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灵鸡汤大全集
7680400000059

第59章 敢于放弃,成就自我(4)

一年半后,洛蕾丝布考取洛杉矶大学学习写作,几年后成为一名记者,之后结婚。10年后的一天,我和她在大街上邂逅,我都认不出她来了:衣着华丽,神态自若,生气勃勃,丝毫不见过去的创伤。寒暄后,她说:“你是没有把我当成坏人看待的那个人,你把我看作一个特殊的人。那时我非常恨你!承认我是谁,我到底是什么人,这是我一生中从未遇到的事。人们常说承认自己的缺点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其实承认自己的优点也很难。”

为什么真正做到放弃完美、自我接受不容易?肯定自我,使你必须真正保持清醒的头脑。振作精神,抓住机遇,迎接生活的挑战,这就是积极的心态。

如果你对朋友没有诚意,即不能自我接受,那么自己也会产生被遗弃的感觉。由此可见,自我接受是自信的意识和勇敢的行为!

要想真正拥有幸福,就必须学会放弃完美,不求完美。这是一个令人宽慰的事实,我们越是极早地接受这一事实,就越能进步,这是人生的真谛。

没有自我接受、自我肯定这个先决定条件,我们怎么会改进和提高呢?

你站在一面穿衣镜前,观察自己的面孔和全身。有些地方可能不怎么耐看,使你感到不安,如果你看自己不喜欢的样子,请你不要逃避,不要抵触。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放弃完美,放弃“公有化”的标准,要肯定自我。否则你就无法自我接受、自我肯定。

法国大思想家卢梭说得好:“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句话适用于每一个人,可惜的是,许多人不肯接受这个已经失去了模子的自我,于是就用自以为完美的标准,即公共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由此失去了自我。

“成为你自己!”这句格言之所以知易行难,道理就在于此。失去了自我,你还谈什么改进和提高呢?

应当怎么办?你应对自己说:“无论我有什么缺陷,我都无条件地完全接受。”你可能想不通:我明明不喜欢我身上的某些东西,为何要接受呢?

接受意味着接受事实,是承认镜子里的面孔和身体就是自己的模样。时间不长,你就会体会到自我接受与自信自爱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会接受自我,才能有所成就。

要想真正拥有幸福就必须学会放弃完美,不求完美。这是一个令人宽慰的事实,我们越早地接受这一事实,就越能进步,这是人生的真谛。

握得越紧,失去越多

有一个故事说,在一个暴风雨的夜里,你驾车经过一个车站。车站上站了三个人,其中一个是病得快死的老妇人,一个是曾经救过你命的医生,还有一个是你长久以来的梦中情人。若只能载一个,你会选择哪一个?

答案里面说,许多人只选了一个,而最好的答案是,“把车钥匙给医生,让医生带老人去医院;然后我和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巴士”。

是因为我们从来不想放弃任何好处吗?就像那把车钥匙?有时候,若懂得放弃,我们反而可以得到更多。这里有很多关于取和舍的深层问题。什么才是最难舍弃的,是一种道义,还是一段感情?为何不学着放弃,而去获得另一些永恒?

就好比说,我不选择你,会后悔一辈子。其他的东西都可以抛弃,只想与你相守。我这样说,你会作什么样的选择?

电影《卧虎藏龙》里李慕白对师妹说的一句话:“把手握紧,什么都没有,但把手张开就可以拥有一切。”以退为进的道理谁都知道,但实践起来还是困难的。

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你注定会失去一些东西。其实有时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我们明白,只是觉得每样东西都有它的好处所在,势均力敌,哪样都舍不得放手。

其实不是那样的,没有在同一情形下势均力敌的东西。

它们总会有差别和轻重。你得选择那个对长远来说更重要的东西。有些东西,你怕放弃了就不会出现,可当你真的错过了,会发现它在日后仍然不断出现;而有些东西,你以为暂时放过它,它还会一再地出现,可真的一旦错过,它就是美景不再的回忆,就是日后无法回头的遗憾。

如果我们放弃的和想得到的都是好东西,那怎么办?人们很贪心。真的是这样,我们本质里都是贪心的。世界上不会有那么好的事,我们只能在某一时刻选择一样东西。

有一句老话,“有所得必有所失”,也许这样才符合能量守恒的道理。

我们无法看到未来具体将描绘成什么样子。但是应该明白自己的原则和底线。需要有所取舍,对自己既不委屈,也不纵容。而且很多的世事与感情是经不起一再地错过与等待的,必须在适当的时候作出一个选择。

就好像,为什么一定要等到不再相爱的时候再说再见呢?

选择留给对方一个不再回头的背影,不代表不想回去;选择退出一个和对方厮守到老的结局,不代表心里不想和对方一起实现这个梦想。

就好像选择对方,是因为爱。不选择对方,也还是因为爱。

得到的同时失去,却在失去的同时也得到别样的永远。

手里握一把沙子,握得愈紧,失去的也就愈多。相反,如果张开紧握的手,会获得更多。

遗忘不愉快的记忆

上天赐给我们很多宝贵的礼物,其中之一即是“遗忘”。只是我们过度强调“记忆”的好处,却忽视了遗忘的好处。

例如:失恋了,总不能一直沉溺在忧郁与消沉的情境里,需要遗忘。股票失利,当然心情苦闷提不起精神。此时,也只有尝试着去遗忘。期待已久的职位升迁,但却不是你!情绪之低落可想而知。解决之道无它,只有勉强让自己遗忘。

可见,“遗忘”在生活中有多么重要!

然而想要遗忘,却不易。遗忘是需要时间的。只不过,如果你连“想要遗忘”的意愿都没有,那么,时间再长也无济于事。

一般人往往很容易遗忘欢乐的时光,但对于哀愁的经历却经常忆起。换言之,人们习惯于淡忘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但对于痛苦的记忆,却念念不忘。为什么呢?难道我们真的如此笨拙?

不,当然不是。关键在于我们的“执著”。我们不了解自己“已有的”或“曾经拥有的”,都总是“看到”或“想到”自己“失去的”或“没有的”。

的确,我们大都太过计较。无论是待人或处事,很少检讨自己的缺点,总是记得“对方的不是”以及“自己的欲求”。最后,还是很少如愿——因为,每个人的心态正彼此相克。

反之,如果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试图将对方的不是,及自己的欲求尽量遗忘,多反省,那么,彼此之间将会产生良性的互补作用,这也才是我们所乐意见到的。

相信每一个人都希望重新见到过去那种不那么功利的社会。但这需要大家一齐来学习“遗忘”,遗忘那些带给我们不愉快的人和事。

树挪死,人挪活

“宁可收入减少,也要转投他行”,这样的建议的确不讨人喜欢,但在职场中必须学会放弃。

行业转换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需要不断掌握新的工作技能,以适应新的工作机会,这其中当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让一个人放弃他所熟悉甚至已有成就的领域而转投他行确实不易,不但要从头开始,而且还要承担经济上的损失和精神上的压力,但如果将这些都看做是投资的话,事情就变得简单:你并不是在换工作,而是在对一新领域进行投资。

在转换行业时,就像另选树干。还有一个退下来的过程,在这其中,收入的减少和职位的降低很难避免,但只要再选的方向正确,这一现象只是暂时的,所谓退一进二,即是此意。

在旧有树干上爬得越高的人,转行难度就越大,一个人不管在旧树干上爬得多高或多低,只要他认为转换方向是必然的,则需果断。越果断,其相应代价的可控制程度也就越高。

学会放弃,还应该舍得放弃求而不得的事物。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无法做到之事,就应该潇洒地放弃,另觅发挥自己才华的道路,使自己的生命另有价值。树挪死,人挪活,挪挪窝儿,是以退为进的人生法则。

轻装前行走得远

丢掉包袱,轻松上路,生命不能太负重。

一个青年背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很孤寂,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

大师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什么?”青年说:“里面装的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着它,我才能到达这儿。”

于是,无际大师带青年来到河边,坐船过河。上岸后,大师说:“你扛了船赶路吧!”“什么,扛了船赶路?”青年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是的,孩子,你扛不动它。”大师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若放不下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

青年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觉自己的步子轻松而愉悦。原来,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

以前的经历可以成为我们以后的借鉴,但我们不可因此背上包袱。只有放弃那些失败、哭泣、烦恼,轻轻松松上路,你才会越走越快,越走越欢愉。

欲望越多,失去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