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母婴健康生活万事通
7678400000043

第43章 心理健康(1)

婴儿的本能反射

刚出生的婴儿不具有心理活动,只有本能反射,也叫非条件反射。

为什么说刚出生的婴儿只有非条件反射而不具有心理现象呢?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即可证明:当母亲给刚出生的婴儿喂奶时,必须要把奶头放进婴儿嘴里,婴儿才能吸吮奶汁。如果把奶头放在嘴边,婴儿并不会主动寻找奶头。

这时母亲便有意无意地把奶头放在婴儿的嘴边移动,最后放进婴儿的嘴里。母亲实际上是自觉不自觉地出任了新生儿的第一启蒙老师。母亲不断地给予婴儿反复刺激与行为训练。随着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育,婴儿到出生后大约2周左右的时候,就开始主动寻找奶头。这表明婴儿已具有最初的调节自己活动以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是新生儿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可见,新生儿的心理现象的发生,是通过后天(出生后)培养训练出来的。新生儿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都极为迅速。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孕产妇营养良好,使新生儿的心理现象发生提前、心理发育也更加迅速。如出生不到1周的婴儿,不仅会摇头、伸嘴寻找食物,而且有的会出现愉快、不愉快的最初情绪反应,表现为对湿尿布的厌恶、饥饿时啼哭和吃饱穿暖后的愉快情绪。

婴儿情绪发展参考指标

月龄情猪发展参考指标

第1个月①喜欢妈妈做伴,对妈妈的声音感到安心②靠近他的脸20-25厘米时,他会注视你的脸③不高兴或不舒服时,会哭泣④兴奋的时候,会舞动手脚。

第2个月①喜欢被抱②非常期待你对他说话或唱歌③会与人对看④喜欢洗澡,会踢水、拨水⑤饿了、渴了、不舒服,会以哭来表达

第3个月①露出生平第一个笑容,当你对他笑时,他也会以微笑回报②喜欢别人注意他③如果有人跟他玩,他可以保持较长时间清醒④可以一觉睡到天亮⑤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他会以观察周围为乐⑥喂食成为他的一种社交活动。当你喂他吃奶或对他说话时,他会看着你

第4个月①会利用脸部表情吸引父母的注意②感觉高兴时会自然发出声音③享受熟悉的情境,如喂食、洗澡、换衣服④被搔痒时会大声地笑⑤会融入大人柔和的歌声中

第5个月①睡眠时会固定依赖一个亲近的布偶或玩具②可以自己玩上一段时间③对新环境表现出兴趣④会不满玩具从手上被拿走⑤会对陌生人陪伴感到害羞⑥能够通过微笑或是发声吸引别人注意。

续表

月龄情绪发展参考指标

第6个月①对陌生人陪伴感到紧张,并且哭泣②当双亲靠近时会发出声音③当大人想拿走玩具时,他会故意握住不放④听到熟悉的声音会停止哭泣⑤听到自己的名字会回头⑥在某些情况下显得焦虑,例如把自己困在一个不便行动的位置

第7个月①会让你知道他高兴或难过②如果他的活动被打断,会显得烦躁③对于言语上的赞美十分在意④会很技巧地吸引大人注意⑤喜欢规律的生活,例如固定的时间洗澡、睡觉

第8个月①开始与双亲以外的大人互动②在公众场合会黏着大人③被陌生人抱起会害羞④陶醉于镜中影像及家中照片⑤喜欢参与其他婴儿的活动,但玩起来却不合作⑥可以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脸部表情或是声音,回答简单问题

第9个月①对其他同龄婴儿充满好奇,可能会屏神注视或用肢体接触②如有其他孩子靠近,会藏起自己的玩具③看到大人或其他婴儿难过,也会跟着难过④在地板上玩耍时,会找出大人所在位置⑤受到大人肯定赞赏时,会重复做动作

第10个月①会主动拥抱大人②喜欢可以互动的游戏③乐于花时间自我娱乐④大人讲故事时,会依偎身旁⑤不了解本身行为对其他婴儿的影响

续表

月龄情猪发展参考指标

第11个月①当希望落空时,很容易受挫或是轻易发脾气②对事情积极或消极的态度变化很快③注视别的婴儿,但是不与他们互动④喜欢赢得大人赞赏⑤与父母在一起觉得很安全,但是对陌生人很紧张

第12个月①喜欢任何可以与大人互动的游戏②对家中亲人充满感情③不想合作时,会发脾气④在男女混合的团体中,喜欢与同性的婴儿在一起玩⑤与大一点的孩子在一起,可以玩得更尽兴⑥对自己的能力极有信心,但一旦未能达成目标,会很快产生挫折感

培养婴儿良好情绪

婴儿需要的不只是生理上的照料。如果没有精心的情绪照料和亲子交流,婴儿也无法生存下去。婴儿一降生,就应该给他快乐的生活体验。

父母亲要多抱一抱婴儿,让婴儿通过与母亲肌肤的接触知道自己是被疼爱的,这对婴儿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婴儿除了营养上的需要之外,还有精神上的需要。婴儿在妈妈那温暖的怀抱中,会感到妈妈的爱护和关怀。他会凝视着妈妈的脸,看着妈妈的口形,听着妈妈那亲切的声音。肌肤亲情能够满足婴儿的精神需要,也是帮助婴儿发展情绪与人际的重点。爸爸、妈妈的怀抱越温暖亲密,婴儿的情绪就越稳定,所以父母们千万别忽视。

婴儿生下来就会哭。哭是婴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通过婴儿的哭泣,妈妈可以知道:婴儿是饥饿、疼痛、不舒服、大小便了,还是感到寂寞了。半岁的婴儿只有用哭来表达他的需要和请求,如果不关心婴儿的哭,他会感到很无助。时间一长就会变得悲观消极,并且不再为达到某一目的而想方设法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势必会影响到婴儿语言的发展。所以父母要多关心婴儿的哭,努力去理解婴儿哭的含义。当婴儿哭了,爸爸妈妈可以以关心的口吻对婴儿说:“是不是尿裤子了?是不是想说话?”并及时解决他的困难。如果是婴儿感到寂寞了,就要哄哄他,念儿歌或唱歌给他听,或者和他做游戏,让他体验到快乐。

有的父母为了培养婴儿的独立性,婴儿一出生就让他离开父母单独睡。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要想培养婴儿的独立性,最重要的是要让婴儿的情绪稳定,情绪一旦稳定了,自然而然就会产生独立性。如果让婴儿从小离开母亲,在他需要听到母亲的声音、嗔到母亲身上的气味、得到母亲的精心照料时,却得不到应该得到的满足,婴儿就会产生不安全感。同时还会影响他们的情绪,自然就不会增强他的独立性。所以,在婴儿6个月之前,妈妈最好能在婴儿身边陪他入睡,适时地拍拍、哄哄、抱抱他,或者唱一首摇篮曲,让婴儿心满意足地安然入睡。

父母与婴儿在一起时,应该把所有的不愉快抛之脑后,心情尽量放轻松。否则,婴儿受到紧张的情绪影响,会显得不安、退缩。

婴儿的记忆从认生幵始

有记忆才能积累经验和知识,才能认识世界。2个月的婴儿有运动记忆和姿势记忆,如横抱着时就要找奶吃,双腿一提就知道要换尿布。这些姿势与吃奶、换尿布所建立的联系已形成条件反射。3个月的婴儿就能在许多人中区别出他的母亲,他注视母亲脸的时间比对别的人要长,他已经能记住这个带给他温情和欢乐的面孔了。

如果不当心给婴儿吃的奶烫了些,他就会一再躲避奶头。如果一次洗澡水太热或者肥皂水渗进眼睛,下次再下水就会哭。5个月的婴儿到了陌生环境就东张西望,家里买了一件新东西他会久视不移。这些都说明婴儿已经有了记忆。

认生是婴儿观察力的发展。5个月以前婴儿到了陌生环境是以新鲜好奇为主,东张西望。6个月开始有了怕的情绪,见到生人特别是当生人要亲近他时,他会怕得哭起来。婴儿认生时怕见生人,但又要偷偷张望,这是好奇与怕交织的结果。从小在托儿所的婴儿不太认生,因为他接触的人多,习惯各种陌生环境和人。我们不要把婴儿关在家里,要让他多和外界接触,防止养成胆小的性格。

如果婴儿对陌生人恐惧,妈妈可以让孩子与陌生人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而妈妈与陌生人很轻松地说说话,并显得很高兴的样子。孩子就会明白哦,看来这个人并不可怕。”等到孩子的情绪平定下来,他便有可能出于对陌生人的好感和好奇,自己主动与陌生人接近和交流起来。这就为发展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奠定了基础。

婴儿克服分离焦虑

婴儿会对照顾他最多的人(这个人通常是妈妈)形成强烈的依恋。妈妈是他最亲近的人,有妈妈在身旁,他感到特别地安全和幸福。而一旦妈妈离开,他就会感到缺乏安全感。因此,在孩子8个月左右时,一旦妈妈从他视线里消失,他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安并且哭闹。这就是孩子的分离焦虑。

孩子的分离焦虑将一直持续到2岁到2岁半左右。这个时期之前,任何时候妈妈离开,孩子都会产生分离焦虑。只有当孩子经历了多次妈妈离开又回来,逐渐建立起“妈妈只是离开一会儿,但一定会再回到我身边来”的信任感时,才能够在妈妈离开时有安全感,从而战胜分离焦虑。

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爸爸妈妈尤其是照顾孩子最多的人要尽可能减少必须离开孩子的次数,特别是要尽量减少让孩子一个人独处的次数。如果必须离开,便要用孩子能够听得懂的话告诉他,妈妈要离开他一小会儿,但很快就会回来。孩子是能够明白你的意思的,也是能够经受得住妈妈暂时离开的“痛苦”的。只要让孩子逐渐相信“妈妈离开后还会回来”,孩子的焦虑就会逐渐减轻。但是千万不要米取如下做法:①不理昧孩子的哭声,狠心走开。②硬办开孩子紧攥着爸爸妈妈的手,甚至埋怨着,然后离开。③把孩子单独隔离到另一个地方,不让他跟着,然后趁机走开。④趁孩子玩得高兴的时候,偷偷地走开。

有时,母亲和孩子彼此分开一会会有好处。母亲也需要和成人做伴,得到喘息的机会。暂时离开一个不断予取予求的孩子,意味着母亲能恢复精力。对孩子来说,需要让他知道,不管他怎么重要,母亲总有她自己的事情要做。在没有母亲的情况下自己去面对环境,将有助于他加深与别人的关系,例如父亲或其他孩子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