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清正廉洁(中华美德)
7665300000014

第14章 上官婉儿和武则天

唐代上官婉儿的祖父与父亲由于参与废后行动被武则天赐死。上官婉儿与其母则入宫做奴婢,当时婉儿只有14岁。为了给祖父与父亲报仇,她参与了太子李贤与大臣裴炎等策划的倒武政变,但事情败露,太子被废,裴炎被斩,而武则天却赦免了上官婉儿的罪行。

由于上官婉儿14岁时曾作了一首《彩书怨》的诗,被武则天无意中发现。武则天不相信这么一首优美的诗会出自一位14岁女孩之手,当即让上官婉儿以室内剪彩花为题,作一首五律诗,要求与《彩书怨》采取同样的韵。

略加思索后,婉儿很快就写出了:“密叶因栽吐,新花逐剪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听完婉儿的诗后,武则天连连称好,并夸她是一位才女。

然而,武则天的夸赞和赦免并没有使婉儿放弃报仇的念头,她再次参与了政变。不过,最终仍然以失败告终。

按照当时的法律,谋反应处以绞刑,或发配岭南充军。武则天却认为:婉儿才十几岁,虽然按其罪行,应判绞刑,可是念她年轻,若再受些教育,一定可以转变她的想法。至于发配岭南充军,山高路远,环境又恶劣,对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来说,等于要了她的命,也太重了。所以,不宜处死。尤其是她那聪慧的头脑,假如细心培养,一定会成为非常出色的人才。

武则天决定对婉儿处以黥刑,在她的额上刺一朵梅花,把朱砂涂进去以示惩处,并把她留在了自己的身边,以感情来感化她。

最终聪明的婉儿成为了武则天的心腹,在危难时刻总可以帮武则天排忧解难。

有人认为“宽恕”是一种比较文明的责罚方式。该罚不罚这是一种宽容的表现,也是为人处世的法宝。在宽容待人,以德报怨的同时,也就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这才是精明人所为。

对于昔日的敌人,打击报复只能加深彼此间的怨恨,冤家宜解不宜结,倘若有能力报复而不去报复却量才重用;有能力责罚却不去责罚反而给予平等的待遇,这样不但能够感化敌人,为我所用,更能够树立自己的威望,得到更多人的尊敬和拥戴,从而将敌人转化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