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潜规则大全集
7676400000087

第87章 奇迹由口才创造(1)

借题发挥

借题发挥,要借得合理、巧妙,以顺水推舟,不能牵强附会。要想让借题发挥做到不牵强、无痕迹,就要顺其自然,顺理成章。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某个具体场合时,要善于敏感地、准确地捕捉住眼前的事物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面有几个小故事,说明了借题发挥的巨大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请求罗斯福总统援助军火,罗斯福举棋不定。丘吉尔回到宾馆闷闷不乐。正在他刚迈进浴盆时,罗斯福突然不宣而入,当时丘吉尔正好是赤身裸体。这场面使两位国家元首非常难堪。丘吉尔于是一耸肩膀说:“瞧,我这个大英帝国的首相和您是坦诚相见的!”罗斯福听了不禁捧腹大笑。

丘吉尔妙语惊人,借题发挥,不仅把自己的窘态掩饰了起来,而且含蓄地表示,他在政治立场上也是开诚布公、毫无隐瞒。不但打破了僵局、融洽了气氛,而且获得了罗斯福极大的同情和好感。

在交际活动中,窘境和被动局面都在所难免。碰到这种情况时,如能借助对方提供的话题或某种情况,顺势发挥,常常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1960年4月,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当谈到中尼两国对珠穆朗玛峰的看法不一致时,美国一名记者问:“关于珠峰问题,您是否主意已定?您刚才讲的话,是不是意味着中尼两国把它平分?”

周总理回答说:“无所谓平分,我们还会友好协商这一问题,这个山峰已经把我们两国联结在了一起,不像你所想的,会把我们两国分开。”

寥寥数语,一“分”一“联”,周总理在纠正记者提问的同时,也重申了我国的友好睦邻政策。

经验丰富的辩论家总是能不失时机地宣传自己的观点,并注意扩大其影响。有时这机会就发生在对方不合理地论证时,我们可趁机接过这一论题加以发挥,这样不仅可变被动为主动,而且还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阿凡提害眼病,看不清东西。国王故意让他看这看那,还取笑他说:

“你不论看什么,一件东西都能看成两件,是吗?你本来穷得只有一条毛驴,现在可有两条了,阔起来了,哈哈!”

“真是这样,陛下!”阿凡提说,“好比你在我眼里就是四条腿,和我的毛驴一模一样呢。”

针对国王的提问,阿凡提用的是巧借话题法。他巧妙地借助国王的话题进行发挥,狠狠地讽刺了国王一番,让其自讨没趣、自作自受。

借题发挥的关键在于一个“借”字。因为对方提供了“题”,能否借为己用,能反映出辩者运用这一对策的论战经验和思辨能力。这种借用受辩论时的特定情境和论战双方的对立关系所限制。

某次国际会议期间,一个西方外交人士对我国代表狡猾地说:“阁下这次在西方逗留了一段时间,不知是否有了对西方初步的认识?”言外之意是讽刺我国代表过去没有接触过西方,对西方的一切知之甚少。

我国代表淡然一笑:“40年代我在巴黎受过高等教育,我对西方的了解不会比你少。遗憾的倒是您不太了解东方。”

借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借题发挥常用的办法。以论敌所讲的道理或所用的方法来还击他,便是最有力的反驳和回击。

先承后转

人,都有一种自重感,都爱面子。有些人即便错了,也要强争三分理,尤其在他们认为自己正确、其实不正确的时候,更会坚持不让。还有一些人,自高自大,有很强的戒备心,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要说服这些人,最好就是先退后进。

战国时的齐国,有个人得罪了齐景公,齐景公大怒,绑了他,置于殿下,召集左右武士肢解他,并扬言,劝谏的一同处斩。晏子左手摸着这人的头,右手磨着刀,仰面向齐景公问道:“古代贤明的君主要肢解人,从哪里下刀你知道吗?”齐景公听后离开坐席说:“把这人放了吧,过错在寡人。”

晏婴为了劝谏文景公,首先也顺从他、附和他,从而取得齐景公的信任,赢得发言权,进而申明大义,道其“贤明”,使齐景公茅塞顿开,改变了想法。如果某人比较傲气,不愿听你的话,那么你就这样说:“我有几句话想说,不知对不对,如果说错了,请你纠正我。”这样你谦逊的态度,会奇妙地诱使对方静听你的意见。

再如,有的人自命不凡,但仕途不顺,颇为气恼,为说服他,你可以这样说:“如果我是你,也会生气的,但是仔细想想,气是没有用的……”他便会把你当做知己,进而相信你说的话。

在与人交谈时,先接下来对方的看法和话题,表示一定程度的赞同,这样能够缓解对方的对立情绪,使他愿意听取你的意见。然后,再话锋一转,改变对方原有的态度,使对方比较乐意接受。

许多人在劝说别人时,都想证明自己才是正确的,而对方的所有观点都是错误的。

其实,精明的劝说者总是先让步,并找出某些一致的观点,然后再逐渐地转向,以改变对抗的意见和态度。

对方提出某种观点,总会有他的理由。因此,要想说服对方,不妨先承认其观点的正确性;然后再转折:“是的,你的选择是正确的,但是……”“是的,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想,但是……”

采取这种“是的……但是”的转折技巧,温和而准确地把你的理由和情况陈述出来,使他觉得你这么推理更有道理,他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观点。

这种先承后转的方法,使对方先有被认同的感觉,从而认为自己受到了肯定与接纳,对立的情绪就会逐渐消失,直到被人说服。

先承后转,是巧妙说服他人的好方法。

妙语解困

开自己的玩笑,既能使人觉得亲近,又可以化解难堪的处境,使自己显得风趣机智、平易近人,是一种征服人心的变通方法。

我们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一次,在白宫钢琴演奏会上,里根总统正在讲话,夫人南希一不小心连人带椅跌落在台下地毯上,观众发出惊叫,南希却很快爬起来,在200多名宾客的热烈掌声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正在讲话的里根看到夫人并没有受伤,开玩笑地说:“亲爱的,我告诉过你,只有在我没有获得掌声的时候,你才可以这样表演。”

无独有偶,艾森豪威尔也非常善于自嘲:

1944年秋,艾森豪威尔亲临前线给第29步兵师的数百名官兵训话。当时,他站在一个泥泞的小山坡上讲话,讲完后转身时不小心滑倒。原来肃静严整的队伍轰然暴响,士兵们不禁捧腹大笑。面对突发情况,部队指挥官们十分尴尬,担心他会发脾气。岂料,艾森豪威尔起来后一点也不介意,幽默地说:“从士兵们的笑声看来,可以肯定地说,我与士兵的多次接触中,这次是最成功的了。”

自嘲可以把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巧妙地用一种荒诞的逻辑歪曲成有利因素,将自己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著名主持人杨澜,在一次文艺晚会的主持中,忽然摔倒在台阶下面,顿时观众哗然。只见杨澜站起身不慌不忙,微笑着对大家说:“怎么样?我这个狮子滚绣球节目还不错吧?只是不太熟练。台下节目不太好,但台上的节目更精彩……”

就这样,杨澜顺水推舟把自己的摔倒解释为台下的节目——“狮子滚绣球”,并很快把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台上,因为“台上的节目更精彩”,随机应变,妙语解困,观众的掌声更加热烈了。

置身于难堪境地时,若对自己的失态过分掩饰,反而会欲盖弥彰、弄巧成拙,使自己越发尴尬。而以漫不经心、自我解嘲的口吻说些俏皮话,却可以活跃气氛,消除尴尬,还显得自己心胸豁达。

某作家写作太累,在开会时睡着了。渐渐地,他的鼾声大作,与会者为此不禁大笑起来。他醒来时看到别人都在笑话他。一位同事碰了一下他的胳膊,并用话逗他:

“你的呼噜打得太有水平了。”

“那功夫可是我祖传的,高水平还没有发挥出来呢!”

结果,众人一片哄笑,这位作家反倒解了围。

职场中,学会自嘲不失为明智的办法。

欲擒故纵

欲擒故纵法,即先假定对方的观点是对的,然后合乎逻辑地对其荒唐可笑的结论予以推翻。简言之为引申归谬、设真推假。

据说明朝时,四川的杨升庵才学出众,中过状元。因嘲讽过皇帝而被充军到很远的地方去。朝中的奸臣伺机报复,向皇帝说,把杨升庵充军海外,或是玉门关外。

杨升庵想:充军最好还是离家乡近一点。于是就对皇帝说:“皇上要把我充军,我也没话说。不过,我有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

“任去国外三千里,不去云南碧鸡关。”

“为什么?”

“皇上不知,碧鸡关呀,跳蚤有半斤,蚊子有四两!切莫把我充军到碧鸡关呀!”

“唔……”

皇帝不再说话,心想:哼!你怕到碧鸡关,我就非让你去!杨升庵刚出皇宫,皇上马上下旨:杨升庵充军云南!

杨升庵采用欲擒故纵的方法,把奸臣的诡计打得粉碎,达到了自己要去云南的目的。

想要批评或建议别人时,欲擒故纵往往比直截了当有更好的效果。

日本大银行的职员留长发是不允许的,因为留长发会给顾客留下颓废和散漫的印象,有损银行的形象。

有一次,一家银行的经理和人事部主任接见笔试过关的考生,发现其中有不少留长发的男子。为了让这些考生都剪短发,人事部主任在致辞时,没有正面提出要求,而是充分运用了他杰出的口才和幽默感,只说了几句话,考生们愉快地接受了他的意见。

他是怎么说的呢?

留着陆军式短发的人事部主任说道:“诸位,敝行对于头发的长短问题,历来持豁达的态度,诸位的头发长度只要在我和经理先生的头发之间就可以了。”

众人都向经理看去,只见经理先生面带笑容站起来,徐徐脱帽——露出了一个光头。

人事部主任使用的就是欲擒故纵法,他原本是要让考生剪短发,但他却不直接说出来,而是故意态度豁达,似乎对他们的要求并不高。

表面上看来,对于头发的长短银行历来持“豁达的态度”,好像是“纵”,实际上,“诸位的头发长度只要在我和经理先生的头发之间就可以”,却是“擒”。他是用不同的词语表达了同一个概念。

逻辑学常识告诉我们,有时语境不同,同样的语言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有时不同的词语却概念相同。人事部主任所说的两句话,表达的显然是同一个概念,它们具有完全相同的含义。

这种欲擒故纵法,很有效力,一是增加了幽默感,使对方更易于接受他的要求。因为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同一要求,表达方式不同,其客观效果是不一样的。二是先放后收,使对方难以讨价还价,只得照办。

和欲擒故纵法相似,引人就范法也是不直接表达思想活动的一种方法,先让对方的注意力集中到另一件事之上的表达方法。

引人就范法就是让自己的言行有多种可能的含义,然后,诱导对方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含义上,即为对方设下陷阱,使对方产生错觉,最后转到另一种含义上。情境的转换,使对方突然产生期待的失落,引发强烈的戏剧性效果。

引人就范法以先发制人见长。

操场上,一队士兵整齐地排着队。

“谁喜欢音乐,向前三步走。”长官发出口令,队伍中走出6名战士。

“很好,请你们把这架钢琴送到三楼上去。”

引人就范就是语言圈套。语言之所以成为圈套是因为同一个词语有不同的词义。听话者先产生对这一意思的期待,突然发现转向了另一个意思。

士兵原来期待的爱好音乐者是关于乐曲演奏、创作或者演出的,却突然变成了搬运乐器。

引人就范法的重点在于使对方产生错觉。

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罗斯福曾在海军里担任过要职。一天,一位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有关计划,这显然是军事机密。

罗斯福听后,故意环顾四周,然后压低了声音问:“你能保守机密吗?”

“当然能。”那位朋友答道。

“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罗斯福利用“保守机密”的不同指向,先令朋友产生错觉,好像是他说出来以后要求朋友不得外传似的。可是朋友一旦上钩,“保守机密”却变成了罗斯福拒绝回答的原因。

职场中,升职与加薪之际,不妨多学学欲擒故纵和引人就范。

投其所好,出其不意

参辩双方的论辩是一种逆向抗衡,这种抗衡往往针锋相对,陷入僵局相持不下。要想突破僵局,取得辩论的胜利,不妨另辟蹊径,变逆为顺,投其所好,从顺向的角度向对方发起一场心理攻势,将对方的攻势化解掉,发现对方的破绽,抓住突破时机,从而出其不意地取得胜利。

一次,律师乔特斯为拉里杀妻案辩护,当时律师麦纳斯提出了对拉里十分不利的证据:拉里曾向麦纳斯提出过,要麦纳斯帮助他与妻子离婚,并由此推论拉里离婚不成时,便将妻子杀害。乔特斯知道要直接反驳“要求离婚就有杀人动机”是困难的,于是他采取了“投其所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