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把一切都看作简单
7678000000012

第12章 不关注得与失,快乐最重要(3)

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十年不懈奋斗的坚持,他一句牢骚也没有,反而安慰他的员工,自己还在学习。有一位员工看到自己老总清瘦面庞,忍不住就问:“这些年,您不会感到疲倦么?”他笑着说:“没有,我从不觉得辛苦,反而认为是受用无穷的经验。”就这样,对待工作中的一切不顺心,他总能顺其自然,不计较一时得失,最终有了今天的成果。

这是一个成功者平常心的深刻再现,他刚毅、拼搏、乐观。纵观古今中外,彪炳千古的功业,无一不受过无情的打击,然而这些成功者能够放下所有的打击,忘掉得失,顺其自然,将远大的理想贯彻到底,终于收获辉煌的成果。

成功的人知道怎么处理工作中的烦恼事,哪些事可以不用在意,哪些事可以选择遗忘,调整好积极的心态,什么事都顺其自然,而不为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忧愁,也就不会患得患失,心情好了,工作效率也会随着提高许多。

而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因为害怕被拒绝,害怕职场中的种种挫折,都选择退缩,所以一直都处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不是他们的技能和学历不够好,而是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还不够高,把得失看得太重;如果他们能够调整好心态,坦然面对各种挫折,心理和性格都变得成熟,那么很快便能成为适应社会的人才。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是美国好莱坞的巨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巨星,在他年轻的时候却穷困潦倒。史泰龙年轻的时候像其他人一样做着当演员的“明星梦”,虽然家中全部的钱加起来也买不起一件像样的西服,但他却依旧坚持自己的梦想。

当时的好莱坞有500家电影公司,他便带着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剧本,根据已制定的计划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一家一家地拜访。第一遍下来,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一般人如果被拒绝5次,肯定就放弃了,可他被拒绝了500次,依然选择了坚持。当他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时,他又开始了第二轮的拜访。不幸的是,他仍然被拒绝了500次。

第三轮拜访结果与第二次相同。史泰龙咬咬牙,还是不愿意放弃,又开始了第四轮拜访。当他拜访完第349家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竟然神奇地答应留下剧本先看一看。几天后,史泰龙接到通知,他第三轮拜访的第350家电影公司请他前去面谈。再后来,这家电影公司决定把他的剧本拍成电影,而且还让史泰龙担任影片的男主角。

在被拒绝了1849次后,史泰龙终于进入了影视圈,并且一步一步实现了梦想,成为好莱坞的巨星。

当面对拒绝、挫折时,要像史泰龙一样保持顺其自然的态度,被拒绝了一次,那就开始第二次的拜访,只要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会取得成功。

生活中常常会有不如意的事,我们不应该被它打败,更不能被它迷惑。得与失是捆绑在一起的,我们不能只看到一件事情的“失”,而应该看到它身后的“得”,这就要求我们保持一颗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周围的事情少一些执著,多一点欣赏,多一点品位,我们的工作将会变得轻松许多,职业道路也会宽阔许多。

挫折对于每个人都是一种磨炼,更是一生中宝贵的财富,是我们职业生涯中的必修课,如何从挫折中翻身,是越挫越勇还是一蹶不振。遇到困难,如果你只看到了“失”,而没有看到它背后的“得”,那么你永远也不会成功。放宽心态,顺其自然,挫折在你面前就会变得格外简单,因为你的眼中根本没有它们,你的眼神一直盯着远方的成功。

忘掉名利才能快乐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那些道德高尚的圣人都是不注重名利的,他们视功名利禄为过眼云烟,心中没有这些污秽,自然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大道,最终成就自己的功德。无数古人告诫后人不可为了富贵荣华而姿意放纵,不可因穷困贫乏而趋附流俗,富与贵,浮云而已。

从前有个穷人,他很小就给别人打工,每天都起早贪黑,整天忙忙碌碌,没有娱乐,舍不得休息,因为他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开一间属于自己的铺子。几年后,他的铺子开起来了,自己的生意更不能放松,于是仍然早起晚睡,匆匆忙忙,没有娱乐,没有休息,因为他想把生意做大。又过了几年,生意做大了,门店也开很多,每天货进货出几百万的流动,他不愿放手交给别人,还是自己亲自打拼,从货源到财务,一点也不松懈。别人看他这么辛苦,劝他放放,他回道:“不能放松,我不做的,别人抢着做,放一放,我就会落后。”

终于有一天,他累倒了,当他被迫躺在床上时,他开始静静地思考自己过去的人生。在医院里,每天有人进来有人出去,有些人进来就再没出去过,所以他每天的心情都很沉重。一次,他看身边的病人被推到手术室再没回来过,可是那个人看上去也就四十来岁,刚刚还在跟自己聊天,现在却没了。他看着旁边空空的床铺,心里不由一震,顿时大彻大悟:人由生到死,其实只是一步的事,这一步,自己走得太沉重啊!如果不是这次病倒,恐怕自己会拼到50岁、60岁,甚至更久。没有娱乐,没有休息,最后两手空空的离开这个世界,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啊。

看淡了一切,他的身体很快就康复,出去之后,人就像脱胎换骨一般,不再像以前那样拼命了,还经常跟家人出去旅行,日子过得很舒坦。

这个商人经过一场大病,终于明白了生活的意义,看透了荣华富贵。生命是脆弱的,假若什么都看得很重,什么都不肯释怀,那么终于一天生命会因为不堪重负而崩塌。如果我们都能以一颗恬静淡然的心去看世上的一切,视功名利禄如浮云,不计得失,我们就发现,这个世界原来是这么的美丽:清澈的河水,和煦的阳光,迷人的风景,平常毫不关心的事物如今却充满了魅力,我们的生命也变得轻松快乐。

追名逐利是大多人的共性,不管是权利还是金钱,人们总想得到的更多,但历史上,大凡建立丰功伟绩的人,都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这样才培养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追名逐利,到头来终将是一场空。

庄子听说好友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打算去看望他。一日,有人对惠施说:“你的好友庄子,听说你做了宰相,想要来取代你。”惠施听到非常害怕,于是命人在都城内大行搜捕。庄子知道后很是伤心,就去他家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它从南海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不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不喝。正在这时,一头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抬头看着它,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怒叱我吧?”

惠子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的心思,以为庄子像他一样,贪图高官厚位,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相较于这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个故事里庄子自比鹓雏,把惠施比作鸱(猫头鹰),把功名利禄比作腐臭的老鼠,来表明自己视功名如粪土的立场和志趣,同时讽刺惠施沉迷于功名利禄还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其实,功名利禄是一副用花环编织的罗网,只要进去了,你就再难逍遥自在。

唐朝著名诗人宋之问有一个外甥叫刘希夷,也很有才华。一次,刘写首诗来舅舅家请教,当宋之问读到“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大赞其妙,忙问是否给他人看过,刘告诉他刚刚写完不曾给人看。宋之问接着说:“这后两句着实让人喜欢,若不曾给人看过,让与我吧。”刘回道:“此二句是全诗之眼,万万不能去掉。”晚上,宋之问在床上翻来覆去,脑子想的全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若是此诗面试,必将千古传唱、名扬天下,一定要想个法子据为己有。于是,当天夜里,宋之问命人将刘害死。后来,宋之问获罪被流放,又被皇上勒令自杀,天下文人知道后,无不称快。

宋之问之才人尽皆知,这样的诗句自己仔细钻研未必写不出,倘若他不是急于想得到两句好诗,让自己名垂千古,那么他也不会对自己的外甥痛下杀手。对虚荣的渴求,使这个文人丧失了文人该有的气度和雅量,甚至丧失了最基本的人性。一个一生都在追逐功名利禄的人,最终却落得遗臭万年,可见,追求功名利禄未必是一件好事。

人们在没有功名利禄时,想尽办法得到;得到小的功名利禄,又想得到更大的;得到了大的功名利禄,又害怕失去。人生就在这患得患失中度过,哪里还有空闲去品尝人生的甘美?世人只知道功名利禄会给人带来幸福,殊不知也会给人带来痛苦,甚至是严重的后果,落得宋之问那样的下场也未可知。

“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是一种人生态度,世间万物,风雨飘摇,保有一个淡然的心,才能体验人生百态,达到天人合一的物我两忘。淡泊是一种气度,一种修养,淡泊能教会我们自然从容,不论怎样的逆境,都能坦然面对。淡泊不是抛弃自我,恰巧一种自我回归,当一个人的心平淡下来,往往能忘却周遭的喧嚣嘈杂,远离尘俗,重拾真我。对待功名利禄我们更应该学会淡然处之,不能因为追求这些而丧失了自我。

比尔·盖茨曾曾蝉联世界首富”六年,然而,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比尔·盖茨却是个“不会花钱”的人:他穿着普通的T恤衫,吃着平常人吃的汉堡。他的朋友曾对他说:“你这样那像是美国最富有的人呀,没有随从,外出就像闲逛一样,还邀请身边的人一起去吃热狗。”

几乎全世界的人都在替他发愁:这么多钱,他要怎么花才能花完呢?然而,盖茨却是很早就找到了花钱的方法:他将99%的财产留给自己创办的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这个以他和他的妻子命名的基金会将负责把这笔钱用于研究艾滋病和疟疾的疫苗,并为世界上的贫穷国家抵御这两种疾病提供援助。

对于已经收获功名利禄的人更应该有一颗恬静淡然的心,把一切都看淡,功名利禄不应成为你的标签,而应该帮助那些弱小的,炫耀不会赢得尊重,只会惹来厌恶。一个具有高尚德行的人必定是拥有过而不在意的人,他们知道如何帮助世人,如何淡然处之。比尔·盖茨就是如此,他舍弃自己的财富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把名利视作浮云,所以,他在世人的眼中并不仅仅是世界首富,还是一个有名望有爱心的人。

放下对浮世的追逐,也就放下了心上的负累,轻装上路,再难走的路也会好走,再清苦的生活也会充满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