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
7678300000004

第4章 前言

我国在跨流域调水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抒写了一幅幅重要篇章。公元前486年修建的引长江水入淮河的邗沟工程,可谓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开创性工程,距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始建于2200年前的都江堰引水工程引水灌溉成都平原,成就了四川的“天府之国”;2200年前修建的灵渠沟通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流域;2400年前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拓开了南北通道,加速了中华民族的融合。这些调水工程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得到了新的发展。江苏省修建了江水北调工程,广东省修建了东深引水工程,河北省与天津市修建了引滦工程,山东省修建了引黄济青工程,甘肃省修建了引大入秦工程等。这些工程已成为当地农业、工业、城市和人民生活的命脉。

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北方地区,即使在考虑加大节水力度和挖掘地下水资源的基础上,水资源仍难以支撑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借助于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实施南水北调工程逐渐成为中国人民共同的心声。自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终于确定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多余水量调往北方,改善我国水资源的现有格局,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从根本上解决北方缺水问题。毫无疑问,这是一项震古烁今的伟大工程。它的建设如同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一样是我国的伟大工程,它将成为人类充分利用地理、地形特点优化配置国土资源的又一个伟大范例。南水北调工程贯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连接大半个中国,其线路之长、调水量之大、工程之复杂、影响范围之广,都是世界上现有调水工程难以比拟的,堪称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这项宏伟工程的实施将是中华民族改造大自然的又一伟大创举。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工程完工以后,三条线干线长度合计4046千米,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美国加利福尼亚调水工程,其干支渠总长仅1102千米,南水北调工程线路世界最长。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建成以后,三条线年调水量合计448亿立方米,目前世界上调水量最大的年调水工程是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平均年调水量148亿立方米,南水北调工程调水量堪称世界之最。南水北调工程总投资将达4924亿元(按2000年价格估算),是世界上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前后历经50年科学论证,在50多种方案中比选出最佳方案,工程论证时间之长,方案比选之多,在世界工程史上实属罕见;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最大的两条河流长江、黄河进行水量再分配,解决我国整个北方地区缺水问题,如此重大的工程任务世界罕见;南水北调工程穿越大半个中国,涉及数亿人口,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工程路线之长、涉及人数之广、投资数额之大,世上罕见;南水北调工程技术问题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如此艰巨的工程世上罕见。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以京杭大运河为输水干线,辅以必要的支线,逐级提水北送,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实现向北方干旱缺水地区调水的目标。东线工程的主要优势在于从长江下游直接取水,水源可以保证;充分利用江苏已建的江水北调工程及大运河等水道,工程量和投资较少。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第三次建设委员会确定的最新目标,东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通水;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因此,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是三条线路中最早发挥效益的工程。

江苏既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源地,又是受水区之一,境内原有的江水北调工程不仅是东线工程的基础,更是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决策之源。江水北调工程几十年的运行实践证明了跨流域调水的可行性,它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一个大模型。南水北调目前的工程建设中,江苏境内的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是南水北调第一批开工建设项目,第一个完成项目,第一个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的项目。江苏在整个南水北调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江苏境内的工程建设可以成为南水北调的名片。

在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工程建设的高峰时期,面向社会大众推出一本详细介绍东线工程的书籍十分必要,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一书。旨在追寻南水北调工程历史的渊源,回顾从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到2002年动工建设期间的历程;介绍南水北调总体布局和东线工程规划,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分析东线工程对受水区的影响尤其是对江苏的影响,阐述江苏受水要领,并回答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展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探讨东线工程建设、管理变革的主要方面,以答谢人们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关注。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一书的编写自始至终得到了领导、专家和同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涉及水利工程、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方面,内容较为复杂。尽管我们在研究和编写工作中做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编写组

二○○九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