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分泌科速查手册
7679300000029

第29章 性腺内分泌疾病(6)

1.产后高泌乳素血症(ChiariFrommel综合征)正常或异常分娩后引起的轻度泌乳素增高,但升高的泌乳素水平不易下降,预后良好。

2.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多因精神创伤、应激事件而引起,也可能伴下丘脑损害。PRL常<100ng/ml。诊断本症必须排除各种引起泌乳素增高的因素。并应定期随访,少数患者可经随访明确诊断为PRL微腺瘤。

3.脑部肿瘤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异位松果体瘤、第三脑室肿瘤、动脉瘤及下丘脑区浸润性病变可产生高泌乳素血症,多数PRL<100ng/ml,而且PRL水平与肿瘤大小及肿瘤引起的脑神经压迫、尿崩症、头痛等症状不符合,CT或MRI检查常有这些肿瘤的本身特点,多数不难鉴别。

4.鞍外发展的无激素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患者也有闭经、泌乳,肿瘤虽大而血清PRL多<100ng/ml,经溴隐亭治疗血清PRL水平很快正常。

5.药物引起的PRL升高许多药物如镇静药物等可引起PRL升高,一般药物引起的PRL升高均<100ng/ml,但长期服用甲氧氯普胺、氯丙嗪的患者血清PRL可达200~500ng/ml,伴有闭经泌乳。应停用药物以观察有无合并垂体肿瘤。

6.甲状腺功能长期低下的患者如垂体增大及伴有高泌乳素血症症状,可能会误诊为垂体泌乳素瘤。

辅助检查(一)首要检查1.血清PRL测定>100毺g/L者高度考虑泌乳素瘤;>200毺g/L绝大多数为泌乳素瘤;<100毺g/L者多考虑高泌乳素血症,肿瘤越大,PRL越高。如肿瘤直径曑5mm,PRL为(171暲38)g/ml;肿瘤直径为5~10mm时,PRL为(206暲29)ng/ml;肿瘤直径曒10mm,PRL为(485暲158)ng/ml。

巨大腺瘤出血坏死时PRL可不升高。

2.其他激素检测血LH、FSH水平持续增高、血PRL>25毺g/L可确诊为高催乳素血症。PRL瘤长期高PRL血症导致LH、FSH下降,女性患者雌二醇低下;男性睾酮降低;促性腺激素正常或偏低,对GnRH兴奋试验呈增强反应。

3.影像学检查蝶鞍X片大多正常。垂体CT扫描或MRI可发现微腺瘤。

4.泌乳素功能试验(1)泌乳素兴奋试验:

曪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试验(TRH兴奋试验):正常妇女1次静脉注射TRH100~400毺g,15~30分钟后PRL较注药前升高5~10倍,TSH升高2倍。垂体肿瘤时不升高。

曪氯丙嗪试验:氯丙嗪,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吸收和转化多巴胺功能,促进PRL分泌。正常妇女肌内注射25~50mg,60~90分钟后血PRL较注药前升高1~2倍,持续3小时。垂体肿瘤时不升高。

曪胃复安试验:甲氧氯普胺(胃复安)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促进PRL合成和释放。正常妇女静脉注射10mg,30~60分钟后PRL较注药前升高3倍以上。垂体肿瘤时不升高。

(2)泌乳素抑制试验:

曪左旋多巴试验:左旋多巴为多巴胺前体物,经脱羟酶作用生成多巴胺而抑制PRL分泌。正常妇女口服500mg,2~3小时后PRL明显降低。

垂体肿瘤时不降低。

曪溴隐亭试验:溴隐亭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强力抑制PRL合成和释放。正常妇女口服2.5~5.0mm,2~4小时后PRL降低曒50%,持续20~30小时。功能性HPRL和PRL腺瘤时下降明显,而GH、ACTH下降幅度低于前两者。

(二)次要检查1.卵巢功能检查E2、P降低,睾酮升高。

2.甲状腺功能检查HPRL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时TSH升高,T3、T4、蛋白结合碘(PBI)降低。

3.肾上腺功能检查HPRL合并库欣病和男性化症状时,睾酮、DHT、DHEA、17KS升高,血浆皮质醇升高。

4.胰腺功能检查HPRL合并糖尿病、肢端肥大症时,应测定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和糖耐量试验。

5.造影检查包括海绵窦造影、气脑造影和脑血管造影。

6.眼科检查包括视力、视野、眼压、眼底检查,以确定有无颅内肿瘤压迫征象。

(三)检查注意事项1.对于育龄妇女,尤其是20~40岁者,如是出现了月经不调泌乳不孕或月经不调泌乳头痛等三联征时,应检查血中PRL水平以明确诊断,并做相关的检查了解原发病,应标本同治。

2.根据临床各项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相关阳性发现,排除生理性、药理性所引起的PRL增高,在建立“高泌乳素血症暠诊断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分析与判断,以鉴别其病因为垂体、其邻近部位病变或颅外病变所致者。

(1)泌乳素瘤约占“闭经泌乳综合征暠的1/2,多数为微腺瘤(直径<1cm),少数为大腺瘤,瘤细胞自主性分泌大量分泌PRL,泌乳素瘤也可见于MEN1。

(2)GH瘤、GH/PRL混合瘤,ACTH瘤、垂体促性腺激素瘤(绝经后妇女出现泌乳和高PRL血症,应考虑此病)等垂体非PRL瘤可引起PRL分泌增多。

(3)下丘脑部位或鞍区垂体外肿瘤致使PIF生成不足或下达至垂体受阻,使垂体PRL生成抑制减弱。

(4)颅外病变主要为其他内分泌病变(艾迪生病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肝肾病变伴功能严重损害、异源高PRL血症(如肺癌、肾癌、类癌、胃泌素瘤等)。

治疗要点(一)治疗原则本病确诊后应及时治疗,根据病情选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放射治疗。

(二)具体治疗方法1.泌乳素瘤的治疗取决于瘤体大小、PRL增高的水平、症状及生育要求。

(1)针对病因和原发病治疗:如祛除不良精神刺激,停用致HPRL药物,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如垂体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等。

(2)药物治疗:溴隐亭是一种半合成麦角碱衍生物,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促进PRLIH合成和分泌,抑制PRL合成和释放,并直接作用于垂体肿瘤和PRL细胞,遏制肿瘤生长和抑制PRL、GH、TSH和ACTH分泌。

溴隐亭疗法适用于各种类型HPRL,也是垂体腺瘤(微/巨腺瘤)首选疗法,尤其是年轻不孕期盼生育者。开始睡前口服溴隐亭1.25mg,每隔2~3日增加1.25~2.5mg,每日有效量为5~7.5mg。治疗后血PRL下降,2~3个月后月经来潮。用药1年左右可停药观察,但复发率逐年增高。其他抗泌乳素药物包括左旋多巴、八氢苯并喹啉(CV205~502)、维生素B6等。

(3)手术治疗:适用于溴隐亭治疗3个月以上无明显效果的巨大腺瘤、要求生育的患者。但手术治疗往往不彻底,术后大多仍需溴隐亭治疗。

现行的经蝶鞍显微手术、安全、方便、易行,疗效类似于溴隐亭疗法。手术前后配伍应用溴隐亭可提高疗效。手术缺点:垂体肿瘤无明显包膜、边界不清者,手术不易彻底或损伤,致脑脊液鼻腔瘘,继发垂体功能减退。

(4)放射治疗:适用于HP系统非功能性肿瘤,以及药物和手术治疗无效者。照射方法包括深部X线、60Co、毩粒子和质子射线,以及放射性核素90Y、198Au垂体植入等。放疗可防止停药后复发,以求长期控制。如今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经蝶鞍治疗泌乳素瘤,安全、显效快、并发症少,肿瘤控制率可达90%~95%,且不损伤垂体的其他功能。对较大的泌乳素瘤在术后可迅速降低颅内压和改善症状,但由于其常向鞍上和鞍旁扩展,不易完全将肿瘤切除,因此复发率高,对这类患者应在术前和术后服用溴隐亭。

(5)促排卵治疗:适用于HPRL、无排卵性不孕、单纯溴隐亭治疗不能成功排卵和妊娠者。采用以溴隐亭为主,配伍其他促排卵药物的综合疗法:

综合疗法可以节省抗泌乳素,缩短治疗周期并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2.妊娠期泌乳素瘤的处理妊娠期使泌乳素瘤增大的危险性很小。

(1)一旦受孕应立即停用溴隐亭。

(2)下述情况应引产或再服用溴隐亭:瘤体直径>10mm,每4~6周检查视野,如出现头痛、视野缩小者应予以引产。如必须推迟分娩,则可持续应用溴隐亭使瘤体缩小。

(3)用溴隐亭的孕妇产后24小时一般宜停药,产后不宜哺乳。

(4)产褥期使用溴隐亭的患者应注意避孕剂的影响,若需避孕,不宜使用雌激素类避孕药。

(三)治疗注意事项

1.服用溴隐亭的缺点是一旦停药,肿瘤会增大,PRL值会增高,这种“反跳暠现象,使患者不得不长期服药或改行手术放疗。

2.对PRL腺瘤的手术基本采用经鼻蝶锁孔入路,并发症少,手术和安全系数逐年增高,手术后的逆行颅内感染及脑脊液鼻漏,必须重点预防。

3.毭刀治疗PRL腺瘤的缺点是PRL值的下降较缓慢,瘤体缩小慢,术后部分患者需要溴隐亭辅助治疗。

(陈雨)

(第十节)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又称更年期,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即绝经过渡期至最后一次月经干净后一年。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围绝经期的开始时期一般定为40岁或41岁,结束时期则定为60岁或65岁。因此,围绝经期的时间可长达25~30年。

主诉

患者主要为月经紊乱、阵发性潮热及出汗、烦躁不安、易哭、易激动、抑郁、心悸、水肿、注意力难以集中、全身酸痛、头痛、抽搐。

临床特点

(一)主要表现

患者表现为月经紊乱及一系列雌激素下降引起的相关症状。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轻重有很大差别。

1.月经紊乱常见症状有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月经量过多、过少或点滴不净,应注意排除恶性病变。

2.血管舒缩症状阵发性潮热及出汗,伴心悸、胸闷、汗后手足发冷等,程度轻重不同。

3.精神神经症状

(1)兴奋型症状:情绪烦躁多变,极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言等。

(2)抑郁型症状:焦虑、心神不安、缺乏自信、无名惶恐、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不愿参加社交活动,对外界淡漠,甚至丧失生活兴趣。

4.泌尿生殖道症状栙外阴及阴道萎缩,阴毛减少,出现外阴瘙痒、性交痛和继发感染等;栚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张力性尿失禁;栛乳房松软、下垂;栜排尿困难、尿急及反复发生的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