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大全集
7680500000102

第102章 自我分析,学会了解你自己(5)

29分以上。这表明你是一个非常果断的人。你认为自己对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是行家里手,你认为没必要弄清别人的意见。但是,过于果断也有负面影响,那就是你认为个人有权独断专行,批评意见往往会使你暴跳如雷,你甚至不愿对此稍加掩饰。当有人称你是一个坚决果断、意志刚强的人时,你印象深刻。其实,上述有关你的所作所为根本不是意志的表现。为了使周围的人确信这种看法的正确性,你经常否定他人正确的意见。你深信错误是别人的过失,而不是你的。如此的行事作风,只会打击别人的积极性,压制他们独立工作的愿望,使他们变得优柔寡断。而这正是你应要避免的。所有这丝毫无益于生活与事业,只能给别人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影响工作的开展。所以,如果你具有上述的这些弱点,就应马上采取措施,矫正因武断而产生的错误。

你具有实际行动能力吗

究竟什么是第一位的——动机还是行动?

如果你的回答是动机,那么你只是做了一个极好的、逻辑的回答;然而不幸的是,你错了;动机并不是第一位的,行动才是第一位的,光有动机而不付诸行动,你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只说不做,而另一种则是一有计划就马上付诸实际行动的人。

这个时代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而不是只会梦想天上掉馅饼的梦想家。

那么,你是否具有实际行动能力呢?

下面的18个小问题请据实回答,算出得分后你就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1.你喜欢忙忙碌碌过日子吗?

2.你会对塞车的情况不耐烦吗?

3.你一直在换工作吗?

4.你无法忍受闲着没事干的情况吗?

5.你喜欢参与而不喜欢旁观吗?

6.如果乘电梯的人太多时,你宁愿爬楼梯吗?

7.别人曾经抱怨你的动作太快吗?

8.即使在周末,你也一样早起吗?

9.你总是认为工作计划可有可无吗?

10.你喜欢组织群众活动吗?

11.你喜欢行动胜过计划吗?

12.你花许多的时间来苦思冥想吗?

13.你曾经臆想“究竟人来自何处”和为什么吗?

14.你喜欢填字游戏吗?

15.你喜欢参观博物馆和画廊吗?

16.你习惯一次爬两级楼梯吗?

17.度假的时候,你喜欢刺激胜过悠闲自在吗?

18.成天无事可做,你会觉得无聊吗?

评分与分析:

以上各题,回答“是”得1分,答否得0分;

得分在10~18分的人:

你具有很强的实际行动能力,凡事不会光说不做,尤其喜欢过忙忙碌碌的日子。

得分在5~10分的人:

你的实际行动能力一般,喜欢过得忙碌,但不反对偶尔静下来思考一番。因此,像你这样的人,更容易适应各种环境,工作与享受生活二者兼得。

得分在5分以下的人:

你的实际行动能力较低,是个标准的梦想家,宁愿一个人抱着一本书任思维四处漫游;虽然你也有很多计划和梦想,但你不知如何去实现它们,你老是拖延,做事缺乏行动力。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人们丧失了行动力呢?以下几种模式是心理学家总结出来的“不行动主义”的思维模式和典型行为,你或许会在一种或几种模式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无可救药式

当你抑郁时,忍受的痛苦异常强烈,以致你忘却了过去心情好的时候,你不相信自己的情绪会好起来,从而把任何事情都看得毫无意义,因为你已肯定,你动机的缺乏和心情的抑郁是永恒的、不可改变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后,当别人再建议你去做事“帮帮自己”时,你就觉得可笑、不实际。

无所事事式

自我沮丧和无所事事的方式有好几种;你也许会把某事看得过重,无法完成;你也许认为必须一下子完成所有的事;而本来如果你把它们化整为零,是可以完成的;你也许怀着抵触的情绪放弃手头的工作,去做那些不着边际的事情。

草率下结论式

你感到无力采取有效的,结果令人满意的行动,因为你习惯于说:“我不行”或“我想去做,但是……”这种悲观,绝对的消极心理暗示让你畏首畏尾,什么都不去做。

得不偿失式

当你心烦意乱时,也许想不出有什么意义的活动,这不仅是因为你认为世上的事都太难,还因为你觉得报酬与所花的费的精力相比太不值了。

惧怕失败式

第一种惧怕失败的模式是使你麻木不仁的思维;你认为费了劲没成功,会让你一蹶不振,因此拒绝尝试。我们都有过胜利和失败的体验,毫无疑问,胜利是甘果,失败是苦酒。然而在某一事上的失败并不就是毒酒,苦味也不会永远留在嘴里。

第二种惧怕失败的模式是你无视个人的努力,仅仅以后果如何来评价你的行动;这种思维模式反映了“结果至上”而非“过程至上”的观点。当学会了从过程角度,而不是从“结果”的角度来评价自己的工作时,这就表明你已取得了不小的胜利。

惧怕成功式

由于缺乏自信心,成功对你来说也许比失败更可怕,因为你相信你的成功完全出于偶然。因此,你确信自己不会事事都成功,而且你的成就会使人错误地对你做出过高的期望。一旦让别人知道你是个“失败者”,你便会变得苦恼、痛苦。

惧怕成功也许还因为你认为别人会对你要求更高。由于你确信你必须然而无法达到别人的期望,成功会使你处于危险和尴尬的境地。因此,你会采取躲避责任或不介入的态度,企图以此来保持情绪的稳定。

逼迫和怨恨式

“行动”致命的敌人就是逼迫感,你也许工作时感到压力太大——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例如,当你想做某事时,满脑子却是道义上的“应该”、“必须”,这时,逼迫感就出现了。你告诫自己,“我必须做这”、“我应该做那”。你感到有责任、有负担,感到紧张、怨恨和内疚。当你的每项工作都染上了这种不愉快的色彩时,你就几乎无法正视它。然后,你就会变得懒惰不想动,如果你谴责自己,那么,你的精力就会进一步被浪费。

容忍情绪低落式

你也许认为,你应该解决自己的问题,轻而易举地达到你预定的目的。因此,当生活在你面前出现障碍时,你就会陷入痛苦和愤怒之中。当遇到困难时,你不肯想办法去克服,而是完全放弃尝试。

你的情绪低落的原因是你习惯于把现实与你脑子里的理想作对比。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你就怨恨现实,你没想到,也许调整一下所期望的目标,要比你扭曲现实更容易些。

明日复明日式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许多人就是在这样一种消极浪漫的情绪中生活的。他们放纵自己,自己做自己的和事佬,自己向自己妥协、求饶。很多人做事能拖则拖,能推就推,无论如何就是不想立即去做,因为他觉得时间还有的是,今天过去了,不是还有明天吗?

假如你是一个缺乏行动力的人,当你躺在床上的时候,或许也不会觉得那么惬意,你可能正隐隐期待着某一种行动的激情。可是,如果你仍然等着自己“来情绪”,也许你就会永远这么等下去!唯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马上行动。去做,而不是去想。就像某个广告说的那样:“心动不如行动!”

你具有灵活应变能力吗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因此,一个人有可能遭遇到各种突发情况,使身心和事业都受到伤害,若这时你不能迅速地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必然会使自己沉浸在失败里不可自拔。这时候,最重要的也许是尽快学会如何“爬起来”,而这要求你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应变的最终目的是使自己永远处于主动地位,驾驭事态发展,以实现既定目标。当今时代瞬息万变,要想在这多变的世界中获得成功,就必须要练就一种非凡的应变能力。

在生活与工作中,良好的应变能力常常会化尴尬为友善,化干戈为玉帛。那么,你的应变能力如何呢?

以下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它的判断,可找出你究竟是哪一类,可以测出你对某些事情发生后的反应如何。

假如你得分高,很可能你有很强的应变能力,相信在关键时刻能泰然自若;反之,你可找出弱点在哪里,并得到纠正,以适应复杂而多变的未来生活。

1.你是否具备一些急救知识?

2.你是否见血就晕,一时不能恢复常态?

3.你看护过病人吗?

4.在街上遇到事故时,你的反应如何?

A.退避三舍;

B.好奇走近围观;

C.看看自己能否助一臂之力。

5.你是事故的见证,你能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陈述经过的情形吗?

6.如有人衣服偶然着火,你会:

A.拿水浇灭它;

B.替他把着火的衣服脱掉;

C.用毯子把他裹起来。

7.你是否有适量的运动?如户外运动、步行、种花、家务劳动及正常的娱乐活动?

8.假如你遭到意外的打击,你会:

A.头昏眼花,不过几秒钟后就会恢复;

B.不知所措,以至数分钟之久;

C.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伤感、悲痛之中。

9.当他人叙述以往经历或说笑话时,你记忆的速度是否与其他人相同或略胜一筹?

10.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中,过后能否相当准确地叙述?

11.你对陌生人的第一次印象是否较为准确?

12.你是否有丰富的想象力?

13.你对下列各项是否有感到恐惧?

A.老鼠、蛇;

B.黑暗和传说中的鬼怪;

C.大声尖叫。

14.有些人在遇到危急情况时,他们会很镇静,你可曾有过这种情况?

15.如果有人在匆忙中告诉你一件事,你能:

A.记住一部分;

B.忙乱之中,一点也记不清;

C.全记住。

16.假如你去补牙,你有痛感,你会:

A.马上告诉医生;

B.忍着痛,希望快点补好。

17.你相信自己如果决意要得到一件东西,就一定能够得到吗?

18.过马路时假如你被夹在车辆之中,你会:

A.退回原处;

B.仍然跑过去;

C.站立不动。

19.你觉得很难使你的下属或比你年轻的人服从你吗?

20.肉体上的痛和不舒服你能忍受吗?

21.当你知道将要遭遇不愉快的事时,你会:

A.自我进入恐怖状态;

B.相信事实并不会比预料更糟糕。

22.如果有人给你介绍工作,你会选择:

A.工资中等而不需负责的;

B.工资高但责任重的。

23.当你要做出一项决定时,你是否:

A.犹豫不决;

B.审慎但果断。

24.你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肯负责任吗?

25.假如你的朋友突然带来一个你最不喜欢的人到你家里,你会:

A.表示惊奇;

B.暂时忍耐,以后再把实情告诉你朋友;

C.把你的感觉完全隐藏着。

计分标准:

1、3、5、7、9、11、14、17、20、24各题答案是肯定的,每题得5分。

2、12、19各题的答案是否定的,每题得5分。

4、6、题的C和第8题的A回答是肯定的,每小题得5分。

13题A.B.C.三小题回答是否定的,每小题得2分。

15题C、16题B、18题C、21题B和22题B,你的回答如果是肯定的,每小题得5分。对23题B和第25题C,你的回答是如果是肯定的,每小题得10分。

总分为136分。

评分与分析:

假如你的得分在136~76之间,那么你对应付突发事件很有把握,你从不推卸责任,做事当机立断,从不拖延,而且你的自制力、勇气和机智都是超人的,你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突发事件。

假如你的得分在30~75分之间,那么对于一般的突发事件,你都能应付,你神经系统的反应正常而平衡。

假如你的得分在30分以下,你必须留心自己,同时努力学习一点应变的常识。

经过测试后,如果你的应变能力非常低,也不必灰心失落,可以试着从以下3个方面来提升你的应变能力:

(1)勇于面对突发事件,不能惊慌失措,要临危不惧,处乱不惊,顶住压力,同时冷静思考。

(2)迅速查明原因,准确弄清事件的整个过程,并想出解决办法。

(3)采取超常规程序办法,根据情况决策,即使会有很大的风险性。

你具有开拓创造能力吗

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变化着。各种各样的新事物与新发明层出不穷,这些新的东西从哪里来的呢?我们说这些都是创造的结果。因为具有开拓创造的能力,人类才能把一个世界从原始的状态变成具有现代极度繁荣和高度文明的状态。当我们每天散步在绿树成荫的公园里时,当我们坐在飞机里从3万英尺的高空俯视大地时,当我们在网上自由自在的冲浪时,我们不得不赞叹人类创造力的伟大。

试着想一想,如果没有史蒂芬孙的发明,也许我们的第一辆火车不会在1804年行驶在铁轨上;要是没有科学家的创造,第一例人工胰岛素结晶就不会在中国产生;如果没有航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神舟飞船也就不会顺利上天。这一切无不显示出人类创造力的伟大。

那么,你自身具有这种开拓创造的能力吗?下面这套题目可以帮助你评估自己的创造,根据实际情况与想法,分别在后面注明A、B或C(A=同意,B=拿不准,C=不同意);

1.我不做盲目的事,总是有的放矢,用正确的步骤来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

2.无论什么问题,要我发生兴趣,总比别人困难;

3.我不尊重那些经常做没把握事的人;

4.在解决问题时,我常常凭直觉来判断正确与错误;

5.在解决问题时,我分析问题较快,而综合所掌握的问题较慢;

6.我有较好的审美能力;

7.我的兴趣在于提出新的建议,而不是设法说服别人去接受这些建议;

8.我喜欢一门心思苦干的人;

9.我不喜欢提那些显得无知的问题;

10.那些使用古怪的和不常用词语的作家,纯粹是为了炫耀自己。

评分与分析:

题号12345678910

A0004—13200—1

B1110001110

C242—22—10232

22分以上:你具有较高的创造能力,总是想出一些别出心裁的点子,喜欢与众不同;人们对你的评价也有很大出入,有人认为你不安分,哗众取宠,也有些人欣赏你这种总是令人出乎意料的风格。

11—21分:你善于在创造性与习惯做法之间找到均衡,你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并不墨守成规,经常会提出一些新颖的想法。

10分以下:你的创造能力比较欠缺,你认为既然规章一经制订,必定有它存在的理由,人们最好还是遵守它,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正常秩序;你适合从事对纪律性要求较高的职位,如会计、质量监督员、仓库保管等职位,这些职位都要求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与你的个性十分协调。

人类的每一项科学创造都不仅是一个智力问题,还是一种挑战,是一种向已有的知识、规律的挑战,是向大人物、大权威的挑战。这就需要具备一般人所没有的勇气和胆魄。所有的发明家、创造家都应该具有这样的品质。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创造力,那么在平时你就一定要注意培养这种勇气。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破除对权威的神秘感

要相信自己,任何人的成就都是努力的结果,权威也一样,他们的成果也是他们努力的产物,而且,这种成果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受到时代生产力发展制约的,时代发展了,大权威的成果也可能被小人物的业绩所击败。

勇于向权威宣战

这不是不要权威,也不是见了权威就反对。任何向权威的挑战,都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都是建立在掌握扎扎实实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向权威挑战,就一定要有知识的、实践的各方面的准备。伽利略之所以敢做“比萨斜塔”的实验,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建立在自己多方面知识和积累上。

要自信

在向权威挑战的过程中,坚定的自信心是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总是自卑,总是自暴自弃,怎么能有创造性,又怎么能与权威较量?因此不能过高地估计反复、困难、曲折等消极因素,要经常地利用自己身上的优势、长处和积极因素来鼓舞、激励自己,相信自己的知识水平,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行动计划,不断提高自己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