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灵鸡汤大全集
7680400000057

第57章 敢于放弃,成就自我(2)

著名物理学家彼埃尔·居里说过:“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戏、恋爱,即: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情,与此同时,我们仍须保持我们一心从事的一些思索,令它们仍居优越地位,令它们在我们的可怜头脑中继续冷静地进行。”

放弃生活中的奢华,追求更高的目标,才可以拥有更好的生活,也才能在人生中获得更大的超越。

放弃等待

一位探险家在森林中看到一位农夫坐在树桩上抽烟,上前说道:“您好,您在这儿干什么呢?”

农夫回答:“我在等,期待发生一场地震,把土豆从地里翻出来。”

“您?”

“有一次我正要砍树,但就在这时风雨大作,刮倒了许多参天大树,我捡了好多便宜。”

“您真幸运!”

“您可说对了。还有一次,暴风雨时的闪电把我准备焚烧的干草给点着了。”

“所以现在……”

黄昏时,你凭栏眺望,苍穹、楼群,远处变幻的霓虹广告,召唤起你一种超然物外的愉悦感……然后你开始注视楼群的一扇扇窗户,注视这一片万家灯火的景象,你的思绪渐渐融入现实生活中。于你,那隐藏在各色窗帘后面的,是他人的生活,你或许会以一种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祈祝人人温馨快乐;也许会产生某种疑虑:他们的日子怎样,有没有烦恼和不幸?

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人在“等”:等加工资;等房子拆迁;等子女出道;等股票升值;等一笔曾经讲好的佣金;等待某位国外的亲戚寄来担保书;等老人过世后可以接管他们的财产;等50岁到来可以办理退休手续……在等待中日子变得像“加了苦药的糖”。

美国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说:预见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创造未来。

史铁生写过一篇小说,名字叫《毒药》。主人公因为种种不幸几近穷途末路,他十分绝望。但他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精神武器,他为自己准备了一副“毒药”,随时可以让他了断自己。他在等待着那个足以令他可以使用“毒药”的机会的到来。有一次他跳进了深水里,挣扎中他决定拿出他的“毒药”,但却没有这样做,他给自己的理由是,“毒药”也许受潮了。因此,他似乎一直没有机会动用他的“毒药”。最终在一次次放弃使用“毒药”的过程中,主人公摆脱困境。“至死地而后生”,大概就是这个故事的立意。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日子我们要更加努力。人生百年,掐头去尾,不过也就三五十年,放弃等待,才能开拓美好未来。

放弃金钱

一对青年男女双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甜蜜过后,他们开始面对日益艰难的生计。妻子整天为缺少财富而忧郁不乐,他们想要很多钱,1万,10万,最好有100万。有了钱才能买房子,买家具家电……可是他们的钱太少了,少得只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开支。

她的丈夫是个十分乐观的人,不断寻找机会开导妻子。

有一天,他们去医院看望一个朋友。朋友说,他的病是累出来的。回到家里,丈夫就问妻子:“如果给你钱,但同时让你跟他一样躺在医院里,要吗?”妻子想了想,说:“不要。”

几天之后,他们去郊外散步。他们经过的路边有一幢漂亮的别墅。从别墅里走出来一对白发苍苍的老者。丈夫又问妻子:“假如现在就让你住上这样的别墅,也让我们变老,你愿意不愿意?”妻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才不愿意呢。”

他们所在的城市破获了一起重大团伙抢劫案,这个团伙的主犯抢劫现钞超过100万,被处死了。

罪犯被押赴刑场时丈夫对妻子说:“假如给你100万,让你马上去死,你干不干?”

妻子生气了:“给我一座金山我也不换!”

丈夫笑了:“这就对了。你看,我们原来是这么富有:我们拥有生命,拥有青春和健康,这是无价的,我们还有靠劳动创造财富的双手,你还愁什么呢?”妻子把丈夫的话细细地咀嚼品味了一番,也想开了。

人的财富不仅仅是钱财。钱财之外还有许多,还有比钱财更重要的。可惜,世间有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由此恼怒。他们难与幸福结缘,却常常要和不幸结伴同行。

金钱的放弃能让你接受教训,心里的放弃让你得到解脱。

放下人情包袱

人情是必须回报的,但是,如何回报,何时回报,回报的代价是多大,却无从得知。如果你欠了大情,却还了小的,岂不难为情?如果你欠久了,无法还,岂不糟糕?所以,你既要学会“做人情”,又要努力让自己避免欠人情。

朋友之间来来往往,提点礼物,都挺正常。今人与古人不同,今天请朋友办事的几率也大大提升。假如一个并不经常见面的朋友,却在一天忽然登门,别见怪。或者常见面的好友,带的礼物超乎平时的贵重,你也要心里有数。

朋友请你办事的第二种手段,就是请你吃饭,吃饭需预约,这就让你有许多理由去推脱掉,但脑袋要转得快些,推辞要委婉些。

脑袋转得快些,知道对方是谁,要弄清关系网,搞清朋友圈,再考虑怎么做。

避免人情债,要有自知之明。

自己应该是最了解自己的,能吃几碗饭,能干多少事。然而,中国人爱面子,有的人就爱打肿脸充胖子,自认自己特能,什么事都能硬往自己身上揽。久而久之,会让自己进入进退两难的尴尬之境。

让朋友欠个人情并不是件太难的事,同样,你也可能欠下朋友的人情。但人情债很难理清,生活中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必要时应理智地放下人情包袱。

放弃容易,懂得放弃很难

有个富翁去海边旅游,见一渔夫正悠闲自在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富翁问:“天气真好,你怎么不下海捕鱼?”渔夫说:“我捕一天鱼能吃五六天,衣食无忧,挣太多的钱干什么?”富翁说:“成了大款,就可以享受阳光了。”渔夫笑道:“我现在不是已经在舒舒服服晒太阳了吗?”富翁无言以对,怏怏不乐地走了。

三年后,富翁又来到海边,有个乞丐伸手向他乞讨:“先生,行行好,给点儿吃的吧!”富翁一怔,认出这个乞丐正是三年前那个舒舒服服晒太阳的渔夫。富翁问:“你怎会变成乞丐了呢?”渔夫也认出了富翁,羞愧地低下头,他长叹一口气后说:“先生,我很后悔不听你劝,我目光短浅,太容易满足。这几年,捕鱼的人增多,人家用的是高科技新设备捕鱼,我那小破船小破网再也捕不到鱼了。”

一个人倘若满足于一时的生活无忧无虑而丧失了进取心,是很可悲的!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安于现状的人,其结局定会和渔夫一样,得到生活的惩罚。

放弃很容易,但要懂得怎么放弃、放弃什么却非常难。

只有舍去才能得到

“赠予”别人,有时候就是“赠”给自己。

二战结束后,以美英法为首的战胜国们几经磋商,决定在美国纽约成立一个协调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准备就绪后发现,这个全球至高无上、最权威的世界性组织,竟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买一块地皮吧,新成立的联合国机构还身无分文。

让世界各国筹资吧,牌子刚刚挂起,就要向世界各国搞经济摊派,影响不好。而且刚刚经历了二次大战的浩劫,各国政府都财库空虚,在寸土寸金的纽约筹资买下一块地皮,是很困难的一件事。联合国对此一筹莫展。

得到这一消息后,美国著名的家族财团洛克菲勒家族经过商议,马上果断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一块地皮,无条件赠予了联合国。同时,洛克菲勒家族亦将毗连这块地皮的大面积地皮全部买下。

对这一事件,当时许多美国大财团都吃惊不已,870万美元,对于战后经济萎靡的美国和全世界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呀,而洛克菲勒家族却将它拱手赠出了。这条消息传出后,美国许多财团和地产商都纷纷嘲笑说:“真是愚蠢呢!”并纷纷断言:“不用十年,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财团,便会沦落为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贫民集团!”

但联合国大楼刚刚建成完工,毗邻它四周的地价便立刻飙升起来,相当于捐赠款数十倍、近百倍的巨额财富源源不尽地涌进了洛克菲勒家族财团。这令那些曾经讥讽和嘲笑过洛克菲勒家族捐赠之举的财团和商人们十分吃惊。

有许多时候,赠予也是一种经营之道。有失必有得,有舍弃,定能得到相应的补偿。

放弃烦恼

对生命而言,烦恼微不足道,但过量就会成为致命的毒药,所以要学会放弃烦恼。

人来到这个世界,就与烦恼结上了生死之缘。也许,人生正是因为有了诸多烦恼才有韵味。情感犹如画家手中的画笔,将枯燥苍白的理性世界涂抹得艳丽多姿,风韵迷人。然而,这时代由理性控制,情感虽然狂野,却也只能长时间地充当理智的奴隶。这就是人们内心的等级世界。

成长到这个时代,人类早已成为理智的成人,转而追求可能的长寿。人们宁可割舍“对情感的尽情体验”,而去追逐那“压抑了的生命延伸”而这,正是文明发展的必然方向。一旦我们赋予了“烦恼”以贬义,当然它便是我们必须要清除的对象。

美国棒坛老将康尼·麦克曾毫不讳言地声称:“我如果不停止烦恼,早就进棺材了。”在人世间,我们难免磕磕碰碰,烦恼在所难免,伴随而来的是精神肉体的高度紧张。特别是在如今社会中,紧张与烦恼更是在所难逃,人们因而耗尽了精力,消瘦了肉体,处罚了生命。

萧伯纳说:“悲哀的秘诀,在于有余暇来烦恼,去琢磨你是否快乐。”在此,“余暇”已失却其真意。放松时,恰恰就是你精神肉体上最为紧张烦恼的时刻。萧伯纳道出的,不仅仅是“烦恼”者的悲哀,他更道出了自古流传的“快乐与烦恼”的对抗。而两者的对抗史,也正是人们摆脱自然奴役的斗争史。

在历史长河的源头,我们看到身穿兽皮,头插羽毛的祖先们将一个小孩送上了高筑的木架,人们高举着火把,齐声高呼,“呜——,啊——,呜——,啊——”。在火焰闪耀中,人们无论男女老少都由原本的整齐高呼,转而成为撼天动地的扭腰、摆臂、跺脚、狂喊,恣意发泄着内心的恐慌。在野蛮的献祭之中,人们完成了恐惧、烦恼与快乐的转换,留在脑海中的,往往“只是”那残酷的“生命烙印”。

对中国的道教学派,人们往往更愿将其与养生相提并论,不去谈及其政治意义。道家追求的大都是“清静无为”的人生境界。其目的就是要舍去尘世凡事的搅扰,正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烦恼因凡事而起,故退而以求“无为”避免争端之起。佛教与道教主旨相同,佛教所谓“去七情、断六欲”并将之作为入门首要戒条,严加监察,实则正是以避开尘事来求得心灵的空明。我们与其把“逃避现实”当做是一种心态,不如把它看成是“寻求快乐”的另一种解说。而这一解说却是庸俗的。

宗教在欧洲的中世纪和中国的封建社会,作为“伤心者”的避难所。然而,那种绕过事实,存在于现实中却欲图超越于现实的做法,不但无法给人带来了心灵上的慰藉,相反的,那种以封闭人类情感为戒律的逃避方法,扼杀了人们对快乐的追求。当许多人不再相信宗教,当有那么一个人在世纪之交宣称“上帝已死”时,烦恼与快乐的对抗,再次爆发为战争。

当我们不自量力地去描绘人类社会史上两种“力量”的对抗时,目的是:希望通过人类斗争史,让你能透过历史,看到人们亘古不变的追求,寻到方法来,结束烦恼与快乐的对抗。

哲学家们承认:“人”是宇宙中最难懂的事物。人类的历史,都在忙于关注着外部的世界。直至一位哲学家振臂一呼:让我们好好看看自己吧!人们才关注自身。

在烦恼与快乐的斗争中,人们重复犯错。直至今日,“人”在世界上获得了空前至高的地位,即便如此,烦恼仍然是人们生活的最大部分,我们并不打心底地憎恨“烦恼”(相反,有些人恰能以享受“烦恼”为乐),然而,“烦恼”往往会把一个人送到绝望的边缘。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53岁时便患了神秘的消化病症,头发全掉光了,眼睫毛也掉了,为他写传记的约翰·温克勒说他“活像个木乃伊”。他拥有大笔财富,却疲于捍卫、增长财富。忧虑烦恼使他53岁时便被判了“死刑”。

死亡之门已经向他敞开,回想惊心动魄的一生仍能感到那后怕悸动。他最终听从医生的意见,退休了,成立洛克菲勒慈善基金会,尽力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捐钱令他十分愉悦,即使当他旗下的“标准石油公司”因《反托拉斯法》的颁布而被课以“历史上最重的罚款”时,他也只是对他的律师说:“不要担心,Johnson先生,我想睡个好觉,晚安!”而洛克菲勒的逝世,已经是45年后的事了。

学会放弃烦恼,你便得到了“余暇”;学会丢弃烦恼,你便释放了紧张;学会放弃烦恼,你便拥有了快乐。

放弃无用的东西

最早完成原子核裂变实验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有一天晚上走进实验室,那时已很晚了,他见一个学生仍俯在工作台上,便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干什么呢?”

学生回答说:“我正在工作。”

“那你白天干什么呢?”

“我也工作。”

“那么你早上也在工作吗?”

“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

于是,卢瑟福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此你用什么时间思考呢?”

这个问题提得真好!

我们发现,古今中外凡是有重大成就的人,在其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中,都会进行思考。据说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建立,经过了“十年的沉思”。他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黑格尔著书之前,曾缄默六年,不露锋芒,在这六年中,他以思为主,钻研哲学。哲学史家认为,这平静的六年,其实是黑格尔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牛顿从苹果落地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有人问他秘诀。牛顿说:“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进行长时间思考而已。”德国数学家高斯,有着巨大的成就,有人称他为“数学王子”,而他则谦虚地说:“假如别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续地思考数学真理,他们会做出同样的发现的。”

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在回答一位没有时间思考的年轻科学家时说:“……没有时间思索的科学家(这不是短时期,而是一年、二年、三年),那是一个毫无指望的科学家。若不能挤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那他最好放弃科学。”

如果想在科学领域中获得尽可能大的成果,最好留有时间思考,因为没有时间思索的科学家是毫无指望的科学家。

要有“舍”的胆识和气魄

一家建筑公司在一项工程施工接近完工时发现还差几十平方米的石膏板。为了购得相同规格和花色的产品,该公司找到许多供应商和生产商,但都没有找到同一规格的产品。正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石膏厂的经理知道了这件事,马上派人联系,表示可以专门为他们小批量地生产这种产品。没过多长时间,这个厂子就生产出了建筑公司需要的产品,并送到建筑公司的工地上,解了建筑公司的燃眉之急。

在一般人看来,这家石膏板厂做的是亏本生意。因为他们为生产这几十平方米的石膏板,消耗了大量的成本,这与卖几十平方米石膏板所获得的利益相比,经济效益悬殊。可这位石膏厂的经理有自己的观点:这次虽然亏了本,却为今后的合作架起了桥梁,客户的信赖与支持,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效益。事实也正如此,通过这次交易,建筑公司对这家石膏厂非常感谢和信任,从那以后,建筑公司的所有石膏用品都是由这家石膏厂提供。并且,建筑公司还向同行推荐这家石膏厂,给石膏厂带来了更多的客户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