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大全集
7676100000043

第43章 中国卷·明朝时期(7)

大明朝廷因清兵入关,不得已而放松了对农民军的围剿。崇祯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东出河南后,失散的义军和饥民纷纷投奔,队伍很快发展为10万大军,声势浩大。随后牛金星、宋企郊、李岩、宋献策等将先后前来投奔,都得到闯王信任,也为农民起义军出过很多好主意,如“贵贱均田”、“迎闯王、不纳粮”、“平买平卖”等口号。李岩提出的“取天下以人心为本,请勿杀人,收天下心”和“散财物赈饥民”等好主意,都深得百姓的拥护,也对起义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崇祯十四年,闯王军攻破洛阳,杀死贪得无厌、残暴成性的福王朱常洵,将王府和官府的粮食、金银等分发给百姓,影响日益扩大。崇祯十四年九月至十五年年底,明王朝集中优势兵力,企图歼灭李自成军。但闯王在民众支持下英勇奋战,九月在项城全歼陕西总督傅宗龙10万人并擒杀傅宗龙,随后乘势南下南阳杀唐王、破禹州杀徽王。次年二月,又在襄城全歼新任总督汪乔年军并活捉汪乔年。四月开始围攻开封,明督师丁启睿率军10万来援,企图解开封之围。六月,李自成迎战丁军于朱仙镇,歼敌10余万,缴获辎重无数,丁启睿逃回汝州。十月,李自成再次围攻开封,明廷再派继任陕西总督、起义军的凶残对手孙传庭,纠结地主武装,妄图从背后偷袭,解开封之围。李自成在郏城讲武场击败孙传庭,歼敌近万人,孙逃回关中。崇祯十五年底,李自成军主力40万人向湖北襄阳进击,明军名将左良玉拔营东遁,所过之处鸡犬不留,千里一空。义军攻入襄阳,荆州惠王朱常润逃跑,荆襄之地尽归闯王,湖广巡抚宋一鹤自杀。

崇祯十六年春,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称新顺王、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建立农民起义政权,以牛金星为丞相,命创官爵名号,拜李过、高一功护卫左右,亲信用事。置权、制、威武、果毅等将军,凡五营二十二将,置上相、左辅、右弼,置吏、户、礼、兵、刑、工六政府,要地设防御使,还设府尹、州牧、县令。开科取士,宣布五年(一说三年)不征粮,并商讨征伐大计。牛金星率军先取河北,直进京师。杨永裕则先下金陵,断京都粮道。从事顾君恩认为:直取京师,万一有失,退无所归,失于急;下金陵,虽稳妥,但迟缓,他建议先取关中,建立基业,然后经山西进京师,则进可攻,退可守。李自成认为他说得非常有道理,便接受了他的建议。十月,李自成军攻破潼关,杀死孙传庭,进逼西安。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建国号大顺,建元永昌,改西安为西京,铸“永昌”宝钱。二月,率军渡黄河下太原,沿途发檄文宣布朝廷残酷统治的罪行,重申“贵贱均田之制”和“五年(一说三年)不征粮”、“平买平卖、公平交易”等政策。三月一日,在武宁关遭到守将周遇吉的顽抗,经过两天激战,周遇吉被杀。十四日居庸关守将唐通投降,接着又攻陷昌平,至此,号称天险的京师北大门就敞开了。十七日,义军兵临城下,将京城团团围住,奉命守城的襄城伯李国祯所部京兵三大营,已不听调动,不久全部投降。当时,守城军士虽然还有10余万,但已经无心恋战。义军从明军手中缴获的火炮等器械,反过来成为攻打明军的利器。

此时的崇祯帝朱由检心烦意乱,反复无常,一会儿痛斥提议迁都、退守南京的大臣,一会儿哀叹身边没有像岳武穆那样忠君报国的名将,此话一出倒引得大家想起了遭受酷刑惨死的爱国名将袁崇焕,不禁个个面面相觑,崇祯也觉得自己失言,于是就走下御座请求大臣们拿出退敌的良策。众大臣平日里只知道贪赃枉法,享乐享福,此时只能各顾各的,根本拿不出退敌的良策。朱由检做梦都没有想到,曾经能够呼风唤雨的他,现在却落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地步。在万般无奈中,崇祯皇帝突然想到利用太监去御敌,于是带着哭声说:“总管,把太监集中起来,前去御‘贼’。”太监们一听,吓得胆战心惊,便怨怒道:“我们都不懂得打仗,怎么去御敌,这不等于叫我们去送死吗!”崇祯皇帝无奈,就拿出银子,分给太监让他们上阵杀敌。实际上,谁都明白,这已经没有什么用了。

李自成大顺政权印信

十八日,司礼监太监曹化淳见外城已守不住,于是挂起白旗,打开彰义(广安)门向李自成投降。

义军如潮水般涌入,外城失陷。崇祯闻报,大惊失色,知道大势已去,当晚便召见驸马巩永固,命他送太子、永王、定王去戚臣周奎、田宏遇等处,然后带护军送太子冲出城赶赴南京,以图后事。正在交代时,又闻报,内城也被攻破。此时已经可以听到震天的喊杀声,见到冲天的火光,崇祯帝只得命太子等化装后混在难民中逃亡而去。他告诉周皇后和妃子们,他决定只身突围,如果突围不成,便只有以死殉国。崇祯帝又令后妃们赶快自裁,交代完毕,他换上太监服,与心腹太监王承恩一起东突西奔,但处处碰壁,无法突围。十九日清晨,他想鸣钟召集百官,竟无一应召,崇祯已经绝望,唯有剩下自裁一条道路了,便与王承恩登上煤山(今景山)一同吊死。至此,大明王朝灭亡。

与此同时,李自成攻破了内城,各路军纷纷从阜成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宣武门、崇文门等涌入,李自成则由曹化淳引路从西长安门进入承天门(天安门),最后到达紫禁城皇宫。当时除崇祯帝吊死外,有的后妃自裁,其余则未能逃脱,被俘虏的皇太子等三兄弟,以及未自裁的贵妃和宫女们,李自成并未对他们加以处置,还为崇祯帝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李自成进入北京后,政权在西京政权基础上加以扩大。他仍以农民将领作为核心骨干,也录用明朝四品以下的官员,并开科取士,但废除了八股取才之法。当时政治机构设置基本上效仿明朝,以牛金星为天佑阁大学士,宋企郊等为尚书,分别掌管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让刘宗敏掌管“粮饷镇抚司”,还在河北、山东、河南等许多省份的广泛地区建立起府、州、县各级政权,以恢复地方秩序、稳定国家局势。农民起义军能在短期内在如此广大的地区建立起权力机构,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大顺朝采取的财政政策是坚持农民五年(或三年)不用缴纳粮食,那么财政问题只好依托于“粮饷镇抚司”向明朝勋戚、显宦、贪官污吏和富商的追赃拷索解决。虽然规定:罪大恶极的处死,财产没收;害民的严刑追赃;民愤不大的,听其自行捐输。但在实际实行中,却出现了滥杀无辜、刑杀过重的情况。因而树敌过多,从中央到地方,不论官绅富豪,都出现了人人自危的局面。对明朝三品以上官员多半将他们刑杀,对官僚地主等不加区别便加以严刑拷打。当时得粮饷7000万两,其中得自勋戚和宦官的各3/10,得自官僚和富商各1/5。这样的财政政策和对待降臣的政策,都对李自成政权的巩固产生了巨大的危害。进京之后,李自成曾下令严禁扰民,军士若有违抗者,轻者断手砍足,重者斩杀。李自成本人依然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保持着农民原来的本色,还不时过问民间疾苦。而牛金星、宋企郊等人则开始纳贿,结党营私,生活日渐腐化。李自成东征期间,牛金星终日来往拜客,遍请同乡。刘宗敏则以功臣自居,骄横自大,不遵守纪律,不执行命令,当李自成要他前去攻打吴三桂时,他竟然不听从命令,不服调遣,并且在旧官僚的美人计和金钱的引诱下也日渐腐化。李岩对牛金星等在政治上只依照旧制行事非常不满,也不赞成在追赃索饷中不加区别地对待地主官僚,而对于某些将领的以功臣自居、目中无人的作风也很反对。特别是在处理吴三桂问题上,原本已经决定投降的吴三桂,反而投清和起义军作对,这使李岩大为失望。李岩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大顺朝的致命伤,不但未受到重视,他本人反而遭到牛金星等谗言诬陷而被杀害。

李自成进京之后,原想借重吴三桂的兵力镇守山海关,以阻止清兵入关,即请其父吴襄作书招抚吴三桂。因老父和爱姬都在大顺军手中,吴三桂决定归降,但因传闻说陈圆圆落入李自成手中,又传闻说其父被索饷20万两,一怒之下,吴三桂挥师急回山海关,反而向李自成军挑战,并斩获万余人。李自成得悉后,知道问题严重,便决定亲自率军往讨。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四月十三日发兵,吴三桂闻报,便向清军多尔衮请求派兵救援。大顺军二十一日抵山海关,立即展开与吴军的激战,吴军失利,损失惨重。

二十三日,大顺军在乱战之中,眼看将要取得最后胜利,突然遭到清军骑兵的猛烈袭击,顿时乱了阵脚,纷纷后退,损失惨重。在这次军事失利后,大顺军随即撤回北京。此时,京城内外的地主武装闻讯便蠢蠢欲动。大顺军队认为北京已守不住了,久留北京不如速回西安以图再起。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匆匆在武英殿即位称帝,并于三十日撤出北京,六月经山西,七月到达西安。永昌二年,在清军两路夹击下,李自成又率军由陕西沿汉水转入湖广。同年四月,这位年仅39岁的农民起义军杰出领袖不幸在地主武装袭击下,遗憾地被害于湖北通山县九宫山下。

史可法拒不投降

史可法(1601—1645年),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崇祯元年进士。史可法与东林党关系非常密切,对阉党专权和明末腐败弊政非常不满。同时,他那忠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永远值得人们敬仰和怀念。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明朝官吏马士英、阮大铖拥立福王朱由菘为监国,东林党人史可法等人虽然对朱由菘非常不满,但为了顾全大局,不得不同意将朱由菘接到南京为监国。清顺治二年三月(1645年),朱由菘即帝位,建元弘光;南京政权即南明政权。

史可法守扬州

此时,南明政权依然拥兵近百万,有总兵刘泽清、高杰、刘良佐、黄得功驻守江北四镇,以及左良玉驻守武昌等,只要同心协力,尚可与清兵相抗衡,反清复明依然有希望。只是南明小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各利益集团之间闹得不可开交。首先,这些人在清兵压境时,仍以剿灭农民军为主,曾数次遣使与清议和以共同讨“贼”。其次,福王登位后,情势已经万分危急,依然终日花天酒地、寻欢作乐,对国事不闻不问。阉党则利用他的弱点,开始掌控朝政,他们卖官鬻爵,排除异己,将史可法赶出南京。再次,镇守各镇的总兵,只知道借口防务需要“增索金钱”。当时南明政权的全部收入仅500万两,而被他们要去的就有360万两,并且经常怂恿军士到老百姓家里抢掠财物,同时各镇将领之间又相互猜疑,争权夺利,仇怨极深。这给了清军以可乘之机,清军很快便平定了关陕,控制了黄河流域各省,准备挥师南下。到了这个时候,南京政权才逐渐感到了危机。

此时,兵力最雄厚的左良玉军与黄得功矛盾很大。马士英要在板子矶修筑工事,以防御西面之敌。左良玉大怒道:“在西面防御谁?不就是要防御我。”两人互相猜疑,后因马士英裁减军饷,左良玉前来索饷,未成。于是左良玉便以“清君侧”为名,在武昌起兵,并昭告天下,诛杀马士英。马士英急忙调刘良佐等率军回师保卫南京,刘泽清也趁机以勤王为名,沿途大肆掠夺。那时史可法督师扬州,对各镇将领之间的矛盾冲突做了很多的调解工作,但收效并不是很大,以至于发生许定国诱杀了高杰,黄得功、刘良佐被调去阻击左良玉的情况。史可法听闻清军马上就要渡过淮河,接连上书告警,请勿调动各镇兵力。但马士英认为这是东林党的借口,想放左良玉进入南京,故而对其建议不予理睬,这时左良玉刚刚走到半路,忽然暴病而死。这虽然减轻了一些内部压力,但此时清军除命吴亲王阿济格西征讨李自成外,又派豫亲王多铎率师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