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7680300000050

第50章 蒙求(2)

东晋周的品格像断山一样正直严峻,小人不敢接近。晋简文帝任会稽王时,年轻气扬,仪态轩昂。每次早上集会,他一到来,众官员们就觉得他像朝霞一样光彩,会场就活跃起来。

季布一诺,阮瞻三语。

郭文游山,袁宏泊渚。

【解析】

西汉季布很重信用,答应人的事必定要办好,别人若得到他的一个允诺,视比百金价更高。楚国谚语说:“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西晋阮瞻读书能掌握精要旨意,谈论言简意赅。他进见王戎,王问他儒学和老庄宗旨的同异,他说:“将无同。”就三个字的一句话,让王玩味很久,因此受到王的重用。

东晋隐士郭文自少年时就喜欢游赏山水,每入佳处,常流连忘返。东晋袁宏少年家贫,给人在船上打工。一天晚上他在停泊于牛渚(又名采石矶)的船上吟唱自己写的《咏史诗》,被坐船游玩路过的镇西将军谢尚听到,受到谢的赏识,由此扬名。

黄琬对日,秦宓论天。

孟轲养素,扬雄草玄。

【解析】

东汉建和元年正月魏郡看到日偏食,太守黄琼向朝廷报告这一消息,皇太后致诏书问所食多少,黄琼不知怎样回答。在一旁的刚七岁的孙子黄琬说:“可以这样回答:‘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用的是模糊的语言,黄琼很满意。三国蜀国的秦宓有灵敏的头脑、便捷的语言,善于辩论。吴国派张温出使蜀国,秦和他辩论,张以天为题想要难倒秦,秦的对答极其巧妙,张不得不佩服。

战国时大哲人孟轲(孟子)发展儒家学说,他的治世思想没有被当时君王采用,他也不动摇,坚持研究,著书立说。他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坚持涵养本性。东汉扬雄不追求功名利禄,不贪眼前利益,潜心学问,撰写哲学著作《太玄》,还针对别人对他写此书的嘲笑和质疑而写下《解嘲》和《解难》两篇文章。

向秀闻笛,伯牙绝弦。

郭槐自屈,南郡犹怜。

【解析】

西晋向秀和嵇康是知己。嵇康死后,一次向秀在嵇康故居听到邻人吹笛子,追忆起与嵇康的交往,怀念嵇康,写下名篇《思旧赋》。春秋时,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理解并欣赏他的琴乐。钟子期死后,他因为失去知音,便悲痛地将琴弦扯断,不再弹琴了。

晋人贾充官拜车骑将军、尚书令。贾充后妻郭槐妒忌前妻李氏。前去探视李氏时,为李氏气度所折,便不自觉屈膝下拜,行跪拜进见之礼。东晋大将桓温娶南康郡主(晋明帝女),后来又纳端庄迷人的李氏为宠妾。郡主得知后要杀李氏。李氏神色不变,徐徐地说:“国破家亡,我哪有意来这里?今日得被您杀,好像是得再生。”郡主听后心软,丢下刀,抱住李氏说:“我见到你都心生怜爱,何况老奴(桓温)!”

鲁恭驯雉,宋均去兽。

广客蛇影,殷师牛斗。

【解析】

东汉鲁恭和宋均都是施行仁政的典型。鲁恭任中牟令,以德治县不施刑罚,致使雉(山鸡)不畏人,童子仁爱。宋均为九江太守,当地常有老虎伤人,历任太守为捕虎扰民。他到任后,禁止捕虎,厉行政治改革,罢免奸邪官员,任用忠良,减免徭役税捐。不久,骚扰百姓的虎患也消失了,据说老虎都离境渡江北上了。

西晋乐广家的一个客人,把酒杯中的弓影,当做是蛇在酒中,勉强喝下,即疑虑生病,明白真相后,疑虑消失,沉疴顿愈。东晋殷师病卧在床,听觉失常,把床下蚂蚁的悉率声当做两牛相斗的声音。他儿子殷仲堪是孝武帝的亲信,孝武帝听说有人患这种毛病,但不知是谁,就问仲堪。仲堪流着泪回答说:“我进退维谷。”孝武帝知道了,很不好意思。

元礼模楷,季彦领袖。

鲁褒钱神,崔烈铜臭。

【解析】

东汉李膺(字元礼)是天下士人的楷模,得到士人普遍的拥戴。士人们只要谁被他接见就被认为是登了龙门。西晋裴秀(字秀彦)少年聪明,他的叔父宾客很多,宾客们都要和裴秀叙谈之后才走。裴秀的母亲是妾,正妻宣氏把她当奴婢来支使,叫她端酒菜招待客人。客人们看见她,都站起来表示礼敬。她知道这是因为儿子的缘故。当时有谚语说:“后进领袖有裴秀。”

西晋鲁褒痛恨金钱使人心变坏,社会风气不正,因此写下《钱神论》加以抨击、针砭。东汉的崔烈以钱买官而位至三公,时有“嫌其铜臭”之讥。

梁竦庙食,赵温雄飞。

枚乘蒲轮,郑均白衣。

【解析】

东汉梁竦和赵温都是有大志的人,都给后世留下名言。梁竦说:“大丈夫生当封侯,死当庙食!”意为人生在世应有大功劳,争到侯爵位,死后得人立庙纪念、祭祀。赵温说:“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意为人生在世应像雄鹰高飞搏击,不能如雌鸟伏巢孵卵那样守着眼前小利益。

西汉大臣枚乘以文学著名,年老退休后,汉武帝还用蒲轮车礼请他复出。东汉尚书令郑均退休后,汉章帝破例让他终身享受尚书的待遇。人们称郑均为“白衣尚书”。

陵母伏剑,轲亲断机。

齐后破环,谢女解围。

【解析】

秦末王陵从刘邦起事。项羽抓王母为人质,召王陵。王母伏剑而死以坚定王陵随汉王统一天下的信念。战国时大哲人孟子(孟轲)小时候有一次逃学不去上课,母亲将织布机上的布剪断,说:“你停止学习,就像我断织布,是成不了器的!”后来孟子读书不辍,勤学不息,终于成为大学者。

秦始皇要试探齐国有没有人才,派使者送给齐襄王后一副玉连环,问齐国有谁可以解开环。齐后让众官员解,都说不行。她拿起锤子把它敲碎,对使者说:“这就解开了。”显示出了果敢的魄力,受到人们的敬佩。东汉王献之和宾客在家里辩论,辞穷受窘,嫂嫂谢道韫派使女对献之说:“我想为小叔你解围。”她出来论说,折服了宾客。

凿齿尺牍,荀勖音律。

胡威推缣,陆绩怀橘。

【解析】

东晋习凿齿为大将军桓温的幕僚,善写文章,军书文件多出他手,深受桓温赏识。西晋大臣荀勖精通音乐,皇家的乐律主要是由他来确定。

三国魏国胡威为官清廉,父亲送给他一匹绢布,他也不收,却转送给属下。三国吴国的陆绩在六岁时去拜见袁术,袁术招待他吃水果,他偷偷地从桌上拿三只橘子揣在怀里。告别时果子掉下来。袁术说:“你来做客人,怎么怀里有果?”陆绩跪下说:“我想带回给母亲吃。”袁术对他的孝心很是惊奇。

李清贞,刘高率。

蒋诩三径,许由一瓢。

【解析】

东晋李从小身体瘦弱,长大后不打算结婚成家,也不想做官,他有了名气,王导礼请他为官,他一笑置之,保持了清正的品德。东晋刘之清高、直率,隐居于乡里。荆州刺史桓冲派使者拿礼物请他做参佐副官,他在路上将礼物分发给别人,见到桓冲就直说自己没有用处,便转身回家过隐居生活。

西汉王莽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回乡隐居,在院里竹林下修三条小径,不出家门,闲在院中养性。只有两个廉洁的朋友相往来,其他人一概不接纳。上古时代许由追求自然生活,隐居于山中。有人送给他一只水瓢,他用来舀水饮。饮后挂到树上,风吹响声不断,他嫌扰烦,就把它抛弃了。

杨仆移关,杜预建桥。

寿王议鼎,杜林驳尧。

【解析】

西汉楼船将军杨仆家在旧函谷关外的宜阳,他觉得做关外人是一种耻辱,因此,请求移关,用自己的家财作费用。汉武帝批准了他的请求,于是将原在弘农县的函谷关移到三百里外的新安。这样,宜阳就在关内了。西晋时,度支尚书杜预创议建造富平津河桥,力排众议,得以建成,朝野称便。

汉武帝时得到古代一只宝鼎,大臣们认为这是周代的鼎,兆示着周代政治重现。光禄大夫吾邱寿王认为,它虽然本是周代的鼎,但是出现在汉代,就应作为汉代的鼎。汉光武帝时,皇帝和大臣们都认为按照郊祀礼制应该祭祀尧帝,侍御大夫杜林否定这种崇古思想,提出新的郊祀礼制。

西施捧心,孙寿折腰。

灵辄扶轮,魏颗结草。

【解析】

春秋时越国著名美女西施心口痛时捂着心房,皱着眉,东施丑姑娘以为这样是美的,也效仿,结果是更丑。东汉大将军梁冀的妻子孙寿长得漂亮,可是故作娇媚态,走路时不停地扭动着腰肢,饰愁眉、啼妆等等,以期迷惑住梁冀。她的种种做作,都属于邪行。

春秋时,晋国的灵辄在穷困时得到忠臣赵宣子的救济,后当了灵公的武士。晋灵公借宴请,伏兵要杀赵宣子。赵宣子发觉,拼死冲出宫外。这时情况危急,灵辄反戈护卫宣子,使宣子得以逃身。春秋时,晋国魏武子生病时,嘱咐儿子魏颗在他死后将他的一个没有子嗣的宠妾改嫁,病危时又嘱咐拿她来殉葬。父亲死后,魏颗把她嫁出去,说是按父亲头脑清醒时的遗嘱。后来魏颗带兵抗击秦军,有一个老人将路上的草连结起来,绊倒秦军力士杜回,魏颗将杜回擒住,立了一功。晚上梦见那老人说:我就是你所嫁出的那个女子的父亲,我以此来报答你。

逸少倾写,平子绝倒。

澹台毁璧,子罕辞宝。

【解析】

东晋王羲之(字逸少)的妻子郗夫人对两个胞弟说:“王家见二谢(谢安、谢万)来,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翻出来招待,而见你们来,不过平常罢了。你们不要再去了。”东晋王澄(字平子)极为佩服卫,听卫议论,到关键妙处,就绝倒于座。所以有人说:“卫谈道,平子绝倒。”

春秋时,澹台灭明带着价值千金的璧玉渡黄河,河神派两条蛟龙来抢玉璧。他拔剑杀死了蛟龙,然后抛玉璧给河神,河神不敢收下,又抛回来。连续了三次,他不耐烦,就将玉璧打碎而离去。春秋时,宋国人得到一块美玉,送给守城官子罕,子罕不接收。那人说:“这真是一块宝玉,所以我才献给您。”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你送玉给我,我若收下,那么你我都失去了宝,不如你我都保留住自己的应得之宝吧。”

东平为善,司马称好。

公超雾市,鲁般云梯。

【解析】

东汉明帝问东平王刘苍在家什么事最快乐?刘苍回答说:“为善最乐。”东汉末,隐士司马徽居荆州,为避免刘表加害于人,他闭口不议论时人,遇人询问,皆予称好。

东汉学者张楷(字公超)门徒很多,崇拜他的人也很多,都搬家到他的隐居地来住,当地便成市镇。据说他能会道术,造遮盖五里地的大雾。后人称他的隐居地为“雾市”。春秋著名的能工巧匠鲁般为楚国造云梯以帮助楚国攻打宋国。反对战争的墨子带领他的学生为宋国守城,鲁般发动九次进攻也攻不上城,宣告失败。

田单火牛,江逌爇鸡。

蔡裔殒盗,张辽止啼。

【解析】

战国时,齐国的田单抵抗燕国的进攻,在一千多头牛的尾巴上绑上火把,对阵时点火,牛都冲向敌阵,致使敌人惨败,为齐国收回失去的城池七十余座。西晋江荄任中将军殷浩的参谋官,参加讨伐叛军。他在数百只鸡脚上绑上火把,用长绳将鸡连在一起,点火后抛向敌人的营房,将营房烧毁,因而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西晋兖州刺史蔡裔的喝喊声如雷声震动,一天晚上有三个盗贼进入他的房间,被他发现,就大喝一声,三个盗贼都被震惊吓死。三国魏国将军张辽在战场上威名赫赫,甚至在百姓家,只要一说张辽来了,啼哭中的小孩也不敢哭出声了。

陈平多辙,李广成蹊。

陈遵投辖,山简倒载。

【解析】

西汉丞相陈平年轻时家虽贫穷,但他读书有成。同乡富翁发现,陈平家门外有很多车辙,他们都是来访的贤士留下的,因此判断陈平有富贵的前途,于是就把孙女儿嫁给他。西汉征伐匈奴有赫赫战功的将军李广,晚年因一次战斗失利被责备,他不能为自己辩护,想不开就自杀。他死之日,全国百姓哀痛哭泣。谚语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符合李广的情况。

西汉嘉威侯陈遵爱和客人痛饮,宾客常满堂。他为了留住客人痛饮,叫人将客人马车轴上的辖子拔掉掷入水井里。西晋征南将军山简因乱世而苦闷,以酒解愁。他外出饮酒醉倒,部下用车载他回住地。

渊客泣珠,交甫解佩。

龚胜不屈,孙宝自劾。

【解析】

传说中的人鱼从水中出来,在人家住一段时间,离开时流泪而滴成珍珠,送给主人作为报答。神话传说,郑交甫遇见两个女子,她们服饰华丽,佩戴两颗鸡蛋大的明珠。他和她们叙谈后,提出要她们所佩之物。她们就解下给他。他刚走十步,发现佩珠不见了,回头一看,两女子也不见了。

西汉末王莽篡政,汉光禄大夫龚胜不应征召,绝食而死。西汉孙宝为郡中小官吏,御史大夫张忠为了请他传授经学给儿子,聘他为属官。他了解到内幕,认为这不符合求学的礼制,就自己弹劾自己的错误,要求免职。

吕安题凤,子猷访戴。

董宣强项,翟璜直言。

【解析】

西晋吕安访嵇康不遇,却碰见俗不可耐的嵇喜,因此在门上题“凤”——字“凡鸟”而去。意思是嵇喜乃庸人,不屑与之交谈。东晋王徽之(字子猷)雪夜起兴,驾舟访朋友戴逵,天亮到了戴家门口,却因兴尽而折回。别人问他,他说:“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回。何必见戴逵?”

东汉人董宣曾任洛阳令,秉公处死公主的苍头,抗旨不向公主叩头谢罪,被称作“强项令”。春秋时,魏文侯一天和士大夫们聊天,问:“我是什么样的君主?”众臣纷纷回答说是“仁君”,而翟璜说不是仁君,因为文侯打下中山国,不封给弟弟而封给儿子。文侯大怒,将他驱逐。接着发言的任座说文侯是贤君,因为只有贤君才有直臣。文侯转怒为喜,召回翟璜,拜为上卿。

纪昌贯虱,养由号猿。

冯衍归里,张昭塞门。

【解析】

古代传说中有一个叫纪昌的人,跟飞卫学射箭,经过数年苦练,可用强弓劲矢贯虱之心而悬索不断。春秋时楚国的神箭手养由基,能在百步之外射穿柳叶。楚王有一头白色猿猴,楚王用弓箭射它,它像做游戏一样将箭打掉。可是养由基要射它,刚拿起弓箭,它就害怕得嚎叫起来。

汉代冯衍有奇才,受到外戚贵族的敬重,和他们多有往来。他官任司隶从事,汉光武帝打击外戚时受牵连。罢官归里后,他闭门不出,不与人交结,以免再受牵连。三国时,吴国老臣张昭谏孙权勿遣使者封公孙渊,忿于所言不用,居家不朝,孙权用土堵其门,张昭自己也在里面用土堵门,跟孙权对着干。但后来孙权仍重用他。

苏韶鬼灵,卢充幽婚。

震畏四知,秉去三惑。

【解析】

西晋中牟令苏韶死后白日变成鬼出现在他的堂弟苏节的面前,苏节问他一些阴间的事,他说他在地下做了修文郎。汉代卢充打猎时,在崔少府墓内和崔少府的女儿成婚,生下一个儿子。这女子是幽灵,生的儿子叫温休。

东汉杨震为官清廉。他出任东莱太守时,路经昌邑,昌邑县令王密前来拜见,晚上又赍金送给杨震。杨震推却不受。王密说:“晚上无人知道。”杨震正色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能说无人知道?”王密很惭愧地带着金子回去了。杨秉和他父亲杨震一样,为官清正,忠诚刚直。他不喝酒,早年丧妻不续娶,加上又清廉,所以他很自豪地说:“我有三不惑,就是酒、色、财。”

柳下直道,叔敖阴德。

张汤巧诋,杜周深刻。

【解析】

春秋时鲁国大夫柳下惠为监狱官时,三次被罢免。有人问他:“你就不能离开这里吗?”他回答说:“为人做事,正直的人哪有不被免职的?如果不正直,又何必离开父母所在的国家?”春秋时,楚国令尹(宰相)孙叔敖在小孩时,看见一条两头蛇,他想起大人说过,看见两头蛇的人会死去,怕别人又见到它,就把它打死用土埋起来。回去见母亲后就说自己将要死去。母亲安慰他说:暗中为别人做好事,上天会用福气来报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