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
7676300000066

第66章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哲学名著(2)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说是子沐),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先秦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与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属于同时代的人,比孟子稍晚一些,是惠施的好朋友。他曾经做过蒙地漆园小吏,管理生产漆的工匠,任职不久后即辞官。庄子一生视仕途为草芥,不追逐功名利禄,因而他家境贫寒,一生穷困潦倒,除讲学、著述外,有时候还得依靠打草鞋维持生活,有时也要靠钓鱼糊口。曾经向监河侯(官名)借过粮食,也曾经穿着粗布麻鞋参见魏王。相传楚威王曾以厚金聘他做楚国的丞相,但他却坚辞不就,后来终身脱离仕途,过着隐居的生活。庄子一生蔑视权贵,鄙视吏禄,追求个人自由。他猛烈地抨击了当时的社会,在文章中大声疾呼“圣人生而大盗起”,直接把矛头指向当时的统治者,表现出对统治者和当时社会制度的不满和蔑视。庄子还是一位十分豁达的文人,面对什么事情都能做到处之泰然,并练就了一套“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的功夫。庄子一生虽生活在穷困之中,但他却能在逆境中博览群书,这使他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思维。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极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封诏为“南华真人”,后人也称其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庄子的思想与老子相仿,推崇并发展了老子的学说,并且“著书十余万言”,后被编辑成《庄子》一书。《庄子》一书又被称为《南华真经》。其内容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作品导读·

庄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既是一位有着鲜明特色的伟大哲学家,又富于诗人的气质。在他的著作中,用生动形象而幽默诡异的寓言故事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这种寓言的方式使庄子的思想和想象具有了水一般的整体性。

庄子的文章结构看起来很奇特,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极富有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颇有表现力,极有独创性。

《庄子》一书文笔纵横、气势磅礴,使人读后往往有一种心神清旷、超然欲仙的感觉。《庄子》一书的后世注笺本颇多,其中最为有名的是郭象的《庄子注》、郭庆藩的《庄子集释》、王先谦的《庄子集释》、刘武的《庄子集释内篇补正》,文笔风流,发藏掘隐,各具千秋,可以说是读者阅读和领略《庄子》一书神采的理想选本。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一部重要著作,以后成为道家经典之一,到魏晋时期成为玄学的“三玄”之一。它不但涉及哲学、人伦、政治,而且对美学、艺术、语言、生物、养生等方面有着深刻的见解。庄子是第一个提出了寓言、小说的概念,创作了近两百个寓言故事,并开创了以虚构的手法反映现实和表现理想的先河的哲学家。在《庄子》中,作者为人们展现了一个奇幻丰富、光怪陆离的艺术想象世界,使得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瑰丽色彩。作者向古代神话传说汲取了丰富的养料,再加上自己匠心独运的艺术创造,编制出新奇怪诞的形象和故事,使作品充满了神奇莫测、出人意表的境界。

《庄子》对后世的政治影响也很复杂,历代知识分子崇尚其悲观遁世、自我陶醉的人生态度,而统治者也较多地取其消极面作为麻醉人民的工具。《庄子》一书是道家与道教的经典,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封建社会,庄子曾被统治者封为南华真人,《庄子》被封为《南华真经》。从魏晋玄学,到宋代理学,从嵇康、阮籍、陶渊明,到李白、苏轼,再到汤显祖、金圣叹、曹雪芹,《庄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

·作品概要·

《庄子》也被称为《南华经》,根据汉代流传的古本,有52篇,内篇7,外篇28,杂篇14,解说3篇,共10余万字。但传世的郭象注本只有33篇:内篇7,外篇15,杂篇11。这些是否都是庄子的著作,历来多有争议。一般认为,《内篇》思想连贯,文风一致,是全书的核心,应该属于庄子的著作,《外篇》、《杂篇》冗杂,有可能是庄子门徒或后学者所作。

《庄子》以“寓言”、“重言”、“危言”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书中绝大部分是寓言。所谓“寓言”即指言在此而意在彼;所谓“重言”是借重古先哲或当时名人的话,或另造一些古代的“乌有先生”来谈道理讲方式,让他们之间互相辩论,或褒或贬,并没有一定的定论;所谓“危言”就是指漏斗式的话,漏斗空而无底,隐喻无成见之言。

《内篇》是全书的核心,包括《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共七篇,各篇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但又有内在的相互联系,反映了庄子的宇宙观、认识论、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和社会历史观。

《庄子》的第一篇是《逍遥游》,主旨阐释了人如何才能适性解脱,以达到逍遥自由的境界。他认为只有忘却了现实,超脱于物外,才是真正的逍遥之道。庄子认为人生种种苦恼和不自由的根本原因在于“有待”、“有己”,而“逍遥”的境界是“无所待”的,即不依赖外在条件或者是他力的。

《齐物论》表述了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是有机的生命统一体,肯定了物我之间的同体融合。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如果要达到解脱逍遥,就必须齐物,所谓“齐物”就是齐同物。首先,从绝对“道体”的高度来讲,认识对象的性质本身就是相对的,处于不断转化之中的,其性质因而就无法真正认识。其次,人的主观认识能力与知识的可靠性也是相对的,并没有什么客观的标准,所以知与不知是不能证明和区分的。再次,探求事物的是非与真假,应该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没有客观标准。所以庄子认为,不论客观万物还是人的内心世界无时无刻不在接受“道”的主宰,因而事物的彼此、认识上的是非等都是相对的。

《养生主》主要讲人生观,即养生之道或原则。庄子在正面阐述养生的原则,就是要“缘督以为经”,即顺其自然的中道。而后,又以“庖丁解牛”等具体说明: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如何找出客观规律以适应现实并“游刃有余”。形体的缺陷是不影响养生的,养生主要是使精神得到自由,获得升华,人之生死属于自然现象,没有必要过分感情激动而影响养生,养生之道重在精神而不在于形体。

《人间世》是讲处世哲学,提出了“心斋”的命题。他认为耳目心智是无法去认识道的,只有使精神保持虚静状态,才能为道归集,悟得妙道。又结合一连串的寓言来说明待人接物要安顺,并说明了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

《德充符》主要是讲道德论。通过寓言的形式,写了几个肢体残缺、形状丑陋的人,但他们的道德却完美无华。庄子所指的“德”指领悟大道,因循变化,顺其自然。

《大宗师》的主旨是讲“道”和如何“修道”。“道”是客观存在的,但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的存在不以他物为条件,不以他物为对象,在时空上是无限的,是无始无终的宇宙生命。万物的生命,即此宇宙生命的流行。庄子认为,人们只有通过修养去体验大道,接近大道,才可以超越人们对于生死的执著和外在功名利禄的束缚。修养的方法就是要“坐忘”,即通过暂时与俗情世界绝缘,忘却知识、智力、礼乐、仁义,甚至我们的形躯,以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

《应帝王》主要是阐述政治。通过寓言来强调“无为”的重要性。

《外篇》和《内篇》中还有非常多极有价值的思想,如在《秋水篇》中提到物质的无穷性、时空的无限性和事物的特殊性;在《则阳》篇中论述了关于矛盾对立面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思想;《天下》篇是介绍先秦百家重要学派哲学思想的专论。

·经典章节·

北冥有鱼①,其名曰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注释

①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②鲲(kūn):本指鱼卵,这里借表大鱼之名。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用表大鸟之名。④怒:奋起。⑤垂:边远;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陲”。一说遮,遮天。⑥海运: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一说指鹏鸟在海面飞行。徙:迁移。⑦天池:天然的大池。⑧齐谐:书名。一说人名。⑨志:记载。⑩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抟(tuán):环绕而上。一说“抟”当作“搏”(bó),拍击的意思。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息:停歇。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极:尽。覆:倾倒。坳(ào):坑凹处,“坳堂”指厅堂地面上的坑凹处。芥:小草。斯:则,就。而后乃今:意思是这之后方才;以下同此解。培:通作“凭”,凭借。莫:这里作没有什么力量讲。夭阏(è):又写作“夭遏”,意思是遏阻、阻拦。“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倒装。蜩(tiáo):蝉。学鸠:一种小灰雀,这里泛指小鸟。决(xuè):通作“翅”,迅疾的样子。抢(qiāng):突过。榆枋:两种树名。控:投下,落下来。奚以:何以。之:去到。为:句末疑问语气词。适:往,去到。莽苍:指迷茫看不真切的郊野。飡(cān):同餐。反:返回。犹:还。果然:饱的样子。宿:这里指一夜。之:这。二虫:指上述的蜩与学鸠。知(zhì):通“智”,智慧。朝:清晨。晦朔: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和最初天。一说“晦”指黑夜,“朔”指清晨。蟪蛄(huì gū):即寒蝉,春生复死或复生秋死。冥灵:传说中的大龟,一说树名。大椿:传说中的古树名。根据前后用语结构的特点,此句之下当有“此大年也”一句,但传统本子均无此句。彭祖:古代传说中年寿最长的人。乃今:而今。以:凭。特:独。闻:闻名于世。匹:配,比。汤:商汤。棘:汤时的贤大夫。已:矣。穷发:不长草木的地方。修:长。太山:大山。一说即泰山。羊角: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绝:穿过。斥鴳(yàn):一种小鸟。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至:极点。辩:通作“辨”,辨别、区分的意思。效:功效;这里含有胜任的意思。官:官职。行(xìng):品行。比:比并。而:通作“能”,能力。徵:取信。宋荣子:一名宋钘,宋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犹然:讥笑的样子。举:全。劝:劝勉,努力。非:责难,批评。沮(jǔ):沮丧。内外:这里分别指自身和身外之物。在庄子看来,自主的精神是内在的,荣誉和非难都是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贵的。境:界限。数数(shuò)然:急急忙忙的样子。列子:郑国人,名叫列御寇,战国时代思想家。御:驾驭。泠(líng)然:轻盈美好的样子。旬:十天。有:又。致:罗致,这里有寻求的意思。待:凭借,依靠。乘:遵循,凭借。天地:这里指万物,指整个自然线。正:本;这里指自然的本性。御:含有因循、顺着的意思。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通作“变”,变化的意思。恶(wū):何,什么。至人:这里指道德修养最高尚的人。无己:清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掉自己的境界。神人: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无功:不建树功业。圣人:这里指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无名:不追求名誉地位。

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