和完美感到骄傲,那只可怜的有裂缝的水桶因自己天生的裂痕而感到十分惭愧和自卑,心里一直很难过,因此它对和尚说:“我为自己感到惭愧,我想向你道歉。”

和尚笑着说:“你为什么要感到惭愧?”

水桶答道:“每次我都只能运半桶水。你尽了自己的全力,却没有得到你应得的回报。”

和尚听完水桶的话,然后说:“在回去的路上,我希望你仔细看看小路旁那些美丽的花儿。你没有发现那些美丽的花儿只长在你这边,并没有长在完美的水桶那边吗?我经常摘下那些美丽的花去装饰我们的房子。如果没有你,我们的房子也不会这样美丽!我应当感谢你才对。”

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千万不能“破罐子破摔”,只要学会正视缺陷,扬长避短,人生的另一面照样可以盛开花一样的美丽。

赖斯利说:“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到一副好牌,而在于怎么样打好一副烂牌。”缺陷不一定都是坏的,有可能就是我们的长处和优点。

只要会利用,可能还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要正视缺陷,包容缺陷。艰苦的日子总有结束的时候,心中充满希望,并继续为生活而努力的人,才能享有新的生命。

接受现实,别为无法改变的事实苦恼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令人不快的情况。我们不妨愉快地把它们当作一种既成事实加以接受,并且耐心地去适应它。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焦虑来毁了自己的生活,甚至把自己搞得精神崩溃,忧郁而终。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一家15世纪的老教堂,在它的废墟上留有这样一行字:事情既然已经这样,就不会另有别样。

其实我们人类,在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几乎都能很快接受任何一种难以接受的情形,或让自己慢慢适应,或者整个视而不见,把它当做本来如此。

布思·塔金德生前常说:“人生加诸我的任何事情,我都能接受,除了瞎眼,那是我永远也没有办法忍受的。”

好像命运之神专和他作对,在他六十多岁的时候,他的视力开始急剧下降,有一天,他的左眼再也看不到光明了,同时,他的右眼看东西也极为吃力,常感觉有黑斑在眼前晃动。

他最恐惧的事情终于降临到自己的头上。面对这“所有灾难里最难忍受的事”,塔金德自己都没有料到他还能非常开心地活下去,有时甚至还能借此幽默一下。以前,浮动的“黑斑”由于遮挡他的视线,总令他很难过,可是现在,当那些最大的黑斑从他眼前晃过的时候,他却会微笑着说:“嘿,又是黑斑老爷来了,不知道今天这么好的天气,它要到哪里去。”

塔金德完全失明之后,他曾说:“我发现我能承受视力的丧失,就像一个人能承受别的事情一样。要是我五种感官全都丧失了,我相信我还能够继续生存于自己的思想中,因为我们只有在思想里才能够看,只有在思想里才能够生活,无论我们能否明白这个问题。”

塔金德为了恢复视力,在一年之内接受了十二次手术,这在常人是很难忍受的,在他必须接受手术时,他竟还试着使大家开心,“多么好啊,”他说,“多么妙啊,现代科学发展得如此之快,能够在人的眼睛这么纤细的部位动手术。”

普通人如果要在短时期内忍受十二次以上的手术,过着那种生不如死的生活,可能早就被疾病折磨得奄奄一息了,可塔金德的心态却十分平和,不幸教会他如何接受突发的灾难,使他了解到,生命带给他的一切他都能承受。由此使他领悟了约翰·弥尔顿说的:“瞎眼并不令人难过,难过的是你不能忍受瞎眼。”所包含的深意。

如果发生的变故无论我们如何做也于事无补,这时我们可以尝试改变自己。这是不是说,在碰到任何挫折的时候,我们都应该低声下气呢?当然不是如此,那样就与宿命论者无异了。如果事情还有一点挽救的机会,我们就要争取。可是当常识告诉我们,事情不可逆转——也不可能再有任何转机时,我们只能让自己接受既成事实。

在漫长的岁月中,你我一定会碰到一些令人不快的情况。我们可以把它们当做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加以接受,并且适应它。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要乐于承认事情就是这样的情况。能够接受已发生的事实,就是能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我们从来没有看到哪一条母牛因为草地缺水干枯,天气太冷,或者是哪条公牛追上了别的母牛而大为发火。动物都能很平静地面对夜晚、暴风雨和饥饿,所以它们从来不会精神崩溃或者是患胃溃疡,它们也从来不会发疯。

不论在哪一种情况下,只要还有一点挽救的机会,我们就要奋斗。可是当常识告诉我们,事情已不可避免——也不可能再有任何转机,那么,请保持我们的理智,不要“左顾右盼,无事自忧”。

许多美国有名的生意人,都能接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如果不这样的话,他们就会在过大的压力下被压垮。

创设了遍及全美的潘氏连锁商店的潘尼说:“哪怕我所有的钱都赔光了,我也不会忧虑,因为我看不出忧虑可以让我得到什么。我尽我所能把工作做好,至于结果就要看老天爷了。”中国也有句古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克莱斯勒公司的总经理凯勒先生谈到他如何避免忧虑的时候说:“要是我碰到很棘手的情况,只要想得出办法解决的,我就去做。要是干不成的,我就干脆把它忘了。我从来不为未来担忧,因为,没有人能够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影响未来的因素太多了,也没有人能说出这些影响从何而来,所以何必为它们担心呢?”他的想法,正和1900年前罗马的大哲学家依匹托塔士的理论差不多。“快乐之道无他,”依匹托塔士告诉罗马人,“就是不要去忧虑我们的意志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莎拉·班哈特曾经是全世界观众最喜爱的一位女演员,她在71岁那一年破产了——所有的钱都损失了,而她的医生——巴黎的波基教授告诉她必须把腿锯断。她因摔伤染上了静脉炎,腿痉挛,医生觉得她的腿一定要锯掉,又怕把这个消息告诉那个脾气很坏的莎拉。然而,当他告诉她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莎拉看了他一阵子,然后很平静地说:“如果非这样不可的话,那只好这样了。”这就是命运。

当她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她的儿子站在一边哭,她朝他挥了下手,高高兴兴地说:“不要走开,我马上就回来。”在去手术室的路上,她一直背着她演过的一出戏里的一幕。有人问她这么做是不是为了提起她自己的精神,她说:“不是的,是要让医生和护士们高兴,他们承受的压力可大得很呢。”

手术后,莎拉·班哈特还继续环游世界,使她的观众又为她疯迷了7年。

当我们不再反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之后,我们就能节省下精力,创造出一个更丰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