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大学故事
7664100000016

第16章 卖掉自己(2)

十一长假之后×师大实习生进入了×中。自从他们踏进×中的校门,就仿佛是官老爷进了自己的衙门或是某个姨太太的偏院,大有“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气势,看我们的眼神就像对待一群三等家奴。就连平日里难得一笑的×中老师们,也像见到了自己的娘家人一般,乐不可支地跑前跑后嘘寒问暖。为什么同为实习生,他们和我们得到的待遇却有着天壤之别呢?正在大家疑惑不解的时候,一位班主任对×师大同学的话道出了玄机:“呵呵,你们系的某某教授现在还在教课吗?我以前最爱听他的课了。还有啊,×中素有留下×师大实习生任教的习惯,去年还留了两个呢,你们要好好表现啊!”——原来如此,面对自己的师弟兼未来的同事,自然要多关心一点,照顾一点了。我们班很快便分进一个永远是手捧一本高等函数,不苟言笑,说话哼哼唧唧、不知所云的×师大男同学,但很不幸的是,见惯优秀老师的学生们并不买他的帐,一会儿看他穿着土气公然叫他“民工”,一会儿嫌他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而大声叫他“下课”,令这位高傲得天子一样的男生脸面上也有些挂不住了。于是,他便把一腔的怒气向我撒来。他甚至利用与班主任同系之出的便利关系混淆视听,搬弄是非,令班主任不止一次问我:“是不是你跟学生说了什么,他们才叫他民工的?”“你是不是说过他来了你就不想再值日了?”“你强迫他给你搬椅子不然就不让他听你的课是吗?”这一切我都忍而不发,因为老爸说过,要学会看在眼里,忍在心中。

但令我们忍无可忍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一个×师大的数学实习生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公然质疑我们的英语水平并理直气壮地把英语卷子重新讲一遍的时候,在学生们的一片嘘声中,我们退让了。没有想到,事后当我们找到他们企图让他们明白人与人之间需要最起码的尊重的时候,他们叫嚣了,怒吼了。他们说:“你们无权乞求道歉,你们应该谢谢我们。因为你们首都师范大学的学生没有师德,没有师尊,没有做教师的水平,更没有做教师的资格。你们和我们怎么比?”而当我们被这种恶毒的话语侮辱,流着委屈的泪水企图在×中教师和领导寻求一点点支持亦或是同情的时候,他们悠然地说:“这个嘛,教师之间是需要互相宽容的。他们做法固然欠妥,但这正是体现你们宽容的时候。他们明年还会再来实习生的,所以我们也不好替你们说话。”

于是,我们收拾起行装,在一片沉默着的夕阳余辉中,沉默地离开了我们职业生涯,社会生活的启蒙地——北京×中。

私房话

生活中无需怨恨,人生如河,总有不同种类的鱼群生活,每一种类都性情不同,或懦弱、或野蛮、或温和,人也同样如此,遇上好人是你的福份,遇上小人也很正常,我们又何需环境如你想象中的美好,人如你构思中的完美呢,接受现实,面对现实,才最重要。

求职要务实

金秋十月,正是跳槽的高峰季节,而500强外资大公司又是各路精英重点锁定的目标。从今年四月到国庆前夕,我先后参加了四十家企业的面试,其中仅500强大公司就有马士基、TNT、东芝、LG、UPS、玫琳凯等,结果却无一过关。

李平/陕西长安大学

2003年我毕业于陕西省长安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在东北某大型国有集团工作了两年后,于2005年4月来到上海。不久就进入和记黄埔旗下一家合资物流公司的仓储部门任仓储调度。2005年4月合同到期,已位居仓储主管的我离开了公司。把目光瞄准了属于世界500强的外资大公司。可现实是无情的……

TNT——专业欠缺遭婉拒

世界500强荷兰TNT是全球四大快递公司之一。给我面试机会的是TNT的子公司,一家专做汽车配件的汽车物流公司。

四月上旬某日下午一点,我来到曹杨路轻轨站附近的一幢大楼参加面试。先填写了中文报名表,在填报具体职位时我有点犹豫,在空格中写了两个职位:运输主管和仓储主管。

面试官是两位中国人,HR经理和物流经理。自我介绍结束后,HR经理指着报名表发问:“你在两年里做了三家公司,稳定性好像差一点。”我忙解释:“我在东北做的两家公司,一家是集团总公司,一家是分公司,其实是同一家公司。”他又问:〖KG-2mm〗“我们要求应聘者有上海户口,你从东北过来,有没有上海户口?”我拿出上海居住证说:“在上海工作时我办了上海居住证,按照规定,‘四金’等待遇都可以享受。”两位面试官好奇地拿过居住证翻看起来,他们都说是第一次看到上海居住证。

物流经理问:“为什么填两个职位,到底应聘哪个职位?”我说:“我学的是交通运输,在东北做过运输管理工作;来上海后又做了一年仓储管理工作,两个岗位都可以做。”

物流经理流露出不太信任的口气说:“我们要求有五年相关工作经验,你只工作了两年,经验不足!你在以前做的是快速消费品,我们做的是汽车配件,你的专业经历不行!”尽管我竭力辩解,两位面试官还是不为所动。一周后我收到英文Mail,通知我面试未通过。

面试失败的主要原因虽是专业经历欠缺,但一次填两个应聘职位这一细节失误也难辞其咎。

马士基——答题太慢被淘汰

总部位于丹麦的马士基也是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最大的物流公司之一,应聘的子公司在人民广场附近一幢大厦内。面试时间是早上十点,可一直等到十点三十分,还不见有关工作人员出现。三十多名应聘者就这样等着。总算盼来了一位女HR主管,会议室门一开,大家就涌了进去——我应聘的是物流专员,见此场面心里发毛:这么多人竞争这个职位啊!

女HR主管发下考卷,说好时间只有十分钟。拿到考卷吃了一惊:竟有十多张纸!再一看几乎全是图表符号和逻辑运算题,没有一道专业题,有点像智商测试。题目不太难,我一道道做下去很顺利,却忘了时间限制。刚做到第六张纸,却听女HR主管一声令下:“十分钟到了,收卷。”交卷后问了其他人,才知道他们应聘的是其他职位,再想到自己虽只完成了一半题目,但准确率应该很高,于是心中稍安。

一周后马士基的英文Mail来了,通知我因不符合招聘要求而被淘汰了。我看了心中有气:既然不符合招聘要求为什么还让我去参加智商测试!后来我冷静下来分析,可能是答题速度太慢、分数太低的原因。“不符合招聘要求”可能只是委婉的说法。

东芝——形象不佳未过关

八月下旬,我意外接到东芝一家分公司女HR经理的电话:“在《职场指南》‘自荐英雄榜’上看到你的资料,希望你能寄一份更详细的简历给我。”我连夜将简历用Mail发了过去。几天后女HR经理打来电话问:“今天你怎么没来参加面试啊?”我莫名其妙地反问:“没有收到面试通知啊。”她如梦方醒地说:“可能是助理忘记通知了。你明天上午十点过来面试。”连应聘什么职位都没说就把电话挂了。韩国LG公司也通知我在这天下午二点三十分参加面试,一天应聘两家500强企业,也是巧事。

当我踏进小会议室时,从对面女HR经理的眼神里分明捕捉到了一丝失望——我的穿着打扮一向很随意,面试时从来不穿西装、打领带,这天天气又比较热,就只穿了一件旧的休闲T恤,头上的汗还没有擦干,所以面试官对我的第一印象就不太好。

自我介绍完后,她问:“你对数据库编程掌握得怎么样?”我心里奇怪:“以我的专业经历,不是做物流就是做仓储方面的工作,会操作数据库就可以了。数据库编程是IT部门的事。”于是如实回答:“数据库编程我不行,读大学时就不太喜欢。”面试中她问了不少让我有点难堪的问题:“我们要求有上海常住户口,你有吗?”“你把自己介绍得非常好,你真有这么好吗?”语气里流露出明显的不信任。

面试又失败了。关键还是第一印象不太好。

LG——仓促上阵受“围堵”

下午我乘地铁再换乘公交,提前十分钟赶到位于浦东金桥开发区的韩国LG分公司。接待小姐将我领进一间会议室,里面坐着三位面试官。一位HR经理、一位运作部经理,都是中国人,中间一位面试官的汉语带着明显的口音,而且语速很慢,应该是韩国人。

先用英文作自我介绍,表达还算流利。韩国人问我:“应聘什么工作岗位?”我一时竟想不起来我要应聘的是什么职位。

这段时间因为不断地投简历,不断地参加面试,事前的准备工作就有点松懈了。接到LG面试通知后,我竟想不起当初应聘的是哪个职位了。我当然不能直截了当地问面试官,于是自以为婉转地问:“我应聘的职位有什么要求?”运作经理当即指出:“你来求职竟连这个职位的要求都不知道吗?”我连忙辩解:“我是想了解清楚,以后便于将来开展工作。”运作经理又问了有关海关报关方面的专业问题,因为之前的工作偏重于仓储方面,我的回答不太理想。我边回答边做手势,可能是动作大了点,韩国人突然大笑起来,两个中国面试官也跟着笑起来。我尴尬地看着他们,一股遭遇“围堵”的感觉涌了上来。

回到家才查到,原来应聘的是物流专员。这次面试失败的原因在于仓促上阵,一些专业问题如果事先做好准备,其实并不难回答。

国庆前夕,我被一家民营小公司录用,担任仓储经理。

绕一圈,又回到了起点。

私房话

大公司屡战屡败,却在小公司找到了方向。总结经验教训,面试前功课要做足,尤其对应聘的职位要求要了解透彻;穿着打扮应整洁大方,第一印象很重要;答题速度要快,面试时切勿手舞足蹈。

志趣和专业冲突埋下求职隐患

如果对职业没有清晰的规划,你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李舜佶/南京工程学院

我今年刚从南京工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六月,送走一个个同学后,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简历投递。与以往的盲目投放不同,我这次的方向很明确:新闻媒体。

四年前,我以高分从河南考入南京工程学院。当时我的分数可以上复旦。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和郁闷之后,我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将来:学校不理想并不代表就要放弃自己,于是我决定做点什么。

从小我就喜欢文学,能写一手好文章,这个爱好和特长开始在大学里慢慢显现出来。我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给各种报纸杂志投稿,先后发表了二十多篇作品。那时我最大的心愿便是做一名记者。我自始至终认为记者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为此,寒假时,我还专门去家乡的《南阳晚报》实习了一段时间。

然而,大二时的一次失恋,让我变得颓废起来。那时觉得人生特没意思,特迷茫,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于是不再像以前那样勤奋写稿。平庸的生活磨平了当初的斗志和锐气。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大二结束。

放暑假回家看到在农地里辛勤劳作的父母,一瞬间的感触让我猛然醒悟。回到学校,我开始了新的思考:自己学的是市场营销,放弃了有点儿可惜。利用专业特长在校园里做些小生意,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

大三这一年,我卖过电话卡,做过各种小生意,甚至倒卖过球票,有时候还给苏宁电器等企业做营销传播,写策划书。这种生活很有意思,但并不适合我。我脸皮薄,社会经验少。做生意肯定免不了欺诈,这和我性格不符。

大三结束,一个抉择摆在我面前:考研还是就业?

父母希望我考研,当时我也希望能圆上重点大学的梦想。但是,万一考不上,就业怎么办?几经思考,我决定报考南京大学的研究生。同时,我也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到南京一家报社实习。这样一边考研,一边实习。我当时的想法是,即使考不上也能给自己增加一点儿工作经验。其实,考研并没有花费我多少时间和精力,因为我自始至终都没能作出一个抉择,始终处于一种飘忽不定的状态。

3月,考研结果揭晓,我考了340多分,因为英语分数不够而无缘读研。当时有点儿后悔:如果我全力以赴去考研,一定能考上!

考研失败后我像其他毕业生一样,开始找工作。频繁地投递简历,参加面试。经历十几次的失败后,终于和江苏省某行业报签了合同。

见习了两个月,我很快发现,这家报社并不像主流媒体那样,做专业新闻,而是写一些类似广告的软新闻,平时的业务更像是拉广告。这让我的记者理想彻底破灭:“我没有做记者的成就感,相反,感到自己很低劣。

我毅然辞职。选择了去做销售。但是,我投出去的简历又是石沉大海。

冷静下来,脑海中对自己要应聘的职业慢慢清晰起来,我分析了自己一系列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职业的定位太模糊。当理想和现实产生矛盾时,我总是焦灼、无所适从或者随波逐流。我觉得自己心里没有一个支撑点,空空的。

如果当初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我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比如,认定要当记者,或者认定要考研,甚至是认定要做市场营销,现在也不至于这样。我觉得自己还是适合当记者。经过几天的思索,毕业在即的我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虽然这个行业的门槛比较高,但我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我宁愿失败在事实面前,也不愿失败在信心面前。

私房话

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缺乏正确的了解,有的甚至对自己的特长、性格也不太清楚,又如何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呢?应届毕业生在做到“知己”的同时还要“知彼”,应聘前后要设法了解企业的择人标准、企业性质、录用岗位、企业文化、企业规模、人员组成、发展前景、人际关系、管理机制、培训机会和福利待遇等情况,谋定而后动。建议在择业前可向专业人士请教,在做到知己知彼后才开始行动,这将会使求职道路更为顺畅。此外,建议应届大学毕业生尽快转变就业观念,把眼光转向中小企业。